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热无事,讼庭若扫刷。眼底簿书静,独坐痴闷发。
五月热无事,讼庭若扫刷。眼底簿书静,独坐痴闷发。
上马出门去,不避烦与渴。幕中访贤友,且欲纾拥阏。
上马出门去,不避烦与渴。幕中访贤友,且欲纾拥阏。
洒水延我坐,解带意思活。清谈破尘滓,快若饮冰雪。
洒水延我坐,解带意思活。清谈破尘滓,快若饮冰雪。
青衫虽同服,所处类巾袜。道均语言合,殊不间毫发。
青衫虽同服,所处类巾袜。道均语言合,殊不间毫发。
十篇诗总解,金玉自磨戛。往时草草读,恨不见本末。
十篇诗总解,金玉自磨戛。往时草草读,恨不见本末。
全编使我尽,万漏都一括。诸君好诗学,论议每相轧。
全编使我尽,万漏都一括。诸君好诗学,论议每相轧。
破碎失本源,十尝见七八。圣途久荒废,怜君力锄鏺。
破碎失本源,十尝见七八。圣途久荒废,怜君力锄鏺。
汉安隆中集,应和类控楬。驰骋气力壮,嵩岱可手揭。
汉安隆中集,应和类控楬。驰骋气力壮,嵩岱可手揭。
形容若绘画,讥讽过赏罚。回头索平淡,春兴最清越。
形容若绘画,讥讽过赏罚。回头索平淡,春兴最清越。
意外得真巧,漫不露彫割。此皆绪馀尔,太仓出圭撮。
意外得真巧,漫不露彫割。此皆绪馀尔,太仓出圭撮。
予虽素无闻,少小颇奸黠。僻涩追古意,芬芳慕贤哲。
予虽素无闻,少小颇奸黠。僻涩追古意,芬芳慕贤哲。
独自狂妄走,屡遭流辈喝。中道偶成病,两眼痛欲瞎。
独自狂妄走,屡遭流辈喝。中道偶成病,两眼痛欲瞎。
见字辄昏雾,恨无金篦刮。凛凛忧痼废,那更寻旧扎。
见字辄昏雾,恨无金篦刮。凛凛忧痼废,那更寻旧扎。
平生志高远,缩小仅如钵。又从县道来,屈强且回拔。
平生志高远,缩小仅如钵。又从县道来,屈强且回拔。
吏责常恐嚇,民事日喧聒。中烦变憔悴,馀愤成呕哕。
吏责常恐嚇,民事日喧聒。中烦变憔悴,馀愤成呕哕。
衔辔脱未去,俛首就一秣。大叫虽慷慨,壮图已销杀。
衔辔脱未去,俛首就一秣。大叫虽慷慨,壮图已销杀。
清华果无分,看人起门阀。羡君名声好,风谊纵超拔。
清华果无分,看人起门阀。羡君名声好,风谊纵超拔。
凭陵欲轩翥,去势不可遏。然犹滞巴徼,官况饱辛辣。
凭陵欲轩翥,去势不可遏。然犹滞巴徼,官况饱辛辣。
始初未识面,展手思挽撮。相值偶相得,青松引藤葛。
始初未识面,展手思挽撮。相值偶相得,青松引藤葛。
意气始投合,底里尽表察。文字本非敌,轻舫触巨筏。
意气始投合,底里尽表察。文字本非敌,轻舫触巨筏。
雅趣均厚薄,高论借迂阔。穷中烦慰藉,何异鱼喣沫。
雅趣均厚薄,高论借迂阔。穷中烦慰藉,何异鱼喣沫。
俗态重趋走,仕路饶险滑。且当学鸿渐,不能助苗揠。
俗态重趋走,仕路饶险滑。且当学鸿渐,不能助苗揠。
穷达盖有命,运转随坱圠。盖棺事始定,尝闻古人说。
穷达盖有命,运转随坱圠。盖棺事始定,尝闻古人说。
功名倘可期,因君为寻掇。
功名倘可期,因君为寻掇。

zōngmèngchuánzhèngchátuī--féngshān

yuèshìsòngtíngruòsǎoshuāyǎn簿shūjìngzuòchīmèn

shàngchūménfánzhōng访fǎngxiányǒuqiěshūyōngè

shuǐyánzuòjiědàihuóqīngtánchénkuàiruòyǐnbīngxuě

qīngshānsuītóngsuǒchùlèijīndàojūnyánshūjiānháo

shípiānshīzǒngjiějīnjiáwǎngshícǎocǎohènjiànběn

quánbiān使shǐjǐnwànlòudōukuòzhūjūnhǎoshīxuélùnměixiāng

suìshīběnyuánshíchángjiànshèngjiǔhuāngfèiliánjūnchú

hànānlóngzhōngyīnglèikòngjiéchíchěngzhuàngsōngdàishǒujiē

xíngróngruòhuìhuàfěngguòshǎnghuítóusuǒpíngdànchūnxìngzuìqīngyuè

wàizhēnqiǎomàndiāojiēěrtàicāngchūguīcuō

suīwénshǎoxiǎojiānxiázhuīfēnfāngxiánzhé

kuángwàngzǒuzāoliúbèizhōngdàoǒuchéngbìngliǎngyǎntòngxiā

jiànzhéhūnhènjīnguālǐnlǐnyōufèigèngxúnjiùzhā

píngshēngzhìgāoyuǎnsuōxiǎojǐnyòucóngxiàndàoláiqiángqiěhuí

chángkǒngxiàmínshìxuānguāzhōngfánbiànqiáocuìfènchéngǒuhuì

xiánpèituōwèishǒujiùjiàosuīkāngkǎizhuàngxiāoshā

qīnghuáguǒfēnkànrénménxiànjūnmíngshēnghǎofēngzòngchāo

pínglíngxuānzhùshìèrányóuzhìjiǎoguānkuàngbǎoxīn

shǐchūwèishímiànzhǎnshǒuwǎncuōxiāngzhíǒuxiāngqīngsōngyǐnténg

shǐtóujǐnbiǎocháwénběnfēiqīngfǎngchù

jūnhòubáogāolùnjièkuòqióngzhōngfánwèi

tàizhòngzǒushìráoxiǎnhuáqiědāngxué鸿hóngjiànnéngzhùmiáo

qiónggàiyǒumìngyùnzhuǎnsuíyǎnggàiguānshìshǐdìngchángwénrénshuō

gōngmíngtǎngyīnjūnwèixúnduō

冯山

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 2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在古典诗词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从楚辞《渔父》起,多不胜数。古代诗人常把渔夫视为隐者形象。一般写渔夫的作品多客观描绘其飘然物外、自得其乐,而钱起这首五古却写了“与渔者宿”,别出蹊径,饶有新趣。

  诗的前六句写爱渔者的居住地。诗人漂游在外,到了蓝田溪渔者的住处,觉得找到了自己追寻的理想境地。本来就是“独游屡忘归”的,何况此时到了一个隐者栖息的地方,则更感到得其所哉。这里有清泉明月,有隐逸高士,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惬神怡了。诗人描写对蓝田溪的喜好,层层推进,“况此隐沦处”,意为更加“忘归”,继而以水清可以濯发,月明使人留恋,进一步说明隐沦处的美好。

  最后以“更怜垂纶叟”,更爱那老渔翁,归结到愿和渔者同宿的期望上。隐处的好,就在于这里“清”、“明”、“静”,作者将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编织,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

  诗的中间四句写与渔者宿的乐趣。诗人与渔者宿,并不是因为旅途无处可栖,而是清夜长谈,得到了知音。谈论之中,渔者飘然物外的情怀,千里沧洲的乐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渔翁》中写“岩上无心云相逐”以喻隐者之意一样。“沧洲趣”,即隐居水边之趣。沧洲,滨水的地方。古代常作为隐士的居处。诗人与渔者同宿,纵谈隐居之道,遁世之乐,不觉野火烧尽,东方破晓。可见两人通宵煮水烹茗,畅谈不休,其乐融融。

  最后两句写与渔者不忍分别之情。诗人为此时分手如飞禽各栖其枝而叹息,不知何时再得相遇,惆怅不已。由此又将与渔者宿的感情推进一层。

  古代诗词中写隐士多写不遇。隐士隐姓埋名,遁世避居,要写时往往“以影写竿”,如唐代贾岛的《访隐者不遇》,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陆畅的《送李山人归山》,宋代魏野的《寻隐者不遇》等等。

  如要写相遇之人,多写渔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钱起这样写与隐居的渔者同宿的。钱起这样写,增强了人们对隐者的生活与情志的真实感,同时从诗人吐露的与渔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现了他的胸襟。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42-343页

lántiánzhě宿--qián

yóuwàngguīkuàngyǐnlúnchù

zhuóqīnglíngquányuèmíngnéng

gèngliánchuílúnsǒujìngruòshāshàng

lùnbáiyúnxīnqiāncāngzhōu

zhōnghuǒjǐnkǒuqiūshānshǔ

tànfēnzhīqínshígèngxiāng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yín)¹叶黏²霜,蝇苞³(zhuì)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zǐ),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偷分寿阳¹⁰纤巧。
译文: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而色如涂蜡,花蕾小巧而坚挺,花香从远处随风飘来,令人陶醉。不论是在山岭间还是峭溪边,蜡梅花都是盛开在严冬蜡月里。所以不管是带方的还是南方的蜡梅都是无叶有花,形体都显得瘦削而纤小。蜡梅虽挤在墙角边生活,但它却是白梅花的姊姊,最早传递出春天降临的讯息,抢先怒放花香。它就像宫妆一般的淡黄色,又似寿阳公主的梅花妆那样娇巧玲珑。
注释:天香:词牌名,又名“伴云来”“楼下柳”。此词双调九十六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蜡梅:范成大《梅谱》:“蜡梅”本非梅类,然其与梅同时,香又近,色黄,故称“蜡梅”。又称“腊木”“香梅”“黄梅”,花香甚浓,古人有赞云:“一花香十里。”¹蟫:衣物中的蠹虫。一本作“蝉”。²黏:同“粘”。³蝇苞:指蜡梅中之一种,俗称狗蝇梅,腊月开,花小而香浓。苞,花结蕾尚未开放。⁴风峭:寒风料峭。⁵岭上:指大庾岭,盛产梅花。⁶“北枝”句:一本作“枝北枝南开小”。北枝、南枝:大庾岭南北温差很大,山南梅花既落,山北梅花始开。⁷玉奴:指齐东昏侯潘氏。潘妃小字玉儿,也称玉奴。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亦称玉奴。此均代指梅花。⁸澹:同“淡”。⁹薄:一本作“泊”。¹⁰寿阳:指南朝刘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梅花落额洗而不落为梅花妆。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银烛¹泪深²未晓。酒钟³(qiān)、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yá)闹。豆蔻钗梁恨袅(niǎo)。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译文:蜡梅字让人想到蜡烛,蜡烛之泪极似惜别人之泪。蜡梅花形如酒钟,而这酒钟实在得显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我记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个短亭边,乘马离别,当时见到有一群黄蜂临晚纷纷飞回巢中。你还是豆蔻年华,年轻貌美,当年情景如烟雾般时时萦绕心头。如今蜡梅冬月开花,岁华已老,想起离别已久,只能徒增哀伤。纵然以蜡丸封信,也因吴天杳远而难以送达。
注释:¹银烛:蜡烛之美称。²深:一本作“珠”。³酒钟:指磬口梅花形如酒杯。⁴悭:悭吝。此指蜡梅花含口而小。⁵短亭:古人建于路旁,常作送别饯行之处。⁶衙蜂:即蜂衙,指蜂群聚集于蜂王窝,盘旋如两衙拜朝。⁷豆蔻:植物名,亦喻处女。⁸梁:一本作“头”。⁹信难封:暗写“蜡”字,古代以蜡丸封信。

  这首词上片写蜡梅开放的季节、地点、色彩与形状,表现词人对蜡梅花的赞誉;下片由蜡梅导入忆姬,言伊人音讯渺茫,书信难达,云山远隔,再难相见。全词结构严谨,针线绵密,采用过片则变的章法,上片写梅,下片忆姬,意脉相连。

  词的发端“蟫叶粘緖”一韵,写蜡梅开于树叶披霜、寒风料峭的腊月,花苞上缀满了冰花。“岭上寒多”一韵,言大庾岭上蜡梅盛开。“寒多”“溪头“月冷”描绘蜡梅开花的环境,化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将蜡梅放在溪边、冷月的背景上,显得高洁不俗。宋人王安中《蜡梅口号》:“化工清气谁先得,品格高奇是蜡梅。”大庾岭山高温差大,山南蜡梅刚落,故曰“南枝小”,山北蜡梅始放,故曰“北枝瘦”。“瘦”“小”两字下得形象,巧妙。“玉奴有姊”一韵,写蜡梅开花早于梅花,更令人珍惜,故曰“先占立,墙阴春早”。因其早于梅花,故以“姊”称之。此处“玉奴”是以拟人手法,写出梅花、蜡梅均富于女性的柔美特征。“初试宫黄淡薄”一韵,写蜡梅的色彩与形象,以“宫黄”的“黄”形容蜡梅之色,以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之纤巧比喻蜡梅形象的娇小玲珑。上片写蜡梅,开放的季节、地点、色彩与形状。

  下片由蜡梅导入忆姬。“银烛泪深未晓”一韵,由蜡梅联系到蜡烛,并化用杜牧《赠别二首》其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转入写人事,言伤别之悲。“酒钟悭”一韵,由蜡梅品种中的磐口梅展开想象。磐口梅,花疏,开时含口如酒钟,故以“酒钟”代指磐口梅。“贮愁多少”以设问句言伤别之愁。“记得短亭归马”一韵,逆笔,写词人与苏姬别时情景。“暮衙蜂闹”,此写蜜蜂本是追逐蜡梅花的,然此时蜡梅与伊人一样逝去了,群蜂只得停留在蜂王窝旁两侧轰鸣,犹如蜂衙喧闹一般。此句以群蜂喧闹于衙的艺术形象,既写出蜡梅花谢,又暗写了伊人远去之静,此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豆蔻钗梁恨袅”一韵,化用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描写苏姬年轻貌美,“恨袅”又写其恨别之情袅袅不绝。此韵是从对面写起,抒自己恨别之情。“但怅望”一韵,转笔写自己年事已老,又浪迹天涯的伤痛。“怅望”言盼望姬归而不归的惆怅之情。“远信难封”一韵,最后以鸿雁捎书、吴天杳远而难达的怅惘作结。“远信难封”一句,切“蜡”字,古人以蜡丸封信,可见结句归题,针线绵密。

  此词在章法上,采用过片则变的方法。上片写蜡梅,下片忆姬,但意脉相连。上片写蜡梅时,以“玉奴”“寿阳”“姊”等女性形象,为蜡梅塑造了柔美之姿,为下片“忆姬”作好铺垫。下片写忆姬,又处处与蜡梅相连,如“银烛”“酒钟”“蜂闹”“信难封”等,均暗藏“蜡”字。善于炼字亦是此词特点,如“黏霜”“缀冻”“风峭”以“黏”“缀”“绡”等动词、形容词写天寒季节,以“瘦”“小”等形容词描写蜡梅初落与刚开的形象,以“玉奴有姊”“初试宫黄”“偷分寿阳”等典故活用及拟人手法修饰蜡梅的阴柔之美,为下片忆姬作了张本。故宋人张炎说:“梦窗善于炼字面,字面亦词中之起眼处,不可不留意也。”(《词源》)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540-542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土花¹曾染湘娥黛(dài),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xī)(zhuī)²是凤翘³
译文: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注释:¹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²犀椎:即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³凤翘:凤形首饰。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只应长伴端溪¹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²前头见玉萧。
译文: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注释:¹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²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这是一首抒写秘恋之情的词作。

  上片写一对恋人偷偷在竹林中幽会的情状。首句点出幽会地点,次句写二人相见后,心潮澎湃,相对垂泪。三四两句写幽会时难忘之事:恋人头上的凤翘碰到了青竹,发出动听的声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却。

  下片写两人分别后,主人公独自一人时的情状。首二句写主人公欲以笔墨寄托情怀,结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鹦鹉向恋人传情达意,一举一动,痴情流露,真情可感。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深隐的恋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莹难以消除的泪水来打开全词,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写作风格清新淡雅,虽然不能算是纳兰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算是一首别致的小词。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4页
2、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18页

cǎisāng ·huācéngrǎnxiāngédài

lánxìng qīngdài 

huācéngrǎnxiāngédài qiānlèinánxiāo qīngyùnshuíqiāo shìzhuīshìfèngqiào 
zhǐyīngchángbànduān qiūcháo yīngtōujiāo fāngxiǎngqiántóujiànxiāo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十年磨剑¹,五陵²结客³,把平生、涕(tì)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bìn)
译文:十年磨砺宝剑,在豪杰聚集地区结交宾客,把平生的眼泪都飘落干尽。年华老去填写歌词,有一半是在虚空中传递愁恨。身边几时曾经围绕着头戴玉燕钗、鬓式如蝉翼的美人?
注释:¹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²五陵:指西汉五个皇帝陵墓,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今陕西咸阳市附近,渭水北岸。后以五陵代指豪门大族。³结客:结交宾客,多指结交豪侠之士。⁴空中传恨:比喻虚浮的言情之作。⁵燕钗蝉鬓:代指女子。燕钗:一种燕形的钗;蝉鬓:古代妇女发式的一种。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不师秦七¹,不师黄九²,倚新声³、玉田差近。落拓(tuò)江湖,且分付、歌筵(yán)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译文:不学习秦观词的婉约,不学习黄庭坚词的奇崛,依照新的声调填词和张炎所作风格大致相近。漫游江湖,放浪不羁,姑且吩咐筵席上红粉歌女演唱遣兴。料想自己直到头发全白,也没有封侯的缘分。
注释:¹秦七:北宋词人秦观,排行第七。²黄九:北宋词人黄庭坚,排行第九。³倚新声:按新谱填词。⁴玉田差近:谓词人所填词接近张玉田。或谓自己博采众长,达于新境,回视张炎,似与己差近。玉田:南宋词人张炎的号。⁵落拓:放浪不羁。⁶江湖:泛指四方各地。⁷歌筵:有歌伎唱曲劝酒的筵席。⁸红粉:胭脂和铅粉,女子化妆品。

  上片抒发壮志难酬,抛却浮名、填词传恨的苦衷。词的开端:“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这是说,词人的性格,本来是豪爽刚毅的,与豪侠结友,佩剑自随,想建立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处处碰壁,洒尽涕泪而已。接着写“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在其词集中,虽有一些艳词,不过是空中传恨而已,并不曾在青楼歌馆,留连声色。但强调其空中恨的词只有“一半”,而另“一半”也许并非空中传恨,所以用词甚妙。

  下片揭示其词学宗旨和落拓失意的情怀。换头写“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词人认为秦少游之词,偏于柔婉;黄山谷之词,偏于奇崛。他对张玉田崇尚清空,乃奉为圭臬,认为己词之风格,与玉田接近。接着写“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这几句是照应开头,壮志未酬,垂暮之年,封侯无分,只好“老去填词”,落拓江湖而已。这与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之句,用意相同。英雄失志的悲哀与无可奈何的愁绪,跃然纸上。这种结语,又与开端互相映照,显得结构谨严。

  这首词以自述式的描写,活画出一个失意丈夫形象,他因大志难酬而调怅唏嘘,只好舞弄文墨,借填词来写其怅恨,以声色来消其心中块垒。词人意兴颓丧,且又笔致冷隽,使全词笼罩着一片灰暗凄切的消极情调。然柔中有骨,字行间仍使人感受到作为一个词人的主人公不懈努力的精神。壮志既不成,干脆愤而填词,以遣情怀,这正是词中所着力表现的题旨。这首词尽管用典良多,却给读者以自然浑成感,毫无琐屑堆砌之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1018-1019页

jièpèilìng ·

zhūzūn qīngdài 

shíniánjiàn língjié píngshēng lèidōupiāojìn lǎotián bànshì kōngzhōngchuánhèn céngwéi yànchāichánbìn 
shīqín shīhuángjiǔ xīnshēng tiánchājìn luòtuòjiāng qiěfēn yánhóngfěn liáofēnghóu báitóufēn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花时¹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dī)
译文:本该是阳光明媚的春日却是连日阴雨,乌云笼罩大地连日的大雨将堤坝冲毁。
注释:¹花时: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¹(wǎng)抛泥。
译文:昨天感觉天气良好就启程上路,不成想让这大雨阻了前路停滞不前。
注释:¹红锦:红色名贵的绢织品。

chūn--níng

huāshímènjiànliánmiányúnrénjiāshuǐhuǐ

zuóchūnfēngyuánshàngliánhóngjǐnwǎngp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