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酌微吟苦未休,气酣名酒思方抽。一年心事梅花白,留落江南第几州。
细酌微吟苦未休,气酣名酒思方抽。一年心事梅花白,留落江南第几州。

yùnshūméihuā--hánbiāo

zhuówēiyínwèixiūhānmíngjiǔfāngchōuniánxīnshìméihuābáiliúluòjiāngnánzhōu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东出盘门¹刮眼明²,萧萧疏雨更³阴晴。
译文: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
注释:¹盘门:苏州城西南门。初名蟠门,后因此地更陆萦回曲折,改称盘门。²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³更:改变。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绿杨白鹭俱自得¹,近更远山皆有情。
译文: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
注释:¹自得:自己得意舒适。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万物盛衰¹天意在,一身羁(jī)²俗人轻³
译文: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旨意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凡夫俗子们看轻。
注释:¹盛衰:兴盛与衰败。²羁苦:客居困顿。³俗人轻:被世俗之人所看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无穷¹好景无缘住²,旅棹(zhào)区区³暮亦行。
译文: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注释:¹无穷:一作“无情”。²住:留住。²旅棹:客船。³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作品不仅描摹了苏州的明媚风光,也抒发了诗人达观不羁的情怀。

  首联总写苏州风光之明媚爽目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江南景物特色:“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这两句是说:行舯东出盘门,一片清雅明媚之色,此刻,刚下过一阵细雨,天也放晴了。不说景物如何明媚,而说“刮眼明”,一个“刮”字的妙用,使人具体感受到大地如洗的新美,爽气得沁人肺腑。

  首联是写总体感受,颔联承此而写具体景物:“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清风徐来,绿柳依依,宛如舞姿婆娑;春水泱泱,白鹭相随,宛如爱侣为伴,以说它们“俱自得”。近水如镜,既照着城头的雉堞、纹关石,又照着绿杨、白鹭和透行舟,好象要把世上的一切美秀都收于一镜之中;远山葱翠,或如玉簪亭亭,或发如鬟髻对起,似与近水媲美,所以说它们的喜爱。这一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是句中对偶(如“绿杨”对“白鹭”、“近水”对“远山”),这就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这一联显然是从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两句化来,而一经点染,则别有韵致。这联诗还可以说是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

  处于这样“俱自得”、“皆有情”的环境中,诗人不能不对影自怜而生感慨,于是写出了“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这样语意双关的话。大自然诚然美好,但它既有“盛”,必有“衰”,而这种盛衰又不是主观意志所能主宰得了的,所以说在乎“天意”。“天意在”三字,表面是对造物主而发,实则也是对人世的主宰者而言。这事物的错综颠倒怎能不使人产生“万物盛衰”在“天意”之想。“一身羁苦俗人轻”是对世俗的讽刺。诗人四方漂泊,故曰“羁”;沉沦不僚,不得安闲舒适,故曰“苦”。合观“羁苦”,它兼指羁宦羁旅之苦。世俗之眼,只认荣华富贵,不识道德学问,羁苦之身,白为俗人所轻。诗人被借故劾免之后,曾向欧阳修写信说:“舜钦年将四十,齿摇发苍,才为大理评事。廪禄所人,不足充衣食,性复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脱去仕籍,非不幸也。”(费衮《梁溪漫志》引)这段话可说是对“一身羁苦”的注脚,也是不畏世欲轻视的自白。

  尾联总收一笔:“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无穷好景”回应上边所写美景;“旅棹”回应“羁苦”,表明临去时对苏州的眷恋之情。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宋诗“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这一缺陷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尤其是尾联)找到──煞费笔墨议论,而在议论中又缺少形象思维。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中说“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梅尧臣),轩不羁,如其为人。”其实轩昂不羁的,不只是他和歌行体,像这首律诗,虽以清切闲淡为主,却也散发着俊快不羁之气。诗之佳处,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2-143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13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上清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间。
琪树¹罗三殿,金龙抱九关²。上清³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间。
译文:玉树分布于神仙居住的宫殿,龙形金铺首守护着天门。西王母居住的上清府有神仙名册,记载并统领群仙。群仙乘五色祥云前来朝拜。
注释:¹琪树:神话中的玉树。²九关:指九重天门。³上清:道家幻想的仙境,为三清境之一。⁴五云:五色的祥云。
昨夜紫微诏下。急唤天书使者。令赍瑶检降彤霞,重到汉皇家。
昨夜紫微诏(zhào)¹下。急唤天书使者。令赍(jī)²瑶检³降彤霞,重到汉皇家。
译文:昨夜天帝下诏书,紧急呼唤传递天书的使者,传令馈赠天书降下祥瑞的云霞,重新赐予汉黄家。
注释:¹紫薇诏:天帝的诏书。²赍:馈赠。³瑶检:此指天书。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故人柳子厚¹之谪²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³,为(zhǐ),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nǎng)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shēng),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¹⁰
译文:我的老朋友柳宗元谪居永州,得了一块好地方,在那里建造房屋,种植蔬菜,筑造了池塘小洲,建起了亭台楼榭,命名为愚溪。柳子死后三年,有一个僧人云游零陵,告诉我说:“愚溪再也不像从前的样子了。”一听到僧人这话,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就把听到的情况写成七言诗,以表哀悼。
注释: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谪居永州(治今湖南零陵)时更名为“愚溪”。¹柳子厚:即柳宗元,子厚是柳宗元的字。²谪:指官吏降级,调往边远地方。³结茅树蔬:建造茅屋,种植蔬菜。⁴为:筑造。⁵沼:小池塘。⁶沚:水中的小洲。⁷目曰愚溪:取名叫愚溪。⁸无复曩时:不如过去。曩,从前的,过去的。⁹胜:禁得起。¹⁰恨:憾。这里指伤悼之意。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溪水悠悠¹春自来,草堂无主²燕飞回。
译文:溪水悠悠地流着,春天自然来了,草堂已经没有主人,燕子还是飞回。
注释:¹悠悠:悠闲自在。²草堂无主:指柳宗元已去世。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隔帘唯见中庭¹草,一树山榴²依旧开。
译文:隔着帘子,只看到庭中长满野草,那一树山榴花,依旧烂熳地盛开。
注释:¹中庭:庭中。²山榴:山石榴,又名杜鹃花、映山红。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草圣¹数行留坏壁,木奴²千树属邻家。
译文:草圣似的几行草书还留在断墙残壁上,当年手植的千株柑树已经属于邻家。
注释:¹草圣:东汉张芝善草书,人称”草圣“。此处指柳宗元的墨迹,柳宗元是书法家,善章草。²木奴:柑橘树的别称。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唯见里门通德榜¹,残阳寂寞出樵(qiáo)²
译文:只看见里门上仍是当年那块通德匾,但是只有柴车寂寞地出入在斜阳下。
注释:¹里门通德榜:东汉孔融为北海相,十分敬仰郑玄,命高密县为他专门设郑公乡,并将里巷的大门修得很高,使得较高的车马也能通过,号为通德门。此喻指柳宗元故居里门。²樵车:柴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译文:当年的柴门和竹篱还依依存在,野草和青苔却一天天增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¹旧侣(lǚ)更谁过?
译文:现在纵使邻居有人懂得吹笛,但老朋友谁能从这里经过?
注释:¹山阳:汉代县名,在今太行山之南。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即在此地。

  诗前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况,点出“结第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的特征,与八愚胜景相吻合;二是说明写诗的原因,听说愚溪草堂已不像过去的样子,故“悲不能自胜”,写诗以寄恨。

  第一首诗从愚溪、草堂下笔,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来燕回,主人已去,引起无限伤感。满树鲜艳的山榴花开得正旺,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首诗先写柳宗元的遗书、遗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着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郑玄立通德门之事,赞扬柳宗元的学问、德行。结尾以夕阳之下寂寞过往的樵车,来反衬草堂的凄凉,不平之气隐含其中。

  第三首写草堂风光,柳树团团,竹林青翠,而草堂的野草青苔因主人离去而日渐增多,显得更为荒凉。后面用典,借西晋正始年间(240~249)向秀与嵇康的交情来抒发心中的怅恨,指出:即使邻人善于吹笛,又有谁能够经过愚溪草堂,像向秀那样感笛声而写出新的《思旧赋》呢?

  这三首诗都着眼于一个“伤”字,哀伤住过愚溪的挚友旧侣。诗中所咏景物多是与柳宗元有关的旧物,其最明显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从景出,风格显得极为蕴藉缠绵深厚。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2-35
2、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3-115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春到长门¹春草青,江梅些子²³,未开匀。
译文: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注释:¹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²些子:少许。³破:绽开、吐艳。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碧云¹笼碾(niǎn)²玉成尘³,留晓梦,惊破一瓯(ōu)
译文: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晨晓春光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注释:¹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²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³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这里“玉”字呼应“碧”字。⁴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⁵一瓯春:指一盂茶。瓯:盆、盂等盛器。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蕴变得丰富。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浓液之中。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译文: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二年三度¹负东君²,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¹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时间而言是两年或两年多,就逢春次数而言则是三次。²东君:原指太阳,后演变为春神。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这首词,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品的开头描绘出初春好景象:“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派新春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开头的几句耐人寻味:第一,首句是借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一的成句,劈头传出了春的消息。长门,原汉宫名。它是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失宠后居住的地方,后来多以它代指“冷宫”。李清照以“长门”入词,则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自己有一种难言的幽伤,借用上述薛昭蕴宫怨词的意境,为下文表达这种幽伤作了情绪上的铺垫。二是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特有声息。“春到长门春草青”,一句连用两个“春”字,描摹出春天一到,春草即刻舒展身姿的情态,给人以春风拂面的快感。不仅写出了春的神奇,还借春草在经历了寒冬之后对春天的渴盼,暗示女词人回到丈夫身边的无限快感。

  第二,宛如一幅斑斓的绘画,起拍以下三句有着迷人的色彩和构图。看那江梅花朵和蓓蕾相间,梅枝与新蕊互衬,愈发显得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这些共同组成了一幅娇妍的春意图,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希望。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碧云笼碾,即碾茶。宋人吃茶都是先碾后煮。碧云是形容茶色。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它使女词人为之陶醉。她兴致勃勃地取出名贵的“碧云”茶团,碾碎煎煮。词人本想一边品茗,一边回味早晨的梦境。哪知一经重温“晓梦”,惊破了品尝茶香的雅兴。“惊破一瓯春”的“春”字,语意双关,不仅形容出茶色的纯正,香气的馥郁,更暗示了词人的“晓梦”是与一种春景春情有关。

  词的下片承“晓梦”而转入对“黄昏”景象的描绘,侧重表现春日黄昏的美好:“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疏帘,有雕饰的帏帘。作者轻轻两笔,勾勒出一幅清幽的黄昏景色。它如一幅水墨写意画,虽无明丽的色彩,但却能在黑白中见精神,在清淡中显神采,愈发给庭院增添了几分恬静与优雅。两句里“压”“铺”二字精策而传神。“压”字,委婉地描绘出了花儿的繁盛。因为花儿稀疏零星,花影就不会重重叠叠,给人以浓重如“压”来之感。同时,它又体现了花儿的蓬勃生机。“铺”字。首先,形象地显示了月光朦胧和清淡。因为此时,夕阳才落,月亮刚刚升起,月是淡月,光是微光,若有若无,像是薄如蝉翼的轻纱一般,铺蒙在疏帘之上,显得是那样轻灵,那样柔美。其次,“铺”字又写出了月亮“多情”的神态。它就像是在含情脉脉地关注着女主人,表现出深深的依恋,类似于“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境界。“铺”又与“压”在用墨的浓淡、轻重、明暗、虚实上相互辉映,使得整个画面体现出朦胧和谐之美。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在李清照的笔下,有许多著名的春景情词,《如梦令》“昨夜雨风骤”、《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都是熟知的咏春名篇。对每一个春天,她都不肯虚度。此处特意提出“今春”,表明今年一定要特别地经意,这就将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统观全词,上下两片,一早一晚,布局精严。虽然每一片都是由景及人,但通篇读来词意层层递进,情感节节发展。上一片如花含苞,味之无穷;下一片如百花竞放,感情浓烈。两相映照,足见她对丈夫的爱之深,思之切。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这首词也很有特点。既有“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归来也,著意过今春”等浅白直露的口语,显示了易安词淡笔点染,自然隽永的风韵;也有“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等精炼的对句,显示了易安词的炼句炼意之功。特别是“压”与“铺”两个字锻炼精妙,感到仿佛那诱人的花影不是映在门上,而是压在作者的心上;那迷人的淡月也不是照在帘上,而是直接铺到了词人的心里。它承上启下,把作者此时此地的心灵感受形象,委婉地传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傅秋爽 .涵韵集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年 :420—422页 .
2、 善行 .齐鲁历代诗文词曲鉴赏 .泰安市 :泰山出版社 ,2002年 :704-705页 .

xiǎochóngshān ·chūndàochángménchūncǎoqīng

qīngzhào sòngdài 

chūndàochángménchūncǎoqīng jiāngméixiē wèikāiyún 
yúnlóngniǎnchéngchén liúxiǎomèng jīngōuchūn 
huāyǐngchóngmén shūliándànyuè hǎohuánghūn 
èrniánsāndōngjūn guīlái zhuóguòjīnchūn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cān)¹,谁马也?”御²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fǔ)³骖,无笞(chī)。”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jiù),曰:“徙(xǐ)之牖(yǒu)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译文:卫国有个人迎娶新妇。新娘子上车就问道:“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车夫说:“借的。”新娘子就对车夫说:“安抚两边的马,不要用鞭打来驾驭它们。”车子到了夫家门口,新娘子刚被扶下车,就嘱咐伴娘说:“快去灭掉灶膛里的火,小心火灾。”她走进屋里,看见地上有块石臼,就说:“快把它搬到窗外去,放在这里妨碍人来回走路。”夫家的人听了,都禁不住笑她。这三句话本来都是很要紧的话,但却被人耻笑,是因为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
注释:¹骖马: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²御:驾驭车马的人。³拊:古同“抚”,安抚,抚慰。⁴笞服:指用鞭打来驾驭牲畜。⁵臼: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⁶徙:迁,移。⁷牖:窗。⁸要言:切要精妙之言。犹至理。⁹蚤:古同“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