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hú)¹,买一凫(fú)²而去。原上兔起,掷(zhì)³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pán)(shān)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fèn),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nuò)得他兔否?”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想买一只鹘,但他从来没见过鹘,结果买了一只野鸭。他来到野外荒原,看见一只兔子从草丛中窜出,立刻抛起鸭子让它去追击,鸭子不会飞,一头栽到地上。这人提起来又扔向空中,鸭子又跌在地上。如此扔起跌下三四次,这鸭子忽然摇摇摆摆走到人的面前说起话来:“我是野鸭,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把我扔来扔去,让我皮肉受苦呢?”这人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抓兔,怎么会是鸭子呢?”鸭子举起脚蹼,笑着说:“您仔细看看我这手脚,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注释:¹鹘:鸷鸟名。即隼。部分隼属动物的旧称。²凫:野鸭。³掷:抛;投。⁴投:掉落。⁵蹒跚:腿脚不灵便的样子。⁶人语:讲人话。⁷分:工作、职责、权限等的范围。⁸搦:捏,握持,这里是“捉”的意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想买一只鹘,但他从来没见过鹘,结果买了一只野鸭。他来到野外荒原,看见一只兔子从草丛中窜出,立刻抛起鸭子让它去追击,鸭子不会飞,一头栽到地上。这人提起来又扔向空中,鸭子又跌在地上。如此扔起跌下三四次,这鸭子忽然摇摇摆摆走到人的面前说起话来:“我是野鸭,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把我扔来扔去,让我皮肉受苦呢?”这人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抓兔,怎么会是鸭子呢?”鸭子举起脚蹼,笑着说:“您仔细看看我这手脚,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注释

鹘:鸷鸟名。

即隼。

部分隼属动物的旧称。

凫:野鸭。

掷:抛;投。

投:掉落。

蹒跚:腿脚不灵便的样子。

人语:讲人话。

分:工作、职责、权限等的范围。

搦:捏,握持,这里是“捉”的意思。

猜您喜欢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¹。越娥²青镜³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chōng)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译文:秋夜中室内灯影幢幢,室外檐水滴答,恰如琵琶单调的咚咚哀鸣声。如今越地那些水泊也都被雨水盛得满满的,像一面面镜子般任由姑娘们挑选,去照影梳洗红妆。山色沾雨,青黛如洗,这景致也可与少女弯月般的黛眉一比高低。田野上黄绿相间,正当秋收时节,遥望城郊的西北面,是春天时我曾经去游玩过的一处景点。临近黄昏,捣米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穿林缥缈,到处都散发出一阵阵新米煮成的米饭香味。
注释:烛影摇红: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越:指绍兴。霖雨:连绵的大雨。¹琵琶语:形容雨洒檐溜声,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句。²越娥:越女。³青镜:镜湖。⁴秦眉:秦望山。⁵金茸:指黄熟的庄稼。⁶舂:用杵自捣去谷壳。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清磬(qìng)¹风前,海沈(chén)²宿袅芙蓉炷³。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zǔ)。采菱别调,留取蓬莱¹⁰,霎时云住。
译文:从清风中传来了一阵祈祷雨止的磬鼓声,祈雨止的荷花灯也在雨中的积水处滋滋地燃烧着。秋雨绵绵不止,这可能是雷部那位推雷车的阿香姑娘,秋夜从梦中惊醒而啼哭不止的缘故吧?而华山女神却因为霖雨不止,也在为人世间犯愁呢。因为她的夫君还在人间远游,受霖雨之阻,不能及时返回。在梧桐落叶,秋尽冬将至之时,只好无聊地把为他精心准备的宴食拿来独自享用。什么时候能够去绍兴的蓬莱阁中欢唱起江南水乡的《采菱》古曲,庆贺秋雨停止呢?
注释:¹磬:用玉、石、金属制成的敲打乐器。²海沈:沉香。沈,即“沉”。³芙蓉炷:指香烟缭绕如芙蓉花。⁴阿香:推雷车的神女。⁵娇啼:指雷声如阿香哭泣声。阿香推雷车而行雨的故事见《搜神后记》。⁶玉女:仙女,亦指阿香。⁷幽素:心中幽情。⁸梅:一作“海”。⁹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¹⁰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这首词先描绘了一幅越地秋雨图,再写人们祈祷雨止的情景,然后援引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盼望雨止的心情。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全词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

  此词发端“秋入灯花”一韵,写霖雨停歇时问及情状:秋日久雨,祈祷后夜里才停,只听得夜深时房檐尚有滴嗒声。“琵琶语,写出了房檐的滴溜声如怨如诉。这一词语为下阕写雷雨时用的“阿香娇啼”起了伏线作用。“越娥青镜洗红埃”一韵,想象雨过天晴后的景观:那镜湖清澈如美丽的越女洗去脸上尘埃,那秦望山秀美好似与美人比赛谁的黛眉更美。“眉妩”喻黛眉。“相间金茸翠亩”二韵,言在镜湖与秦望山之间,是春耕时的万亩良田,现在已是金黄的稻浪滚滚,碧绿的秋稼扬波。“晚春相应”一韵,写在莽莽的密林中,有稀疏的炊烟袅袅,时而有春米声,声声人耳;更有新米饭香,阵阵扑鼻。词人以多情彩笔勾出雨后的农村丰收图,均是想象之语。

  过片“清磬风前”一韵,逆入,写霖雨时的祈祷情况。风前传来玉磬清悦的声响,屋内点起沉香,香烟缭绕如芙蓉花炷。“阿香秋梦起娇啼”一韵,逆入,交待玉磬祈祷的原因,是盼久雨快停。但词人写雷雨,不是用了神话传说中常见的尖嘴雷公击电打雷行雨的形象,而是避俗求新,将雷神变成少女阿香,此化用《搜神后记》中的故事:“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曰:‘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向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夜遂大雨。”写阿香推雷车行雨,其雷声殷殷,如阿香娇声哭泣。“玉女传幽素”,因心中幽怨以至娇啼,故雷声大作霖雨不停。用阿香展现雷神风貌,表现了吴词香艳秾丽的风格。“人驾梅槎未渡”一韵,此反用海客乘筏从海上直到天上银河的神话传说,讲因打雷下雨人无法航行。“试梧桐”一韵,写人们祈祷祭祀雷神成功。但以想象手法表现,言人们奏乐设宴,祭天酬神,阿香才停止行雨。“梧桐”点秋,又指琴。“采菱别调”一韵,平出,想象雨过天睛后,女子们乘船采菱,唱采菱曲,其乐融融,犹如到了蓬菜仙岛。此以景结情,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关心热爱。“霎时云住”一句,按词意应在“采菱别调、留取蓬菜”之前,此为倒装句。

  这首词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是在苏、辛扩大词境后,继续将农村生活纳人词中的一篇力作。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如成熟的庄稼用“金茸”,清澈的镜湖用“青镜”,写秦望山美景用“秦眉妩”,祭祀祈裤用“清磬”,雷神打雷用“阿香娇啼”等。清人孙麟趾评曰:“石以皱为贵,词亦然。能皱必无滑易之病,梦窗最善此。”(《词迳》)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622-624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gāo)¹薄暮²望,徙(xǐ)(yǐ)³欲何依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注释:¹东皋: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²薄暮:傍晚。薄,接近。³徙倚:徘徊,来回地走。⁴依:归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树树皆秋色¹,山山唯落晖²
译文: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注释:¹秋色:一作“春色”。²落晖:落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犊(dú)¹返,猎马带禽²归。
译文: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注释:¹犊:小牛,这里指牛群。²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¹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注释:¹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寂寞和孤寂。

  尾联,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四韵。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的五言四韵,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3

wàng

wáng tángdài 

dōnggāowàng  
shùshùjiēqiū shānshānwéiluòhuī 
rénfǎn lièdàiqínguī 
xiāngxiāngshí chánghuái怀cǎiwēi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秋晚佳晨重物华¹,高台复帐²³鸣笳(jiā)
译文:我特别看重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风物清嘉,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响动听的琴瑟琵琶。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置酒:安排酒宴。¹物华:自然景物。²复帐:双重的帷帐。³驻:驻留。⁴鸣笳:泛指奏乐。笳,胡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áo)¹任落风前帽²,促饮³争吹酒上花
译文:寻求欢畅任随帽子在风中掉落,彼此劝酒争吹杯里的菊花。
注释:¹邀欢:寻求欢乐。²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³促饮:催人饮酒。⁴酒上花:指菊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溪态¹澄明初雨毕,日痕²清淡不成霞。
译文:雨后溪水的形态多么澄净空明,初晴的淡淡日光不能映成彩霞。
注释:¹溪态:犹溪流。²日痕:日光。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白头太守¹真愚甚,满插茱(zhū)(yú)望辟邪²
译文:我这白头太守真是过份痴愚,指望避邪把茱萸插满了鬓发。
注释:¹白头太守:作者自指。²“满插”句:古俗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佩带茱萸,以祛邪避灾。茱萸,植物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辟,同“避”。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秋之愁;“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乡之思。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颔联承上,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典故。《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古人把此事作为风流美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甚为宋人所激赏。宋祁又反杜诗之意。一用“羞”,一用“住”;一沉郁,一洒脱。显示心境不同,诗境亦不同。“争吹酒上花”,意谓争饮菊花酒。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

  颈联一转,以景语出之,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二句境界开阔,气象恢宏。“明”字与“清”字道出了秋晨的特色。其意境与韩琦“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着黄花晚节香”(《九日水阁》)约略有相似处。宋祁修唐书十余年,晚年“弥为进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他“博学能文章,天资蕴藉,好游宴,以矜持自喜,晚年知成都府,带《唐书》于本任刊修……远近观者,皆知尚书修唐书矣,望之如神仙焉。”(《东轩笔录》)此诗的境界与他积极处世的态度有关。

  尾联笔力所聚,精彩益显,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意谓“九日置酒”非一般登高,而是太守在宴游。一股富贵气从中透出,照应首联。结句“满插”为“愚甚”作了注脚。古人有重九登高插茱萸以压邪的习俗。《续齐谐记》:“费长房令桓景九月九日囊茱英,登高以避祸。”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杜牧有“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之句,乃故作旷达语,强颜欢笑;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亦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而宋祁此句与之异趣,原因在于身世际遇不同。

  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尤其是末联,给全篇平添喜剧气氛,生活情趣极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诗人适逢其会,发为词章,写成了这首充满兴致的作品。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有客¹²投笔³,无憀(liáo)独上城。
译文:虽然已经从军入幕也只是徒劳无为,生活是这般无聊,我只有独自登上高城。
注释:¹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²虚:徒劳,枉自,白白地。³投笔:投笔从戎的省语。⁴无憀:即无聊,空虚、无所依托的样子。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沙禽¹失侣远,江树著²阴轻。
译文:看沙洲上的禽鸟因失去伴侣而翘首远望,江边的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的阴影。
注释:¹沙禽:停留在沙洲上的水鸟。²著:附着。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边遽(jù)¹(qǐ)²天讨³,军须竭地征
译文:边境的征伐一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
注释:¹遽: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²稽:迟延。³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⁴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贾生¹游刃极²,作赋又论兵。
译文:唉,可叹那贾谊空有游刃有余的韬略,纵然成天作赋论兵也不过是虚度光阴。
注释:¹贾生:指西汉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²游刃极: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首联“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感叹自己无所事事,因“上城”远眺,拟消散心中之“无憀”。“虚”字极佳,将投笔从戎的心事勾起。“独”字传神,万般无奈独上城楼。

  颔联“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写望中景色,失伴的鸟,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暗影,景语即情语,这些景色是凄清空落的,这一切也压在诗人的心头。

  颈联“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由景物转入议论时事,诗人慨叹讨寇不力而军需赋税苛繁弄得民穷财尽。就算目睹国势动乱,自己纵有韬略,也不过是虚度光阴。国事维艰,这一联给读者以喘不过气来的重压。

  尾联“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宕开一笔,只言才智足以匡国的贾谊被弃之不用。由此上溯首句“虚投笔”之语,一个心忧国事、渴望报效国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一联情感愤激,极写诗人心中的苦闷。

  诗人登城眺远,写景抒怀,以抒发其壮志难酬的苦闷,写得情景交融,含而不露,颇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
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
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
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
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
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
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他过着笨拙、简朴的生活,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要坚定自己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道”。地里的桑与麻都在雨露里安静地生长,燕子和麻雀也渐渐在这里安家了。这是杜甫安静的生活状态,朴实而淡定,淳静而单调。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远处不时传来村里社鼓的声音,急促而有力,溪里的渔舟在水面流转飘荡。“心迹双清”现在已经成为成语,最早的出处是南朝·宋·谢灵运的《斋中读书》里有这样的句子:“矧迺归山川,心迹双寂寞。”注意,他是寂寞,到杜甫才有了“双清”这个说法。杖藜,指拄着手杖行走。藜,是野生植物,茎非常坚韧,可以做拐杖。《庄子·让王》里说:“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这时杜甫的头发已经完全白了,可不就是白首。心迹双清,指心地、行为高洁,没有尘俗之气,杜甫觉得自己的生活超脱了尘俗,对于杜甫来说,这是一种无奈的快乐。

  “村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因为家里没有任何紧迫的事情可做,于是,不用起来那么早,因为不需要经营,也不参与勾心斗角(其实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或者说,他从来都是无足轻重的人物),所以,他的居处变得格外清幽。竹子衬托着田野的绿色,草舍的倒影在江流里荡漾。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没有学上,就放纵孩子的懒惰不去管他们,因为太穷,也只能听任妇人的唠唠叨叨个没完,诗人也不想去赚钱(其实他没门路赚钱),任凭家里一直穷着。人生百年不过是浑然一醉罢了,不需要见人,因此长达一个月不用梳头(因为梳头没有用,没必要梳头),后来闻一多引用过这个典故,专心做学问的闻一多,觉得修饰形容不重要,这跟杜甫的“一月不梳头”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容颜衰朽的我甘愿屏却我的踪迹,有一些清幽的事情供我在高卧赏心:鸟儿落在地上,在竹根旁边行走,乌龟顶开水中的浮萍叶子游过。

  “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年景不好,原来的酒钱已经不够用了,我只能并日而食(两天吃一天的饭),省下来经营园蔬得来的收入,用以买酒。“甘泉歌”是一首乐府诗,原歌是:“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千人唱。万人讴。金陵余石大如塸。'诗人一边唱着甘泉歌,一边击打着酒樽,歌太长,酒樽都被敲破了,歌真的长吗,不长,但一直唱,一直敲,酒樽总会破掉的。

  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草堂的生活状态,这给人的印象是杜甫是懒散的,这像一个混吃等老的闲人,一个失去理想的人,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不是的。杜甫的懒散是因为他想做事而做不成,他苦恼,他没有办法,大环境之下,他只能以自己的“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做形式上的抗争,他憋屈,他苦恼,他以懒散的行状示人,而实际上,他的生活是相当积极的,否则就不会有草堂安定的生活了,他砍树除草,他伐竹种药,比如《除草》诗“芟荑不可阙,疾恶信如仇”,比如《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成竿”。老杜不管在怎样的生活状态之下,他从来都是积极的。

píngsānshǒu--

yòngzhuōcúndàoyōujìnqíngsāngshēnyànquèbànshēngchéng

cūnshíshízhōuqīngzhàngcóngbáishǒuxīnshuāngqīng

wǎnjiāshìyíngzhuǎnyōuzhúguāngtuánshěyǐngyàngjiāngliú

shīxuécóngérlǎnzhǎngpínrènchóubǎiniánhúnzuìyuèshūtóu

shuāiyángānpíngyōushìgōnggāoniǎoxiàzhúgēnxíngguīkāipíngguò

niánhuāngjiǔjiàbìngyuánshūyóuzhuógānquánzhǎngz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