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重迁是旧班,自将霄汉比乡关。二妃楼下宜临水,
谁道重迁是旧班,自将霄汉比乡关。二妃楼下宜临水,
五老祠西好看山。再葺吾庐心已足,每来公府路常闲。
五老祠西好看山。再葺吾庐心已足,每来公府路常闲。
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
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

chóupéishěrénjiàn--yángyuán

shuídàozhòngqiānshìjiùbānjiāngxiāohànxiāngguānèrfēilóuxiàlínshuǐlǎo西hǎokànshānzàixīnměiláigōngchángxiánshīpéixiāngsānshíyānxiágòngpān

杨巨源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1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管中窥豹,所见不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无势可乘,英雄无用武之地;有道则见,君子有展采之恩。求名利达,曰捷足先得;慰士迟滞,曰大器晚成。不知通变,曰徒读父书;自作聪明,曰徒执己见。《幼学琼林》
管中窥(kuī)¹豹,所见(xiàn)²不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无势可乘,英雄无用知之地;有道则见,君子有展采之恩。求名利达,曰捷足先得;慰士迟滞(zhì)³,曰大器晚成。不知通变,曰徒读父书;自作聪明,曰徒执己见。《幼学琼林》
译文:从竹管中窥看野豹,所看到的范围并不多,也不是全部;坐在井内观看天空,则眼界狭小见识不广。没有适当的环境时机,英雄豪杰空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天下有道,君子才会出来为国家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大展才能。称赞人家遇事顺利,很早便功成名就,便说捷足先登。安慰士人得名迟滞,便说大器晚成。凡事死守教条不知变通,就是像赵括那样徒然死读父亲的兵书的人。凡事自以为聪明,就是固守成见的人。
注释:¹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²见:同“现”,出现。³迟滞:指延缓滞留;迟缓不进。⁴徒:徒然。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
试出吹(qiān)¹罗幌(huǎng)²,还来著锦筵。
注释:¹吹:1.揭起:“子惠思我,~裳涉溱”。2.古代称套裤。²罗幌: 丝罗床帐。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春怨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chūnyuàn--zhèngyīn

chūncháohòuyánchóujìngtáiqián

fēngchuīshùdiéluànbǎihuāxiān

shìchūqiānluóhuǎngháiláizhejǐnyán

zhōngchóulóushàngbiéniánnián

suíxiāoshǐgāofēixiàngyān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负疴(kē)¹(tuí)²下,终日无一欣³
译文:破败茅屋抱病居,终日无事可欢欣。
注释:周掾(yuàn)祖谢:指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人。周续之:字道祖,博通五经,入庐山事释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号称“浔阳三隐”。祖企、谢景夷:据萧统《陶渊明传》所记,二人皆为州学士。¹疴:病。²颓檐:指破败的房子。颓:倒塌,衰败。³欣:欢喜。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药石¹有时闲²,念我意中人³
译文:药石有时暂停用,经常思念我友人。
注释:¹药石:治病的药物和贬石。泛指药物。²闲:间,间断。³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相去石寻常¹,道路邈(miǎo)²何因?
译文:彼此相隔并非远,感到路遥是何因?
注释:¹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²邈:遥远。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周生¹述孔业²,祖谢³响然臻(zhēn)
译文:周生传授孔子业,祖谢响应遂紧跟。
注释:¹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²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³祖、谢:祖企、谢景夷。响然臻:响应而至。⁴臻:至,到。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¹丧向²千载,今朝复斯闻³
译文:儒道衰微近千载,如今于此又听闻。
注释:¹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²向:将近。³复斯闻:“复闻斯”的倒装。斯:这,指“道”。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马队¹非讲肆²,校(jiào)³亦已勤
译文:马厩岂能作讲舍,尔等校书太辛勤。
注释:¹马队:指马厩,养马之处。²讲肆:指讲堂,讲舍。³校书:校对。订正书籍。⁴勤:勤苦。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老夫¹有所爱,思与尔²为邻。
译文:我爱古书崇儒道,愿与你们作近邻。
注释:¹老夫:作者自指。²尔:你们。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愿言¹²诸子,从我颍(yǐng)³滨。
译文:真心奉劝诸好友,随我隐居颍水滨。
注释:¹言:语助词,无意义。²诲:劝说。一作“谢”。³颍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境淮水。晋时皇甫谧《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颍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出来做官,许由石愿听,洗耳于颍水。随着这个上古高士的故事在中古时代的传播,颍水便逐渐成为隐逸之所的代语。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

  这首五言诗是陶渊明为周续之、祖企和谢景夷三人,在马队旁边那样极差的环境讲解和校勘《礼记》所作。萧统《陶渊明传》说:“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从诗中“意中人”等语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与周续之等三人亦为知交好友。

  诗从作者自己说起,诗人说自己养病在破败住宅的屋檐下,整日里没有一件高兴的事。除服用药剂和砭石之外还有不少空闲时间,于是想念起那些好朋友。但志趣已相去甚远不再是寻常事,路途遥远也不是什么真的原因。周续之先生正在著述孔子的学业,又有祖企、谢景夷二个在积极响应并将臻于完成。儒家的大道理已失传上千年了,此时又重新听到这些。马队并非是个讲习的场所,校勘书籍也确实够勤奋了。诗人表示应有自己的爱好,只是想与周续之等三人成为邻居。但愿能教导好自己的几个儿子,让他们跟随他到颍水之滨洗干净耳朵。诗中说,“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这本是令人高兴的事,但请几个饱学之士在马队旁边校书讲《礼》,而马队是武事的畜力所在,这就十分不协调了。诗人希望周续之、祖企、谢景夷能与自己成为邻居,听他们讲习《周礼》,以摒弃名缰利索,甘心与自己一起洗耳于颍水滨,即甘愿终生隐居林泉。

  颖水滨,是巢父、许由隐居之地。这里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典故:许由因恶闻尧帝召其做九州长而洗耳于颍水滨。巢父牵着小牛来此饮水,说许由故意这样做给世人看,是想得到好的声誉,因此怕污染了小牛的口而牵着小牛到颖水的上游饮水去了。陶渊明诗中的“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便是巧用这个典故,并言“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就是说,买卖马匹牲畜的市场不是讲经的场所,勤勉校书也是徒然,以此善意劝导周、祖、谢诸子放弃一切尘念,一心一意做个真正的隐者。

  陶渊明认为周续之、祖企和谢景夷三人校书讲《礼》,十分勤苦,这是对孔子之业的发扬光大,值得赞扬;但他们的所居之处近于马队,与所从事的事业极不相称,未免滑稽可笑。所以诗中有称扬,也有调侃,最终以归隐相招,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诗中扬抑交替,最后善意相招,显示了陶渊明继承了传统的婉讽特色。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3-66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万里经年¹别,孤灯此夜情。
注释:¹经年:经年累月,喻时间很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chúmèi--bái

gǎnshímèimèibǎiyōushēng

wànjīngniánbiédēngqíng

bìngróngfēijiùguīxīnzhèng

zǎowǎnzhònghuānhuìzhǎngchéng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芳草垂杨荫(yìn)¹碧流,雪衣公子²立芳洲。
译文:芳草杨柳遮蔽碧绿的流水,白鹭独立在水中的陆地上。
注释:¹荫:遮蔽。²雪衣公子:这里指白鹭。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译文:一生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独自面对斜阳悲叹年事已高。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