老被诗名系此身,思深山去避人群。宝台千尺隔江见,清磬一声归路闻。
老被诗名系此身,思深山去避人群。宝台千尺隔江见,清磬一声归路闻。
岩上开扉灯照月,庵前扫地雪和云。终焉此是清凉处,净住无惭相国文。
岩上开扉灯照月,庵前扫地雪和云。终焉此是清凉处,净住无惭相国文。

sòngfàncái--jiǎngtáng

lǎobèishīmíngshēnshēnshānrénqúnbǎotáiqiānchǐjiāngjiànqīngqìngshēngguīwén

yánshàngkāifēidēngzhàoyuèānqiánsǎoxuěyúnzhōngyānshìqīngliángchùjìngzhùcánxiāngguówén

蒋堂

蒋堂

(980—1054)宋常州宜兴人,字希鲁,号遂翁。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历任知县、通判、知州。召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累知应天府、杭州、益州等地。以礼部侍郎致仕。为人清修纯饬,好学,工文辞,有《吴门集》。今存《春卿遗稿》。 ▶ 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军壁¹(gāi)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²,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³;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què),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项羽的军队驻守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注释:¹壁:修筑阵地;驻守。²四面皆楚歌:四面八方都响起用楚方言所唱的歌曲。喻指楚人多已降汉。³幸从:得到宠爱,跟随在项羽身边。⁴骓:毛色黑白相间的马。这里是以毛色为马命名。⁵数阕:好几遍。乐曲终止叫阕。⁶美人和之:虞姬应和着项羽的歌声一起唱。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huī)¹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²溃围³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fǔ),田父绐(dài)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duó)¹⁰不得脱¹¹,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¹²七十余战,所当者¹³破,所击者服,未尝¹⁴败北¹⁵,遂霸有天下。然今卒¹⁶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¹⁷决死,愿为诸君快战¹⁸,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ì)¹⁹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²⁰。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²¹山东²²为三处²³。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mǐ)²⁴,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²⁵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chēn)²⁶而叱(chì)²⁷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²⁸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²⁹曰:“如大王言!”
译文: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所攻击的敌人都被降服,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注释:¹麾下:部下。²直夜:当夜。直,介词,当……得时候。³溃围:突破重围。⁴平明:天亮的时候。⁵骑能属者:能跟从而来的骑兵。 属,随从。⁶阴陵:秦时地名,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⁷田父:农夫。⁸绐:古同“诒”,欺骗、诈骗。⁹东城:秦时地名,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¹⁰度:揣测,估计。¹¹脱:脱身。¹²身:亲身参加。¹³所当者:所遇到的敌方。¹⁴尝:曾。¹⁵败北:战败,败走。¹⁶卒:最终。¹⁷固:必,一定。¹⁸快战:痛痛快快地打一仗。¹⁹刈:割,砍。²⁰四向:向着四面。²¹期:约定。²²山东:山的东面。²³为三处:意谓分三处集合。²⁴披靡:如草随风而倒,形容惊溃散乱的样子。²⁵赤泉侯:汉将杨喜,因破项羽有功,封赤泉侯。赤泉:地名,在今河南淅川西。²⁶瞋目:瞪大眼睛。²⁷叱:大声呵斥。²⁸辟易:倒退。²⁹伏:同“服”,心服。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¹。乌江亭长²(yǐ)³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¹⁰,指王翳(yì)¹¹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¹²。”乃自刎而死。
译文: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对面细看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征求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注释:¹乌江:即今安徽和县东北之乌江浦。²亭长:乡官。秦,汉时制度,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³舣:移船靠岸。⁴纵:即使。⁵王我:拥护我为王。⁶长者:性情谨厚的人。⁷创:创伤。⁸顾:回头看。⁹故人:旧相识。吕马童系项羽旧部,后背楚投汉。¹⁰面之:面对着项王。¹¹指王翳:把项王指给王翳看。¹²吾为若德:我给你个好处。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朝三暮四¹,昨非今是,痴儿²不解荣枯³。攒(zǎn)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荣荒淫(yín)。千百锭(dìng)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译文:朝三暮四,贪求无厌,反复无常,昨非今是。这帮愚蠢的人哪里知道荣枯变化的世事。奔着命积攒家财,好色宠妓人欲横流,黄金鼓弄起荒淫的情志,用去千百两金银锭买一张做官的招状纸。已落得个身败名裂,可贪心还不止。
注释:¹朝三暮四:本指名改实不改,后引申为反复无常。²痴儿:指傻子、呆子。指贪财恋色的富而痴之人。³荣枯:此处指世事的兴盛和衰败。⁴事:道理。⁵攒家私:积存家私。⁶宠花枝:宠爱女子。⁷黄金壮荣荒淫志:有了金钱便生出荒淫的心思。⁸锭:金银的量词。⁹招状纸:指犯人招供认罪的供状文书。此句意为:贪官污吏收刮钱财,到头来不过等于买到一张招供认罪的状纸。

shānyáng ·dōngxiěhuái怀

qiáo yuándài 

zhāosān zuófēijīnshì chīérjiěróngshì zǎnjiā chǒnghuāzhī huángjīnzhuànghuāngyínzhì qiānbǎidìngmǎizhāngzhāozhuàngzhǐ shēn zhì xīn yóuwèi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万里金波¹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译文:月光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眼前一片光亮,船行江面犹如置身仙境,破空而行。
注释:夜月:即月夜。¹金波:指月光照映水面时的波光。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微茫¹欲没三山²影,浩荡还流六代³声。
译文:江天隐约模糊吞没了镇江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身影,洪波卷起六朝的千年古音在回荡。
注释:¹微茫:隐约模糊。²三山:江苏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³六代:即六朝,建都于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水底鱼龙¹惊静夜,天边牛斗²转深更。
译文:鱼龙等水族潜水的响声打破这寂静夜空,牛斗二星转移,沉沉夜色未央。
注释:¹鱼龙:泛指水族。²牛斗:牛宿和斗宿二星。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长风瞬息过京口¹,楚尾吴头²无限情。
译文:长风破浪,瞬间已渡过镇江,我却仍心系着那里,情意绵长。
注释:¹京口:即镇江。²楚尾吴头:楚、吴均为春秋时古国名,镇江处于两国交界处,故称。

  此诗写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颔联承前景而展开,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及联想;颈联则展示了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两幅图画;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全诗几乎都是写景,只有后一句最后三个字才落实到言情上,但景中都渗透着情感。

  首句“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白帆十幅,点缀于天空与水面之间。“破空行”三字下得极妙,堪称神来之笔。水天一色,眼空无物,船行江面犹如天上,置身仙境,和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诗句“春水船如天上坐”意境很相似。

  接下来的“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两句承前景而展开,气象显得十分雄阔,写眼中所见,是现实。随着船行,诗人放眼望去,一切都笼罩在夜幕之中。“欲没”二字用得准确,写出夜中景物隐约难辨的特点。对句写耳中所闻,含有想象成份。这一句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声势,也写出了长江生命。尽管六朝金粉早已荡涤罄尽,人事几经沧桑,而长江依然不舍昼夜,流向大海。诗人取杜甫“不废长江万古流”之意,含有一种寓意深刻的理趣。

  三联遥应诗题“月夜”,向人们再展示两幅画图:“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这两句在写法上,都是以动衬静,通过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惊”和“转”,暗示夜晚的宁静,使得两幅画面呈现出安谧、和谐之美,蕴含着微观的“变”与宏观的“不变”的道理。

  尾联“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融叙述、写景、抒情为一体,结得言有尽而意无穷。“长风”一词,颇受诗家的青睐,不论是在北朝萧悫的口中,还是在唐代李白的笔下,都是宏图大志的象征。因此,作者在这里是语兼双关,既用它形容疾风送舟的快速,又用它表现自身亢奋的心情。而“无限情”三字,则是对这次夜月渡江心态的总概括。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历代山水诗 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3,第528-529页
2、 张秉成 萧哲庵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520页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

  “一曲”三句,上片述一位女子与郎君分别时的哀伤。“彩云”,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词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句。这里据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说:“彩云,指小萍,系歌女也。”女主人公说:“自从郎君用凄哀的鸾箫声吹了一曲离别曲与我告别。在柳絮飘舞的分别处,我对郎君说:‘当你走了之后,我将不再打扮自己,从此钿钗上会因沾了灰尘而失去光泽;那铜镜也会因为不去拭拂而逐渐昏暗。’终于郎君离我而去,我久久地凝望着送郎远去,以致身上飘满了一身柳絮,将穿着的蓝裙盖得消褪了颜色,也还不忍离开这与郎君的分别处。”

  “湖上”三句,下片写女主人公盼郎忠于爱情,不生异心。此言“彩云”姑娘,去信告诫郎君:“希望郎君在西子湖畔不要沉湎在酒色之中,以致使我这个在‘江头’天天望郎归的‘倩娘’因相思而‘离魂’(即逝世),从而折断了你我俩的相思红线。”“倩离魂”,用《太平广记》中“倩女离魂”典故,并与上句“西子”映衬。又说:“随信我将把思君的胭脂泪封上,希望羁旅在外的郎君见信后能更加巩固我俩的爱情。”

  此词或是作者追忆杭妾之作。

huànshā··luánxiāobiécǎiyún--wényīng

luánxiāobiécǎiyúnyànchāichénjìnghuáhūnqiáotuìlánqún

shàngzuì西zimèngjiāngtóuchūnduànqiànhúnxuánjiānhónglèixíngrén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东风¹吹落战²尘沙(shā),梦想西湖处士³家。
译文:春风吹落蒙在梅树枝叶上的尘沙,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
注释:¹东风:春风。²战:形容纷纷落下。³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世称“梅妻鹤子”。其咏梅诗《山园小梅》传诵于世。处士,隐士。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只恐(kǒng)¹江南春意减²,此心元³不为梅花。
译文:今后的江南怕再无往日春色,我的心怎能只把梅花牵挂!
注释:¹恐:担心。²减:指春天将要消逝。³元:通“原”。

  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东风骀荡,摇枝拂叶,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花蕊花瓣,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本该令游人陶醉,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因为,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那里曾经是西湖处士的隐居之地,那里曾是他的希望,那里是他醒里梦里都不曾忘却过的宋国京城。此诗作者虽然从未做过宋朝的臣民,但是,出于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汉族人的宋都对于他始终是富于诱惑力的,这里的一个“梦”字,足以表白他那种朝思暮想的痴情。

  想起江南之后,诗人的感情立刻变得细腻,语气也委婉起来。他担心江南的梅花大概不会如此鲜艳,江南的春景必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对于蒙元初入中原的残酷洗劫,诗人耳闻目睹,记忆犹新,他担心那“大乱凡数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武强尉孙君墓铭》)的惨状是否会在江南重现,所以,他在末句中直率地说出,他的《观梅有感》其实并非为梅花着想。他也许曾经憧憬过林逋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同样身为隐士,一个伴梅饲鹤,受到皇帝的褒奖;一个却生活在异族统治者的铁蹄之下,而如今,那样一块圣地也许永久地消失了,他不能不为自己,也为所有的汉人痛心疾首。

  此诗短小精悍,音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全篇未用任何典故,照样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沉的意蕴,完全得益于象征的手法。不过,象征毕竟太含蓄,太沉闷,难以容纳诗人全部的思想和愤恨,因此诗的结尾处又否定了象征手法。“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实打实地透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慨,犹如阴云郁积很久之后的一声闷雷,虽然沉闷了些,总算给人以希望,为全诗抹上了一道亮光。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01-102.

guānméiyǒugǎn

liúyīn yuándài 

dōngfēngchuīluòzhànchénshā mèngxiǎng西chǔshìjiā 
zhǐkǒngjiāngnánchūnjiǎn xīnyuánwèiméi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