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一何丽。颜若芙蓉花。一顾乱人国。再顾乱人家。
美人一何丽。颜若芙蓉花。一顾乱人国。再顾乱人家。
未乱犹可奈何。
未乱犹可奈何。

měipiān--xuán

měirényánruòrónghuāluànrénguózàiluànrénjiā

wèiluànyóunài

傅玄

傅玄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 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 1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译文:加官进爵从来不是我关心的事情,富贵荣华是否降临于我也完全看天意。
任是榷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
任是榷(què)(gū)¹亏课利²,不过抽得俸中钱。
译文:即便是卖酒的行当欠收一些课税,对我而言仅仅是少得一点俸禄罢了。
注释:¹榷酤:亦作“ 榷沽 ”。 汉 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²课利:汉定额的赋税。

shìyóuxiǎosōnghuángyángběnzhígōngshǔzhī西chuāngzuòjuéchénglìngzhāngchéngsān--chénghào

gōngmíngshìguānxīnshìguìyóuláiyǒutiānrènshìquèkuīguòchōufèngzhōngqián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tǎn)¹麻索缕²,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zhù)³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yǎn)形御寒。
译文:伯余,皇帝的大臣,当初制作衣服和缕,用手把麻搓成细线,并在木头上拉出经线,然而用手指一根一根勾起经线,用细线在经线中往返穿梭,做出来的布就像现在的渔网一样。后来的人们发明了用木头制作的机器织布机,更方便使用。人们也因此用衣服来抵御寒冷。
注释:¹緂:缉,搓。²缕:线。³机杼:指织布机。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黄云¹紫塞²三千里,女墙³西畔(pàn)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译文: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注释:¹黄云:指边塞之云。²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³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⁴萧萧:马嘶声。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jīa)¹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²
译文: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注释:¹茄:胡笳。²落碎花:灯花掉落。

  上片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单看之,无丝毫狭小局促、落落寡欢之感,谓词人被边塞特有的秋景深深吸引,亦无不可。接下是“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上片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两边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猎马飞驰而来。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完全体现出来了。

  下片是描绘入夜之景和抒发思乡之情。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呜的声音,使边地的开阔誊和词人的惊异感顿然消失,充溢着的是一片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所以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在微微的灰白之后,忽然黯淡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荒漠凄凉之意。这两句在肃杀中寓悲凉,展现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直至引出末二句。“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从全词看,除“秋梦不归家”一句外,余皆景语。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01页

mán ·huángyúnsàisānqiān

lánxìng qīngdài 

huángyúnsàisānqiān qiáng西pàn luòwànshānhán xiāoxiāolièhuán 
jiāshèngtīng kōngchénghēi qiūmèngguījiā cándēngluòsuìhuā 
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泪浥(yì)¹红笺(jiān)²第几行,唤³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译文:红色的信纸被泪水沾湿,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只因害怕勾起以前与君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¹泪浥:被泪水沾湿。浥:沾湿。²红笺:红色信纸。³唤:呼叫,喊。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屏障(zhàng )厌看金碧¹画,罗衣不奈水沉香²。遍翻眉谱³只寻常。
译文:屏风上的金碧山水画不喜欢看了,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注释:¹金碧:金碧山水,即以泥金、石青、石绿三色为主的山水画。古人多将此画于屏风、屏障之上。²水沉香:即沉水香,又名沉香。落叶亚乔木,产于亚热带,木材是名贵的熏香料,能沉于水,故名。³眉谱:古代女子画眉毛所参照的图谱。

  这首《浣溪沙》继承了传统诗词写作一大风格,便是情感女性化。

  这首词是以词人妻子的角度写,通过描写妻子对词人的深切怀念来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全词在情感上收放并进,虽词浅意显,却更显得情深意切。从总体上开,全词在“怕”、“闲”、“厌”三阶段情感递进中上升。

  上阙“泪渑红笺”起首,基本奠定全词的格调。“泪浥红笺”是一种情感的外放,在情感统摄上,有开门见山的优势。接着写“娇鸟”、“唤人”,却“怕开窗”,这时,在情感的表现方式上,较之“泪浥红笺”,相对内敛一些,用“怕”来表现内中矛盾,她大抵会黯然神伤:“此遭启窗开,只怕又是,一番空倚栏。”接着情感益发收了一番,用了“闲”这开似无情感的词。然而这“闲”是藏着极深沉情感的,“闲”与“好时光”的交织,让她无比无奈与痛苦。

  下阙并未脱离上片的情感轨迹。第一句“屏障厌开金碧画”中的“厌”字,是全词情感的最高点,余下几句,尽是这时情感飞瀑直泄而下的水流,“罗衣犹觉寒”,“眉谱无心思”。“厌”字较之“泪”、“怕”,更为深沉,所以内敛得也最深。这时她对外部世界的一切只是一个“无心”,对那些氤氲的沉香、华丽的屏画、缤纷的眉谱等,就因一个“厌”,不闻、不开、不画,无有适意,无不伤怀,开似“天命无常,人事随兴”,其实心中的情感确是最为激烈的。这种“非我所爱,皆我所恨”的细腻而激烈的情感,逐渐从词中表现出来。

  回开全词,词人在情感处理上颇有一些小心思。在情感的处理手段上,采用“收”的方法,而情感的表现上,却是念人伤怀,愈感愈深,递相深进地“放”。这首词很短,可谓“小制”,然情感上却收放并进,读之味足,感慨至切。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11页
欢乐欲与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欢乐欲与¹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译文:多想把此刻的欢乐送给我少年之时,可人生百年美好事物总苦于来太迟。
注释:¹与:赠与。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常但为忧勤衰。
译文:满头白发再得富贵加身又有什么用,精神体常都已因一生忧劳衰弱渐失。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愿为五陵¹轻薄²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译文:真想做五陵街市富贵人家的浪荡子,生活在贞观开元这天下大治的盛世。
注释:¹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²轻薄:形容举止轻佻,行为放浪。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译文:每天就斗鸡赛犬闲散荒唐度过一生,而对天下安危和国家兴亡不闻不知。

fènghuángshān--wángānshí

huānshǎoniánrénshēngbǎiniánchángchí

báitóuguìsuǒyòngdànwèiyōuqínshuāi

yuànwèilíngqīngbáoérshēngzàizhēnguānkāiyuánshí

dòuzǒuquǎnguòshēngtiānānwēiliǎng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