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斧若木枝,铜干苍玉叶。年年来沧波,疑与溟渤接。
谁斧若木枝,铜干苍玉叶。年年来沧波,疑与溟渤接。
戏携赤玉舄,跨此寒岌嶪。飘然造殊庭,不用维与楫。
戏携赤玉舄,跨此寒岌嶪。飘然造殊庭,不用维与楫。
浩浩吹天风,凉气入衣衱。拍浮天汉滨,匏瓜芒熚熚。
浩浩吹天风,凉气入衣衱。拍浮天汉滨,匏瓜芒熚熚。
黄牛不服箱,放绳掉长鬣。素娥不织裳,抛梭理香颊。
黄牛不服箱,放绳掉长鬣。素娥不织裳,抛梭理香颊。
千年苍藓痕,机杼空妥帖。疑是娲皇土,藏去压归箧。
千年苍藓痕,机杼空妥帖。疑是娲皇土,藏去压归箧。
归来不知处,满目迷空堞。惟有卖卜人,知向天根蹑。
归来不知处,满目迷空堞。惟有卖卜人,知向天根蹑。

liùshǒuèr--fāngkuí

shuíruòzhītónggàncāngniánniánláicāngmíngjiē

xiéchìkuàhánpiāoránzàoshūtíngyòngwéi

hàohàochuītiānfēngliángjiépāitiānhànbīnpáoguāmáng

huángniúxiāngfàngshéngdiàozhǎnglièézhīshangpāosuōxiāngjiá

qiānniáncāngxiǎnhénzhùkōngtuǒtiēshìhuángcángguīqiè

guīláizhīchùmǎnkōngdiéwéiyǒumàiborénzhīxiàngtiāngēnniè

方一夔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行,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以备温故。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嘉靖辛卯¹,余自南都²下第³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门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zhé)以指循(háng),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¹⁰所谓兔起鹘(hú)¹¹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jǔ)¹²,以备温故¹³。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¹⁴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译文:嘉靖辛卯年间,我在南都考试,未被录取而从南都回家,闭门闲居,亲朋好友们较少到访。因里面没有空闲的房子,白天住在家里,抱着小女儿逗趣,在小女儿是或者吃奶时,我就读《尚书》,小女儿也喜欢摆弄书,一看见书就就用小手指头顺着一行行的文字指着,同时口中念念有声,似乎很懂的样子。所以我一直没有把读书这件事荒废,偶尔有些感悟,就记录下来。不论想到什么都有有想写的冲动,手中的笔想停也停不下来,正像古人所说的“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一样。(因为)没有什么时间写文章,(所以)就把这些记录下来的感悟保存在箱子中,以用来日后复习。本人对文章的分析,因为有古代名家在,所以不敢和他们的相提并论,所以取名为《别解》。
注释:《尚书别解》:书名,是归有光读《尚书》的心得笔记。本文是他为自己这部书写的序言。¹嘉靖辛卯:即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是年作者25岁。²南都:南京。明初建都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陪都。³下第:科举考试落榜。⁴扫轨:扫除车迹,以示谢绝与外界交往。⁵嬉:游戏、玩耍。⁶循:顺。⁷行:书页上的字行。⁸不废:不被耽误。⁹意到即笔:有什么感受马上提笔记下。¹⁰昔人:从前的人。此指苏东坡。¹¹兔起鹘落:兔子刚刚跳起来,鹘:一种猛禽)就猛冲下去,本比喻动作的敏捷,后以之比喻作家、书画家创作时思绪与笔力的敏捷。此喻见于苏东坡《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 ¹²筥:圆形竹器。¹³温故:温习从前所学的知识。¹⁴古之诸家:在归有光之前分析《尚书》章句著名的有东汉马融的《尚书马注》、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等。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¹,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译文:我曾说过:看画家作画,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大小、胖瘦都画得很像了,但人们看了之后仍说不像,那一定只画外表而没有画到人的精神、气质等。我读书,不敢说是已经得到了书的“神”,但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地领悟书中的“神”罢了。
注释:¹瘠: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滚滚长江东逝水¹,浪花淘尽²英雄。是非成败³转头空。青山依旧雄,几度夕阳红。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¹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²淘尽:荡涤一空。³成败:成功与失败。⁴青山:青葱的山岭。⁵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白发渔樵(qiáo)¹江渚(zhǔ)²上,惯看秋月春风³。一壶浊(zhuó)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¹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²渚: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³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⁴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浊:不清澈。与“清”相对。⁵古今:古代和现今。⁶都付笑谈中:雄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尤其经典,作者经历了70多年的人生,看穿了看透了,他就就是词中的白发渔樵,坐在历史长河边的沙滩上,看历史长河滚滚东流,此刻时间凝固了,他以旁观者的心境,看季节的变化,看时代的更迭,顿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罢,四季照样变化,朝代照样更迭,生命照样老去。面对短短的人生,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强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虽然无奈但又何等的洒脱。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的一生,你穷也好,达也罢,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时烟消云散了吗。所以,只要有一壶浊酒,有几个知己,就应该很满足了。

  词中有两句将词的意境即作者的心境推向了极致,其一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其二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得出的结论就是:“是非成败于人生而言,只不过都是笑谈罢了。”

参考资料:
1、 赵仁珪编著. 读100首古诗学会为人处事[M]. 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08.第448-450页
2、 尹少荣等主编. 大学语文[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09.第109页

línjiāngxiān ·gǔngǔnchángjiāngdōngshìshuǐ

yángshèn míngdài 

gǔngǔnchángjiāngdōngshìshuǐ lànghuātáojìnyīngxióng shìfēichéngbàizhuǎntóukōng qīngshānjiùzài yánghóng 
báiqiáojiāngzhǔshàng guànkànqiūyuèchūnfēng zhuójiǔxiāngféng jīnduōshǎoshì dōuxiàotánzhōng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寺忆曾(céng)¹游处,桥怜²再渡时。
译文:想起以前曾经游览过的修觉寺和桥,这次重游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
注释:¹曾:一作“新”,一作“重”。²怜:爱。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江山如有待¹,花柳自无私。
译文: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的;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
注释:¹有待:有所期待。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野润烟光¹薄,沙暄(xuān)²日色迟。
译文: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
注释:¹烟光:云霭雾气。²暄:暖。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客愁全为减,舍此¹复何之²
译文: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
注释:¹此:指修觉寺。²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后游》是杜甫重游修觉寺时的作品。由于心态的不同,旧地重游往往会有绝异的感受,在《游修觉寺》中,杜甫客愁重重,在《后游》中,杜甫却又客愁全减。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可爱的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在诗人看来,壮丽秀美的山川好像等着诗人或游客去登临纵目,斗艳作姿的花柳无私地盼望着诗人或游客去领略欣赏。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诗人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这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两句则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诗人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这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

  全诗以感慨作结:“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表面看来好像这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更为感人的效果。此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78-179
2、 徐应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18-519

hòuyóu--

céngyóuchùqiáoliánzàishí

jiāngshānyǒudàihuāliǔ

rùnyānguāngbáoshāxuānchí

chóuquánwèijiǎnshězhī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檄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家虽贫,不至寒馁;年虽老,未及昏耄。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¹不知吾为谁也。宦(huàn)²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³。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檄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家虽贫,不至寒馁;年虽老,未及昏耄(mào)。性嗜酒,耽(dān)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
译文:醉吟先生,忘掉了他的姓名、乡里、官爵,心情恍惚不知自己是谁。在外做官三十年,快老了,退职后居住在洛阳履道,所住的地方有池塘五六亩,竹几千棵,乔木几十株,楼台水榭舟船木桥规模都小,但都具备了,先生安居在那里。先生本性酷爱喝酒,喜欢弹琴,特别喜欢写诗。凡是喜欢喝酒的人、弹琴的朋友、写诗的交好,大多与他来往。
注释:¹忽忽:心情恍惚。²宦游:在外做官。³退居洛下: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履道里。⁴具体而微:有台榭、舟桥的形状,而规模较小。⁵耄:年老。⁶耽琴淫诗:沈湎于音乐,过分喜欢诗歌。
游之外,栖心释氏,通学小中大乘法,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每一相见,欣然忘归,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间,凡观、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有图书歌舞者,靡不观。自居守洛川泊布衣家,以宴游召者亦时时往。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遇,必为之先拂酒罍,次开诗筐,诗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若兴发,命家僮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欢甚,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十数章。放情自娱,酩酊而后已。往往乘兴,屦及邻,杖于乡,骑游都邑,肩舁适野。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谢诗数卷,舁竿左右,悬双酒壶,寻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如此者凡十年,其间赋诗约千馀首,岁酿酒约数百斛,而十年前后,赋酿者不与焉。
游之外,栖(qī)心释氏¹,通学小中大乘法²,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³为诗友,安定皇甫(fǔ)朗之为酒友。每一相见,欣然忘归,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间,凡观、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mǐ)不游;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有图书歌舞者,靡不观。自居守洛川泊布衣家,以宴游召者亦时时往。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遇,必为之先拂酒罍(léi),次开诗筐,诗酒既酣(hān),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若兴发,命家僮调法部丝竹¹⁰,合奏霓(ní)(cháng)羽衣¹¹一曲。若欢甚,又命小妓歌杨柳枝¹²新词十数章。放情自娱,酩(mǐng)(dǐng)而后已¹³。往往乘兴,屦(jù)及邻¹⁴,杖于乡¹⁵,骑游都邑,肩舁(yú)¹⁶适野。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谢¹⁷诗数卷,舁(yú)竿左右,悬双酒壶,寻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如此者凡十年,其间赋诗约千馀首,岁酿酒约数百斛(hú)¹⁸,而十年前后,赋酿者不与焉。
译文:游历之外,醉心佛学,普遍地学习了小中大乘法。和嵩山的和尚如满是空门中的朋友,平泉的韦楚是山水朋友,彭城的刘梦得是诗歌朋友,安定的皇甫朗之是酒友。每一见面,便高兴得忘记回家。洛城里里外外六七十里间,凡是道观寺庙、有泉石花竹的山丘沟壑,没有不游览的;别人家里有美酒、有弹琴的,没有不拜访的;有图书、歌舞的,没有不观看的。从洛川的守令到百姓家中,以集会游览召唤的,也经常前往。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来拜访他,他一定为他们先打开酒坛,再翻开诗柜。喝酒尽兴以后,就自己弹琴,奏起音乐,弹奏《秋思》一遍。如果兴致大发,命令家中的仆从调好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如果更高兴,又命令小歌妓演唱《杨柳枝》新词十数章。放任自己自娱自乐,酩酊大醉才作罢。往往趁着兴致,走到乡里旁边,拄着拐杖游览乡中,骑着马游历都邑,坐着轿子去到野外。轿子里只放着一张琴一个枕头、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集几卷。轿杆左右悬挂着一对壶酒,沿着水绕着山,由着兴致前往。抱着琴,举着酒壶喝酒,兴尽而返。像这样子共十年。在这期间写诗约千余首,每年酿酒数百斛。而十年前及十年后所写的诗和所酿的酒不算在内。
注释:¹栖心释氏:寄心于佛教。²小中人乘法:此即佛教所谓“三乘”,是佛教引导众生求得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³刘梦得:即著名诗人刘禹锡。⁴皇甫朗之:即皇甫曙。⁵观:指道观。⁶靡:无。⁷自居守洛川洎布衣家:自洛川的官员到一般人家。⁸酒罍:古代酒器。宫声:古代音阶的第一个音阶,操宫声指弹奏乐曲。⁹弄:演奏。¹⁰法部丝竹:法曲原是道观所奏乐曲,唐玄宗喜好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称之为梨园弟子。又有宫女数百人,也称梨园弟子,称为法部。其曲声清而且近雅。¹¹霓裳羽衣:唐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霓裳羽衣舞,初名婆罗门曲,经玄宗润色并制歌词,着力描写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¹²杨柳枝:本隋代宫词,庸代洛阳地方创为新调,词句都是七言四句诗的形式,但音节和绝句不完全一样,内容都是咏杨柳的。¹³已:止。¹⁴屦及邻:簇为麻葛所制的鞋子。此是说到邻家访问。¹⁵杖于乡:拄杖去乡村中游玩。¹⁶肩舁:坐轿子。¹⁷陶、谢:指陶潜、谢灵运的山水闲适诗。¹⁸斛:十斗为一斛。
妻孥弟侄虑其过也,或讥之,不应,至于再三,乃曰:“凡人之性鲜得中,必有所偏好,吾非中者也。设不幸吾好利而货殖焉,以至于多藏润屋,贾祸危身,奈吾何?设不幸吾好博弈,一掷数万,倾财破产,以至于妻子冻馁,奈吾何?设不幸吾好药,损衣削食,炼铅烧汞,以至于无所成、有所误,奈吾何?今吾幸不好彼而目适于杯觞、讽咏之间,放则放矣,庸何伤乎?不犹愈于好彼三者乎?此刘伯伦所以闻妇言而不听,王无功所以游醉乡而不还也。”遂率子弟,入酒房,环酿瓮,箕踞仰面,长吁太息曰:“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于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回,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余何求哉!若舍吾所好,何以送老?因自吟《咏怀诗》云:
妻孥(nú)弟侄虑其过也,或讥之,不应,至于再三,乃曰:“凡人之性鲜得中¹,必有所偏好,吾非中者也。设不幸吾好利而货殖²焉,以至于多藏润屋³,贾祸危身,奈吾何?设不幸吾好博弈,一掷(zhì)数万,倾财破产,以至于妻子冻馁(něi),奈吾何?设不幸吾好药,损衣削食,炼铅烧汞(gǒng),以至于无所成、有所误,奈吾何?今吾幸不好彼而目适于杯觞(shāng)、讽咏之间,放则放矣,庸(yōng)何伤乎?不犹愈于好彼三者乎?此刘伯伦所以闻妇言而不听,王无功所以游醉乡而不还也¹⁰。”遂率子弟,入酒房,环酿瓮(wèng),箕(jī)(jù)¹¹仰面,长吁太息曰:“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¹²于古人远矣,而富于黔(qián)(lóu)¹³,寿于颜回¹⁴,饱于伯夷¹⁵,乐于荣启期¹⁶,健于卫叔宝¹⁷,幸甚幸甚!余何求哉!若舍吾所好,何以送老?因自吟《咏怀诗》云:
译文:妻子、女儿、弟弟、侄儿担心我这样太过分了,有时讥讽我,我不理会;一直到他们再三劝说,我才说:“每个人的天性,很少能持中,一定有所偏好。我不是个持中的人。假设我不幸贪财而去经商,因此达到财富多而使四壁生辉,招祸危及自身,对我怎么办?假设我不幸喜欢赌博,一个赌注扔上几万,全部家财押上去而破产,以至于妻子儿女受冻挨饿,对我怎么办?假设我不幸爱好服食丹药,减少衣食,用炉子烧炼丹药,而结果没有成功反有所误,对我怎么办?我幸而不喜欢那些,而自我适意于饮酒吟诗之间,放达是放达啦,难道有什么妨碍吗?不是还比喜爱那三种事情好得多吗?这就是刘伶听到妻子的劝说而不接受、王绩沉迷醉乡而不愿返回的原因吧。”于是带领子弟,进入酒房,围着酒缸,两脚伸直张开而坐,仰面长叹说:“我生在天地之间,才能与品行不及古人很远;而比黔娄富裕,比颜渊寿长,比伯夷要饱足,比荣启期要快乐,比卫叔宝健康,太幸运了,太幸运了!我还追求什么呢?如果抛弃我所爱好的,用什么送老?”因而自己吟唱《咏怀诗》道:
注释:¹鲜得中:很少小偏倚。²货殖:经商。³多藏润屋:钱财多而居室华丽。语本《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⁴贾祸:招惹灾祸。⁵炼铅烧汞:占代道教炼丹,用炉火烧炼丹、铅等矿物。⁶放:颓放。⁷庸:乃。⁸不犹愈十好彼三者乎:不比喜爱那三种事情好得多吗?⁹此刘伯伦所以闻妇言而不听:刘伶字伯伦,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著有《酒德颂》。其妻曾谏阻他饮酒,他跪祝曰:“妇儿之言,慎不可听。”¹⁰王无功所以游醉乡而不还也:唐诗人王绩,耽酒,有《醉乡记》。¹¹箕踞: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一说是屈膝张足而坐,是一种轻慢态度。¹²不逮:不及。¹³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家中甚贫,死时衣不蔽体。¹⁴颜回:字予渊,有德行,不幸早卒,孔子极为悲恸。¹⁵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因反对周武王,不食周粟,饿死。¹⁶荣启期:春秋时人。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他为什么那么快乐,他说:“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我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民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白居易以为自己比荣启期更乐,是因为他除了具备荣启期以为乐的条件外,还比荣启期富有,如传中所说的享优游山水,声色醉饮之乐。¹⁷卫叔宝:晋卫玢,字叔宝,二十七岁早死。
抱琴荣启乐,纵酒刘伶达。
抱琴荣启乐,纵酒刘伶达。
译文:荣启期抱琴而乐,刘伯伦纵酒放达。
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
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
译文:放开眼量看青山,任凭头上生白发。
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
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
译文:我不知天地之间,更能有几年可活?
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
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
译文:从今到寿终正寝,全是悠闲的岁月。
吟罢自晒,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于时开成三年,先生之齿六十有七,须尽白,发半秃,齿双缺,而觞咏之兴犹未衰。顾谓妻子云:“今之前,吾适矣,今之后,吾不自知其兴何如?”
吟罢自晒,揭瓮拨醅(pēi)¹,又饮数杯,兀(wù)²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³,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于时开成三年,先生之齿六十有七,须尽白,发半秃,齿双缺,而觞咏之兴犹未衰。顾谓妻子云:“今之前,吾适矣,今之后,吾不自知其兴何如?”
译文:吟罢自己苦笑,打开酒瓮盖,舀出酒来,又饮数杯,昏昏沉沉地大醉。不久醉了又醒,醒了又吟诗,吟完诗又饮酒,饮了酒又醉,醉酒与吟诗相反复,如同循环一样。因此能够把身世梦幻,富贵如浮云,以天为幕以地为席,百年为一转眼之间。快快乐乐地,昏昏沉沉地,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古人所说的“沉醉于酒中能保全”,所以自号为醉吟先生。到唐文宗开成三年,六十七岁,胡子花白,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白居易的觞咏之心还没有减弱。所以他对妻子和孩子说:“今日以前的日子,我是很舒适了,今日之后,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致将会怎样了?”
注释:¹拨醅:醅是未过滤的酒,拨醅是拨开浮糟而打酒。²兀:茫然无知的样子。³云富贵:以富贵为浮云。⁴幕席天地:把天地作为篷顶坐席。瞬息百年:意思是把人生看得很短促。⁵瞬息,极短时间。⁶百年,一生。⁷陶陶然:欢喜的样子。⁸开成三年:公元八三八年。开成,唐文宗年号。

  这篇自传的开头一段,先概括地介绍自己的退居生活。自传的第二段,具体描述他的半隐居生活,而最突出的是赋诗与酿酒。自传的第三段,作者为自己的放情诗酒的生活作辩护。他认为自己对诗酒的爱好,比那种经商、赌博、炼丹服药都要好,不会招祸、破产或为药所误。这篇自传如他的诗歌一样,语言平易清新,多处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读来极为流畅。

  开头一段,先概括地介绍自己的退居生活。传记一般要在开头交代传主的姓字籍贯,而这篇自传开头却说:“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这是模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体例,表示自己既过半隐居的生活,自己的姓名之类无所谓了,同时也透露自己因酒醉之深而忘记而糊涂了。接着写他在洛阳住处的环境及爱好。他“家虽贫,不至寒馁”,这是半隐居生活的生活条件。从五十八岁到六十七岁十年中,白居易先后在洛阳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官职,其中除河南尹两年外,另外两个官职都是一种加官,并非实职,可以领到薪俸但不用于实事,很清闲。这种既当官又无实职的生活,白居易称为“中隐”。他在《中隐》一诗中说过,不做官便要有冻馁之苦,做高官便要有忧患,“不如做‘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实际上这是一种半隐居的生活,陶醉于饮酒、作诗,这就点出了“醉吟先生”的题意。

  第二段,具体描述他的半隐居生活:研究佛学,与佛教朋友、诗友、酒友交官,听歌吟诗,饮酒、官山水,而最突出的是赋诗与酿酒。

  第三段,作者为自己的放情诗酒的生活作辩护。他认为自己对诗酒的爱好,比那种经商、赌博、炼丹服药都要好,不会招祸、破产或为药所误。因此表面上“自适于杯觞讽咏之间”,认为沉迷在醉吟之中是“幸甚,幸甚”,其实内心并非真的一味快乐“自适”。他的“吟罢自哂”是一种苦笑。因为传主“醉复醒,醒复吟”,“醉吟相仍”,整日在昏昏沉沉之中。这种状态决非是正常的生活,也决非是真正的内心快乐。他醉吟的目的,是为了“得全于酒”,借酒麻醉自己,避开政治斗争,免祸求全。所以传主纵情诗酒,在表面的闲适中还隐藏着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悲哀、沉重的失落感和内心苦闷。白居易在早年曾写过许多讽谕诗,为民叫苦,干预现实;作为一个左拾遗的谏官,也曾尽过职责。而到了晚年,思想消沉,竟成了“醉吟先生”。究其原因,首先不能不归结到封建社会对一个正直知识分子造成的精神上政治上的压抑;其次是白居易自己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晚年几乎完全倾向“独善其身”。另外,他还受佛道的影响,使自己的晚年既在佛道中找寄托,又使自己的思想更趋于消极。

  这篇自传如他的诗歌一样,语言平易清新,多处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读来极为流畅。全文从头至尾能紧扣题目中“醉吟”二字,围绕传主别号展开描写与议论,塑造了晚年白居易的自我形象。

参考资料:
1、 陈兰村编.中国古代名人自传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07月:112-118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绿暗汀(tīng)¹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²。半篙(gāo)³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译文:正是三月暮春时节,水边平地上长满了青草,一片暗绿。花儿已开始凋谢,没有一丝风,船帆也都卷起来了。高高的垂杨树下,小船横斜。江水有半篙深,正利于行船,夕阳西下,耒归的游子又增加了一段愁绪。
注释:¹汀洲:汀指水边的平地,州指水中的沙洲。²木兰舟:用木兰树木材造的舟。船的美称。³篙:撑船的竹竿或木杆。⁴滑:指春天江水上涨,行船流利。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bà)水桥¹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luán)²无计入红楼³。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译文:当年在灞桥分别之时,回首眺望,只见美人也在卷帘伫视。如今远在江边,多么希望青鸟使者能为我传送信息到红楼啊:昔日的恋爱生活已成为楚峡之游,而今只能在梦中飞到扬州去和你相会了。
注释:¹灞水桥:地名,在长安城东。唐代人们离开京都,多在此处折柳赠别。后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²青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³红楼:指美人居住的房子。⁴行云归楚峡:宋玉《高唐赋》序里有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的事。此后文人多用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恋爱欢会。楚峡即指巫山。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思绪绵绵不尽,风韵清幽潇洒。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首句指明地点,时间。暮春时节,自然使人升起一段因时序变化而有的愁思。“绿暗”二字浓墨重彩勾画出“汀洲”的景色。这一句展开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画面。接着点染岸边近景;风已平静,落花满地,船帆暂卷,岸边株株垂杨柳,水边只只横斜的木兰舟。在木兰舟中,所载着的是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面对这般春深之景,这位游子的感受是“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日“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而生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里用景物衬托游子含愁的形象。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在写景中,着重摄取“绿暗”、“垂杨”、“夕阳”略带有萧瑟的物象;静风、落花、暮春,皆寂静迟暮的物象,烘托出游子旅愁的沉重。

  上片由春暮带出落花,由落花引出风静,由风静引出落帆。由落帆写到木兰舟,最后写到游子之愁,环环相扣,在意象上一气呵成。下片则是写“愁”的生发和具体化。灞水桥,是离别之所,游子想到了灞桥分别,万分感慨。灞桥上的杨柳年年不知有多少被折下,却无法使要远离的人留下,越想越难过。回望红楼,仍见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佳人的凝望与容颜,已很模糊,真希望西王母身边的青鸟代为传信,可是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这又多令人心烦意乱,惆怅满腹。“青鸾”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这个游子不仅有江湖漂泊之感,且有思念情人之愁,心情的怅惘寂寥可想而知。于是,这漂泊的旅愁于游子心中激起点点涟漪,绵绵遐思;缅怀消逝的过去,憧憬美好的未来。

  “行云”句暗用巫山神女的故事。还用行云归楚峡喻往昔感情的消逝。然而,游子不会让它就这样溜走,心中还是想把握这段感情的,所以他希望“飞梦到扬州”。这里暗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也是虚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求之于梦。梦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而游子不满足于一般的梦游,而是飞梦,可见其思念佳人之心有多急迫。

  下片承上片由“愁”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人,梦中求人,写出心中一段缱绻之情。

  这首词明丽妩媚,颇能反映“词为艳科”的传统风貌。全篇由景到情,由描写环境到人物心情的刻画。词意连续,笔墨潇洒,余韵不尽。

参考资料:
1、 綦维整理.宋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98-99
2、 林方直,王志民主编.宋词精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194-195

línjiāngxiān ·绿àntīngzhōusānyuè

cháozhī sòngdài 

绿àntīngzhōusānyuè luòhuāfēngjìngfānshōu chuíyángyìnglánzhōu bàngāochūnshuǐhuá duànyángchóu 
shuǐqiáodōnghuíshǒuchù měirénxīnshàngliángōu qīngluánhónglóu xíngyúnguīchǔxiá fēimèngdàoyáng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