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臣名德圣君称,子子孙孙合敬承。百世衣冠如一日,堂堂心事待传灯。
相臣名德圣君称,子子孙孙合敬承。百世衣冠如一日,堂堂心事待传灯。

xiàngzishānnàixuān--hánbiāo

xiāngchénmíngshèngjūnchēngzizisūnsūnjìngchéngbǎishìguāntángtángxīnshìdàichuándēng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数点酥钿¹,凌晓东风□吹裂²。独³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注释:¹数点酥钿:一本在此句下空四格。²凌晓东风□吹裂:一本无空格。³独:一本作“独自”。⁴痕:一本作“微月”。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占春”三句。此言梅花乃是东风第一枝,独占众花之先,迎春而放。所以词人观赏画中墨梅,感到犹如身处在寒风刺骨,莽莽飞雪的旷野上。以视觉转化为感觉,是修辞中的通感手法,词人运用自如,不愧为“空际转身”的大家。“数点”两句。“酥”,喻花之润泽,光滑感。文同诗“新枝放花如点酥”可证之。“钿”,本为黄金制的钿花饰品,这里喻墨梅之形态。此言画中墨梅,枝头有数朵盛放,而树下已是落英缤纷,像是被清晨的春风吹落的。“独曳”句,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意。“广平”,汉时郡名,东汉吴汉封为广平侯。在今河北省内。“独曳”两句言墨梅一枝斜展,其风韵,被广平君所极力推崇、赞赏。“记五湖”两句,回忆。此言词人看着眼前的墨梅,就又激发起他对一段往事的回忆:当年他月下旅游途经太湖之时,掀篷观赏沿岸景色,也曾在一个临水之处,见到过那里有一株梅枝在朦胧的月光照映下,显示出它如画般的风景。这两句也是点词调意也。上片赞墨梅。 

  “何逊”三句,追忆旧事。“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为广陵(扬州)王记室,其诗多为酬赠及纪行之作,较长于写景及炼字,杜甫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曾受其影响。此处词人是以何逊自喻也。此言自己正在睡梦中追忆旧事,却被“胡调”声扰乱清梦而惊醒过来。词人忧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若把”三句。言如果把这幅墨梅图搬进祭祀功臣的凌烟阁中,将能使阁中满室生香,更加令人难忘。此既是称赞墨梅图之妙笔,也是企图唤醒大家,必须记住功臣们抵御外敌的英雄业绩,谨守国土。“相将”两句。从眼前的墨梅图,联想到在梅雨时节采摘梅子与盐调拌,就可取来作宴席上的美味调料了。“相将”,这里可解释为“如果取来”意。“想雁空”两句,再赋墨梅风骨。言图中墨梅如果处在彤云密布中的北地严冬晚天中,它也将会傲霜斗雪,淡然处之。结尾又暗示着在北方沦陷区的人民,他们也将会用梅花精神来激励自己,与敌人抗衡到底的。下片重在写墨梅的风骨,并示以不忘与外族抵抗的决心。 

  全词既是咏本调“暗香疏影”,也是咏词题中“赋墨梅”,可说是内容紧扣词调与词题,梦窗不愧为填词好手。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译文:等到月亮西下到西厢房的时候,当你看到我房间的门是虚掩的、半开着的时候,才可以进来。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¹墙花影动,疑是玉人²来。
译文:当我看到门外院墙上花的摇动,还以为是美人(张生)到来了。
注释:¹拂:轻轻檫过。²玉人:情人,这里指张生。

zhāngshēngzuòmíngyuèsān--cuīyīngyīng

dàiyuè西xiāngxiàyíngfēngbànkāiqiánghuāyǐngdòngshìrénlái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¹几日、风凄雨凉。
译文:正值杏花开放,燕子也飞来飞去的忙碌,这一切都显出春景的美。偏偏就因为春光绚丽,这几日中,风的号子是那么的凄凉,雨打在身上也是那么的冷。
注释:¹者:犹“这”。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偏枝¹飘泊(bó),桃根²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译文:杨柳的枝叶四处飘散,桃树与银杏树上的花苞、叶儿依旧玲珑娇小。我独自一人站在这景中想自己的心事。刚刚等到我停止了心头的思绪,风将一片箫声吹过墙来,又惹动我的思绪。
注释:¹偏枝:唐诗人白居易侍妾樊素,因善歌《偏柳枝》得名。²桃根:晋代王献之妾桃叶之妹。
项鸿祚被人称为“别有怀抱者”,其词往往一波三折,“辞婉而情伤”。此词上片先写杏放燕飞,春光大好,继以“偏是”转至“风凄雨凉”;下片写柳飘桃小,独自思量,继以“刚待”折入“箫声过墙”;委婉曲折,乍断又继。末三句意与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正同。

tàichángyǐn··zhōngwén--xiàng鸿hóngzuò

xìnghuākāileyànfēimángzhèngshìhǎochūnguāngpiānshìhǎochūnguāngzhěfēngliáng

yángzhīpiāotáogēnjiāoxiǎoliànggāngdàiliàngchuīpiànxiāoshēngguòqiáng

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过之则探鷇,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过之则探鷇(kòu)¹,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译文:喜鹊知道一年中哪个季节常常刮风,于是将原本在高大树端上的巢迁到低矮路旁的树枝上。这样大人经则的时候就会发现巢中的雏鸟,而小孩经则时又会挑破巢子的鸟蛋。喜鹊虽然知道防备长远的危难,却忘记了防止眼下的祸患。
注释:¹鷇:待母哺食的雏鸟。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桐风¹惊心壮士²苦,衰灯³(luò)(wěi)啼寒素。
译文: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
注释:¹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²壮士:诗人自称。³衰灯:暗淡的灯光。⁴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谁看青简¹一编书²,不遣³花虫粉空蠹(dù)
译文: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
注释:¹青简:青竹简。²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³不遣:不让。⁴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⁵蠹(dù):蛀蚀。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hún)吊书客¹
译文: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注释:¹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坟鬼唱鲍(bào)家诗¹,恨血千年土中碧²
译文: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注释:¹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²恨血千年土中碧:这句的典故是《庄子》: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苌弘,东周时期的大臣,曾做过孔子的老师,后遭人谗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念,以匮盛其血,三年之后,血化为碧玉。”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啼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沥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005-1006页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83页 .

qiūlái--

tóngfēngjīngxīnzhuàngshìshuāidēngluòwěihán

shuíkànqīngjiǎnbiānshūqiǎnhuāchóngfěnkōng

qiānjīnchángyīngzhílěngxiānghúndiàoshū

qiūfénguǐchàngbàojiāshīhènxuèqiānnián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