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喻芗草,可佩复可食。
灵均楚同姓,放逐去其国。
皎皎忠良心,惕惕惧谗贼。
扁舟下沧浪,魂迷招不得。
至今芳洲上,寂寞少春色。
我公异于是,声誉超八极。
挽公青霞裾,接武紫鸾翼。
直契慕湘累,论心不沦迹。
我是众芗林,澡身而浴德。
同心等崇兰,直节逾苍柏。
登善味芝朮,去恶锄枳棘。
荀令十里香,扬雄一区宅。
君臣相唯诺,品题来藻饰。
日光万丈长,众芗馥芳泽,
况了大因缘,功名皆戏剧。
手击妙喜国,心湛水精域。
诸天众芗云,旃檀杂檐卜。
登门三十年,岁晚仍作客。
诵公芗林诗,心境为澄澈。
虽非歌商颂,声亦出金石。
楚人喻芗草,可佩复可食。
灵均楚同姓,放逐去其国。
皎皎忠良心,惕惕惧谗贼。
扁舟下沧浪,魂迷招不得。
至今芳洲上,寂寞少春色。
我公异于是,声誉超八极。
挽公青霞裾,接武紫鸾翼。
直契慕湘累,论心不沦迹。
我是众芗林,澡身而浴德。
同心等崇兰,直节逾苍柏。
登善味芝朮,去恶锄枳棘。
荀令十里香,扬雄一区宅。
君臣相唯诺,品题来藻饰。
日光万丈长,众芗馥芳泽,
况了大因缘,功名皆戏剧。
手击妙喜国,心湛水精域。
诸天众芗云,旃檀杂檐卜。
登门三十年,岁晚仍作客。
诵公芗林诗,心境为澄澈。
虽非歌商颂,声亦出金石。
王铚

王铚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 1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¹越女²腮。
译文: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注释:¹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²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可怜日暮嫣香¹落,嫁越春风不用媒。(其一)
译文: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一)
注释:¹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三十未有¹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²
译文: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注释:¹未有:一作“未满”。²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¹一卷书。(其四)
译文: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其四)
注释:¹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¹,收取关山五十州。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注释:¹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请君暂上凌烟阁¹,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译文: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其五)
注释:¹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寻章摘句老雕虫¹,晓月当帘挂玉弓。
译文: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注释:¹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¹?(其六)
译文: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注释:¹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长卿¹牢落悲空舍,曼倩²诙谐取自容。
译文: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
注释:¹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²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¹。(其七)
译文: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其七)
注释:¹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越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边让¹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²卧春风。
译文: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注释:¹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越韩愈的关系。²裁曲:指制曲吟诗。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译文: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译文: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译文: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古刹¹疏钟度,遥岚²破月³悬。
译文: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
注释:¹古刹:古寺。²岚:山头云气。³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译文: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其一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其五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其六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其八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其十

  李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其十三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感。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3、 朱世英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008-1013页 .

nányuánshísānshǒu

 tángdài 

huāzhīcǎomànyǎnzhōngkāi xiǎobáichánghóngyuèsāi 
liányānxiāngluò jiāchūnfēngyòngméi 

gōngběitiánchéngxiǎohān huángsāngyǐngōnglián 
chángyāojiàntōupānzhé jiāngwèiwángjiǎncán 

zhúqiāotiǎowǎngchē qīngchánzàoguāngxié 
táojiāoyíngxiàxiāng yuèyōngnéngzhòngguā 

sānshíwèiyǒuèrshí báichángxiǎojiǎshū 
qiáotóuchánglǎoxiāngāiniàn yīnróngtāojuànshū 

nánérdàigōu shōuguānshānshízhōu 
qǐngjūnzànshànglíngyān ruòshūshēngwànhóu 

xúnzhāngzhāilǎodiāochóng xiǎoyuèdāngliánguàgōng 
jiànniánniánliáohǎishàng wénzhāngchùqiūfēng 

chángqīngláoluòbēikōngshè mànqiànhuīxiéróng 
jiànmǎiruòshuǐjiàn míngzhāoguīshìyuángōng 

chūnshuǐchūshēngyànfēi huángfēngxiǎowěihuāguī 
chuānghányuǎntōngshūhuǎng yōngxiānggōujìnshí 

quánshāruǎnyuānyāngnuǎn ànhuígāoměngchí 
xièjiǔlánjiāogài bìngróngzhònglíng 

biānràngjīnzhāocàiyōng xīncáichūnfēng 
shènányǒuzhúkānshū lǎotóuzuòdiàowēng 

chángluánkǒujiā báizhòuqiānfēnglǎocuìhuá 
téngxiéshōushí shǒuqiāntáichángchúnhuā 

sōnghēishuǐxīnlóngluǎn guìdòngshēngxiāojiù 
shuíqiǎnqīngcáidàopèi qīngxiāorǎnzhāoxiá 

xiǎoshùkāizhāojìng chángróngshī湿yān 
liǔhuājīngxuě màizhǎngtián 
chàshūzhōng yáolányuèxuán 
shātóuqiāoshíhuǒ shāozhúzhàochuán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十里一置¹飞尘灰,五里一堠(hòu)²兵火催。
译文:五里路、十里路设一驿站,运送荔枝的马匹,扬起满天灰尘,急如星火;
注释:¹置:驿站。²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diān)坑仆谷相枕藉(jiè)¹,知是荔枝龙眼来。
译文: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是荔枝龙眼经过。
注释:¹枕藉: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飞车跨山鹘(hú)¹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译文:飞快的车儿越过了重重高山,似隼鸟疾飞过海;到长安时,青枝绿叶,仿佛刚从树上摘采。
注释:¹鹘:鸷鸟名。即隼(sǔn)。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宫中美人一破颜¹,惊尘溅血流千载。
译文:宫中美人高兴地咧嘴一笑,那扬起的尘土,那飞溅的鲜血,千载后仍令人难以忘怀。
注释:¹破颜:变为笑脸。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永元¹荔枝来交州²,天宝岁贡取之涪(fú)³
译文:永元年的荔枝来自交州,天宝年的荔枝来自涪州。
注释:¹永元:东汉和帝年号。²交州:交州,古地名。东汉时期,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广西和广东。东汉时治所在番禺(今中国广州)。³天宝岁贡取之涪:指唐代天宝年间岁贡涪陵荔枝之事。《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至京师”。岁贡,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涪:水名,在中国四川省中部,注入嘉陵江。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shāng)¹(lèi)²伯游³
译文:人们到今天还恨不得生吃李林甫的肉,有谁把酒去祭奠唐伯游?
注释:¹举觞:举杯饮酒。²酹: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³伯游: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我愿天公怜赤子¹,莫生尤物²为疮(chuāng)(wěi)³
译文:我只希望天公可怜可怜小百姓,不要生这样的尤物,成为人民的祸害。
注释:¹赤子:人民。²尤物:珍贵的物品,指荔枝。³疮痏:祸害。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¹
译文:只愿风调雨顺百谷丰收,人民免受饥寒就是最好的祥瑞。
注释:¹上瑞:最大的吉兆。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相笼加 一作:相宠加)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sù)粒芽¹,前丁后蔡²相笼加。
译文:你没见到武夷溪边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谓,后有蔡襄,装笼加封进贡给官家?
注释:¹粟粒芽:武夷茶的上品。²前丁后蔡:指宋朝丁谓先生任福建漕使,随后蔡襄继任此职,督造贡茶。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争相斗品武夷茶,斗出最上等的茶叶,作为贡茶,献给皇上。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译文:争新买宠各出巧意,弄得今年斗品也成了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¹何陋(lòu)耶?
译文:我们的君主难道缺少这些东西?只知满足皇上口体欲望,是多么卑鄙恶劣!
注释:¹致养口体:这里指满足口和腹的欲望。致养,原意是得到养育。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洛阳相君¹忠孝家,可怜亦进姚(yáo)黄花²
译文:可惜洛阳留守钱惟演是忠孝世家,也为邀宠进贡牡丹花!
注释:¹洛阳相君:指钱惟演,他曾任西京留守。他的父亲吴越王钱俶叙归降宋朝,宋太宗称之为“以忠孝而保社稷”,所以苏轼说钱惟演是“忠孝家”。²姚黄花:是牡丹的名贵品种。洛阳进贡牡丹,是从钱惟演开始的。

  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古时进贡荔枝事。历史上把荔枝作为贡品,最著名的是汉和帝永元年间及唐玄宗天宝年间。“十里”四句,写汉和帝时,朝廷令交州进献荔枝,在短途内置驿站以便飞快地运送,使送荔枝的人累死摔死在路上的不计其数。“飞车”四句,写唐玄宗时令四川进献荔枝,派飞骑送来,到长安时,还是新鲜得如刚采下来一样,朝廷为了博杨贵妃开口一笑,不顾为此而死去多少人。这一段,抓住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特点,在运输要求快捷上做文章,指出朝廷为饱口福而草菅人命。这一点,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已作了描写,苏诗中“知是荔支龙眼来”、“宫中美人一破颜”句就是从杜牧诗中化出。但杜牧诗精警,苏诗用赋体,坐实了说,博大雄深,二者各有不同。

  “永元”起八句是第二段,转入议论感慨。诗人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诛伐李林甫之类,媚上取宠,百姓恨之入骨,愿生吃其肉;感叹朝廷中少了像唐羌那样敢于直谏的名臣。于是,他想到,宁愿上天不要生出这类可口的珍品,使得百姓不堪负担,只要风调雨顺,人们能吃饱穿暖就行了。这段布局很巧,“永元”句总结第一段前四句汉贡荔枝事,“天宝”句总结后四句唐贡荔枝事,“至今”句就唐事发议论,“无人”句就汉事发议论,互为交叉,错合参差,然后用“我愿”四句作总束,承前启后。

  “君不见”起八句是第三段,写近时事。由古时的奸臣,诗人想到了近时的奸臣;由古时戕害百姓的荔枝,诗人想到了近时戕害百姓的各种贡品。诗便进一步引申上述的感叹,举现实来证明,先说了武夷茶,又说了洛阳牡丹花。这段对统治者的鞭挞与第一、二段意旨相同,但由于说的是眼前事,所以批判得很有分寸。诗指责奸臣而不指责皇帝,是诗家为尊者讳的传统。就像杜甫《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写安史之乱而为玄宗开释;李白《巴陵送贾舍人》“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写才士被贬,反说皇帝大度。苏轼在这里用的也是这种“春秋笔法”,很显然,他不仅反对佞臣媚上,对皇帝接受佞臣的进贡,开上行下效之风,使百姓蒙受苦难,他也是十分不满的。这一段,如奇军突起,忽然完全撇开诗所吟咏的荔枝,杂取眼前事,随手挥洒,开拓广泛,且写得波折分明,令人应接不暇。而诗人胸中郁勃之气,一泻而出,出没开阖,极似杜诗。

  全诗有叙有议,不为题囿,带有诗史的性质,因此清方东树等的赞誉。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 第458-458页 .
2、 赵山林,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 ,2009-10-1 :第101-103页 .

zhītàn

shì sòngdài 

shízhìfēichénhuī hòubīnghuǒcuī 
diānkēngxiāngzhěnjiè zhīshìzhīlóngyǎnlái 
fēichēkuàshānhénghǎi fēngzhīxīncǎi 
gōngzhōngměirényán jīngchénjiànxuèliúqiānzǎi 
yǒngyuánzhīláijiāozhōu tiānbǎosuìgòngzhī 
zhìjīnshílínròu rénshānglèiyóu 
yuàntiāngōngliánchì shēngyóuwéichuāngwěi 
shùnfēngtiáobǎidēng mínhánwéishàngruì 
jūnjiàn biān qiándīnghòucàixiānglǒngjiā  (xiānglǒngjiāzuò xiāngchǒngjiā )
zhēngxīnmǎichǒngchū jīnniándòupǐnchōngguānchá 
jūnsuǒ zhìyǎngkǒulòu 
luòyángxiāngjūnzhōngxiàojiā liánjìnyáohuánghuā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韦编¹屡绝铁砚(yàn)²穿,口诵手钞³那计年。
译文:书的装订线常常被磨断,铁质的砚台也已磨穿,不知道这是我诵读和抄书的多少个年头了。
注释:¹韦编:简策书联接的形式与材料。泛指古籍。²铁砚:指铁铸的砚台。³钞:同“抄”,抄写。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不是爱书即欲¹死,任从²人笑作书颠³
译文:如果不是因为爱读书而活着那还不如死掉,随便别人怎么笑话我是个“书颠”。
注释:¹欲:想要。²任从:任随,听凭。³书颠:指读书入迷,忘形似颠。

hánshū--yóu

wéibiānjuétiěyàn穿chuānkǒusòngshǒuchāonián

shìàishūrèncóngrénxiàozuòshūdiān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
一片春愁待酒浇¹。江上舟摇,楼上帘招²。秋娘渡³与泰娘桥,楼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
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注释:¹浇:浸灌,消除。²帘招:指酒旗。³秋娘渡:指吴江渡。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渡:一本作“度”。⁴桥:一本作“娇”。⁵萧萧:象声,雨声。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shēng)¹调,心字香²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型的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注释:¹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²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型的香。

  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上片这五句,用跳动的白描笔墨,具体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这“江”,就是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即吴江。一个“摇”字,刻画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划动,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一个“招”字,描写出江岸边酒楼上悬挂的酒招子正在迎风飘摆、招徕顾客,也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这两句都着笔于景物的动态。句中特别点出了吴江的两个引人注目的地名,表现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这个渡口和桥都是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的,船经此处,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作者偏偏挑出这两个地名,这里透露出他触景生情,急欲思归和闺中人团聚,漂泊思归,偏偏又逢上恼人的天气。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并连用两个“又”字。表示出他对这“不解人意”的风雨的恼意。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字,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这里是白描,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词人在词中逐句押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一剪梅》这个词牌,有叶六平韵和逐句叶韵两种写法。作者采用了逐句叶韵的格式,读起来更加铿锵悦耳。他还充分发挥了这种格式中四组排比句式的特点,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节奏感。这都使它更像一支悠扬动听的思归曲,增添了它的余音绕梁之美。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275-2277页
2、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134页

jiǎnméi ·zhōuguòjiāng

jiǎngjié sòngdài 

piànchūnchóudàijiǔjiāo jiāngshàngzhōuyáo lóushàngliánzhāo qiūniángtàiniángqiáo fēngyòupiāopiāo yòuxiāoxiāo  zuò   
guījiāpáo yínshēngtiáo xīnxiāngshāo liúguāngróngrénpāo hóngleyīngtáo 绿lejiāo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高柯危且竦(sǒng),锋石¹横复仄。
译文:高高的树枝,挺拔地耸立着,直刺蓝天,犬牙般的岩石,有的横阻当道,有的斜向两边。
注释:竹里:山名,在今江苏句容市境内,山势陡峭,又名翻车岘。¹锋石:尖利的山石。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复涧(jiàn)¹隐松声,重崖伏²云色³
译文:层层深涧中,隐隐传来阵阵松涛,重重悬崖上,浓厚的云朵凝聚着,连绵一片。
注释:¹复涧:夹于两山之间的涧流。²伏:掩盖。³云色:云气所生成的色彩。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冰闭¹涧方壮,风动鸟倾翼。
译文:到处都是坚冰,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北风劲吹,把飞鸟的翅膀也吹得倾斜。
注释:¹冰闭:冰冻闭合,覆盖。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斯志逢凋严¹,孤游值曛(xūn)²逼。
译文:意气落寞的寒士,偏碰上这肃杀的严冬,孤独无依的行旅,又正值黄昏落日时刻。
注释:¹凋严:指严冬。²曛:黄昏,傍晚。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兼途¹无憩(qì)²鞍,半菽(shū)³不遑食。
译文:一路风雪兼程,无法解鞍休息,也没有时间吃点一半蔬莱一半豆类帕粗粮,只好忍饥挨饿。
注释:¹兼途:犹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²憩:休息,歇息。³半菽:指杂以蔬菜的食物,语出《汉书·项籍传》:“卒食半菽”。菽,豆类的总称。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君子树令名¹,细人²效命力³
译文:地位高贵的人想要建功立业,获得美好的名声,地位低微的人定要拼死效力,日夜奔波。
注释:¹令名:美名。²细人:小人。³命力:被人役使而致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译文:请看那长河的水流吧,总是滚滚向前不停息,不论清澈还是浑浊。

  这首诗可以分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途中所见,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气候的恶劣和行路的艰难,暗寓人生多艰、仕宦不顺。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这首诗语言蕴藉含蓄,修辞奇特,耐人寻味。

  这首诗起笔写景,毫无关于旅程的一般交代,避免松缓不着力。所写景物,又是尖锐强硬的,扑面就是一股逼人的气息。写树不从全体着眼,单写树枝,因为冬日无叶,只见干枯的枝桠斜斜上指,更能显出“危且竦”的味道。“竦”似乎是有意的努力地向上伸展,这就使静物有了动感。鲁迅《秋夜》写他后园的枣树的树枝,“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与此相似。而后写山石。这石是刀刃一般尖锐的“峰石”,而且或横或斜,相倚相积,像是要割碎一切从它上面经过的东西,令人感觉得不安。萧子显说鲍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不仅适宜于《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那样的句子,也适宜于这种写景的开头。接着二句是远处的景物。山涧是一层又一层,从那目光所不及的远处山涧中,隐隐传来松涛的声音;山崖是一重又一重,在那不易辨认的远处山崖上,似乎积聚着好些阴云。松涛不是危险,阴云也不是可畏。但“隐”和“伏”二个动词,却是把它们写成了有意匿伏,似乎有所等待、有所窥伺的东西。也许,在鲍照心里,总觉得外界有什么不可知的力量随时在威胁着自己,才这样写。在寒冷的天气中,他也感到了外在力量的压迫。什么地方结冰了,但他不说“结”,不说“凝”,也不说“合”,却用了一个力量很强的“闭”字,好像冰要把这个世界给封闭起来。而形容四周的寒意,他也不用常见的“深”字或者“浓”字,又用了一个力量很强的“壮”字。说冰“闭”寒“壮”,是奇特的修辞,所以格外警醒。那么没有东西是逍遥自在的。连通常在诗歌里作为自由的象征来写的鸟儿,也被烈风吹得双翼倾斜,令人担心它们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六句写景,描绘出一个不安宁的、充满冲突的、为某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压迫、钳制着的世界。无论从诗本身来看,还是从其它资料来看,当时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件。这样的描写,只是表现着诗人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感受。前面说到的鲍照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意识,其实不用另外去找,当他以如此警觉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如此敏感地体会到外部力量的压迫,如此不安宁地描摹自然的时候,就是反映了很强的反抗意识。通常,一个缺乏自由意志的人,总是很迟钝的。

  “斯志”以下转写自身。“斯志”,大约是说自己的志向吧。当初他在刘义庆门下,未受任用,便向刘义庆献诗,以显露才学。有人说他身份太低,不该随意惊扰大王,他勃然大怒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无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然而献诗的结果,也就是得了一个不起眼的侍郎。“逢凋严”,字面上说的是天气,又不仅只是说天气。从王府赴任,应该是车马盛众,然而他却说是“孤游”。这是因为,没有人理解自己,没有人赏识自己,人马再多,也只觉得空空漠漠,甚至会因此更觉得孤独。“孤游值曛逼”,也是一个奇特的句子。“曛”是黄昏暮色,这暮色正向人逼来,给人强大的压迫感。这是说年华易逝,见日暮而自伤,也是叹息空怀壮志,不能为世所容。总之,这“逼”也是一种自我与外界的对抗状况。而后二句才是行途生活的纪实。“兼途”犹言“兼程”,赶得很急,少有下鞍憩息的机会。“半菽”,原意是指军中缺粮,士兵吃的是蔬菜与豆类各半相杂煮成的食物,这里指自己的生活待遇差。他在王府中地位很低,说“半菽”固是用典夸张,但实际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末四句称自己为见识浅短的“细人”,为生活逼迫而被人驱使奔波,并借长河水的川流不息以比喻自身漂泊不定的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寒士被压抑的痛苦和不平。

参考资料:
1、 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199-201
2、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779-781

xíngjīngkǒuzhìzhúshī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gāowēiqiěsǒng fēngshíhéng 
jiànyǐnsōngshēng chóngyún 
bīnghánfāngzhuàng fēngdòngniǎoqīng 
zhìféngdiāoyán yóuzhíxūn 
jiānān bànshūhuángshí 
jūnshùlìngmíng rénxiàomìng 
jiànchángshuǐ qīngzhu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