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开皇极,明公翊帝谟。朱衣持节苦,紫诏锡恩殊。
圣主开皇极,明公翊帝谟。朱衣持节苦,紫诏锡恩殊。
涕泪思酬国,艰难在备胡。兵戈千岭急,保障一身孤。
涕泪思酬国,艰难在备胡。兵戈千岭急,保障一身孤。
豹略雄三辅,鸿声照八区。燕幽方整辔,齐鲁复长驱。
豹略雄三辅,鸿声照八区。燕幽方整辔,齐鲁复长驱。
地入关河迥,春回草木枯。云霄迎剑舄,日月拥师徒。
地入关河迥,春回草木枯。云霄迎剑舄,日月拥师徒。
台静惟闻鸟,山空不见狐。功名怀吕尚,道术陋夷吾。
台静惟闻鸟,山空不见狐。功名怀吕尚,道术陋夷吾。
海外宁干羽,天边望斗枢。还看麟阁上,早晚列新图。
海外宁干羽,天边望斗枢。还看麟阁上,早晚列新图。
宗臣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6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sān)¹绿发²覆烟鬟(huán)³
译文: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
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¹毵毵:毛发或枝条细长貌。²绿发:指眼前垂拂纷披的杨枝。³烟鬟:指女子乌黑美丽的头发,喻指云烟缭绕的远山。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鼓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夹岸莺花迟日¹里,归船萧鼓²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译文: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注释:¹迟日:指春日。²萧鼓:指春社祭神时的萧鼓。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是首写山水风景的小词,流露出一种《人间词》中难得有的好心情和好兴致。

  起句“舟逐清溪弯复弯”是指小舟在清澈曲折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划行。“逐”,强调了舟行之随意,它不是故意做出曲折的姿态,而是随自然弯曲的溪水而行。正如苏轼论文时所说的“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那种“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谢民师书》)。“弯复弯”,与《阮郎归》中“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的用词虽同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川途弯复弯”是强调前途的艰难阻隔,这里却是写船行的自然随意。“垂柳开处见青山”的“开”字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小舟在杨柳稀疏之处忽然发现柳外青山的豁然开朗之感。这两句写的是放舟春游的自然环境,但也同时写出了人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到的自由和适意。“毵毵绿发覆烟鬟”是进一步描写近处垂柳和远处青山共同组成的画面。这一句实际上有双关的含义,既可以看作是写近景垂柳远景青山的自然风光,也不妨可以看作在写乘舟春游的美人。

  “夹岸莺青迟日里”写春暖青开的两岸景色,“归船萧鼓夕阳间”写的是游春之人的萧鼓丝竹之乐。古人说:“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王勃《滕王阁序》),王国维自己也说过,“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晓步》)。大自然的春色提供春色每年都有,而且它如此慷慨地把这美色提供给人间,不分贫富也不论贵贱,只要你有悠闲的心情和审美的悟性,就能够得到尽情的享受。然而,这么简单的两个条件却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萧鼓楼船的达官贵人固然未必真正懂得大自然之美;忧生忧世的诗人则很少有“能狂”的闲暇和“能狂”的兴致。

  在《人间词话》里,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大大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境界是一个空间。根据构成空间的要素,境界可分为景境(物境)、情景和意境。一般来说,空间的构成是多因素的,但是空间的维度是由要素决定的,景境是一维的,情境是二维的,意境则是三维的。比如说,在景境空间并非纯粹的毫无情感的景物描写,只不过其主要意蕴是表现物和景的。

  情境是二维空间,作品所表现的是景(物)和情,景既是情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情的背景,是情的衬托。《人间词》中以情境词为多,其中有表现恋情的,有表现思妇怀远人的,有表现伤感的。无论是哪一类情境词,大多采用以景衬情的手法,表现了圣洁的情境。“清溪弯复弯”表达的就是有我之境。作者平素难得欣赏这样的闲适美景,休养的时候身入其境了,所以作者在尽情地欣赏美景。“一生难得是春闲” 正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对当前的美景是无限珍惜的,词中表现的景是优美的,情是深沉的。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2、 叶嘉莹 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饮散¹离亭²西去,浮生³长恨飘蓬(péng)。回头烟柳渐重(chóng)(chóng)。淡云孤雁远,寒日暮(mù)天红
译文:喝完饯别酒,友人们终于挥手别去,常常怨恨这种漂泊不定短暂虚浮的人生。回首看到如烟似雾的杨柳早已遮断视线。往前看去,风清云淡,孤雁远征。孤单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注释:¹饮散:饮完酒后离散。²离亭:送别的驿亭。³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⁴飘蓬:飘浮无定之意。⁵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很多。⁶暮天红: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今夜画船¹何处?潮平淮(huái)²(méng)(lóng)³。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zhěn),轻浪五更风
译文:今夜画船将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间潮平水落,泊船岸边,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时,那种愁绪倍加难以排遣了。蜡烛残尽孤枕难眠;五更时轻风吹来激起点点浪花。
注释:¹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多指游船。²淮月:指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³朦胧:模糊不清。⁴奈:怎奈,奈何。⁵孤枕梦:这里指孤枕难眠。⁶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这里,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从此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遥遥水路,漠漠苍天,词人内心极度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而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动乱时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离乱社会的影子。这次词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别情依依,禁不住频频回首:“回头烟柳渐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接下去,词人转过头来,顺眼一望,却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此时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诗)。词人象浮云一样飘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一切既是词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飘蓬”生活的形象概括。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所以这二句可看作是词人特定心态下摄取的一组画面,既是实景,也是虚景,虚实相用,使画面极富表现力,它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仅是自然景观了,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观中所隐含的离情别恨,它连绵不断,广阔深远。

  下片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辞别亲故,纵一叶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苍苍,想到归宿,词人不禁自问,愁绪充塞。夜深了,当词人从船舱里探出头来时,只见船已行在平波万顷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胧凄清。“淮月”,照临淮水上空的月亮。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这时候,词人愁绪难以排遣,只有借洒消愁了。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时的解脱,“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结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又进一步写他的这种感情。一个人躺在船里,辗转反侧,愁绪万千。一直熬到夜尽灯残之时,才对着残弱的烛光,勉强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长,恍惚朦胧中波动船摇,词人梦断,原来是水面上起了风波。“五更风”,指黎明前的寒风,萧瑟凄寒。好一个“晓风残月”,令人难以忍受,可谓悲痛至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徐昌图的《临江仙》一词,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离愁难奈,感人至深。

línjiāngxiān ·yǐnsàntíng西

chāng dài 

yǐnsàntíng西 shēngchánghènpiāopéng huítóuyānliǔjiànchóngchóng dànyúnyànyuǎn hántiānhóng 
jīnhuàchuánchù cháopínghuáiyuèménglóng jiǔxǐngrénjìngnàichóunóng cándēngzhěnmèng qīnglànggēngfēng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藕荡桥¹边理钓筒²,苎(zhù)³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zào)太从容
译文:藕荡桥边你手执钓竿静坐沉醉其间,偶尔抬头,苎萝山就从西边出现,回首又看见太湖在东边流淌。于是,你执笔研磨,描画江山绿水、飞鸟香荷,更有旁边茶炉白烟袅袅、清香四溢。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严荪友:即严绳孙,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藕荡渔人。¹藕荡桥:严绳孙无锡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桥,严绳孙以此而自号藕荡渔人。²钓筒: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³苎萝:苎萝山,在浙江诸暨市南。⁴五湖:即太湖。⁵笔床: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⁶茶灶:烹茶的小炉灶。⁷从容:镇定,不慌张。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况有短墙¹银杏²雨,更兼高阁³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译文:斜斜细雨滋润着矮墙边的银杏树,书架上的玉兰花也散发出清新芳香,这样闲适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颜,执画笔轻扫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注释:¹短墙:矮墙。²银杏:即白果树,又名公孙树、鸭脚等。³高阁:放置书籍、器物的高架子。⁴玉兰:花木名,落叶乔木,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兰,故名。

  这首词词人从想象出发,满怀深情地描绘了南归故里的友人严绳孙的生活场景,从藕荡垂钓、五湖泛舟,到执笔挥墨、烹茶品茗,无不彰显着友人的隐逸生活,描绘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态。

  上阕开首一句,言荪友过着隐逸高致的生活,桥边垂钓,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极。“埋”字表现出欣于垂钓,陶然忘机的沉醉情形,让人生出无限向往之心。“西”、“东”二字,分明有着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飘逸,不禁令人歆羡。“五湖”作为诗歌套语,有归隐不仕的之意,词人用五湖诗词意象,苎萝指向西施,湖指向范蠡,归隐的意思就这样表达出来了。此处明写地点,暗述隐逸情怀,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接下是“笔床茶灶太从容”,典出《新唐书·陆龟蒙传》,龟蒙不喜欢与世俗之流交往,便人家登门造访他也不肯相见,行总会带着书籍、茶灶、笔床、钓具。此言友人或执笔写写画画,烹茶品茗,容自乐。这种徜徉山水、从容度日的方式,是自来遁迹山林者所乐的境界。

  夏日的藕荡桥边,绿水青青,河柳依依,湖面上荷叶亭亭玉立,你坐在湖畔,执一竿钓竿,沉醉于湖底鱼群的自由之态。偶尔抬头,苎萝山就从西边出现,回首,又看见太湖在东边流淌。于是,你执笔研磨,描画江山绿水、飞鸟香荷,更有旁边茶炉白烟袅袅、清香四溢。

  这种从容度日、归隐山林的方式,如此的闲适超脱。上片由景入笔,又以景写人,很好地刻画了荪友的山水性情,也透露出容若对荪友这种潇洒悠闲生活的赞赏和向往。

  下片“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二句继续承袭上片的闲适之意。“短墙银杏”、“高阁玉兰”有了“雨”和“风”,显得更加动人。“况有”和“更兼”二词更是把这种怡然自得的闲适情怀表露无遗。末句“画眉闲了画芙蓉”。“眉”在这里历来注解引用的是“张敞画眉”的典故,“芙蓉”当做“荷花”解,意指荪友家庭生活和谐,夫妻和美。其实“芙蓉”指无锡的“芙蓉湖”,意指闲暇之余游逛芙蓉湖,寄情山水,妙哉妙哉,更能照应前面的“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的意境,矮墙边的银杏树,在雨水的滋润下,娇俏可爱地招摇着;书架上的玉兰花也散发出清新芳香,这样闲适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颜,执画笔轻扫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纵览全词,词人采用了对写法,且全篇皆为想象之语,此种写法便显得更为深透,更好地表达出词人对南归友人的思念之情。画眉闲了画芙蓉桥边垂钓,五湖泛舟,纵情山水自得陶然之趣;寄情笔墨,烹茶品茗,身无旁骛平添从容之乐。一想那矮墙内银杏在雨中摇曳,高阁上玉兰在风中弥香,人生的恬淡、志趣的高远皆尽于此。更得佳人相伴,笔墨闲情之外平添画眉之乐,足以让人心神向往。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21页
一望四十里,弥漫白浸天。
一望四十里,弥漫白浸天。
译文:一眼望去,四十里水泊之上白雾弥漫,笼罩四野苍穹。
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
何年¹围此水,为我垦²成田。
译文:若是能将这片水域挖掘修整,垦做良田该多好,我愿长居于此,不再理会世事。
注释:¹何年:哪一年。²垦:开垦。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译文:劲风鼓荡着船帆,使小舟在水面上疾行。静立船头,远远望去,视线尽头的白云仿佛间似与水边洁白的芦苇花连成一片。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译文:小舟随风渐行渐远,来到了溪流尽头。水面逐渐变得狭窄,上面开始浮起点点泡沫,好像是蛟龙在口吐龙涎。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秋窗犹曙(shǔ)¹,落木更天风。
译文:秋窗还有淡淡的曙色,窗外的落木已经残破不堪,天风还在摧残。
注释:¹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¹中。
译文:寒山外日出暗淡无光,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雾中。
注释:¹宿雾:早晨的雾。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圣朝(cháo)无弃物¹,老病已成翁。
译文:圣朝没有被丢弃之物,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
注释:¹弃物:被丢弃之物。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多少残生¹事,飘零任转蓬²
译文:余生还有多少坎坷磨难呢?只能像那随风飘零的蓬草,顺其自然。
注释:¹残生:犹余生。²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
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