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东溟狎巨涛,今年三峡试容舠。
瞿塘关下惊危甚,一席巴天浪许高。
家住东溟狎巨涛,今年三峡试容舠。
瞿塘关下惊危甚,一席巴天浪许高。
项安世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 5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一把青秧(yāng)¹趁手青²,轻烟³漠漠雨冥(míng)
译文: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
注释:¹青秧:绿色的秧苗。²趁手青:插秧下田,随手就青。趁手:顺手、就手。趁,随即。³轻烟:淡淡的烟雾。⁴漠漠:烟雾迷漫的广大无边的样子。⁵雨冥冥:天气阴沉沉的,将要下雨。冥冥(mǐng):形容天气昏暗。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东风¹染尽²三千顷(qǐng),白鹭(lù)³飞来无处停。
译文: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
注释:¹东风:春风。²染尽:这里形容春风把田里的稻苗全部吹绿,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染:这里指东风把秧苗吹成青色。²三千顷:形容稻田面积广阔。顷,地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³白鹭:水鸟名,羽毛洁白,腿长,能入水捕食鱼虾。

  首句“一把青秧趁手青”,写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说明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前一个“青”做形容词,后一个“青”做动词。第二句“轻烟漠漠雨冥冥”,写春天的季节特点:薄雾弥漫,细雨朦朦,这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这样的天气特点,是江南水乡春天常见的景象,有鲜明的地区色彩。第三句“东风染尽三千顷”写春风吹绿了广阔的田野。这里用“东风”代替春风,并用“染尽”强调春风的力量。到底染尽了什么?诗人不说,也不需说,读者自然会想到和煦的春风把一望无际的稻田都吹绿了,大地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第四句“白鹭飞来无处停”以白鹭飞来没有落脚的地方作结,反衬禾苗长得密密麻麻,热情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大地的面貌。

  天上细雨霏霏,地上绿茵一片,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插秧,田野上白鹭飞翔,这就是诗人描绘的一幅江南田园风光图,而这幅图画中突出一个“青”字,展示了春风春雨的力量。诗歌画面鲜明,语言优美,情趣盎然。

héngtángchūnxiǎo

liáng sòngdài 

qīngyāngchènshǒuqīng qīngyānmíngmíng 
dōngfēngrǎnjìnsānqiānqǐng báifēiláichùtíng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林花发岸口,气色¹动江新。
译文:江边两岸花开艳丽、草木繁盛,江面春色动人一派生机勃勃。
注释:¹气色:景色;景象。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此夜江中月,流光¹花上春。
译文:明月倒映江中,随着那波光粼粼的江面轻轻晃动,那逝去的时光仿如春天盛开的百花般短暂。
注释:¹流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分明¹石江里,宜照浣(huàn)纱人。
译文:月光皎皎,将石潭映照的格外清晰明亮,水边的浣纱人正在一刻不停的忙碌。
注释:¹分明:明亮。
交甫怜瑶珮,仙妃难重期。
交甫(fǔ)¹怜瑶珮(pèi)²,仙妃³难重期。
译文:交甫看着昔日二位神女相赠的瑶珮,感叹那般美好的时候一去不复返。
注释:¹交甫:即郑交甫。相传他曾於汉皋台下遇到两位神女。²瑶珮:美玉制成的佩饰。³仙妃:此指郑交甫所遇江汉二仙女。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沉沉绿江晚,惆(chóu)(chàng)碧云¹姿。
译文:江水潺潺,夜色下的江面更是深沉凝重,遥望那无边夜色,心中渐渐泛起了愁绪。
注释:¹碧云: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译文:在那样一个美好的花开月圆之夜,交甫与二位神女相遇。

chūnjiānghuāyuèèrshǒu

zhāngróng tángdài 

línhuāànkǒu dòngjiāngxīn 
jiāngzhōngyuè liúguānghuāshàngchūn 
fēnmíngshítán zhàohuànshārén 

jiāoliányáopèi xiānfēinánchóng 
chénchén绿jiāngwǎn chóuchàngyún姿 
chūfénghuāshàngyuè yánshìnòngzhūshí 

青林雨歇,珠帘风细,人在绿阴庭院。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青林雨歇,珠帘风细,人在绿阴庭院。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宝钗无据,玉琴难托,合造一襟幽怨。云窗雾阁事茫茫,试与问、可杏双燕。
宝钗无据,玉琴难托,合造一襟幽怨。云窗雾阁事茫茫,试与问、可杏双燕。

  这是一篇仕女伤春图。上片是写暮春时节,花事将近的景象,下片则是写由此生发的一腔感怀。怀春、伤春,都是闺怨诗中常见的主题,其中的“春”字,既可指春天讲,又可喻男女之间的爱情。黄升此作写的是花事将尽的暮春,女主人公触景伤情,感怀人生恨怨。

  黄升此作全篇不过五十六字,但在抒发伤春之情上写得波澜跌起,很有层次。词中的女主人公,在雨歇风定的暮春时节,闲步庭中,偶见梨花半落,讶然失惊,于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先是由花落而伤春,然后由伤春而伤己,最后又由伤今而怀往,真是“芳心一点,幽恨千重”。其中,“已瘦了、梨花一半”、“试与问、杏梁双燕”等,都是巧妙化用前人的名句,颖脱而出清新之词。

quèqiáoxiān ·chūnqíng

huángshēng sòngdài 

qīnglínxiē zhūliánfēng rénzài绿yīntíngyuàn láinéngyǒuduōhán shòuliǎo huābàn 
bǎochāi qínnántuō zàojīnyōuyuàn yúnchuāngshìmángmáng shìwèn xìngshuāngyàn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译文:山上寺院屋内挂着僧衣,窗外没有人影,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各种鸟儿飞来飞去。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¹
译文:沿着山路往回走,消磨了半个黄昏,却突然听到晚钟声悠悠传来,仿佛与这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了一片。
注释:¹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英英¹妙舞腰肢软。章台²柳、昭阳燕³。锦衣冠盖,绮(qǐ)堂筵(yán)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chàn)
译文:英英的舞姿真是美妙,就像章台柳之袅娜,似昭阳飞燕之轻柔。多少有钱有势的人,富贵人家的筵会上,都争着以千金之价选她去作陪。只见她回头看了看,音乐开始飘扬,她随之翩翩起舞,似杨柳扶风,身上的佩环也随着舞蹈微微颤动。
注释:¹英英:不详。当为词人虚拟的歌妓名。²章台:本为汉代长安一条繁华街道名。³昭阳燕,指赵飞燕。这里是以赵飞燕之“柔若无骨”与前句“腰肢软”相照应的。⁴是处:到处,处处。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乍入霓(ní)(cháng)¹促遍²。逞盈盈³、渐催檀(tán)。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móu)、万人肠断
译文:突然转入了《霓裳羽衣曲》中节奏急促的段落,她更加施展出自己柔媚轻盈的身段,紧紧地依檀板声而舞。英英一会儿慢舒广袖,一会儿急动莲步,进退之间仪态万方,表情丰富多变,妩媚多姿。看英英之美,何止是倾国倾城,她突然回头的一刹那,足以令万人为之消魂!
注释: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传说是唐玄宗聆听天乐后而制成。²促、遍:古代音乐术语,促是促拍;遍是大曲的段落。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盈,通“赢”。⁴檀板:檀木所制的拍板。⁵莲步:这里指舞步。⁶倾国倾城:喻指绝美的女子。⁷肠断:此指为舞者的美艳而绝倒。

  写舞的诗词曲不在少数,最著名的要推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了,其中“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二旬,布在人口,咸人尽知。杜诗的这两句,也是化用《诗经》“如雷如霆,徐方震惊。王奋厥武,如震如怒。”真是无一字无来阳。如果说杜诗写的是健舞、武舞,那么柳永这里则写的是软舞、文舞。先写英英的“腰肢软”,以柳之轻柔与赵飞燕的“柔若无骨”以张目。然而这软舞亦非一成不变,促拍乍起,檀板急催,节奏快起来了。于是“慢垂霞袖”,这大约是过渡中的一个静场、一个定格,或者说是蓄势待发,终于是“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所谓“奇容千变”,便是舞者随节奏的变化,舞姿神态亦不断变化,不断翻新出奇,酣畅淋漓,真的是令观者目醉神迷,“万人断肠”了。此词不失为写舞的一个范例,读之者依稀感受到古典舞蹈的无穷魅力。这里的“奇容”之“容”,非指面容、脸庞,而是指舞姿,即舞容。

  词的层次感较强,“丝管初调”时,是“倚轻风,佩环微颤”,下片起渐入佳境。而结句的“暂回眸”尤妙,这大约是结束舞蹈前一个惊鸿一瞥的动作神态,接下来应该就是掌声雷动了。全词章法谨严,秀润清朗,真可谓清歌傍水,妙舞当花,洵为佳作。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编选.柳永集:凤凰出版社,2007:24-2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