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绕重山江抱城,隋家宫苑此分明。
海绕重山江抱城,隋家宫苑此分明。
居人不觉三吴恨,却笑关河又战争。
居人不觉三吴恨,却笑关河又战争。

dēngběishāntíng--shè

hǎiràozhòngshānjiāngbàochéngsuíjiāgōngyuànfēnmíng

rénjuésānhènquèxiàoguānyòuzhànzhēng

李涉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¹
译文:精卫啊精卫,是谁让你来填平这大海?看那海边苍青的石子木块累累堆积!
注释:¹磊磊:山石众多而委积的样子。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但得¹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²
译文:你誓要将大海填平变成枯池,海中的鱼龙水族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注释:¹但得:只要。²何所为:做什么。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口穿¹岂为空²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译文:你口喙伤痕累累皆因衔取坚硬木石?山中草木都已没有了完整枝丫!
注释:¹穿:破。²空:仅仅。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译文:你早晚在枝头和大海里来回奔波,你不辞辛苦劳碌,奋飞穿行不息止啊,羽翼受到摧残时时堕落在海里。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译文:高山的木石没有搬尽,汹涌的大海还未填平,但愿我的死能换你活过来!

  相较其他诗人写精卫的诗歌,本诗视角新颖,不是对精卫本身进行评价,而是就其填海这一行为做理性思考,其中有对精卫因为填海而奔波劳累、伤痕累累的同情,又有对精卫填海这一伤及无辜、毁坏草木的行为提出质疑,同时流露出作者无限悲悯的博大情怀。

  诗歌首句“精卫谁教尔填海”,表面看是提问,实则是质疑,明知故问,因为谁都知道精卫填海是为了复仇,报“溺亡”之仇。但这一问,更能引起读者对填海这一行为的思考。接下来,作者就围绕着“填海”为读者呈现四幅画面:

  第一幅:“海边石子青磊磊”。这是实景描绘,海边,石子堆积如山。这是精卫填海的凭借,石子之多,足见精卫填海的决心。

  第二幅:“海中鱼龙何所为”。这是虚景假设,写填海后果。海被填平后,海中鱼龙如涸辙之鲋般陷入困境,无处求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一己之私仇而可能殃及无辜的鱼龙,作者明知故问的缘由逐渐显现。

  第三幅:“山中草木无全枝”。先来一句过渡。第五句“口穿岂为空衔石”照应第二句“海边石子青磊磊”,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者的视角从海边转向山上,然后又是一幅实景描绘,再写填海后果,山中的草木七零八落。填海殃及的不仅是鱼龙,还有山中草木!作者明知故问的缘由进一步显现。

  第四幅:“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这幅图景是虚实结合,再写填海后果。虚写精卫因填海而奔波劳累、遍体鳞伤。“朝”“暮”多为想象,互文见义,但虚中有实,突出精卫奔波劳累;“口穿”“羽折“”堕水”为实写之词,实中有虚,写精卫的遍体鳞伤。对精卫填海的行为,作者是理解的,毕竟大海是造成悲剧的元凶;对精卫填海时所遭受的苦痛,作者是饱含悲悯之情的,毕竟精卫有仇报仇的血性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这四幅画面,写填海后果,也是作者悲悯之情的蓄积过程,从伤及无辜到自伤,填海的伤害达到极点,诗人的悲悯之情也达到了极点。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际¹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译文: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间水天相接的天际一片通红。
注释:¹天际:天边。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¹²日观³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译文:只要在泰山日观峰等到三更以后,就会最先看到红日被送上碧空。
注释:¹直:只要。²须:等到。³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⁴首:第一。⁵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正值日出之时,诗人韩偓于晨间立于泰山东南山顶,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好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xiǎo

hán tángdài 

tiānxiáguāngshuǐzhōng shuǐzhōngtiānshíhóng 
zhíguānsāngēnghòu shǒusòngjīnshàngkōng 
自许山翁嬾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自许山翁¹懒是真²,纷纷外物³岂关身。
译文:把自己称作山翁慵懒自在,世间纷繁杂乱的万千事物与我何干。
注释:¹山翁:作者自指。²懒是真:语本杜甫《漫成二首》其二:“近识峨嵋老,知余懒是真”懒,指心情闲散,岂愿过问世间的事。³纷纷外物:世间纷繁杂乱的万千事物。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花如解笑¹还多事,石岂能言最可人²
译文:花如果能够解读人的心意会生出很多闲事,而石头虽然不能讲话但却能惹人喜爱。
注释:¹解笑:懂得笑。²可人:使人满意。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
净扫明窗凭素几¹,闲穿密竹岸乌巾²
译文:明亮的窗边,茶几素净,高高地戴着乌角巾,于茂密的竹林中信步。
注释:¹素几:朴素洁净的几案。²岸乌巾:推起头上戴的黑头巾,露出前额。形容衣着简率,冠带随便。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zhuī)也未贫¹
译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有老天来收留,即便所处之地极小也未必贫瘠。
注释:¹无锥也未贫:语本《景德传灯录》:“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即便无立锥之地,也岂算贫。

  这首诗暗藏着诗人向佛向道的隐逸之心。“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诗人此时年岁已高,两鬓染霜,自号“山翁”,又道自己“懒是真”,充满了自嘲的意味。而面对红尘琐事,驰骛追逐,他摇头笑叹,这些身外之物岂与我相关。从诗人的话语中故能知晓他洁身自好,岂与世俗同流的高洁情操,但真正隐含在情怀之下的岂过是浓重的失望,以及消极的隐遁之心。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岂能言最可人”,颔联诗人对比花与石来阐明他的隐逸之心。表面上他似乎是在赞美“讷言”之人,但仔细想来,人若处于朝堂之上、市井之中,“解笑”必定逃脱岂了;唯有在山林之中,与自然相融,这才岂需言语。而在他看来,庙堂之上的巧言令色之人,就是那“解笑”之花,而诗人是岂屑与之为伍的。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这是诗人描绘自己闲居之时的悠游姿态,表明自己隐士的身份。简朴而自由,这是诗人美化了自己的赋闲时光。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在尾联中,诗人任情于天地之间,豪言道:风烛残年也岂用忧虑,命途自有苍天掌握,即使是赤贫到无立锥之地,只要心灵充盈,自由自在,我依然岂处于穷困境地。

  这首诗以“纷纷外物岂关身”为核心,将作者自己闲居的志向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地剖于读者面前,让读者能深入了解诗人的高雅志趣。同时也应看到,这种隐逸的背后,其实也岂过是对药石罔效的南宋朝廷深深的失望。

参考资料:
1、 琬如.飞花令里读诗词 风暖鸟声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10:第191-192页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秦望山¹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译文:秦望山山头依然挂着夕阳,伤心人,伤心已绝的人谁又有心思去抒写凄凉之情呢?
注释:¹秦望山:在浙江绍兴,为这一带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之以望海而得名。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译文:今人没见过吴国被越国攻破的情景,所以勾践墓附近的百姓还时常传说着当年“霸越乡”的往事。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雨打乱花迷复道¹,鸟翻黄叶下宫墙。
译文:雨打乱花,落花遮住越宫的复道;鸟飞树间,黄叶飘下故国的宫墙。
注释:¹复道:楼阁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译文:故临高台,切莫向远处眺望,因为中原大地,正是烟树迷茫。

yuèwánggōujiàn--cháiwàng

qínwàngshāntóuyángshāngxīnshuíliáng

jīnrénjiànwángshìyóuchuányuèxiāng

luànhuādàoniǎofānhuángxiàgōngqiáng

dēnglínxiànggāotáiwàngyānshùzhōngyuánzhèngmiǎománg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译文: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xuěméi··èr--méi

yǒuméixuějīngshényǒuxuěshīlerén

shīchéngtiānyòuxuěméibìngzuòshífēn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