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水明沙。峰回路转,城倚桥斜。老我登临,同谁酩酊,一望还赊。
玉水明沙。峰回路转,城倚桥斜。老我登临,同谁酩酊,一望还赊。
飞鸿杳霭天涯。但拚取、心情酒家。紫菊枝枝,红茱颗颗,休问年华。
飞鸿杳霭天涯。但拚取、心情酒家。紫菊枝枝,红茱颗颗,休问年华。

liǔshāoqīng ·shuǐmíngshā

hánbiāo sòngdài 

shuǐmíngshā fēnghuízhuǎn chéngqiáoxié lǎodēnglín tóngshuímǐngdǐng wàngháishē 
fēihóng鸿yǎoǎitiān dànpàn xīnqíngjiǔjiā zhīzhī hóngzhū xiūwènniánhuá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¹带暑来。
译文: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二十四节争相交替,谷雨刚过昨夜南风又将炎夏悄悄送来。
注释:¹薰风:和暖的南风。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lǒng)¹日长²蒸翠麦,园林雨暑熟黄梅。
译文:漫长的日照蒸黄了田野里绿色的麦禾,急骤的阵雨浇熟了果园中青涩的梅子。
注释:¹陇亩:田地。²日长:漫长的白昼。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译文:黄鹂啼叫是因春天离去倾诉满腔愁绪,蝴蝶徘徊在残花之下不知有几多遗憾。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译文:午睡起来靠着南窗神情麻木无精打采,痴痴呆望着窗外槐树阴影掩盖的亭台。

xià--zhàoyǒuzhí

shítiānxiāngcuīxūnfēngdàishǔlái

lǒngzhǎngzhēngcuìmàiyuánlínguòshúhuángméi

yīngchūnchóuqiāndiéliànhuācánhènhuí

shuìnánchuāngqíngjuànxiánkànhuáiyīnmǎntíngtái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倦闻子规¹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lí)²鸣。
译文: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注释:¹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²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黄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一声梦断¹楚江曲²,满黄故园³春意生。
译文: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黄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注释:¹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²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³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目极千里无山河¹,麦芒际天²摇清波³
译文:那里放黄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注释:¹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²际天:连天,一望无际。³青波:指麦浪。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王畿(jī)¹优本²少赋役(yì),务闲³酒熟饶经过
译文: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注释:¹王畿: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²优本:优待农民。³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⁴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此时晴烟¹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译文: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注释:¹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翻日迥(jiǒng)度昆明¹飞,凌风邪看细柳翥(zhǔ)²
译文: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注释:¹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²翥:飞举。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¹人不思还²
译文: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注释:¹伧:韩醇注:“楚人别种。”²不思还:不想还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乡禽¹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²忆桑梓(zǐ)³
译文: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注释:¹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²生心:产生思念之心。³桑梓: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闭声¹回翅²归务速³,西林紫椹(shèn)当熟。
译文: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注释:¹闭声:停止鸣叫。²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³务速:一定要快。⁴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⁵椹: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⁶行:即将。

  诗一开篇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实写久不量移的悲苦。“子规”就是杜鹃,又称之为“杜魄”,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变,日夜悲啼,叫声似“不得归去”,直叫得眼睛出血,是历来诗文中悲苦的象征。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诗说:“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诗人取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的诗意开篇,一个“倦”字点明悲苦之久,“不意”的喜悦可想而知。诗人闻“乡禽”黄鹂的叫声而思念故乡,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关隘,以优美的语言、眷恋的情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鲜活有趣、令人向往的故园乡土风情画。故园长安既是诗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也是诗人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所在。在迭经变故、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朝廷恩赦,祈盼擢用,于是,家乡变成了作者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由此,诗人不惜浓墨重彩,礼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如痴者之喃,梦者之呓,亦真亦幻,如歌如画。春天的故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故乡土地平阔,产出丰富,人情醇厚,生活恬愉,连鸟儿在曾经显出卓著功绩的昆明湖、细柳营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现实是严酷无情的,复出的机会日益渺茫,使作者心灰意冷,徒生伤悲。诗句着力刻画故乡风物,字里行间既蕴涵着往日“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的惬意和欢愉,又弥漫着“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的悲苦和忧伤。结尾以拟人的手法,借问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生忆桑梓”,嘱咐黄鹂速归,将作者戚苦、郁闷、无助、不平而又不甘放弃的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此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永州的前一年。作品显示,作者对现实既失意迷惘,同时对复出抱有强烈的追求和幻想,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逆境中顽强地跳动。所以语言未失活泼,风格依然俊朗,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大气泱泱,读后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扼腕生情,回味无穷。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¹。黄童²白叟³聚睢(huī)(xū)
译文: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注释:¹乌:乌鸦。²黄童:黄发儿童。³白叟:白发老人⁴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¹逢人虽未惯,猿猱(náo)²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译文: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¹麋鹿:鹿类的一种。²猿猱:猿类的一种。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徐房明.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试论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吉安师专学报,1994,3

huànshā ·zhàoshēnhóngnuǎnjiàn

shì sòngdài 

ménshítánxiè dàoshàngzuòshǒu tánzàichéngdōngèrshí chángshuǐzēngjiǎnqīngzhuóxiāngyìng

zhāoshēnhóngnuǎnjiàn lián绿ànwǎncáng huángtóngbáisǒusuī 
鹿féngrénsuīwèiguàn yuánnáowén guījiāshuōcǎisāng 

【哨遍】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哨遍】¹²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³。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xiāng)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luán)(yú),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jiàng)¹⁰的绸衫,畅好是妆幺(yāo)大户¹¹
译文: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这些差使真不寻常,的边要交纳草料,的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都必须执行。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的个酒葫芦,带着新洗过的头巾,穿着新糨过的绸衫,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
注释:¹哨遍:曲牌名,又作“稍遍”。²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³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⁴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⁵“一壁厢”句:一边要供给马饲料。一壁厢,一边。也,衬字,无义。⁶索应会:须认真对待。索,须。⁷车驾、銮舆:都是帝王乘的车子,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⁸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⁹忙郎:一般农民的称谓。¹⁰糨来:浆好,刷洗。用米汗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¹¹“畅好”句:正好充装有身份的阔佬。畅好是,又作“常好是”、“畅是”、“唱道”,作“真是”、“正是”讲。妆么,装模作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¹,胡踢蹬²吹笛擂(léi)鼓。见一彪(biāo)人马³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译文:忽然,瞎王留叫来的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的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在月形环中画白兔;有红圈中画鸟;有画着的只凤的;有画着飞虎的;有画着蟠龙戏珠的。
注释:¹“瞎王留”句:爱出风头的青年率领一伙装模作样的坏家伙。瞎,犹言坏,胡来。王留,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火,同“伙”、“夥”。乔男女,坏家伙。丑东西。²胡踢蹬:胡乱,胡闹。踢蹬,语助词,起强调作用。³一颩(biao)人马:一大队人马。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一颩”条:“虏中谓一聚马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⁴匹头里:犹“劈头”“打头”“当头”。⁵“白胡阑”句:指月旗。胡阑,“环”的合音。即圆圈。迎霜兔,玉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玉兔捣药。一面旗上画的是白环里套住只白玉兔,即月旗。⁶“红曲连”句:指日旗。曲连,“圈”的合音,即红圈,象日的形状。毕月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后来的星历家又以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种鸟兽配二十八宿,如“昴日鸡”“毕月乌”等。⁷鸡学舞,这是指舞凤旗。狗生双翅,这里指飞虎旗。⁸蛇缠葫芒:这是指蟠龙戏珠旗。这些旗帜都是乡下人没有看到过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意加以解释的。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zhēng)¹了斧(fǔ),甜瓜苦瓜黄金镀²。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³,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译文: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马镫明晃晃的,扇子铺了的层雪白的鹅毛。还有那几个穿着奇怪的人,手里拿着的些罕见的器仗,穿著些奇怪的衣服。
注释:¹银铮:镀了银的铮。²“甜瓜”句:这是说金瓜锤,帝王的仪仗。³“明晃晃”句:这是说朝天镫,帝王的仪仗。⁴“白雪雪”句:这是写鹅朱宫扇。⁵乔人物:怪人物,装模作样的人。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四煞】辕(yuán)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bǐng)天生曲¹,车前八个天曹判²,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译文:辕条套的全是马,套顶上没有驴。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车前站着八个架前侍卫,车后的是随从。还有几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的样的打扮。
注释:¹“黄罗伞”句:此指帝王仪仗中的“曲盖”。曲盖象伞,柄是曲的。²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风凛凛、表情呆板的侍从人员。³多娇女:指美丽的宫娥。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qù)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¹着手扶。猛可里²抬头觑³。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译文: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但他没有看在眼里。见乡亲们跪拜在地,他挪身用手扶。我突然抬起头的看,那个我认识的,差点气死我了!
注释:¹挪身:挪动身躯。²猛可里:猛然间,忽然间。³觑:偷看。上文“觑得人如无物”的“觑”,当“斜视”讲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二煞】你身须姓刘¹,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²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³(dān)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zhuài)(bà)扶锄
译文:你本来姓刘,你妻子姓吕。把你从头数到脚: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你的丈人在村教书,你曾经在我屋庄的东头住,和我的起割草喂牛,整地耕田。
注释:¹“你身”句:你个人本姓刘。须,本。²根脚:根基,犹今言出身。³亭长:刘邦曾经做过泗上亭长。秦制。十里为亭,十亭为乡。⁴耽:沉溺,迷恋。⁵拽坝扶锄::泛指平整土地之类的农活。两牛并耕为一坝。坝通“耙”。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sù),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qì)强秤了麻三秤¹,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hú)。有甚糊突处²?明标着册历³,见(xiàn)放着文书
译文:春天你摘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了我的米,问我借了都不知有多少了。趁着换田契,强迫称了我三十斤麻,还酒债时偷着少给我几斛豆。有什么糊涂的,清清楚楚地写在账簿上,现成的放着字据文书。
注释:¹麻三秆:麻三十斤。乡间以十斤为一秆。²有甚糊突处:有什么糊涂的地方,意即十分清楚。糊突,糊涂,含混不清。斛:量器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³明标着册历:明白地记载在帐簿上。标,记载。册历,帐簿。⁴见放着文书:现在还放着借据在那儿。文书,契约。借条。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¹;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²。只道刘三³,谁肯把你揪(jiū)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译文:过去借的钱要在现在摊派的官差钱里扣除,欠我的粮食你要从粮税里暗地里给我扣出来。我琢磨着刘三:谁上来把你拉扯住,平白地为什么改了姓、换了名,要叫汉高祖。
注释:¹差发内旋拨还:在官差内立即偿还。差发,差拨,官家派的差役和钱粮。旋,立刻,马上。²私准除:暗地里扣除。准除,抵偿,折算。³刘三:刘邦,排行当为第三。因为他有一个哥哥排行第二。⁴捽住:扭抓。⁵白甚么:凭什么。不是询问原因,而是带有批评意味的责问、质问。

  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口吻,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出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全曲情节鲜明,形象生动,角度独特,风格朴野,诙谐泼辣,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全曲八段。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

  《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 更觉可笑。

  《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这套散曲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作为嬉笑怒骂的对象,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现出对皇权至上的强烈不满和对封建秩序的无比蔑视。刘邦是一个很爱虚荣的人,《史记》上说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气派羡慕不已,认为大丈夫应当如此。作者没有被史书中所记载的高祖还乡时嘉惠百姓的“浩荡皇恩”所迷惑,而是注重于史书中描写刘邦爱慕虚荣以及欠王媪酒钱不还、诳称贺钱万贯得以见到贵客等无赖行径的材料,通过艺术加工,无情地揭穿了封建帝王的丑恶嘴脸。当然,作者批判的锋芒不仅仅是指向汉高祖一人,而是指向所有欺压百姓却要装模作样的封建统治者及其爪牙,更是指向残酷地实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元代统治者。散曲中借乡民之口说刘邦“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流露出轻视劳动的意识,当然是不可取的。

  这套曲子的特色之一是情节完整。

  全曲有背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情节中有铺垫、有发展、有高潮,堪称一部情节完整、充满夸张和幽默的讽刺喜剧。几支曲子组成的套曲,能起到一出讽刺喜剧的作用,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这出喜剧是有头有尾的。从社长挨户通知皇帝将要驾临,王乡老、赵忙郎等乡里头面人物忙着接待,写到皇帝仪仗车驾到来,八面威风,不可一世;又从皇帝下车后,接受众人礼拜,架子十足,装模作样,写到乡间小民猛一抬头,识破其即是早先贪杯赖债鱼肉乡邻的无赖:故事生动,情节完整,对读者很有吸引力。这出喜剧中的人物是颇有性格的。无论是写乡里接驾前的忙乱,还是写皇帝仪仗车驾的威风,都衬托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汉高祖的好虚荣、讲排场、气势凌人、威风十足。而紧接着的面目为乡民所识破、老底被乡民所揭穿的描写,则突出了大人物的昔时卑琐低下、今日装腔作态的可恶可憎。社长、王乡老、赵忙郎等忙于接驾的表现,显露出他们善于巴结逢迎的心理。而“猛可里抬头觑”的乡民虽然无知,所见不广,但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在曲作中也得到了真实形象的刻划。

  这套曲子的特色之二在于选择了一个小人物——无知乡民作为叙述人。

  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都是这位乡民亲眼看见的,亲口说出的。这就是角度新。作者在曲作中通过乡民的特殊视角来展现汉高祖这个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把至高无上的皇帝贬得一文不值,写作手法实属高妙。皇帝驾到本是极其隆重的场面,可是在乡民的眼中不过是乱哄哄的一场戏:“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到村口迎接皇帝的就是这么一伙不三不四的人,吹吹打打乱七八糟的。仪仗队里的五面旗子,分别画有日、月、凤凰、飞虎、蟠龙等图案,代表着天子的神圣和庄严,可是在乡民的眼中,却是“白胡闹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鸟”、“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不伦不类,煞是好笑。至于红叉、银斧、金瓜锤、朝天镫、鹅毛宫扇等显示帝王威严的器物,在乡民看来,虽未见过也毫不稀奇。威风凛凛的仪仗队,竟成了“穿着些大作怪衣服”的“乔人物”。在对皇帝的仪仗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后,作者又通过乡民的眼睛,来写皇帝的车驾:“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天曹判是天上的判官,递送夫是押解犯人的差役,他们簇拥在皇帝的前后,可见皇帝一行是怎样令人畏怖、令人厌恶的货色!接下去写众人迎候施礼。高祖却“觑得人如无物”,以“挪身着手扶”表示回礼,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乡民跪拜后,“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作威作福的高祖竟是昔日乡里的无赖,不由得“险气破我胸脯”。最后的三支曲子,通过乡民之口,揭穿“刘三”的老底,不过是个贪酒、赖债、明抢、暗偷、胡作非为的流氓,可是居然改名换姓称作什么“汉高祖”。作品以乡民的独特视角来刻划汉高祖。乡民是无知的,又是有识的;他的看法多属误解,但又反映出许多真实。无知与有识、误解与真实相交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乡民复杂而变形的内心世界。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在这个世界里遭到了最无情的嘲弄,完全失去了他的庄严与神圣,展现了无法伪装的本来面目。

  这套曲子的特色之三是语言既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又生动、准确,一针见血。

  全曲是以乡民叙述的口吻展开的,因此用的是与乡民身份一致的语言,亦即乡间生动的口语方言,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曲中形容王乡老与赵忙郎:“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三言两语勾画出迎驾的乡绅土豪令人作呕的模样。“瞎王留引定乔男女”中的“瞎”与“乔”字,点出了乡民们对迎驾的厌恶,认为那纯属胡闹的稀奇古怪的行为。仪仗队的服装被称作“大作怪衣服”,皇帝前后的随从被叫做“天曹判”、“递送夫”,处处流露出乡民们对下乡扰民的帝王的蔑视和憎恶。而对刘邦,曲中连用“那大汉”称之,根本不把至高无上的帝王放在眼里;“觑得人如无物”、“挪身着手扶”显示刘邦的傲慢和装腔作势。末三支曲更是乡民对高祖昔时无赖行为的控诉,用“你”称身为皇帝的刘邦,谴责他“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强秤了麻三秤”,“偷量了豆几斛”,纯是乡间明白通俗的口语,却入木三分地刻划出了刘邦流氓无赖的嘴脸。结尾处语言生动至极:“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乡民的几句挖苦话令帝王的尊严扫地以尽。以“汉高祖”结束全篇,还另有用意。题目为“高祖还乡”,但如果一上来就明写“高祖”,那么一系列嘲笑、讽刺就无法展开。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先写“还乡”而不是还乡者是谁,逐渐由“那大汉”过渡到“刘三”,最后以村民痛骂“刘三改姓更名”点出“汉高祖”,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58-661
2、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67-71

bānshèdiào ·shàobiàn ·gāohuánxiāng

suījǐngchén yuándài 

     shàobiàn shèzhǎngpáiméngàoshì dànyǒudechāishǐ使tuī zhèchāishǐ使xún xiāngcǎogēn biānyòuyàochāi suǒyìng yòushìyánchējià dōushuōshìluán jīnhuánxiāng wángxiānglǎozhídìngtáipán zhàománglángbàozhejiǔ xīnshuāláidetóujīn qiàjiàngláidechóushān chànghǎoshìzhuāngyāo 
     shuǎháiér xiāwángliúyǐndìnghuǒqiáonán dēngchuīléi jiàn réndàozhuāngmén tóumiànshū miànbáilántàozhùyíngshuāng miànhóngliánzheyuè miànxué miàngǒushēngshuāngchì miànshéchán 
     shà hónglechā yínzhēngle tiánguāguāhuángjīn mínghuànghuàngdèngqiāngjiānshàngtiǎo báixuěxuěémáoshànshàng zhèxiēqiáorén zhexiēcéngjiàndezhàng chuān穿zhexiēzuòguàide 
     shà yuántiáoshàngdōushì tàodǐngshàngjiàn huángluósǎnbǐngtiānshēng chēqiántiāncáopàn chēhòuruògānsòng gèngduōjiāo bānchuān穿zhe yàngzhuāngshū 
     sānshà hànxiàdechē zhòngrénshīshù hànrén zhòngxiānglǎozhǎnjiǎoshūyāobài hànnuóshēnzheshǒu měngtáitóu duōshírèn xiǎnxiōng 
     èrshà shēnxìngliú xìng liǎngjiāérgēnjiǎocóngtóushù běnshēnzuòtíngzhǎngdānzhǎnjiǔ zhàngrénjiāocūnxuéjuǎnshū céngzàiǎnzhuāngdōngzhù céngwèiniúqiēcǎo zhuàichú 
     shà chūncǎilesāng dōngjièleǎn língzhīlemàichóngshù huàntiánqiǎngchènglesānchèng huánjiǔzhàitōuliàngledòu yǒushènchù míngbiāozhe xiànfàngzhewénshū 
     wěishēng shǎodeqián chāinèixuànhuán qiànde shuìliángzhōngzhǔnchú zhǐdàoliúsān shuíkěnjiūzuózhù báishènyāogǎilexìng gènglemíng huànzuòhàngāo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准拟(nǐ)¹今春乐事浓²,依然枉(wǎng)³一东风
译文: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注释:¹准拟:预料,满以为。²浓:多。³枉却:辜负。⁴东风:春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年年不带看花眼¹,不是愁中即病中
译文: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注释:¹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2、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51

shāngchūn

yángwàn sòngdài 

zhǔnjīnchūnshìnóng ránwàngquèdōngfēng 
niánniándàikànhuāyǎn shìchóuzhōngbìng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