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苍崖转碧空,出山云雨细濛濛。只因便是龙湫瀑,溅沫飞流逐晚风。
十里苍崖转碧空,出山云雨细濛濛。只因便是龙湫瀑,溅沫飞流逐晚风。
李光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3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骄。
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cōng)¹骄。
译文:记得在南山小规模打猎时积雪还没化掉,锦旗斜卷猎猎飘,骏马奔腾逞英豪!
注释:¹玉骢:即玉花骢。泛指骏马。
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
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
译文:可天下不称心的事儿常常有万万千千,宋军进兵长安,先锋驻扎渭桥的愿望已是空想!

zhuīzhēng西zhōngjiùshì--yóu

xiǎoliènánshānxuěwèixiāoxiùxiéjuǎncōngjiāo

shìchángqiānwànkōngxiǎngxiānfēng宿wèiqiáo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qióng)¹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译文:火云夏热凝聚着的汗水散成珠粒,颗粒珠子般的挥汗凝聚成火云。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轻纱。轻厚、碧色的衫衣,裹着如玉般的肌体。
注释:¹琼:透明的玉石,代指少妇的肌体。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晕腮(sāi)¹枕印。印枕嫌腮晕(yùn)²。闲³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译文:脸颊上泛出的红晕,怕是被枕头印出来的。印在枕头上的是讨厌的脸上胭脂。空闲时,对照镜子,一看晚妆残散了。卸了妆,对着夕阳,也觉得轻闲无享。
注释:¹嫌:怕。²晕:代指胭脂。³闲:空闲。⁴残:卸退。⁵晚照:夕阳。

  上片,以比拟的手法,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渲染了少妇脸部的热汗如珍珠般的美。动静结合,神韵飞舞,光彩照人。上句突出“夏”之意,下句突出“汗”之美。“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写少妇绿中透白的肌体美。第三句突出“碧纱”的“轻”飘美,第四句突出白玉般的朦胧的体态美。诸多群像巧妙组合,造成了一种宛如仙女飘逸、分外妖烧的意境美。

  下片,采用渲染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少妇另外两种美:午睡美和晚妆美,即突出写了少妇午睡之后和晚照卸妆的体态美。“云腮嫌枕印,印枕嫌腮云”,将红脸与红枕互为因果,映衬出少女午睡而生的“云”、“羞”的“红颜”美。“闲照晚妆残”句中“晚”字,点明少妇“闲”与“妆残”的时间。“残妆晚照闲”句中“晚照”,则渲染了少妇“残妆”后的“闲”适生活氛围。这种侧面描写具有极好的审美效果,颇有迷人的魅力。

  为表现少妇的体态美,全词总是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同质同构的客观物象,来创造符合自己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意象。通过“火云”、“碧纱”、“琼暖”、“云腮”和“晚照”等色彩词语,塑造了“火云凝汗”,碧纱琼裹、云腮枕印、晚照残妆等少妇特有的体态美和闲适美的睡美人形象。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92-293

mán··xiàjǐnghuíwén--shì

huǒyúnnínghànhuīzhūzhūhuīhànníngyúnhuǒqióngnuǎnshāqīngqīngshānuǎnqióng

yūnsāixiánzhěnyìnyìnzhěnxiánsāiyūnxiánzhàowǎnzhuāngcáncánzhuāngwǎnzhàoxián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
译文:君家赤骠骏马难以描摹,好似一团旋风桃花之色;
注释:君:指卫节度。旋风:形容骏马动作迅捷,行动如风。桃花色:因红中带白,行动起来,混同一片,故称桃花色。
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
红缨紫鞚(kòng)珊瑚鞭,玉鞍锦鞯(jiān)黄金勒。
译文:红缨穗紫缰绳珊瑚马鞭,玉马鞍锦鞍垫黄金马勒。
注释:鞚:带嚼口的马笼头,与下文“勒”同。珊瑚鞭:珊瑚制的鞭子。玉鞍锦鞯:指华丽的马具。鞯,衬马鞍的垫子。
请君鞁出看君骑,尾长窣地如红丝。
请君鞁(bèi)出看君骑,尾长窣(sū)地如红丝。
译文:请君备马牵出上马一试,马尾甩过地面有如红丝,
注释:鞁:配备马具。窣:这里是甩动之意。
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
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
译文:诸马难以相比令人自豪,却忆百两黄金买马之时。
注释:自矜:自豪。百金:百两黄金,说价高。
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
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
译文:穿过京城之内大街小巷,全城看马之人谁不赞赏?
注释:香街:长安街名,泛指长安街道。紫陌:过去称京城中的道路。凤城:古时对京城的称呼。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译文:时而扬蹄飞奔汗流满身,时而姿影缓缓志气扬扬。
注释:白汗:非中医之证名,而是指普通的汗。弄影:舞动姿影。骄:马健壮的样子。碧蹄:形容马蹄坚美如育石。碎:碎步。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
紫髯(rán)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zōng)高。
译文:胡家少年马夫手拿剪刀,天亮修剪马鬃束得高高;
注释:紫髯:绛紫色胡须。胡雏:胡儿。这里指马夫。三鬉:把马鬃修剪成三瓣的样式。
枥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
(lì)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
译文:拴在槽头已是气概不凡,牵出马群更觉身姿雄豪。
注释:枥:马槽。独意气:气概独特。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译文:跨上骏马出猎终南山口,追得城南孤兔全都没有;
注释:南山口:似指终南山口。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译文:马蹄点过草梢迅疾如飞,使那空中苍鹰反而落后。
注释:草头:草梢。点:形容马蹄轻捷,只像点过一样。翻:反而。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拥盖满路香。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kē)拥盖满路香。
译文:当日看您前来朝拜皇宫,前呼后拥满路赞美之声;
注释:朝:朝拜。末央: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唐宫。鸣珂:马勒上的装饰叮叮作响。珂,玉石。这里指马勒上的装饰品。盖:古时高级官员出行时车马上的遮蔽物,类似伞形。满路香:说满路好名声,即路人交口称誉。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译文:身为边镇大将多么富贵,人马互相辉映多么威风。
注释:边将:边防将官。卫节度曾为安西一带做边将,故称。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译文:男儿应当如此才称心意,骏马阵阵长呜北风吹起;
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译文:待您东去扫平战乱之日,骏马为您一日驰骋千里!
注释:胡尘:胡马奔跑所扬起的尘土。这里指安史乱军。当时安史乱军还盘踞东都洛阳,故诗中说东去。

  诗的开头从赤骠马的神骏落笔。首句用画家难以描绘来虚写一笔,次句用一新奇的比喻来写马的形象:好似一片桃花色的旋风在回旋。“旋风”与“桃花色”构成难以捕捉的形象,从而落实了“画不得”。这是动的描写。三、四两句用名贵的装饰来进一步衬托马的神骏,全用颜色搭配,写得色彩摈纷。这是静的描写;诗的次四句从试骑的方面写马。“尾长”一句从马本身形象写,“自矜”和“百金”两句则分别从骑者的心理和价格的高贵两方面写,都突出了马的不同寻常。“新买时”一句自然引出下文。

  以下四句写“新买时”的情景。“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这两句用京城人们的反映对马作侧面烘托。“扬鞭骤急白流汗,弄影行骄碧蹄碎”,这两句则从疾驰和缓行两方面对马作直接描绘。这四句写得很有概括力而又十分形象;京城里的人们仿佛看到:新买的赤骠马穿过京城大街小巷,一会儿扬蹄疾驰,一会儿摇尾缓行,路旁人们无不喧喷称赞。作品就用这种环境把马的神骏突显出来。接着四句又从精心修饰喂养的角度,与众马比较写赤骠马。“独意气”,“偏雄豪”,从马的神态方面写出它的不凡气概。“骑将猎向南山口”以下四句选取了一个特定的射猪场面,以迅疾的狐免,矫健的苍鹰与赤骠马比较,来突出“疾如飞”的赤骠马奔跑的迅捷,“草头一点”,把马的姿态写得轻快而又飘逸。

  以上对赤骠马作了尽情描绘,以下八句则转而写卫节度。开始三句对卫节度的富贵加以赞颂,第四句又归结到马上,但不单写马,而是将人与马合起来写:人以马而增辉,马以人而生光,赞扬赤骠马而及于卫节度。诗的最后四切仍将人与马并写,男儿称意,马儿神骏,人马均属不凡。结尾两句则以卫节度和赤骠马双扇作结,扣应题意,预言卫节度将获取更大战功。

  这首诗采用铺叙的写法从各个方面极写赤骠马的神骏,其中运用大量比喻和衬托,把骏马写得如在目前;最后赞扬骏马而及马的主人,手法高明。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44-145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9-294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黄沙¹(qì)²里客行迷,四望云天³直下低
译文: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
注释:¹黄沙:指沙漠地区。²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³云天:高空。⁴直下低:往下低落。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为言¹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译文: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注释:¹言:说。

  这首诗显示的是作者在大漠上行旅时所望见的景色和所产生的感觉。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不知何往,如韦应物《调啸词》所写的“东望西望路迷”;而且感到心情迷惘,无所归依,如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词所写的“此时心转迷”。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

  第二句“四望云天直下低”,回应第一句,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四面远望,天地相接,云天低迷,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这个“低”,虽属视官的错觉,却是望中的实感。陆游《游修觉寺》诗中的“天向平芜尽处低”句,写的也是这样一个错觉和实感;而岑参所写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强烈的感受。

  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又直承这第二句。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低与地连,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天也到了尽头。诗人到达安西后,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诗中还写有“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两句。“寻河”是虚写,用汉使通西域典故(见《汉书·张骞传》;“过碛”是实写,记自身的历程。“地尽”、“天低”则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

  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开诗笔,另拓诗境,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以见天地之末“尽”。这一收尾也许另有一层意思,如李益的《征人歌》所说:“塞外征行无尽日”,虽然已经抵达安西,征行还不会结束。

  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觉中构成的印象、内心处触发的感受。岑参的边塞诗,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首绝句中所写的“云天直下低”、“地尽天还尽”,也带有夸张色彩。但这种夸张,不是对真实的歪曲,而是对真实的强化,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有些边塞诗,往往经过高度概括,甚或出于凭空想象,所写的景物情事常常共性多,个性少,纵有典型意义,不免陈陈相因。岑参所写,则大都是实地见闻、亲身感受,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奇葩独放,异境别开,使人眼目为之一新。从这首绝句,也可尝鼎一脔,窥豹一斑。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30-331

guò--céncān

huángshāxíngwàngyúntiānzhíxià

wèiyánjǐntiānháijǐnxíngdàoān西gèngxiàng西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威风万里压南邦¹,东去能翻鸭绿(lù)²
译文:威风万里能压倒南方的邦国,向东去能使鸭绿江翻滚。
注释:伏虎林:契丹族“秋捺钵”(行营)之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察罕城)西北,是辽代皇帝秋季游猎的地方。据说辽景宗射猎到此,有虎伏于草丛颤抖不敢仰视,因称此地为伏虎林。应制: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的命令所作的诗。¹南邦:南方的邦国。²鸭绿江:江名,源出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省丹东市以下,入黄海,全长795公里。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灵怪¹大千²俱破胆,那教³猛虎不投降。
译文:大千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吓破胆,怎能使猛虎不投降。
注释:¹灵怪:妖魔鬼怪。²大千:大千世界。本是佛教语汇,指广大无边的世界。³那教:怎教,怎能使。

  这首诗前三句渲染了辽道宗的盖世气魄,最后一句扣紧“伏虎”,进一步烘托辽道宗的气势。全诗气势雄健奔放,音调铿锵有力,夸张的笔调里流露出自豪的心情,鲜明地表现了契丹族崇尚勇武的民族精神。

  萧观音这首诗乃歌功颂德之作。开头“威风万里压南邦”,歌颂道宗之武力。“万里”,写其气势之磅礴广大,无边无际。“压”字描绘出气盖世,有凌驾一切之上的威力,寓气魄压过南方的宋王朝。“东去能翻鸭绿江”歌颂辽代当时武力远达东面之鸭绿江。“翻”字对“江”而言,谓其威力无穷能翻江倒海,使江海低头让路。“灵怪大千俱破胆”,更进一步抒写道宗之威风,他不仅统摄广大无边的世界,降服人类,还要使大千世界灵怪全都丧胆。这几句诗渲染了不可抵御、压倒一切的盖世气魄。最后说“那教猛虎不投降。”扣紧“射猎伏虎”,先烘托雄壮压倒一切的气势,则降服猛虎已不在话下。诗人可谓善于运用夸张烘托的艺术表现方法。 诗中展现了道宗的威风与神气,而萧观音的马上豪爽、英姿飒飒,也在铿锵的诗风中显得格外生动。

参考资料:
1、 郑光仪主编 .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1年:第1102-1103页
2、 早早编 .有斜阳处有春愁 才女的诗心和宿命.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3年:第36页

línyìngzhì

xiāoguànyīn sòngdài 

wéifēngwànnánbāng dōngnéngfān绿jiāng 
língguàiqiāndǎn jiàoměngtóuxi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