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客骚肠不耐秋,飘然蜡屐去寻幽。荡中若要穷青眼,岩下先须问白头。
二客骚肠不耐秋,飘然蜡屐去寻幽。荡中若要穷青眼,岩下先须问白头。
诗社不容添异姓,名山应岂遇清流。会须乘兴天台去,涧水桃花访旧游。
诗社不容添异姓,名山应岂遇清流。会须乘兴天台去,涧水桃花访旧游。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16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南望朱雀门¹,北望宣德楼²,皆旧御路也。
注释:¹朱雀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旧城南面有三座门,朱雀门是中间的一座,为正南门。²宣德楼:宫城的正门楼。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州桥¹南北是天街²,父老³年年等驾回
译文:天汉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旧老年年都伫足南望,盼望王师返回。
注释:¹州桥:正名为天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²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³父老:指汴梁的百姓。⁴等驾回:等候宋朝天子的车驾回来。驾,皇帝乘的车子。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忍泪失声¹²使者,几时真有六军³来?
译文: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注释:¹失声:哭不成声。²询:探问,打听。³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设六军。此处借指王师,即南宋的军队。

  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

  此诗四句,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 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旧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旧老苦不欲生。这里,“旧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

  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然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 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 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旧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旧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旧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旧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20-1021

zhōuqiáo

fànchéng sòngdài 

nánwàngzhūquèmén běiwàngxuānlóu jiējiù 

zhōuqiáonánběishìtiānjiē lǎoniánniánděngjiàhuí 
rěnlèishīshēngxúnshǐ使zhě shízhēnyǒuliùjūnlái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将军少年出武威¹,入²掌银台³护紫微
译文:将军少年时即从军边塞,在武威镇守边疆,现在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
注释:¹武威:唐时的凉州,亦名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²入:一作“昔”。³银台:宫门名,宫中有左银台门,右银台门。唐时的翰林院、 学士院均在右银台门内。⁴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平明¹拂剑朝天²去,薄暮³垂鞭(biān)醉酒归。
译文:天明时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太阳将落山时便骑马垂鞭醉酒而归。
注释:¹平明:天大亮时。²拂剑朝天: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拂,意为揩,拭。此为挂、佩意。³薄暮:太阳将落山为薄暮。⁴垂鞭:垂吊着马鞭。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爱子临风¹吹玉笛,美人向²月舞罗衣³
译文:在家中看着玉树临风的儿子吹着玉笛,看着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
注释:¹临风: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常用玉树临风形容男士帅气。²向:一作“腾”,一作“娇”。³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chóu)¹雄豪²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huī)³
译文:昔日疆场的雄姿豪气,都宛如梦中。且与君趁这大好春光共醉饮一场。
注释:¹畴昔:以前,过去,日前。²雄豪:英雄豪俊之士。³春晖:春日的阳光。

  此诗前六句忆郭将军入卫宫廷之得意情状,后二句写自己愿与郭将军共饮取醉以消愁。全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先得宠后失意的将军形象,蕴含了怀才不遇之感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说郭将军从武威发迹,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这两句主要是赞美郭将军不仅功勋卓著而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武威武威郡即凉州(今甘肃一带),是唐朝军队与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作战的主战场之一。有人说此诗的郭将军是郭子仪。考郭子仪系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入京供职前,曾历任左卫长史、单于副都护、振远军节度使、九原太守等,均与武威其地不相属。可见,诗中之“郭将军”显系另一人,并非郭子仪。这里提到银台。据唐人韩偓诗《雨后月中玉堂闲坐》:“银台直北金銮外”,可见银台门内为翰林学士供职之所。李白曾奉诏翰林,此诗虽以去职,但还是忘不了那里的一段生活。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两句说郭将军早上擦拭宝剑去上朝,晚上喝醉酒垂着马鞭回家,主要是赞美郭将军不仅工作顺利而且生活惬意。从这里可以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对自己受到唐玄宗礼遇的那种满足与自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驾出鸿都,身骑青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这里对郭将军政治生活的描述也是对自己人生得意之时的回忆。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两句写将军心爱的儿子玉树临风潇洒地吹着玉制的笛子,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主要是赞美郭将军不仅儿子很帅而且姬妾更美。这两句是写郭将军家庭生活的美满。这一切其实与前二句是密切相关,在朝廷上的得意才会有家庭生活的惬意。到此为止,前六句都在颂扬郭将军,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宠、生活惬意、潇洒豪放的将军形象。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两句笔锋一转,从得意直落到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如同在梦中一般,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以前面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其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李白的惯用手法,诗的关键就在最后两句,前六句都是铺垫,都是为最后的落差作准备。因最后的失意,过去的辉煌都成了云烟。李白自己也是这样,从奉诏翰林到赐金放还,也是一个从高峰跌落的过程。“今日相逢俱失路”,深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味,值得同情。

  此诗格律为平起首句入韵式,但出律甚为严重,说明李白诗歌不为格律所约束的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此诗都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诗歌中一贯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

zèngguōjiāngjūn--bái

jiāngjūnshǎoniánchūwēizhǎngyíntáiwēi

píngmíngjiàncháotiānbáochuíbiānzuìjiǔguī

àizilínfēngchuīměirénxiàngyuèluó

chóuxióngháomèngxiāngféngqiězuìchūnhuī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 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方家¹,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²也。水浮³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kuàng)中独茧缕,以芥(jiè)许蜡缀(zhuì)¹⁰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 犹柏之指西,莫可原¹¹其理。
译文: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指甲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 我家(的指南针)指南,指北的都有。 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注释:¹方家:有特别技能的人。²全南:指向正南方。南,名词做动词,指向南方。³水浮:磁针穿过草灯浮在水面。⁴指爪:指甲。⁵碗唇:碗口。⁶缕悬:用线悬挂。⁷纩:新蚕丝。⁸独茧缕:单根蚕丝。⁹芥子:芥菜的种子。这里是说明芥菜子那么大小的蜡粘在针腰上。¹⁰缀:连紧,粘上去。¹¹原:推原,探究事物的根源。
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别馆闲亭随分有,时策杖,小盘旋。
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niàng)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别馆¹闲亭随分有,时策杖²,小盘旋。
译文:屋子旁边有田园十亩,春光正好,百花都酝酿竞放娇颜。多情的杨柳,随风披拂摇摆,笼着淡淡轻烟。幽馆闲亭随处可见,我时时拄着手杖,稍作流连。
注释:¹别馆:别墅。²策杖:拄着手杖。
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chán)¹。闲处光阴,赢(yíng)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译文:采山货,钓河鱼,味道既鲜而美,我是那酣饮中的酒仙,醉倒后的禅人。在闲居的日子里,日上三竿我还酣睡不起。人们都说做一品高官好,但有多少事,聒碎心田。
注释:¹醉中禅:醉倒后的禅人。禅,这里指醉心禅法者。

  这是一首述志言怀的词。词人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描述,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及淡然闲静的心境。悠游林下的闲适和禅宗的空灵境界,在作者看来,可以达到融通:经过内“碎心田”而外“一品高官”的红尘修炼,“仙”“禅”的况味一起随着乡村伴日高眠、把酒垂钓的生活油然而生,集中体现在了这首词中。

  上阕描写词人的居处。词人所居之处如同世外桃源,田园十亩,百花竞放,柳条依依。于这景物中,词人的心境表露无遗,他不苟于俗,过着恬然自得的生活。下阕述写词人的日常生活。他生活是悠闲随性的:采山货,钓河鱼,畅饮美酒,睡觉睡到日上三竿。“一品高官”以下三句,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安贫乐道,不愿过那钩心斗角的官场生活。

  这首词写得平白易懂,不事雕琢。全篇信手拈来,准确妥帖地将词人自己的心境传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芳园.宋词三百首精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393
2、 东方禅文化研究中心.东方禅文化 第5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32

jiāngchéngzi··shìbiǎozhíliúguóhuá--qián

jiāyuánshítóubiānzhèngchūnyánniànghuātiānyángliǔduōqíngdàiqīngyānbiéguǎnxiántíngsuífēnyǒushízhàngxiǎopánxuán

cǎishāndiàoshuǐměiérxiānyǐnzhōngxiānzuìzhōngchánxiánchùguāngyīnyínggāomiánpǐngāoguānréndàohǎoduōshǎoshìsuìxīntián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suō)¹,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影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
译文:杏花刚开,梅花就已凋谢,春天又过去了一半。门帘的影子从西边移到东边,时间流逝像飞梭一般,转眼庭院就有了黄昏的轻暗,一天将过。犹记得过去她在月光下荡秋千,笑容伴随着她醉人的容颜,曾清晰地听到她那珠玉般的歌声一串一串。
注释:祝英台近:词牌名,又名“祝英台”“祝英台令”“怜薄命”“月底修箫谱”等。双调七十七字,上片八句三仄韵,下片八句四仄韵。¹帘影飞梭:时光在帘子上飞快消逝。
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
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¹。老了刘郎²,天远玉箫伴³。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yǐ)遍,恨杨柳、遮愁不断。
译文:怎么忍心再重新看见那把生绢制成的团扇,上面有我用描金小楷题写的情言。我已经老了,她却如仙女弄玉远离我在天边。多少次我在莺啼日斜的暮色中望远,把楼台的栏杆倚遍寻觅思盼。只恨那成林的杨柳,再多、再浓也无法将我的思愁隔断。
注释:¹合欢扇:团扇。²刘郎:汉代的刘晨,因入天台山遇到仙人。这里作者以刘郎自指。³玉箫伴:吹箫的萧史的伴侣即弄玉。这里代指自己所恋的歌女。

  全词分上下两片,四个层次来写:第一层写眼前时节;第二层写旧日相识;第三层写睹物思人;第四层写久别愁思,上下连贯,一气呵成。全词描写人事景物,互融交浑,表达词人深沉的怀念前欢的情感。

  “杏花”三句,点春半时节。红杏初开,梅花落尽,由此而触起岁月如流的感慨。“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写索居独处时无聊的心境。微阳照着低垂的帘幕,小庭院里,一片漠漠轻阴。像以上几句写景之语,虽用了“杏花”“帘影”等看来是华美的词语,却构成了幽悄凄寂的氛围,词人那孤独的形象已隐现于中了。

  “旧时”三句,转人追忆。极力刻画,精艳绝伦。想当时她在春月下打罢影千,那如花般美好的容颜,已使人为之倾赏不已,何况还细听她那圆转清脆的歌声呢。“影千”一词,不可滑眼看过。唐宋时期,女子在春日有玩影千的习俗,故当庭院春半时节,便忆起旧时月底影千的情景,上文第三句便有着落。“香”、“玉”,喻女子的体貌芳洁,词人为之而宛转低吟,醉心不已。“吟香醉玉”,真是极痴恋之语。白居易《寄于驸马》诗:“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这里轻轻点出女子的身份。

  过片三句,紧承上片“歌珠”意,进一层写别后的刻骨相思。三句作一句读,意谓不忍重见当日自己曾题上情诗的合欢纨扇。“合欢扇”一语,意更深长。词中用以暗示男女间的欢好。也许这扇是当初女子送给自己的定情之物。扇上题情,已包含许多难忘的事。如今重忆,旧情犹在,可惜的是旧侣已远隔天涯了。

  “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这是词人深悲所在。“刘郎”,词人自喻。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用刘晨重人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叹息爱情的间阻。这首词词更着“老了”二字,益增苍凉悲慨。

  结处三句,含思绵渺。“遮愁”一语,虽亦见于前人词句,如晏几道《木兰花》:“碧楼帘影不遮愁”,然用在该词中,韵味更厚。杨柳栖莺,而莺啼又令人想起她那珠串般的歌声。杨柳之外是斜阳照着的山川,她已像天般遥远。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见了杨柳,也就勾起了离情。此词末三句把这么多意象浑融在一起,于柔婉中寓幽怨之情,深蕴而有余味。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等撰写.宋词鉴赏辞典 珍藏本 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2633-263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