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华台南莎草齐,长河柳色连金堤。青楼曈昽曙光蚤,梨花满巷莺新啼。
章华台南莎草齐,长河柳色连金堤。青楼曈昽曙光蚤,梨花满巷莺新啼。
章台玉颜年十六,小来能唱西梁曲。教坊大使久知名,郢上词人歌不足。
章台玉颜年十六,小来能唱西梁曲。教坊大使久知名,郢上词人歌不足。
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五铢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笺替传语。
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五铢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笺替传语。
缘池并戏双鸳鸯,田田翠叶红莲香。百年恩爱两相许,一夕不见生愁肠。
缘池并戏双鸳鸯,田田翠叶红莲香。百年恩爱两相许,一夕不见生愁肠。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只愁陵谷变人寰,空叹桑田归海岸。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只愁陵谷变人寰,空叹桑田归海岸。
愿分精魄定形影,永似银壶挂金井。召得丹青绝世工,写真与身真相同。
愿分精魄定形影,永似银壶挂金井。召得丹青绝世工,写真与身真相同。
忽然相对两不语,疑是妆成来镜中。岂期人愿天不违,云軿却驻从山归。
忽然相对两不语,疑是妆成来镜中。岂期人愿天不违,云軿却驻从山归。
画图封裹寄箱箧,洞房艳艳生光辉。良人翻作东飞翼,却遣江头问消息。
画图封裹寄箱箧,洞房艳艳生光辉。良人翻作东飞翼,却遣江头问消息。
经年不得一封书,翠幕云屏绕空壁。结客有少年,名总身姓江。
经年不得一封书,翠幕云屏绕空壁。结客有少年,名总身姓江。
征帆三千里,前月发豫章。知我别时言,识我马上郎。
征帆三千里,前月发豫章。知我别时言,识我马上郎。
恨无羽翼飞,使我徒怨沧波长。开箧取画图,寄我形影与客将。
恨无羽翼飞,使我徒怨沧波长。开箧取画图,寄我形影与客将。
如今憔悴不相似,恐君重见生悲伤。苍梧九疑在何处,斑斑竹泪连潇湘。
如今憔悴不相似,恐君重见生悲伤。苍梧九疑在何处,斑斑竹泪连潇湘。

jīngniángxiězhēn--shè

zhānghuátáinánshācǎozhǎngliǔliánjīnqīnglóutónglóngshǔguāngzǎohuāmǎnxiàngyīngxīn

zhāngtáiyánniánshíliùxiǎoláinéngchàng西liángjiàofāng使shǐjiǔzhīmíngyǐngshàngrén

shǎoniáncáizixīnxiānggāotángmèngyúnzhūxiāngpèijiétóngxīnsāncùnhóngjiānchuán

yuánchíbìngshuāngyuānyāngtiántiáncuìhóngliánxiāngbǎiniánēnàiliǎngxiāngjiànshēngchóucháng

shàngqīngxiānzhēngyóubàncóngxiānglíngzhùhànzhǐchóulíngbiànrénhuánkōngtànsāngtiánguīhǎiàn

yuànfēnjīngdìngxíngyǐngyǒngshìyínguàjīnjǐngzhàodānqīngjuéshìgōngxiězhēnshēnzhēnxiāngtóng

ránxiāngduìliǎngshìzhuāngchéngláijìngzhōngrényuàntiānwéiyún軿píngquèzhùcóngshānguī

huàfēngguǒxiāngqièdòngfángyànyànshēngguānghuīliángrénfānzuòdōngfēiquèqiǎnjiāngtóuwènxiāo

jīngniánfēngshūcuìyúnpíngràokōngjiéyǒushǎoniánmíngzǒngshēnxìngjiāng

zhēngfānsānqiānqiányuèzhāngzhībiéshíyánshíshàngláng

hènfēi使shǐyuàncāngzhǎngkāiqièhuàxíngyǐngjiāng

jīnqiáocuìxiāngshìkǒngjūnzhòngjiànshēngbēishāngcāngjiǔzàichùbānbānzhúlèiliánxiāoxiāng

李涉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晴轻暖清明后。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情,尽成感旧。
花发西园¹,草薰²南陌,韶光明媚³,乍晴轻暖清明后。水嬉舟媚,禊(xì)饮筵(yán)开,银塘似染,金堤(dī)如绣。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遣(qiǎn)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情,尽成感旧。
译文:西园里的花开了,南边路上的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清明节后,春光明媚,天气也变得格外晴朗微暖。人们在水边嬉戏,划动小船,举行禊饮宴,波光粼粼的池塘仿佛被染了色,大堤仿佛是绣上去的。到处都是王孙贵族,还有好多游妓,牵着手游览。面对这样美好的景色,让离家在外的人不由得触目伤怀,感伤旧事。
注释:笛家弄:词牌名。一名“笛家弄慢”,《乐章集》注“仙吕宫”。双调一百二十一字,前段十四句四仄韵,后段十四句五仄韵。¹西园:宋时汴京城中一处园林,具体不详。²薰:散发出香气。³明媚:秦巘《词系》卷八依“宋本”录柳词,作“明秀”。⁴禊饮筵:祓禊之后的宴筵。旧俗于水旁灌濯以祓除妖邪,上巳为春禊,后定三月三日为禊辰,禊后之宴为禊饮宴。⁵银塘:波光粼粼的池塘。⁶金堤:堤堰的美称。⁷是处:到处,处处。⁸王孙:贵族子弟。⁹遣:使,令。
别久。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空遗恨,望仙乡,一饷消凝,泪沾襟袖。
别久。帝城当日¹,兰堂²夜烛,百万³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gū)。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¹⁰。空遗恨,望仙乡¹¹,一饷(xiǎng)¹²消凝¹³,泪沾襟(jīn)袖。
译文:分别已经很久了。当时在帝都的时候,在灯火通明的厅堂里,抛掷百万钱玩呼卢的游戏,在华美的阁楼里春风得意花费重金买酒喝。沉醉其中不清醒,宴席中听管弦,醉梦中眠花柳。哪知道,再也听不到秦楼玉箫声,再也见不到那佳人,以前的情景再难重逢。空自遗憾,望着那梦中的地方,悲伤地站了一会儿,泪水沾满了衣襟。
注释:¹帝城当日:当日帝城之倒置。帝城,京城。²兰堂:华美的厅堂。³百万:极言钱数之多。⁴呼卢:一种赌博游戏,掷骰游戏时大声呼“卢”。⁵十千沽酒:以重金买酒豪饮。十千,言酒资之多。⁶省:醒悟,清醒。⁷花柳:花街柳巷之省,指妓女聚集之处所。⁸秦楼:亦指妓女聚集之处所,所谓秦楼楚馆、秦楼谢馆。这里语含双关,因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造之楼亦名秦楼(一作凤楼)。⁹玉箫:用萧史弄玉夫妇仙去典。《列仙传》载,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嫁之。一夕,夫妇于楼台吹箫引来凤凰,载二人仙去。¹⁰重偶:重遇,重逢。¹¹仙乡:原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借指所爱者的居处。¹²一饷:一晌,片刻。¹³消凝:凝伫感伤的样子。一说浓重的伤感。

  柳词多写春色,却每每同中有异。“花发西园,草薰南陌”,起句即从视觉与嗅觉上透出浓郁的春之律媚与春之气息。上片由描绘春景转入伤怀感旧,为下片的遥想与消魂蓄足了势头。章法自在井然,句法亦成有序。环顾他人携手踏青,反视自家孤身面对春景,孤凄寂寞,更添出无限伤感的是“良辰美景虚设,赏心乐事何得”,热闹的禊宴,以及银塘、金堤,愈衬托了人的孤独与怅惘,是以乐景写哀情也。下片多写回忆。“当日”情浓时,光景历历在目;“前事”已矣,旧梦不再。令人不禁悲从中来,“泪沾襟袖”。“未省”二句当是问句。“岂知”二句,语含双关,巧用弄玉、萧史事,又以“仙乡”与之呼应,亦是“活法”。

  全篇写得哀怨凄楚,虽是恋阙怀人之旧题,却能翻出新意,景与情之反衬,运用得亦自然妥贴,景语清空,情语凝深,且能浑化无迹,总于怨悱之旨。最值得注意的是,柳永与歌妓之间的那份真挚而恳切的情感,似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情欲,已升华到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不可再以“轻薄”斥之了。柳永的这样一种情愫,巳开宋金元文人与歌妓(戏曲演员)平等相爱之先河。元人关汉卿、卢挚等与女演员朱帘秀之间的赠答曲中,依稀可见这种人道主义思潮的来龙去脉。或许这与柳永在仕途上的波折与久滞不售的经历有某种联系。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 编选.柳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31-33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¹。晓来谁染霜林醉²,总是离人³泪。
译文: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凄紧而猛吹,空中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经霜的树叶红得像喝醉酒的人的脸一样,都是被处于离别中的人的眼泪染成的啊。
注释:正宫: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端正好:曲牌名,套数首牌,曲调庄重、肃穆。¹“碧云天”两句:化用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词句:“碧云天,黄叶地。”²霜林醉:形容经霜的树叶像醉酒一样颜色发红。³离人:处于离别中的人。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句:“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曲是在第四本“长亭送别”一折中崔莺莺送别张君瑞赴长亭途中所唱的曲子。此曲通过崔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因离别产生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全曲短短二十五个字,把天、地、风、雁、山、林和主人公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色彩斑斓的画面,产生了和谐的韵律。

  迫于老夫人之命,张生只得上京求取功名,他和崔莺莺两人新结鸾俦,离别之苦可想而知。这时正值深秋,景色凄凉,正好衬托了两人心境。天高云淡,满地菊花正开,本来是很美好的。但是,“西风紧,北雁南飞”,暗合离愁别思。

  秋霜染红了树林,本来也是很美的,可在主人公看来,是哀伤的。“晓来谁染霜林醉?”不是秋霜,而是离人的眼泪。不符合自然逻辑,但符合感情逻辑:这正是文学与论文不同的地方。

  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碧云、萎积的黄花、凄紧的西风、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既是富有特征的暮秋景物,又渗透着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水乳交融,情辞相称,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构成了寥廓黯然的境界。“染”“醉”二字,下得极有分量。前者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若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343-349
2、 南洋.诗是“美丽的错误”——重读《正宫·端正好·碧云天》.中学语文教学,2014(07)

duānzhènghǎo ·yúntiān

wángshí yuándài 

yúntiān huánghuā 西fēngjǐn běiyànnánfēi xiǎoláishuírǎnshuānglínzuì zǒngshìrénlèi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译文:溪水向前奔流群山阻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¹溪水出前村。
译文:等到它终于来到前边的山脚尽头,蜿蜒小溪已汇聚成大的溪流流出了前方的村庄。
注释:¹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yìn)¹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注释:¹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平沙¹日未没,黯(àn)²见临洮(táo)³
译文: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注释:¹平沙:广漠的沙原。²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³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¹日长²城战,咸言意气高。
译文: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注释:¹昔:一作“当”。²长:一作“龙”。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黄尘足¹今古,白骨乱蓬蒿(hāo)²
译文: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¹足:一作“漏”,一作“是”。²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95-97
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61-64

sàixià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yìnqiūshuǐ shuǐhánfēngdāo 
píngshāwèi ànànxiànlíntáo 
chángchéngzhàn xiányángāo 
huángchénjīn báiluànpénghāo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汉兵已略¹地,四方²楚歌声。
译文:刘邦的军队已经攻占了楚国的土地,四面八方传来令人悲凄的楚歌歌声。
注释:¹略:侵占,占领。²四方:一作“四面”。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大王意气¹尽,贱妾何聊生²
译文:大王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已经消磨殆尽,我还有什么理由苟且偷生!
注释:¹意气:意志和气概。²聊生:勉强而活,苟且偷生。

  此诗《史记》、《汉书》都未见收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加以引录,始流传至今。《楚汉春秋》为汉初陆贾所撰,至唐犹异。刘知风、司马贞、张守节都曾亲见,篇数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无异。本诗既从此书辑出,从材料来源上说,并无问题。有人认为汉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颇疑其伪,但从见载于《汉书·外戚传》的《戚夫人歌》及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的《长城歌》来看,可知秦汉时期的民间歌谣,不乏五言,且已比较成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考史》认为此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可见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之重要。

  关于《垓下歌》,时下尽管有着种种不同的分析理解,日人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此诗唱出了“把人类看作是无常的天意支配下的不安定的存在”“这样一种感情,”从而赋予了普遍性的永恒的意义(参看《中国诗史》第40页,章培恒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但若与《虞姬歌》对读,便不难发现,项羽的这首诗原本是唱给虞姬听的爱情诗。“虞兮虞兮奈若何!”不是明明在向虞姬倾诉衷肠吗?项羽十分眷恋虞姬,所以在戎马倥偬之际,让她“常幸从”;虞姬也深深地爱着项羽,因此战事再激烈,她也不肯稍稍离开项羽一步。项羽在历次战役中所向披靡的光荣经历,深深赢得了虞姬的爱慕,项羽成了她心目中最了不起的理想英雄;而项羽的这些胜利的取得,又焉知没有虞姬的一分爱情力量在鼓舞作用?从爱情心理而言,像项羽这条刚强汉子,是不会在自己心上人面前承认自己有什么弱点的,因此,他即使心里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而在口头上却不能不推向客观,一会儿说是“时不利”,一会儿说是“骓不逝”,而自己呢?依然是“力拔山兮盖世”,一点折扣也没有打。项羽毕竟年轻,那会儿才三十出头,对爱情充满着浪漫的理想。他爱虞姬,就一意想在她的心目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对于虞姬来说,她也正需要这样。极度的爱慕和深情的倾倒,使她决不相信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英雄会有什么失误。尽管现实无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步步进逼的汉兵与声声凄凉的楚歌已经使楚军到了瓦解边缘,但她仍对眼下发生的一切变化感到困惑不解。

  在这种心态下,项羽的这支歌便成了她最好的安慰,最乐意接受的解释。坚贞的爱情,不仅驱逐了死亡的恐惧,且将人生的千种烦恼,万重愁绪都净化了,从而使她唱出了最为震撼人心的诗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山盖世的气概与失败的结局是不和谐的,但英雄美人誓不相负的坚贞爱情是和谐的。在生死存亡的总崩溃的关键时刻,虞姬的这支歌,对项羽来说,不是死的哀鸣,而是生的激励。项羽处此一筹莫展之际,虽然痛感失败已不可避免,一生霸业转瞬将尽,但这犹可置而不论;而祸及自己心爱之人,则于心何忍!虞姬深悉项羽此种用心,故以誓同生死为言,直以一片晶莹无瑕的情意奉献,其意盖欲激励项羽绝弃顾累,专其心志,一奋神威而作求生之最后努力。若此说尚能探得古人心意,则不妨代项羽试为重和虞姬歌,以为此文之结束:汉兵何足惧?百战无当前。挥戈跃马去,胜败付诸天!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 选评.《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12.07:第303页

xiàngwáng

 xiānqín 

hànbīnglüè fāngchǔshēng 
wángjìn jiànqièliáo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