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泉常为诵清诗,今日山行又见之。新辟轩窗知雅玩,更拈书帖发佳思。
章泉常为诵清诗,今日山行又见之。新辟轩窗知雅玩,更拈书帖发佳思。
杯深旨酒留连夜,炉拨寒灰领略时。信道人间好甥舅,不妨酷似有襟期。
杯深旨酒留连夜,炉拨寒灰领略时。信道人间好甥舅,不妨酷似有襟期。

chāngyuēguòshīzhòng--hánbiāo

zhāngquánchángwèisòngqīngshījīnshānxíngyòujiànzhīxīnxuānchuāngzhīwángèngniānshūtiējiā

bēishēnzhǐjiǔliúliánhánhuīlǐnglüèshíxìndàorénjiānhǎoshēngjiùfángshìyǒujīn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断角斜阳触处愁,长亭搔首晚悠悠。
断角¹斜阳触处²愁,长亭³(sāo)晚悠悠。
译文:夕阳里,听着断断续续的角声心中愁绪渐起,心绪烦乱,在长亭徘徊至天晚。
注释:¹断角: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²触处:到处,随处。³亭:长亭,送别之处。⁴搔首:挠头焦思,以示心绪烦乱。
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世间最是蝉堪(kān)恨,送尽行人更送秋。
译文:世上最让人憎恨的是蝉,送走了亲友又将秋天送走。

qiūwénchán--yóu

duànjiǎoxiéyángchùchùchóuzhǎngtíngsāoshǒuwǎnyōuyōu

shìjiānzuìshìchánkānhènsòngjǐnxíngréngèngsòngqiū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¹
译文: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
注释:¹春华:比喻季节盛况美丽自然风貌,又有初春形态气候之盛貌。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霜轻未杀萋(qī)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译文: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老柘(zhè)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译文: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译文: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作为太守的我被公务缠身,没有进入酒家的理由。

zǎodōng

bái tángdài 

shíyuèjiāngnántiānhǎo liándōngjǐngchūnhuá 
shuāngqīngwèishācǎo nuǎnchūgānshā 
lǎozhèhuángnènshù hányīngzhībáishìkuánghuā 
shíquèxiànxiánrénzuì yóujiǔjiā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火山¹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译文: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注释:¹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都护行营¹太白²西,角(jiǎo)³声一动胡天晓。
译文: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注释:¹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²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³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4-615 .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吾观少陵¹诗,为与元气²(móu)³
译文:我看杜少陵的诗,和化生万物的元气是一样的。
注释:¹少陵:杜甫曾住在长安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所以后人称杜甫为杜少陵。²元气:宇宙正气。³侔:相等,齐等。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力能排天斡(wò)¹九地²,壮颜毅色不可求。
译文:他的诗气度不凡,能推开九天,旋转大地,表现出来的雄壮品貌和坚毅精神是世间少有,难以企及。
注释:¹斡:旋转。²九地:即大地。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¹
译文:在这浩瀚的天地之间,有无数的事物。
注释:¹稠:多而密。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sōu)¹
译文:有丑的、美的、大的、小的,千千万万且有千差万别,杜甫的诗却能把它们刻画得巨细无遗,极其逼真。
注释:¹雕锼:雕刻,刻镂。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惜哉命之穷,颠倒¹不见收²
译文:可是这样的人才,确实命途多舛,一生穷困潦倒,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注释:¹颠倒:是困顿的意思。²不见收:不为朝廷录用。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译文:年近半百,却只担任一个小官,还被呵斥,后来还被贬谪,漂流四方。
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
瘦妻僵前子仆後,攘(rǎng)攘盗贼森戈矛。
译文:他的家庭生活非常穷苦,妻子瘦弱而倒下,幼子饿死,一家人还常常受到盗贼兵祸的威胁。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译文:这样的环境下,杜甫依然心怀国家社稷,他不忘吟哦,他用诗歌去揭露战争的残酷,去表现民间疾苦。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译文:他的心愿就是希望皇上能成为像饶舜那样圣明的君主,大臣都能像商朝的伊尹和周朝的周公旦一样贤能。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sōu)¹
译文:只要所有的士子都能不受冻,有安身之地,即使只有他一个人住所破旧,让他受冻死去也愿意。
注释:¹飕飕: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jiē)时之人死所羞。
译文:若只是悲叹个人困境,伤感怀才不遇,这样感慨时运不济的人我也为他们感到羞愧。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¹流。
译文:所以当我看到杜甫的画像,想起了他高洁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华,也忍不住参拜,感激涕零。
注释:¹涕泗:眼泪和鼻涕都流出来,指哭泣。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译文:像杜甫这样高尚的心灵自古以来就少有了,还是希望他能起死回生,我好从之而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¹。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译文:想当年金人南犯,北宋灭亡,三川之地受到金人的践踏,关中一带都被焚烧殆尽。抗金志士莫不痛哭流涕,日日期望宋朝能收复失地,振煨国家。
注释:《桃源忆故人》:又名《虞美人》、《胡捣练》。¹煨烬:即灰烬。燃烧后的残余。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秋风霜满青春鬓,老却新丰英俊¹。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译文:多年过去,有志之士只能在萧瑟的秋风中渐渐衰老,两鬓渐白。可叹沦于敌手的千仞华山,依然难以回归。
注释:¹新丰英俊:化用王维《观猎》诗“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诗意。

  词人看到《华山图》中的华山巍峨屹立,瑰奇险峻,雄峙于北方大地,不禁浮想联翩,热血沸腾。宋室丧国之耻,山河破碎之悲,顿时涌上心头,题写了本篇。上片简练概括地写出了北宋所遭受的丧权辱国的大事。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上片简练概括地写出了北宋所遭受的丧权辱国的大事。“中原”二句,写1141年(绍兴十一年)12月,宋高宗赵构听信秦桧谗言,同意求和,与金商定割让京西唐、邓二州及陕西南、秦二州之半给金,双方以大散关为界。陕西大部沦于敌手,仅余四州,华山亦蒙胡尘。这是使三川(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以东伊、洛流域及北汝河上游地区一带)震动的奇耻大辱。结果自古以来作为三秦地区天然屏障的雄关险岭就失去作用,无异于化为灰烬,“关辅”一句即是指此。“泪尽两河”二句,指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金人攻陷南宋两河地区(河北、河东)一事,曾为保卫这一带浴血奋战的抗金志士莫不痛哭流涕,这又是一件令人悲愤不已的奇耻大辱。把恢复、中兴当作自己毕生事业的词人当然更是痛彻心肺。

  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投降派当权,残酷迫害和打击主战派,词人也屡遭排挤,闲置在家,岁月蹉跎,青丝成霜。昔日的英雄,壮志消磨,而收复大业,仍然无人过问,沦于敌手的千仞华山,依然难以回归。词人看到华山图,怎能不满腔激愤呢?

  全篇抒发了词人对宋室沦亡的悲叹和对收复失地的企盼,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麻木不仁的气愤和英雄失路的苦闷。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洋溢着献身的报国激情,是豪放词中的一支奇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