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国开新府,壶关宠旧林。妙旌循吏德,持悦庶氓心。
潞国开新府,壶关宠旧林。妙旌循吏德,持悦庶氓心。
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礼乐中朝贵,神明列郡钦。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
藩镇讴谣满,行宫雨露深。会书丞相策,先赐颍川金。

cuīzhīwǎngzhōu--lóng

guókāixīnguānchǒngjiùlínmiàojīngxúnchíyuèshùmángxīn

zhōngcháoguìshénmínglièjùnqīnyángfēngfēizèngshànshìzhāngqín

fānzhènōuyáomǎnxínggōngshēnhuìshūchéngxiāngxiānyǐngchuānjīn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长安道,投老¹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dàn)小山时。怎消除?须殢(tì)²,更吟诗。
译文:从长安告老回家了,在一直呆过了七十年之后;多么的不易呀,七十年,这自古以来都少有!——我倦了,与其闲置,不如归来。归来好啊:夏天,看荷花:凉雨过后,池塘的夜多美;秋天,看桂花:淡淡的来里,小山也不错。别问怎么打发这日子?——喝酒,喝酒;再不,写写诗吧。
注释:¹投老:垂老,临老。²殢酒:困于酒。殢,沉溺,困倦。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¹。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译文:冬天:不要辜负了那竹上的雪;春天,不要辜负了那柳边的月。过闲的人,总有些痴。种花之事无人问津,与花相对的意味,只有老天明了。好笑的是那山中:云,早早的出去;鸟,迟迟地归来。——竟是这般的忙碌!
注释:¹“惜花”句: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这阕词中作者虽写他人的四时之事,实际是在借他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的。

  此词本是以寓有四时景物为游戏的。然而于祖国,一片报效不得之忠心,却于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了出来。口里说是要用诗酒来打发生活,准备在花月丛中度过自己的余生,而实际却痛苦于种花的事业无人问,而惜花的心情也没有人知道。这“花”分明是有所指的。作为主战派的他们来说,大约也就是指他们统一的大业无人问,而徒有报效之热忱,竟是只有天知道了。“无人问”、“只天知”,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无比巨大的悲哀和寂寞。无怪乎他要笑云儿出去这么早,鸟儿归来这么迟,放着大事不干,如此匆匆,所为何来。结合上面的“种花事业”看,则这也就是那一些蝇营狗苟之辈,为自己的利禄而紧张忙碌得可笑罢了。这一“笑”字,写出了诗人多么高尚的情怀,也写出了诗人无比巨大的悲愤。

  词是劝人,其实也是劝自己要放开一些的,殊不知它正告诉了人,他放不开。他本想用游戏三昧的笔墨来写得轻松一点的,谁知仍然满怀悲愤,指着秃子骂和尚了。刘熙载说苏东坡的诗“滔滔汩汩说去,一转便见主意”(《艺概》)。大约好的诗词都是这样的,稼轩此词,亦莫不如是。

参考资料:
1、 李之亮 注评.国学经典:辛弃疾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90-192
2、 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7

zuìgāolóu··zuìzhōngyǒusuǒshízhěwèi--xīn

zhǎngāndàotóulǎojuànyóuguīshíláiǒuhuā湿shīqiánguìzhīfēngdànxiǎoshānshízěnxiāochújiǔgèngyínshī

xiàngzhúbiānxuěxiàngliǔbiānyuèxiánguòlezǒngchéngchīzhǒnghuāshìrénwènhuāqíngzhǐtiānzhīxiàoshānzhōngyúnchūzǎoniǎoguīchí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暮年眼力嗟(jiē)¹犹在,多病颠(diān)²却未华。
译文:到了晚年眼力仍不比以前差,虽然常常生病,头顶的毛发却没有变得花白。
注释:¹嗟:表示赞叹。²颠毛:头顶之发。《国语·齐语》:“管子对曰:‘…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¹养丹砂²
译文:特地在明亮处开一小窗,在窗下细写小字,还打开了一个昏暗的房间以炉火炼丹砂。
注释:¹幽室:昏暗的房间。²养丹砂:以炉火炼丹砂。置朱砂于炉中炼制,然后服用,为道家法术。苏轼《与王定国书云》:“近有人惠大丹砂少许,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教以养之,观其变化,聊以悦神度日。”

nántángshǒu ·èr

shì sòngdài 

niányǎnjiēyóuzài duōbìngdiānmáoquèwèihuá 
zuòmíngchuāngshūxiǎo gèngkāiyōushìyǎngdānshā 
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
海燕参(cēn)(cī)¹沟水流²,同君身世属³离忧。
译文:像海燕雄雌分飞,像沟水东西分流,我和你一般身世满怀忧戚离家飘游。
注释:同年:于同一年考上进士的人,称同年。李定言:事迹不详。唐许浑《丁卯集》有《李定言殿院衔命归阙,拜员外郎,俄迁右史,因寄》一诗。曲(qū)水:即曲江,长安游赏胜地。¹海燕参差:用卓文君《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语意,亦喻男女分离。参差,上下不齐。²沟水流:比喻男女分离。³属:相同。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相携花¹下非秦赘(zhuì)²,对泣春天类楚囚。
译文:相携漫步花下却抑抑不乐,并非因寄人篱下身为赘婿,而是由于像楚囚般沉沦,在明媚春日怎能不涕泪交流?
注释:¹花:比青楼女、妾媵之类。²秦赘:春秋秦俗家富子壮即分户,家贫子壮即出赘,后因称赘婿为秦赘。
碧草暗侵穿苑路,珠帘不卷枕江楼。
碧草暗侵穿苑(yuàn)¹路,珠帘不卷枕江楼²
译文:看碧绿的芳草郁郁葱葱,暗暗地伸延进园中小路,珠帘儿也不打开,只剩下一座空楼。
注释:¹苑:指曲江之芙蓉苑。²枕江楼:靠曲江的楼殿。
莫惊五胜埋香骨,地下伤春亦白头。
莫惊五胜¹埋香骨²,地下伤春亦白头。
译文:莫要去惊叹,佳人香骨沈埋水底,她若地下有知,也会因伤春而愁白了头。
注释:¹五胜:指水。²埋香骨:用的是西施沉江的典故,此谓所思艳色已埋于地下。

  首联叹惜李定言与情侣分手,原本是“海燕双栖”,如今是“海燕参差”。双栖者夫妻;参差者一上一下,一生一死,一在地上,一在土下。又像卓文君说的“沟水东西流”,一东一西,变成两股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是安慰性的话,也符合事实。李商隐一生离忧,与李定言有共同语言。这样说,缩短了两入的感情距离,冲淡了开玩笑的成分,便于对方接受。首联巧用“海燕"、“沟水"的典故,以海燕分飞、沟水各流的比喻写自己和友人的离家宦游漂泊,伤叹之情自然溢出。

  颔联写两人都有类似的经历,都为此而伤心。“相携花下”,就是两人都有冶游的经历,这比“同年”更进了一步,这是共同的生活情趣。这一联写二人郁郁花下,对泣春日,用的是以乐景写悲的反衬手法,增强了感情深度。“非秦赘”与“类楚囚”则是推进一层的表现,意味自己与友人的郁闷比身为秦赘寄人篱下还惨,是象囚犯一样不自由,象囚犯一样的沉沦,语气极深沉。

  颈联又回到曲江边景物,写李定言情侣去世后的凄凉。通向她居处高楼的路,由于长期无人问津,已长满青草。用“碧草”做主语,并以拟人的手法说碧草有意识,已“暗侵穿苑路”,这就更令人感伤。原来,她住在曲江边花园似的环境,如今“碧草暗侵”,园苑荒芜,一片凄凉。楼上,珠帘永垂,空无一人。有人进出,珠帘要卷起;如今人去楼空,故“珠帘不卷”了。这样的白描式的不作夸张的描写,在游戏的成分中糅进了严肃的思想,增添了诗的感伤精神。腰联以景物描写渲染荒戚的氛围。碧草葱郁,珠帘不卷,写曲江景色凄荒,就是寓国势的衰颓,以景色喻时势,写景即是言志抒情。

  尾联展开想象:想象美女掩埋地下也在伤春,为此白了头。用“莫惊”这样的否定句式,反而加强了语气,作了肯定的回答。

  诗题虽表明“戏作”,诗却作得十分严肃,对李定言已死去的“玉媵”,充满了深刻而真挚的同情。“莫惊五媵埋香骨,地下伤春亦白头”,写出了人类共同的悲哀。诗人把自伤身世和忧伤国势交融,情感沉郁。

参考资料:
1、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46-47页
2、 钟来茵著.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年07月第1版:第321-325页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麦陇(lǒng)青青三月时,白雉(zhì)¹朝飞挟两雌。
译文:阳春三月,万物生机勃勃,垄上青青的麦苗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一只白色的雄野鸡带着两只雌鸡从田间飞起。
注释:¹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之为瑞鸟。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
锦衣绣翼何离褷(shī)¹,犊(dú)牧采两²感之悲。
译文:雌鸟的新羽毛刚刚长出,色彩鲜亮,我这个老而无妻的人看到这情景心中感到一片凄凉。
注释:¹离褷:鸟的羽毛初生的样子。²犊牧采两: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春天和,白日暖。
春天和,白日暖。
译文:春风和煦,太阳暖洋洋的。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译文:鸟儿们在河边啄食,成熟的雄鸟们为求得配偶在互相争斗,脖子上的羽毛散落一地,还不肯罢休。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译文:雌鸟也急切地鸣叫着,准备好好地犒劳自己未来的丈夫。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译文:就连枯死的杨树在春天都能生出嫩芽,为什么单独我一个人到了七十还一个人生活没有伴偶。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译文:这种滋味是管弦音乐、诗词歌赋无法表达、无法排遣的,痛彻心扉,恐怕只有我死后化为灰烬,灵魂才能得以安息。
《诗经》中曾以“雉之朝飞”作为爱情生活的象征。后琴曲继承了这一主题,并流传着一个故事:牧犊子终年放牧打柴,直至暮年仍是孤身一人,他见雉鸟都是成双成对地愉快飞翔,非常羡慕,愈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伤心地唱道:“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兮于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据《乐府古题要解》记载,魏武帝时有个卢姓宫女,擅长此曲,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古曲。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tuò)¹长竿²削玉开³,君看母笋(sǔn)是龙材
译文: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
注释:¹箨落:笋壳落掉。²长竿:新竹。³削玉开: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⁴母笋:大笋。⁵龙材:比喻不凡之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更容¹一夜抽千尺,别却²池园数寸泥。
译文: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
注释:¹更容:更应该。²别却:告别,离去。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zhuó)取青光写楚辞¹,腻(nì)香春粉²黑离离³
译文:刮去竹上的青皮写下我楚辞般的诗句,白粉光洁香气浓郁留下一行行黑字迹。
注释:¹斫取句:刮去竹子的青皮,然后在上面写诗。楚辞:代指诗歌。²腻香春粉:言新竹香气浓郁,色泽新鲜。³黑离离:黑色的字迹。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无情有恨何人见¹,露压烟啼千万枝。
译文:新竹无情但却愁恨满怀谁人能够看见?露珠滴落似雾里悲啼压得千枝万枝低。
注释:¹无情两句:写新竹虽无情思,却又似有恨,在春露烟雾中独自悲啼。此诗乃自负才华,感叹未遇知音之意。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家泉石眼¹两三茎,晓看阴根²紫脉³生。
译文: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早晨在郊野间大路上见到时有竹根露出地面并有不少新笋刚刚露头。
注释:¹石眼:石缝。²阴根:在土中生长蔓延的竹鞭,竹笋即从鞭上生出。³脉:一作“陌”。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今年水曲¹春沙上,笛管²新篁(huáng)³拔玉青
译文:今年水湾边春天的沙岸上,新竹会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长出来。
注释:¹水曲:水湾。²笛管:指劲直的竹竿。³新篁:新生之竹,嫩竹。亦指新笋。⁴玉青:形容新竹翠绿如碧玉。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古竹¹老梢(shāo)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译文: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注释:¹古竹:指老竹,相对新笋言之。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¹
译文: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注释:¹尊:同“樽”。

其一

  这是一首借物咏志的诗。诗人把新笋描绘得非常美丽。竹壳一片片剥落下来,竹笋抽节上长了,它晶莹透碧,像是刚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这里的笋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理想化、诗化了的形象。它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它要挣脱壳箨的束缚,要向上生长,由于这株笋有着如此美好的姿质,所以“母笋是龙材”的赞美就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是水到渠成。

  如果说上两句主要是写笋的外美的话,那么后两句就是承接着上面写笋的生长愿望,进一步刻画笋的内美。“更容”一词的涵义很深刻,这是假设之词,假如容许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这里就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于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这是新笋的内美。另外,“更容”一词的反面含意是,现在是“不容”,不能容许新笋一夜抽千尺,所以它就不可能拔地而起直上青云。这就包含着深沉的幽怨。抱怨自然是来自他不能尽情地生长。这一层含意则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新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把新笋刻画得具有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是托物咏志,这新笋就是诗人李贺。诗人李贺虽然命途多舛,遭遇坎坷,但是他没有泯灭雄心壮志。他总希望会实现自己的拔地上青云的志愿,这首咏笋的绝句就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其二

  这首咏物诗前两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题诗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含蕴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时把竹皮的颜色和光泽清楚地显现出来:“楚辞”代指作者自己创作的歌诗。诗人从自身的生活感受联想到屈原的遭遇,这里因借“楚辞”含蓄地表达了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首句短短七个字,既有动作,又有情思,蕴意十分丰富。次句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

  后两句着重表达怨恨的感情。“无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题诗的事。诗人毁损了新竹俊美的容颜,可说是“无情”的表现,而这种“无情”乃是郁积心中的怨愤无法抑制所致。对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良材未逢,将杀青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昌谷集注》)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象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结果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与竹为邻。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无情也好,有恨也好,却无人得见,无人得知。“无情有恨何人见?”这里用疑问句,而不用陈述句,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问题,措语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来。

  此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无可端倪,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

其三

  这首诗写竹的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机。“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原先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清晨看墙外的大路旁,已窜出竹根。“紫脉”,一作“紫陌”。紫陌通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谓:“高楼对紫陌,甲弟连青山。”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李贺的家乡福昌县在唐代东都洛阳的近郊,故其乡间大路可称紫陌。竹鞭的滋生能力极强,无论是岩缝、墙壁、坚硬的土块,它都可穿过。诗中以“家泉”与“紫脉”对举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竹鞭已从院墙底下穿过而长到墙外去了。竹鞭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是盛夏到初秋时节,如同竹笋状的竹鞭头部在表土较薄的地方常窜出地面,很快又弯成弓状,鞭头又重新钻入泥土中。诗人以“两三茎”与“紫陌生”对举,也显示出竹的顽强,两三茎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长到墙外通衢大道上。见此情景使人不难设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情景虽非实景,却有一定的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绘形绘色,如在目前。

  李贺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胸中成竹,但却最终只能是饮恨而逝,他不断地被希望和绝望所折磨着,只有靠诗歌来实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种可怕的激情去创作。诗人愤懑满怀的情绪主要表现为艺术上的精雕细琢,修饰上的叠床架屋。在这首诗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阴”“紫”“春”“新”等等修饰各种意象组合,纵观全句,几乎无一物无修饰,无一事有闲字。他把相关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联用的字联用,加以修饰再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了通感、移情的写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茎,仿佛用诗句串联起装扮一番的意象群,不是因感而倾泻,而是字字雕刻而来。此时作者诗中的竹子不再是单纯的清雅之士,而仿佛是穿上了绮丽诡异又有异域风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时,把石眼、阴根等不为竹所常用的意象与竹子相连缀,更见作者的匠心独用,研磨之工。

其四

  这首诗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喻,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古竹”是相对新笋言之。“茂陵归卧”,《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诗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贫困潦倒。“叹清贫”,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但却是诗人自己处境的生动写照。李贺虽忝为唐王室的后裔,但一生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甚至因为父名的缘故,连进士考试也不能参加,与李商隐一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辞官家居后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至两年后在贫病中死去,一“叹”字,感慨万分。“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这两句写的是另外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风吹雨啸之中。“雨啸”,非雨声,而是风吹竹声,仿佛雨啸。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现象,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竹叶也可制成叶笛,吹奏起来声音嘹亮悦耳。千亩之竹,其情景气魄自与“家泉石眼两三茎”之竹不同,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而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这又是何等静谧安闲。这情景于竹本身而言,却道出其一个特点:坚韧,不管怎么弯曲也不易折断。“皎皎者易污,峤峤者易折”,这于竹枝却不然,它是既坚又韧,而且无畏于寒冬的风刀霜剑,而被与松柏一起称作“岁寒三友”。

  苏轼曾夸张地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往今来,喜竹、咏竹、画竹的骚客、丹青手是颇多的,而这组诗在众多的咏竹佳作中也堪称上乘。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3-624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2
3、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5-1026

chāngběiyuánxīnsǔnshǒu--

tuòluòzhǎng竿gānxuēkāijūnkànsǔnshìlóngcái

gèngróngchōuqiānchǐbiéquèchíyuánshùcùn

zhuóqīngguāngxiěchǔxiāngchūnfěnhēi

qíngyǒuhènrénjiànyānqiānwànzhī

jiāquánshíyǎnliǎngsānjīngxiǎokànyīngēnmàishēng

jīnniánshuǐchūnshāshàngguǎnxīnhuángqīng

zhúlǎoshāoyúnmàolíngguītànqīngpín

fēngchuīqiānyíngxiàoniǎozhòngzhījiǔz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