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香以夜来甜,郎若夜来香更添。只恐不来孤负甚,望穿花影动前檐。
夜来香以夜来甜,郎若夜来香更添。只恐不来孤负甚,望穿花影动前檐。

háopànǒuchéng--quánwàng

láixiāngláitiánlángruòláixiānggèngtiānzhǐkǒngláishénwàng穿chuānhuāyǐngdòngqiányán

全祖望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7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台上有客¹吟秋风,悲声萧散²飘入空。台边游女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译文:竹山听马塞观风台上,有蜀将孟达在吟咏《秋风》,那悲壮的声音凄凉地飘入了天空。台边的歌女来偷听,想学《秋风》声音,声很像,但意思领悟不到。孟达君悲叹究竟为什么事?广袤土地的金城城池失落于刘封、申耽两人之手,作《上堵吟》。
注释:襄阳古乐府:曲牌名,苏轼作词牌用。上堵吟:《襄阳古乐府》中的子曲牌名。¹客:对于蜀帝刘备,孟达是政客。²萧散:凄凉。³游女:歌女。⁴窃听:偷听。⁵意不同:意思完全不同,领会不到。⁶千里:言广阔的地域。⁷金城:郡名,指金瓯城池新城,其治所房陵,今房县。三国魏合房陵、上庸两置郡,治所在房陵,辖境湖北保康、南漳、房县、竹溪、竹山等县。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听马为塞¹凤为关²,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biān)鱼冷难捕。悠悠³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译文:听马要塞与凤林关隘,山川要塞现在无一人防守,空自闲着。我悲叹也何苦呢?襄江水一到冬天就封冻,其色深沉,鳊鱼冻得难以捕捞。众多江上听《上堵吟》的人,体会不到我写此词的意思,只是空空悲叹,空空苦辛。
注释:¹听马为塞:即听马塞山,在竹山县西南三十五里。²凤林关:在襄阳岘(xiàn)山。³悠悠:众多。⁴不知:体会不到,领悟不到。⁵徒:空空。

  这首词先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后写眼前的景物,感叹历史终成陈迹。是苏轼按照孟达《所作上堵吟》的韵调,描写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让后人借历史深深反思现实。

  第一至第六句,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水经注》:堵阳县(竹山县),堵水出焉,有白马塞(台),孟达为新城守,登之而叹日:“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即苏轼所写“台上有客吟《秋风》”,亦是《上堵吟》的历史由来。为何“悲声萧散飘入空”?为何游女“欲学声同意不同”?两者答案是一个:“千里金城两稚子”,即“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的历史内容。苏轼借以暗示赵宋王朝要吸取的教训。“台”为历史陈迹见证之地,“悲声”,是指“哀切”,“有侧人心”(郦道元《水经注》)之音,“愤激,其哀思之音”。“欲学”,言《上堵吟》“今人仍传此声”(盛弘之《荆州记》)。“两稚子”,言刘封、申耽仍很稚嫩。

  第七句至第十三句,写苏轼转向眼前,感叹历史终成陈迹。忆往昔,“白马”山为“塞”,“凤林”为“关”。“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sǒu)。”(苏轼《岘山》诗)美丽的塞、关,历史千古的名字,如今是“山川无人空自闲”。俱往矣,让今人悲叹“亦何苦”?现实是无情的,“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百姓的衣食仍难以解决。这是苏轼欲言而未言的词作本意。最后两句,与开头照应,发出让人深思的历史回音。“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与“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相比,成为“声同意不同”的历史回声:“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

  全词,观历史陈迹,即物抒情,怀古叹今。步孟达《上堵吟》的韵调,追忆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天地有情,历史无情。昔日的白马要塞、凤林雄关而今也只是历史陈迹,“山川无人空自闲”,让后人借以去深深反思现实。苏轼的词作本意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37-39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jì)¹城傍。
译文:远行的人早早就骑上了骏马,行途直指蓟城的旁边。
注释:¹蓟:州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蓟城通漠北¹,万里别吾乡。
译文:蓟城北通大漠,我万里辞别故乡。
注释:¹漠北:即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海上¹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译文: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
注释:¹海上:瀚海之上,沙漠上。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军书发上郡(jùn),春色度河阳¹
译文: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春色青青,越过了中州河阳。
注释:¹河阳:今河南孟县。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niǎo)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译文:长安宫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琵琶出塞曲¹,横笛断君肠。
译文:琵琶呜咽,弹出令人泪垂的出塞曲,横笛声声,令人肝肠寸断。
注释:¹出塞曲:汉李延年造,曲调悲切。

  “塞下曲”,唐代乐府题,多写边塞之事。此篇乃仿古之作,故称“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此诗前四句写万里辞家,远赴边塞。早晨骑马出发,直指蓟城,行程匆匆,字里行间透射出一股豪气。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中间四句写边地见闻。“海上”“沙中”呼应“漠北”。“军书”“春色”,本为静物,加以“发”“度”二字,顿变鲜活,急切迅疾,气势飞动。一写战事,一写时节,一写边关,一写中原,刚健明快。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最后四句一写色,一写声,颜色清丽,声调凄恻,先喜后悲,更显其悲。

  通观全篇,格调苍凉,既有一点悲,又有一点壮,诚为《河岳英灵集》所评:“发调既清,修辞亦秀”,“足可歔欷,震荡心神。”

sāixià--

xíngréncháozǒuzhízhǐchéngbàng

chéngtōngběiwànbiéxiāng

hǎishàngqiānfēnghuǒshāzhōngbǎizhànchǎng

jūnshūshàngjùnchūnyáng

niǎoniǎohàngōngliǔqīngqīngsāng

chūsāihéngduànjūncháng

细丝本自轻,弱彩何足眄。
细丝本自轻,弱彩何足眄¹
注释:¹眄 :【拼音】:[miǎn] 【字义】:1.斜着眼看:~视。~睨。~伺(窥伺)。
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
乍奉长门发,时承柏梁宴。
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
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
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
但画双黄鹄(hú)¹,莫画孤飞燕。
注释:¹黄鹄:鹄又叫天鹅。它比雁大,羽毛白有光泽,也有黄鹄、丹鹄,生活在湖、海、江、河,它的皮毛可做衣服等,称为天鹅绒。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诗人与画家在行为上互相合作,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在理论上又相通相近,所以便促成了中国诗画史上第一次诗画较为密切的融合。这无疑是题画诗形成的机缘与条件。就绘画而言,据《贞观公私画史》载,魏晋时期教化类绘画尚有十之一二,到南北朝时期,便十分少见了。由于政治权力对文化思想干预较少,这便为当时的诗人、画家的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一个时期内,生活的怪异化,思想的极端化,形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生活的重要特征。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冷香¹(yíng)遍红桥²梦,梦觉(jiào)城笳(jiā)。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译文: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咽的悲鸣。风停雨歇,一地残落的桃花润染着如水的月色,帘栊间燕子静静地栖息。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冷香:指清香之花气。²红桥:桥名,在江苏扬州,明崇帧时建。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kōng)(hóu)¹别后谁能鼓,肠断²天涯。暗损韶华³,一缕茶烟透碧纱
译文:一别之后,箜篌空悬,等不到再能弹奏起的人,不禁黯然神伤。青春匆匆逝去。一缕苦涩的茶烟钻透碧纱。那是你散不去的思念么?
注释:¹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名。又分竖箜篌与卧箜篌两种。²肠断:形容极度悲痛。³暗损韶华:谓美好的青春年华暗暗地消耗了。韶华:美好的光阴,比喻青年时期。⁴碧纱:绿纱灯罩。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之作。

  上片主要写景,描写春夜。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这两句写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口囡的悲呜。面对着萧萧雨夜,再也无法入眠,而雨声和着凄凉的乐曲声,更增添了几多愁结。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而贴切。词中虽未言愁,但愁却更深。

  下片主要抒情,写别后的怀念。 “箜篌别后谁能鼓”,自从分别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为词人弹奏一曲。箜篌空悬,睹物思人,黯然神伤。而令人肠断者,不是无人会弹箜篌,而是怀念伊人远隔天涯。在相思的煎熬中,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逐渐消耗掉了,只留下那一缕茶烟透着碧纱。这种孤苦的情怀,词人又能向谁诉说,也只能把它诉诸笔端了。

  通读全词,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不失贴切,又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夜色正浓时,无法逃避的怀念,烘托出春夜寂寥,人心寂寥的词意。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2页

cǎisāng ·lěngxiāngyíngbiànhóngqiáomèng

lánxìng qīngdài 

lěngxiāngyíngbiànhóngqiáomèng mèngjuéchéngjiā yuèshàngtáohuā xiēchūnhányànjiā 
kōnghóubiéhòushuínéng chángduàntiān ànsǔnsháohuá cháyāntòushā 
裌衣新著倦琴书,散策池塘返照初。
夹衣新著倦琴书,散策¹池塘返照初。
译文:穿着新做成的夹衣,在春日有些困倦,懒得再弹琴看书,因春困而策杖散步在池塘周围,这时太阳才刚刚照到池面上,反射着光芒。
注释:¹散策:策杖散步。
翠碧黄鹂相续去,荇丝深处见游鱼。
翠碧¹黄鹂相续去,荇丝²深处见游鱼。
译文:自己在池水周围散步,翠碧鸟和黄鹂受惊而起,相继飞去,自己只得低头观赏在荐丝深处穿来穿去的游鱼。
注释:¹翠碧:鸟名,其羽毛是翠碧色。²荇丝:即荇菜,一种多年生水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