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转孤。军门郡阁曾闲否,
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转孤。军门郡阁曾闲否,
禹穴耶溪得到无。酒盏省陪波卷白,骰盘思共彩呼卢。
禹穴耶溪得到无。酒盏省陪波卷白,骰盘思共彩呼卢。
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
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

chóuwēizhīkuājìng--bái

jiēshēnlǎosuìfāngjūngèngguāngāoxìngzhuǎnjūnménjùncéngxiánfǒu

xuédàojiǔzhǎnshěngpéijuǎnbáitóupángòngcǎi

hóngjìngshuǐshuínéngxiànyǒuxiōngzhōngwànqǐng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¹
译文: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注释:¹“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译文: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回柏¹村闾(lǘ)²间,十室八九贫。
译文: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注释:¹回柏:遍柏。²村闾: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北风利如剑,布絮(xù)不蔽身。
译文: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唯烧蒿(hāo)(jí)¹火,愁坐夜待晨。
译文: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注释:¹蒿棘: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乃知大寒岁,农者¹尤苦辛²
译文: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注释:¹农者:种田的人。²苦辛:痛苦酸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¹我当²此日³,草堂掩门
译文: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注释:¹顾:可是。²当:值,在。³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⁴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⁵深:隐藏。⁶掩门:闭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hè)(qiú)¹覆絁(shī)²,坐卧有馀温。
译文: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注释:¹褐裘:布面的皮袍子。²絁被:绵绸被子。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lǒng)亩勤¹
译文: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注释:¹垄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念彼¹²可愧,自问是何人³
译文: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注释:¹彼:指农民。²深:甚。³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无垅亩之勤,却凭什么过着优裕的生活。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柏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cūnhán

bái tángdài 

niánshíèryuè xuěfēnfēn 
zhúbǎijiēdòng kuàngmín 
huíguāncūnjiān shíshìjiǔpín 
běifēngjiàn shēn 
wéishāohāohuǒ chóuzuòdàichén 
nǎizhīhánsuì nóngzhěyóuxīn 
dāng cǎotángshēnyǎnmén 
qiúshībèi zuòyǒuwēn 
xìngmiǎndòng yòulǒngqín 
niànshēnkuì wènshìrén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¹有某氏者,畏日²,拘忌异甚³。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tóng)勿击鼠。仓廪(lǐn)(páo),悉以恣(zì)¹⁰鼠,不问。
译文:永州有一家的主人,特别怕犯日忌。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一年是子年,老鼠就是子年的神,以此非常爱护老鼠,家里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击打老鼠;家里的仓库、厨房,全让老鼠恣意横行,放任不管。
注释:¹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区。²畏日:怕犯日忌。旧时迷信,认为年月日辰都有凶吉,凶日要禁忌做某种事情,犯了就不祥。³拘忌异甚:禁忌特别奇怪;禁忌迷信特别多。⁴生岁直子:出生的年份正当农历子年。生在子年的人,生肖属鼠。直,通“值”,正当。⁵子神:子的生肖神。⁶僮:童仆,这里泛指仆人。⁷仓廪:粮仓。⁸庖厨:厨房。⁹悉:全,都。¹⁰恣:放纵。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yí)¹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yú)也。昼累累²与人兼行³,夜则窃啮(niè)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译文:以此老鼠们就相互转告,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却没有任何灾祸。这个人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凡是吃喝的东西,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大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和人在一起活动,到了夜晚,偷咬东西,打打闹闹,发出的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睡不成觉,而他始终不感到讨厌。
注释:¹椸:衣架。²累累:一个接一个。³兼行:并走。⁴窃啮:偷咬东西。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¹,恶物也,盗暴²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hé)³,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译文:过了几年,这个人搬到别的州去了。后来搬进来另外一家人,但老鼠依旧闹得还像过去一样凶猛,认为这家人还跟以前的那家人一样。新搬来的人看见了说:“这些应该生活在阴暗地方的坏东西,偷窃打闹得尤其厉害,是怎样到达这样的地步呢?”便借来了五六只猫,关闭上大门,撤除瓦器用水浇灌老鼠洞,雇用仆人到处搜寻追捕,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
注释:¹阴类:在阴暗地方活动的东西。²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³阖门:关闭门窗。⁴撤瓦:搬开瓦器。一说撤除屋瓦。⁵购僮:悬赏、奖励僮仆。一说指“雇工”。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译文:哎!你们认为这样吃饱喝足并且没有灾害的日子是可以永恒持久的吗!

  这篇文章把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 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依仗权势的小人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下场。全文主旨突出,文笔精粹,叙事生动,形象鲜明。此文的警示意义在于:依仗外力保护所获得的安全和威福是不能持久的。

  文中故事涉及三方:鼠、鼠的旧主人、鼠的新主人及其用以杀鼠的猫和僮仆。在这三方中,旧主人因其生年属鼠而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这是导致群鼠猖狂肆虐的关键,也埋下了鼠被新主人歼灭的伏笔;鼠因有人保护,故有恃无恐,恣意妄为,不仅使得“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而且“窃啮斗暴,其声万状”,其行为其实已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是导致其被新主人歼灭的关键;新主人与旧主人的态度截然相反,来居伊始,即“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从根本上杜绝了鼠患。假如当初旧主人不是如此纵容群鼠,而群鼠也不是如此肆无忌惮,则鼠的灾难以及新主人的杀鼠手段也许不会如此之速、之猛;唯其两方面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物极必反,祸不旋踵,作者在文末所发“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的感叹,其意义也就来得格外深远。

  这篇寓言状物摹形生动形象,情景如见。如写在主人放纵下,群鼠猖獗之状说:“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可谓淋漓尽致,穷形尽相。寓言寓意深厚,对讽喻之意不作详尽展开,主要通过故事和形象本身体现出来,可让人从不同角度玩味受教。如寓言结尾说:“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画龙点睛,可谓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 洪迎华 编选.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104:171-177
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4-211
3、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049-1053

yǒngmǒushìzhīshǔ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yǒngyǒumǒushìzhě wèi shèn wéishēngsuìzhí shǔ shén yīnàishǔ māoquǎn jìntóngshǔ cānglǐnpáochú shǔ wèn 

    yóushìshǔxiānggào jiēláimǒushì bǎoshíérhuò mǒushìshìwán wán yǐnshíshuàishǔzhī zhòulěilěirénjiānxíng qiènièdòubào shēngwànzhuàng qǐn zhōngyàn 

    shùsuì mǒushìzhōu hòurénlái shǔwéitài rényuē  shìyīnlèi è dàobàoyóushèn qiězhìshìzāi  jiǎliùmāo mén chè guànxué gòutóngluózhī shāshǔqiū zhīyǐnchù chòushùyuènǎi 

     bǎoshíhuòwéihéngzāi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¹人不见,漫说蕊珠²宫阙(què)。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³幽谷,只愁又听啼鴂(jué)
译文: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 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注释:¹解佩凌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国君。²蕊珠: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³嫣然:美好的样子。⁴鴂:杜鹃。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当日九畹¹光风,数茎(jīng)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huán)雾掩,空赠金跳脱²。洛滨江上³,寻芳再望佳节。
译文: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注释:¹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后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²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³洛滨江上:指洛水与江水之滨,照应前洛神、江妃。

  词开头“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作者责问老天,为什么会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春深”而有“飞雪”,反常且令人痛苦,这幕情景实际是隐喻明朝的美好河山竞遭受清军铁蹄蹂躏。下面两句,谓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这里“解佩凌波”当喻指抗清的志士。“人不见”,则是说他们多遭不幸。以下便转入题中之“咏兰”。“楚殿”、“湘潭”,所用地名令人联想到流放沅湘的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烟微”、“月冷”都是凄迷之景,见出作者的惆怅悲苦。而幽兰皆遭“攀折”,就是他心怀恻怆的原因。歇拍作者以空谷幽兰自拟,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典故,表达他的伤时之情。作者在清顺治二年(1645)松江起义兵败后,曾一度隐居,此处“幽谷”云云,即指此。

  下片换头回忆往事,“九畹”用上引《离骚》句意,“光风”用《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句意,表现幽兰在佳人的“纤手”中流芬扬馥的情状,隐喻自己深受大明王朝的国恩。“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这里将香草关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下面两句,进一步用“多情怀袖”、“同心千结”倾诉自己的忠爱缠绵意绪,“多情怀袖”承上文之“纤手”, “同心千结”承上文之“花叶”。这几句“当日”、“曾在”应是指崇祯朝之事,此后则“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也就是说他的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颇和明珠投暗之恨。联系作者身世,他在南明弘光时数次上书指陈时政,均未受重视,遂辞职归家.这里的“空赠金跳脱”便不难索解,“空赠”两字。惋惜之意极浓,实在是感慨万端之语。而“香消”、“雾掩”,也隐含对弘光时忠良遭斥、奸佞当道的批评之意,结拍两句。“洛滨江上”,结构上遥应“解佩凌波”,似指刚成立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其领导的抗清义军有瞿式耜等部,据有两广、云贵、四川等地;“寻芳再望佳节”,就是期望这一股抗清力量能够完成国家复兴的艰苦事业。

  全词主要以兰自喻,个别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关人或指忠臣义士,或指君王主上,都与楚辞美人香草之孤忠隐约之言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559页

niànjiāo··chūnxuěyǒnglán--chénzilóng

wèntiāndàochūnshēnqiānlóngshānfēixuějiěpèilíngrénjiànmànshuōruǐzhūgōngquēchǔ殿diànyānwēixiāngtányuèlěngliàodōupānzhéyānrányōuzhǐchóuyòutīngjué

dāngjiǔwǎnguāngfēngshùjīngqīngxiānshǒufēnhuācéngzàiduōqíng怀huáixiùtóngxīnqiānjiéwànxiāngxiāoyúnhuányǎnkōngzèngjīntiàotuōluòbīnjiāngshàngxúnfāngzàiwàngjiājié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天下郡(jùn)¹²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³
译文: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注释:¹郡国:郡和国的并称。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²向:差不多的意思。³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焉得铸(zhù)甲作农器¹,一寸荒田牛得耕?
译文: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注释:¹农器:农用器具。
牛尽耕,蚕亦成。
牛尽¹耕,蚕亦成。
译文: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注释:¹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不劳烈士¹泪滂(pāng)(tuó)²,男谷女丝³行复歌
译文: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注释:¹烈士:指战士。²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³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⁴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杜甫晚年创作的这首《蚕谷行》诗汇聚了他一生许多高尚的品格,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瑰宝。

  此诗开头四句:“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改造了。全国战乱不息,农田荒芜。诗人呼吁把甲胄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作,百姓安居乐业。国外有《把剑铸成犁》的现代雕塑。大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用诗的形式把这种反战思想艺术地体现出来了。铜铁应当做成犁、锄,服务于和平生活,现在却做了杀人的武器、防身的铠甲。对这种反常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一经诗人点出:甲胄应铸作农具。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物非所用!盔甲回炉铸而为犁、锄,使天下寸土皆得牛耕,才是物尽其用的人间正道。诗人没有直接痛斥战争,却用铠甲再造为犁锄的形象语言强化了反战思想。

  “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这是杜甫的理想主义。这是杜甫勾画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中劳动大众的理想生活。这首诗所显示的思想、识见,即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耕作社会理想观念的巨大超越,同时亦是对他自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给予受体者的舍己奉献天下士子观念的超越。杜甫在这首诗中,直接给出了一个万城无甲兵的和平构想,是一幅打着杜甫深刻印痕的理想国及和谐社会诗意安居的画图。

  此诗虽短,却是杜甫五十多年生活历练由无数血泪与伤痛凝成的最后总结,它是一颗照亮历史时空的一颗诗的钻石,是杜甫和杜诗一切闪光理念的凝缩。因此,可以说《蚕谷行》一诗标志着杜甫卓苦艰辛的圣化之路的终结,标志着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总括。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4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译文: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灯火万家城四畔(pàn)¹,星河²一道水中央。
译文:城中万家灯火在江的四面闪烁着;灯火倒映在江面上,宛若一道璀璨的银河。
注释:¹四畔:四边。²星河:银河,也叫天河。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风吹古木晴天雨¹,月照平沙²夏夜霜³
译文: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
注释:¹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²平沙:平地。³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能就¹江楼消暑(shǔ)²否?比君茅舍较³清凉。
译文: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注释:¹就:近,到。²消暑:消除暑气。³较:又作“校”。

  诗人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一首句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写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画面,山川形势,气象壮阔。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阔一道水中央一次联泼墨挥洒,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天际银阔倒映在江心。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都是“夕望”之景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腹联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两个形象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比并说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尾联以问答的形式,以江楼茅舍消暑“校清凉”亲切、诙谐,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登上江楼,向东望去,总览余杭山川形势,只见海天一色莽莽苍苍,山川分外开阔空旷。而当夜幕降临,城四周燃起了万家灯火,钱塘江中江船密集,待渔火纷纷点燃之时,就仿佛是天上的星阔映在了水的中央。森森古木高旷而幽寒,就是在晴天也像下雨一样阴凉潮湿,月亮照在平沙之上,就是在夏天也像是落下了层白霜那样清寒。

  于是,诗人描写了俯瞰万家灯火星阔灿烂的繁华夜景和月白风清的感受。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壮美的山阔,凉爽宜人的气候,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

  诗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写得分外美丽。不仅有海天一色山川阔大的自然之美,又有万家灯火、水中渔火的人间安宁,繁华的气象。而·古木”、“平沙”二句的描绘,便把一片清朗幽寒写得淋漓尽致,让人顿觉暑意全消,精神为之一爽——这的确是一个消暑的好地方。

  诗中所写都是寻常景物:海、天、山川、灯火、星阔、风雨树木,月下的霜……但其妙处就在于在短短一首七律中用这么多事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参考资料:
1、 张黔、吕静平.白居易诗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150-151
2、 白居易.白居易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160-161
3、 张少康主编;邓芳选编.古诗名家诵读本 白居易.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44
4、 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79
5、 姜洪伟注评.白居易诗词选.合肥:黄山书社,2008:119-120

jiānglóuwàngzhāo

bái tángdài 

hǎitiāndōngwàngmángmáng shānshìchuānxíngkuòcháng 
dēnghuǒwànjiāchéngpàn xīngdàoshuǐzhōngyāng 
fēngchuīqíngtiān yuèzhàopíngshāxiàshuāng 
néngjiùjiānglóuxiāoshǔfǒu jūnmáoshējiàoqīngli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