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鲦鱼。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鲦鱼。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
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píngquánshānzèngshěnshǒuzhōngshūzuò--

wényángshūzimáozàidōngniànguīpáihuáiwèijiǎnshūnǎizhīxuānmiǎntiányuánshūshìyǒuhènjīngchéngsuǒjiēguǎshíyòngzhìzàilínsuībàoshānshuǐgǎnrénzhìqīngquánràoshěxiàxiūzhúyīntíngchúyōujìngsōnggàixiǎochíliánchūcóngláiyǒuhǎoniǎojìnyuètiáoshǎoshìyìngchuānmínggāoduìpéngzhāngjiùliáocǎixiāngmiǎnzàixuánchángkǒngshìzhānqiáncánwèishū

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1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君不闻胡笳(jiā)¹声最悲?紫髯(rán)²绿³眼胡人吹。
译文: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
注释:¹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²紫髯:绛紫色胡须。³绿:一作“碧”。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吹之一曲犹未了,眼杀楼兰¹征戍儿。
译文: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注释:¹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凉秋八月萧关¹道,北风吹断天山²草。
译文: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注释:¹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²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昆仑山¹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
注释:¹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胡笳怨(yuàn)兮将送君,秦山¹遥望陇(lǒng)²云。
译文: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注释:¹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²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边城夜夜多眼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译文: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第二个方面,是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第三个方面,是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见《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后呼应十分紧密。“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中间使用“顶真”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语势贯通。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后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326-328 .

jiāsòngyánzhēnqīng使shǐlǒng--céncān

jūnwénjiāshēngzuìbēirán绿yǎnrénchuī

chuīzhīyóuwèilechóushālóulánzhēngshùér

liángqiūyuèxiāoguāndàoběifēngchuīduàntiānshāncǎo

kūnlúnshānnányuèxiérénxiàngyuèchuījiā

jiāyuànjiāngsòngjūnqínshānyáowànglǒngshānyún

biānchéngduōchóumèngxiàngyuèjiāshuíwén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正是行人肠断¹时,子规²得得³向人啼。
译文:正是路上的行人愁苦悲痛之时,杜鹃鸟还在声声不绝地对着人啼叫。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¹肠断:形容极度悲痛。²子规:杜鹃,即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³得得:频频,频仍。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若能泪得居人¹脸,始²信春愁³总为伊
译文:如果家居之人的脸上总是挂满泪珠,我才相信这春日的愁绪总是因为它。
注释:¹居人:家居的人,留居的人。²始:才。³春愁:春日的愁绪。⁴伊:第三人称代词,它。

  这是杨万里写的山溪的组诗。这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这首诗通过联想抒写思归的情思。开头两句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写自己在群山险壑中行旅的离愁别绪。“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况身处险象环生的苦境之中,更罩上一层大有生离死别的暗色。连子规也被感动得凄声不止地向人啼泣。将子规人格化,更衬出游子孤独悲愁。

  思绪起伏,联想居人(妻子)如果听到子规这种凄切哀怨的悲啼,也一定会泪流满面,愁肠百结,摧拉欲断。最后两句虽是以假设口吻置景,实际啼声不能传到妻耳,但它说明作者心早已飞向妻旁。明知妻子“春愁”为自己,却故作曲笔,更表现思家心切。这首诗虽未正面写山溪,但由于以情造境,却可以想象出山溪的形境。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guòsōngyuánchénchuīgōngdiàn--yángwàn

zhèngshìxíngrénchángduànshíziguīxiàngrén

ruònénglèirénliǎnshǐxìnchūnchóuzǒngwèi

梦里思大漠,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梦里思大漠,花时¹别渭城²。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³第四声。且行且慢且叮咛,踏歌行人未停。
译文:梦里思念大漠,在春天花开的时候离开的渭城。长亭近在咫尺,人孤单寂寞,听到阳关曲心中泛起无限忧愁。一边慢慢走一边叮嘱着,踏着歌声前行但是人却不能停留下来。
注释:¹花时:春暖花开时。²渭城:古咸阳,今西安。³阳关:阳关曲。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¹,一儿登瓮(wèng)²,足跌没水中。众皆³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¹庭:庭院。²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³皆:全,都。⁴弃去:逃走。⁵光:指司马光。⁶破:打开,打破。⁷迸:涌出。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¹,惟有月钩斜。我有江阅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²渺难即³,飞絮满天涯。
译文: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我想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阅,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吹奏颂春赞春的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云深处,让人间春色与天上仙境沟通交融。清丽的花影却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难以寻得。
注释:¹花影:月下花枝的倩影。²清影:消逝的清丽花影。³即:接近,得到。⁴飞絮:飘飞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经逝去。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chá)¹。东皇²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³?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译文:既然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我和你是不是可以飘然归隐,“乘桴浮于海”?东皇笑了一笑,告诉我们说:春意难道在别人家吗?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在花落之后还有春意归来的途径,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
注释:¹泛云槎:槎chá:木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 小竹筏或小木筏,与“槎”义同。代表归隐。²东皇:司春之神。³芳意在谁家:这是反问句,谓春意并没有在世外,通过归隐寻找春意是徒劳的。⁴开落、来去:都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落、去二字。⁵了却:了结,结束。⁶韶华:美好的时光。代指春光。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疏帘卷春晓,胡蝶¹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²,乱点碧云³钗。肠断江阅春思,黏(nián)(zhuó)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¹⁰任徘徊。
译文:春天的早晨,卷起稀疏的窗帘,迷人的蝴蝶忽然飞了进来。飘浮在空中的蛛丝柳絮,不知从哪里飞来,也飘进了窗户,纷乱地沾附在有碧云纹饰的发钗上。令人迷乱的春光转瞬即逝,再也无处寻觅,令人肝肠寸断。总是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就只剩下悔恨和叹息。用帘坠将帘脚稳稳压住不让它飘起,任凭鲜花丝絮的影子在帘外飘来飘去也不为所动。
注释:¹胡蝶:同“蝴蝶”。²无绪:无端,没有来由。³碧云:既是写发钗的纹饰,也暗喻头发的浓黑茂盛,暗点年轻人的身份。⁴江阅:与其一中“我有江阅铁笛”中“江阅”含义一致,突出春色的美丽迷人。因为江阅的春天最为美丽浪漫,故作为迷人春色的代表。⁵粘着:执着,不能超脱。指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⁶天涯:指春色远逝天涯,突出春梦的空幻不实。⁷剩有:只剩下。⁸首重回:不断地回头。指对过去梦想的破灭悲悼感伤。⁹银蒜: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¹⁰疏影:疏落的花影,喻外在的诱惑。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罗帷(wéi)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¹²月起舞,流影³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译文:夜晚来临了,卷起丝罗帷幔,一轮皎洁的月光照进来,好像有人打开了天幕把月光放了进来。我端起一杯酒邀月共饮,伴随月光起舞,流泻的月光能进入谁的怀中呢?我迎来一钩新月从东方升起,一直到三更天过送得斜月西沉,高洁的月光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心中,对白天的那些莺莺燕燕再也没有贪得之心了。千万不要只是久久的扶着栏杆遥望追思已经逝去的春光,重重的露水早已打湿了地上的苍苔。
注释:¹尊:同“樽”,酒杯。²属:通“嘱”,邀请。³流影:流泻的月光,比喻道德修养的光辉。⁴莺燕:与上片的蝴蝶、丝絮、花影一样,代表功利诱惑。⁵不相猜:不会猜疑我要捉住它们。⁶但莫:且莫,千万不要。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¹?朅(qiè)²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³。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渺渺正愁予¹⁰
译文:昨天一过去,就再也不能回来,今天已经不是昨天了;如果总想等待明天,明天又能怎样呢?时光一旦逝去,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大好时光没有认真读书修道。试问有谁知道,东风多少次把江边之枫、路旁之兰吹老,使千里平野长满芳草?年华逝去后,只能寂寞空对斜阳,为理想的渺远难即而忧愁叹息。
注释:¹何如:怎么样。²朅来:离去,逝去。³读十年书:读书,指读书修道,非求取功名。十年,泛指青年时光。⁴几度:三句所共用。⁵枫江兰径:语出《楚辞 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⁶转:变成。⁷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象征春天的逝去。⁸斜阳:代表暮年。⁹外:与下句“渺渺”呼应,指理想远在天外,无法实现。¹⁰渺渺正愁予:出自屈原《九歌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渺渺:遥远貌。愁予:让我忧愁。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¹,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²³,莫听子规呼。
译文:你知道吗?要想千古不朽,只在斯须之间。古人想通过著书立说来求得不朽,并不是高明的做法。阳春三月,一夜雨过,庭前的花草都变绿了,雨水滋润的花朵红艳欲滴,天地春色都进入了我的房子。美好春光转瞬即逝,应自觉及时努力,不要等听到子规的呼叫催促再去珍惜时间,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注释:¹名山料理身后: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来作为对身后事的安排。料理:安排,处理。²众芳:春天的众多花草。³歇:停歇,消失。⁴子规:即杜鹃鸟,常在春末夏初出现鸣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