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天籁息,露重月华新。此去何须懒,从来只任真。
夜深天籁息,露重月华新。此去何须懒,从来只任真。
入秋山有色,积雨水生粼。万事乘除耳,一樽聊可亲。
入秋山有色,积雨水生粼。万事乘除耳,一樽聊可亲。

chūqiūzuòèr--zhāngkǎn

shēntiānlàizhòngyuèhuáxīnlǎncóngláizhǐrènzhēn

qiūshānyǒushuǐshēnglínwànshìchéngchúěrzūnliáoqīn

张侃

张侃

张侃(约公元1206年前后在世),字直夫,本居扬州,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开禧中前后在世。尝监常州奔牛镇酒税,迁为上虞丞。父岩以诌媚权奸,为世诟病。侃独志趣萧散,浮沈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恬静不争之士。侃工诗,闲澹有致,有拙轩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倦怀无据¹。凭危阑²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qiáng)³,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译文:莫名的感到无聊,扶着高楼上的栏杆极目远望,寒冷的江水斜斜的胸涌东去。满目吴楚风烟,才知道登高远望的乐趣。夕阳中江上舟楫纵横,秋风将寺院的钟声传过来,将楼上的景色全都看了一遍。兴奋的拉着你的手,登到更高的地方欣赏暮色。
注释:¹无据:没有依据或证据。无所依凭。²危阑:高处的栏杆。³帆樯:船帆与桅樯,常指舟楫。⁴钟梵:寺院的钟声和诵经声。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áo)¹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朔(shuò)²,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译文:波涛翻腾,隐约中一水从中间分开来,宛若水底的神龟穿戴着金甲出水,力战蛟龙。想要在渚夜访求化鹤,谁了解苏东坡与孤鹤的神仙偶遇。悬崖耸立在秋风中,波涛高卷着奔向夜月,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次登楼之行,一扫之前的倦怠的心情,随着大江奔腾向东而去。
注释:¹金鳌:中国神话中的一种神龟。头尾似龙,身似陆龟,全身金色,生活在海里。²朔月:指旧历每月初一。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
译文:有的人不善于赏花,只是喜爱花的外貌。
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
人或¹善赏花,只爱花之妙。
译文:有的人善于赏花,但只是喜爱花儿的绝妙。
注释:¹或:或许。
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
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¹
译文:花的外貌在于颜色艳丽,颜色这种东西人是可以效仿制造。
注释:¹效:仿效。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¹
译文:花儿鲜活生动的绝妙在于精神, 精神这种传达内涵气质的东西,人是不能仿造的。
注释:¹造:仿造。

shànshǎnghuāyín--shàoyōng

rénshànshǎnghuāzhǐàihuāzhīmào

rénhuòshànshǎnghuāzhǐàihuāzhīmiào

huāmàozàiyányánrénxiào

huāmiàozàijīngshénjīngshénrénzào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wán)¹之支²,童子佩觿(xī)³。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jì)兮。
译文:芄兰枝上结尖夹,小小童子佩角锥。虽然你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¹能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²支:借作“枝”。³觿: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本为成人佩饰。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⁴能:乃,于是。一说“宁”“岂”。⁵知:智,一说“接”。⁶容、遂:舒缓悠闲之貌。一说容为佩刀,遂为佩玉。⁷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带下垂、摆动貌。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能兰之叶,童子佩韘(shè)¹。虽则佩韘,能不我甲(xiá)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虽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来亲近。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¹韘: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²甲:借作“狎”,戏,亲昵。一说长也。

  此诗两章开篇都以“能兰”枝叶起兴,描述女诗人眼中“童子”的年幼无知。因为能兰的荚实与觽都是锥形,很相像,故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联想。这位女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觽、套上韘以来,对自己的态度却冷淡了。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与行冠礼不同。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当时,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觉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汉了,一下子稳重老成了许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一变化,在那多情的女诗人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罢了,实际他还是以前那个“顽童”。最使她恼怒的是,本来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亲昵得很,而现在他却对自己疏远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乃至垂下的腰带,无一不惹她生气,看了极不顺眼,甚而觉得这一切都是故意做给她看的。尽管他“容兮遂兮”,处处显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样,而她偏要口口声声唤他“童子”。“童子”的称呼,正包含着她似娇还嗔的情态,从这一嘲讽揶揄中不难察觉她“怨”中寓“爱”的绵绵情意。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这是诗经中惯用的复沓的手法,用以强调本意,诉说“童子”的不解风情。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2-123

wánlán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wánlánzhīzhī tóngpèi觿 suīpèi觿 néngzhī róngsuì chuídài 
wánlánzhī tóngpèishè suīpèishè néngxiá róngsuì chuídài 
茶。
茶。
译文:茶叶,
香叶,嫩芽。
香叶,嫩芽。
译文: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
慕诗客,爱僧家。
慕诗客,爱僧家。
译文: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脱俗。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niǎn)(diāo)白玉¹,罗织红纱²
译文:烹茶时,用白玉雕成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
注释:¹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²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diào)¹煎黄蕊(ruǐ)色,碗转曲尘花²
译文:用铫煎出柔和美丽的黄色,再小心的将茶汤上面的饽沫撇去。
注释:¹铫:煎茶器具。²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译文:深夜泡上一杯茶,邀请明月来陪伴,早上泡上一杯茶可以独自看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不仅能让人们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同时茶还能缓解酒醉,这真的算是佳品。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lìng ·chá

yuánzhěn tángdài 

chá 
xiāng nèn 
shī àisēngjiā 
niǎndiāobái luózhīhóngshā 
diàojiānhuángruǐ wǎnzhuǎnchénhuā 
hòuyāopéimíngyuè chénqiánduìzhāoxiá 
jìnjīnrénjuàn jiāngzhīzuìhòukānkuā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疏疏淡淡,问阿谁¹、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²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译文: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注释:¹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²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尝记宝篽(yù)¹寒轻,琐窗²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³。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làng)有个人忆。
译文: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注释:¹篽:禁苑。²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³标格:风范,风度。⁴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开头二句写其颜色。“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