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清气上为天,仙叟何年见乾海。黄河几度浊复清,
一从清气上为天,仙叟何年见乾海。黄河几度浊复清,
此水如今未曾改。西寻仙人渚,误入桃花穴。
此水如今未曾改。西寻仙人渚,误入桃花穴。
风吹花片使我迷,时时问山惊踏雪。石梁丹灶意更奇,
风吹花片使我迷,时时问山惊踏雪。石梁丹灶意更奇,
春草不生多故辙。我来隐道非隐身,如今世上无风尘。
春草不生多故辙。我来隐道非隐身,如今世上无风尘。
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饭松得高侣,濯足偶清津。
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饭松得高侣,濯足偶清津。
数片昔贤磐石在,几回并坐戴纶巾。
数片昔贤磐石在,几回并坐戴纶巾。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5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稻粱¹肥,蒹(jiān)(jiā)²³。黄添篱落,绿淡汀(tīng)。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译文:稻谷高粱成熟肥大,芦草也开花吐穗。黄澄澄的果实挂满了村落的篱笆,水中小岛上的绿草枯萎暗淡。林中树木的叶子已经凋落,山体也因植物枯败越发消瘦。沙鸥因汀晓潮水涨落的时期而乘风飞起,远望深秋时节被烟雾笼罩着的碧波万顷的江面。距地半竿的落日余晖下,大雁一声长鸣,飞过几处高楼。
注释:普天乐:曲牌名,四十六字。¹稻粱:稻谷和高粱,此处泛指庄稼。²蒹葭:芦苇。³秀:开花吐穗。⁴篱落:住家的篱笆。落:人聚居之处。⁵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⁶沙鸟:指海鸥、沙鸥。⁷几处危楼:几处高耸的楼阁。危:高耸的样子。

  这首曲子描述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色:庄稼、荻花、江水等,同时结合“江”这个特定的地点来描写。曲子用词丰富恰切:肥、秀,黄、绿,空、瘦。将本没有感情的事物赋予感情,形象生动。

  作者漫步秋日的江畔,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田间地头的景象:稻谷、高粱等庄稼长势喜人,预示丰收在望。一个“肥”字摹状出谷物沉甸甸的姿态。江边的芦苇也已秀穗,荻花飘舞。不远的地方散落着疏疏落落几户人家,但见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稼的黄色所装饰;而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抹上一层秋天枯黄的色彩。走近细瞧,树叶飘零,秋意更浓了。抬头看山,山容消瘦。“瘦”谓因树叶凋零,山仿佛褪去了春夏时节的盛装,露出山体,故而显得消瘦。再观江景:沙鸥在水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烟雾迷蒙,秋色更显深沉。正当作者沉浸在萧索凄清的秋景之中时,一声过路的雁鸣,打破了秋野的寂静。夕阳西下,四周的几栋楼阁,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却显得更加高耸。

  全曲在写景上抓住最能体现秋天季节特点的景物予以表现,田野肥实密致的庄稼、江中沙渚上随风飘舞的荻花、辽阔迷茫的江水,共同构成一幅俊雅清丽的秋日图画。同时,作者写景层次清晰,静景与动景结合,并善于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视点来刻画景物。如第一层次为平视所见之景,即从第一句至第四句,视点在岸上与江中来回移动。“稻粱肥”“黄添篱落”状江边田野之景,“蒹葭秀”“绿淡汀洲”又转为对江景的展现。第二层写远景。无边落木萧萧下,显露出山体的清癯之形与怪石的嶙峋之态,这种整体感受只有远观才能获得。第三层转人仰视,沙鸟翻飞,传递着潮涨潮落的信息。第四层乃作者因情设景,以疏淡之笔将落日、飞雁、危楼等触发乡思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画卷的描摹。

  全曲措辞凝练,对仗工稳;笔调清丽,随笔点染,皆成画境,给人恬静凄清之美。小令在明净远大的境界中流露出丝丝感伤。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第612页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燃绛蜡,别就瑶席。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¹。况东城、凤台沙苑²,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是桐,烟霏³丝柳,绿阴摇曳(yè),荡春一色。画堂(jiǒng)、玉簪(zān)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燃绛(jiàng),别就瑶席
译文:有时想想人这一生,碰到良辰美景一定要珍惜。想那良辰美景,能使人赏心悦目并带来快乐的事,从古至今都是难以全得的吧。好比城东那美丽的风景秀丽如凤台、沙苑,绿色的碧水泛出青色波浪,冉冉升起的太阳把亭台楼阁照耀得金碧辉煌。青翠欲滴的华桐树叶,好像刚刚被露水洗过一般,如烟的薄雾和着那轻轻飘荡的柳丝,把丝丝阳光从绿荫里摇出,春色浩荡一片。在画堂之外有曲折环绕的回廊,众多佳丽云集于此,头顶戴的玉簪琼佩相映生辉,高朋满座,都是文人墨客。欢歌笑语竟然忘记了时间。意犹未尽,于是把那红蜡烛点上,又重新开宴。
注释:多丽:词牌名。又名“绿头鸭”“陇头泉”“鸭头绿”“跨金鸾”“多丽曲”等。以晁端礼《绿头鸭·咏月》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¹就中难是并得:谢灵运《拟邺中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美景、良辰、赏心、乐事,此四者正是此词的结撰之处。²凤台沙苑:是美的台榭。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风台,夫妇止其上。”南朝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沙苑,一作“沁苑”。³霏:笼罩。⁴荡春一色:春色浩荡。⁵画堂:泛指是丽的楼堂。⁶迥:高。⁷玉簪琼佩:形容衣着服饰的是美。⁸重燃绛蜡:重新点起绛色的蜡烛。意谓良辰欢会,不觉已至深夜。⁹瑶席:美味的酒宴。
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
有翩若轻鸿¹体态,暮为行雨标格²。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huán)低亸(duǒ),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³轻掷(zhì)
译文:很多芳华丽人在此,有的体态轻盈若鸿鸟轻飞,有的妩媚动人似那仙人下凡。慢慢地闭合嘴唇,缓缓地清唱,情态妩媚妖娆,好像那黄莺在万花丛中清鸣。慢慢地把红袖挽起,轻轻地扭动身姿。妩媚的发鬓渐渐松散下垂,娇柔纤细的腰肢好像也困乏无力。怎么忍心让这良辰美景散去,只怕那彩云归后,要到何处再寻回。不敢把自己轻易灌醉,本就陶醉在这美景中的人们相互道别。难得这花好月圆良辰美景,莫要白白失去,轻易打发。
注释:¹轻鸿:代指女子轻盈的体态。吴文英《声声慢》“恨玉奴消瘦,飞趁轻鸿”句意相似。²暮为行雨标格:宋玉《高唐赋》言巫山之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标格,风范、风度。苏轼《荷是媚·荷花》词:“霞芭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意谓眼前女子有仙女风度。³谩:白白地。

  这是一首北宋初期的长调慢词。这首词比较纯粹地写酒宴场景,上阕写酒宴,下阕写酒宴应酬的歌女。词人宋感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难以兼得,因此劝大家要抓紧眼前时光享乐,以免分手后无处寻觅。这首词真实地写出了宋人歌舞酒宴的世俗场景,华丽辞藻间透着清雅之气。

  上阕起句便提出对良辰美景的珍惜和留恋,然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美”难以并俱,人生有限,良辰美景应该好好珍惜。试问,这其间又有多少赏心乐事可以兼而得之呢。开篇破题,点出了行文的主旨:人生苦短,应该珍惜有限的时光,珍爱生活。接着开始转到春日的风景描写。京城东郊,多园林池苑。徜徉其间,泛舟于碧波荡漾的莲池里,尽情地欣赏落日的余辉将亭台楼阁映照得金碧辉煌。夜露降临,晶莹的露水泻满了梧桐,岚霭轻柔地抚摩着绵绵的柳丝,绿荫浓郁,随风摇曳,这是一派多么美好的春景啊。此几句融情于景,呼应开篇“美景良辰堪惜”句。画堂高大华美,高朋满座,词客们衣着华丽,吟唱着高雅之调。人们尽情地欢聚.笙歌饮宴,灯火通明,珍馐美味,琳琅满目。

  下阕重点描写歌姬舞女的声音和姿态,从侧面写出她们的美貌。起句描绘了筵席上艺人们出众的歌舞技艺:体态轻盈者,风度翩翩,宛若惊鸿;轻启朱唇者如莺歌燕语不绝如缕。一时间,轻歌曼舞,秀发如云,她们身姿婀娜,美妙脱俗。千万不要这么早就离开,当眼前的欢乐消逝后,又到哪里去寻觅呢。诸词客不要推辞,在明月好花间且一醉方休。不要将眼前的美好时光轻易抛弃。最后两句与首两句遥相呼应,主题愈发明确,表达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于及时行乐的欢乐中又有“此事古难全”的惆怅,全词在此处戛然而止,给人以欢愉的同时,也有着小的缺憾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寻,因而显得更为真实感人,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首词真实地写出了宋人歌舞酒宴的世俗场景。词中对人物、景物、场景的描写,极尽铺张渲染,摹声绘色,淋漓尽致,情文并茂,富丽精工。

参考资料:
1、 上强村民著.无障碍读经典 宋词三百首:长春出版社,2018.01:第35页
2、 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 第13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01:第26页
3、 上官紫微编著.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5页

duō ·liángdìnggōngshàng

nièguànqīng sòngdài 

xiǎngrénshēng měijǐngliángchénkān wènjiān shǎngxīnshì jiùzhōngnánshìbìng kuàngdōngchéng fèngtáishāyuàn fànqíng qiǎnzhàojīn huátóng yānfēiliǔ 绿yīnyáo dàngchūn huàtángjiǒng zānqióngpèi gāohuìjìn qīnghuānjiǔ chóngránjiàng biéjiùyáo 
yǒupiānruòqīnghóng鸿tài wèixíngbiāo chěngzhūchún huǎnyāo tīngliúyīngluànhuā mànyínghuí jiāohuánduǒ yāozhīxiānkùn rěnfēnsàn cǎiyúnguīhòu chùgèngxún xiūzuì míngyuèhǎohuā mánqīngzhì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zài)¹驰载驱,归唁(yàn)²卫侯³。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bá)涉,我心则忧。
译文: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注释:¹载:语助词。²唁: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³卫侯:许穆夫人之兄,已死的卫懿公。⁴悠悠:远貌。⁵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⁶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既不我嘉¹,不能旋反。视²尔不臧(zāng)³,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bì)
译文: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我比起你们不高明的意见来,我的想法也未必行不通。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我的内心可以毫不隐藏地展示给你们看,我恋宗国情不已。
注释:¹嘉:认为好,赞许。²视:表示比较。³臧:善,好。⁴思:忧思。⁵远:摆脱。⁶济:止。⁷閟:同“闭”,闭塞不通。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zhì)¹彼阿丘²,言³采其蝱(méng)。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之,众(zhì)¹⁰且狂。
译文: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注释:¹陟:登。²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³言:语助词。⁴蝱: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⁵怀:怀恋。⁶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⁷许人:许国的人们。⁸尤:责怪。⁹众:“众人”或“终”。¹⁰穉:同“稚”,幼稚。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我行其野,芃(péng)¹其麦。控²于大邦,谁因³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纵有千条妙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注释:¹芃芃:草茂盛貌。²控:往告,赴告。³因:亲也,依靠。⁴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⁵之:往,指行动。

  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许穆夫人的作品有三篇,除此篇外尚有《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二诗也为其所作,其中尤以《鄘风·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不像《周南·桃夭》《鄘风·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其情景就好似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场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朱熹《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04-107

zàichí

shījīng·guófēng·yōngfēng xiānqín 

zàichízài guīyànwèihóu yōuyōu yánzhìcáo shè xīnyōu 
jiā néngxuánfǎn shìěrzāng yuǎn jiā néngxuán shìěrzāng  
zhìēqiū yáncǎiméng shànhuái怀 yǒuxíng rényóuzhī zhòngzhìqiěkuáng 
xíng péngpéngmài kòngbāng shuíyīnshuí jūn yǒuyóu bǎiěrsuǒ suǒzhī 
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
日暮¹途且远,游子悲故乡。
译文:已经是傍晚了,但是回家的路途还很遥远,思乡的游子不禁悲从心来。
注释:¹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¹来。
译文:花池边刚栽了七棵梅树,想到开花时我再来查点。
注释:¹点检:即检点、查点的意思。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莫怕长洲¹桃李妒(dù),今年好为使君²开。
译文:不要怕长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吐艳。
注释:¹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北。²使君:诗人自谓。汉以后对州郡长官尊称使君。

  全诗模仿《离骚》诗意,写作者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句子,以大量种植香草喻培育各种人才。白居易在此诗中借亲手栽梅亦含有希望进步力量出来挽救时局之意。他要到开花的时节来查看这七棵梅树,诗人是非常希望梅花能完好无损地成长的。

  这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梅的地点和棵数。“新”,紧扣题目(一题《新栽梅》)。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的打算。关于“点检”,无疑是“点检”梅树生长的情况,梅花盛开的情景,梅花艳丽的程度,当然,“点检”包含着观赏的内容。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为着替皇帝拣选贡桔,曾在此游览。长洲苑桃李芬芳,争奇斗妍,它表面艳丽却义易:于凋零,此刻似乎怀着对梅花的嫉妒心理。诗以桃李喻小人。在三、四两句中,诗人明确表态:他要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盛开,而不要担心桃李嫉妒。拿梅花束和桃李作对比,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此中深意,只有对梅花的高洁品性有充分了解的诗人,才能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得通俗晓畅,风格平淡。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78-179
2、 萧瑞峰.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

chóuliúzhōuzèng

bái tángdài 

chíbiānxīnzhòngzhūméi dàohuāshídiǎnjiǎnlái 
chángzhōutáo jīnniánhǎowèishǐ使jūnk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