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驴醉颊兀红酣,眼艳秋波望翠岚。长向诗中见风度,爱君笔力似黔南。
蹇驴醉颊兀红酣,眼艳秋波望翠岚。长向诗中见风度,爱君笔力似黔南。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6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征马¹向边州²,萧萧³嘶不休。
译文:征马前往边地灵州,萧萧嘶鸣一直不停歇。
注释:刘评事:名未详。岑参有《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应为同一人。评事,官名,掌平决刑狱,属大理寺。大理寺有评事八人,从八品下。朔方:即朔方节度使,是唐时十个节度使之一,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¹征马:出行之马。²边州:边地的州郡。此指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州。³萧萧:马鸣声。嘶:马鸣。敦煌选本作“听”。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¹深应带别²,声断为兼秋³
译文:意绪深沉应带离别,声音凄绝为隔三秋。
注释:¹思:思绪。²带别:夹杂着别离之情。³兼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秋天,言时间之久。此处“兼”用为动词,与“带”相对。
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qí)¹风将²远,关山月共愁。
译文:送别之地的风将一直伴随着你去往远方,关山制约与你同分忧愁。
注释:¹岐路:分岔路口。这里指送别分手之处。²将:犹言伴从,伴随。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¹
译文:在这里赠诗为你送别,你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注释:¹大刀头:隐语。大刀有环,“环”谐音“还”,隐含回还之意。《乐府解题》:“大刀头者,刀头有环也。何当大刀头者,何日当还也。”是以“大刀头”为还乡的隐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¹之多艰²
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难。
注释:¹民生:人民的生活。²艰:难。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余虽好修姱(kuā)¹以鞿(jī)(jī)兮,謇朝谇(suì)²而夕替³
译文: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直言进谏晚上就被罢免。
注释:¹修姱:洁净而美好。²谇:进谏。³替:废。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¹兮,又申²之以揽茝(chǎi)
译文: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注释:¹纕:佩带。²申:重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¹
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注释:¹悔:怨恨。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灵修¹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注释:¹灵修:指楚怀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¹嫉余之蛾(é)眉兮,谣²(zhuó)³谓余以善淫。
译文:群臣都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诽谤说我妖艳好淫。
注释:¹众女:喻群臣。²谣:诋毁。³诼:诽谤。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¹规矩而改²³
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注释:¹偭:违背。²改:更改。³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背绳墨¹以追曲²兮,竞周容³以为度。
译文: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把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注释:¹绳墨:正曲直之具。²曲:斜曲。³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tún)郁邑¹余侘(chà)(chì)²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注释:¹邑:同“悒”愁闷不乐。²侘傺:失志貌。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溘(kè)死以流亡¹兮,余不忍为此态²也。
译文: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注释:¹流亡:随水漂流而去。²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zhì)鸟之不群¹兮,自前世²而固然。
译文: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注释:¹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²前世:古代。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shú)异道¹而相安?
译文: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注释:¹异道:不同的道路。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¹心而抑志兮,忍尤²而攘³(gòu)
译文: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注释:¹屈:委屈。²尤:过错。³攘:除去。⁴诟: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¹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²
译文: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注释:¹伏:通“服”,保持,坚守。²厚:厚待。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陶渊明¹以正月五日游斜川²,临流班坐³,顾瞻南阜(fù),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rén)(xū)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yì)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¹⁰,以《江城子》歌之。
注释:¹陶渊明:一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²斜川:古地名,在今江西都昌、星子之间的鄱阳湖畔。³班坐:依次列坐。⁴南阜:南山,指庐山。⁵曾城:山名,在江西星子县西五里,一名乌石山。⁶斜川诗:指陶渊明《游斜川》诗。⁷元丰壬戌之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季。⁸东坡:苏轼躬耕处。⁹挹:通“抑”,抑制。¹⁰长短句:词曲的别称。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梦中了了¹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²。走遍人间,依旧却³躬耕(gēng)。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译文: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尝尽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欣逢昨夜春雨如甘霖,把我的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来,晴暖气象新。
注释:¹了了:明白,清楚。²前生:先出生,此有前辈之意。³却:还。⁴躬耕:亲自耕种。乌鹊:喜鹊。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雪堂西畔(pàn)暗泉鸣。北山倾¹,小溪横。南望亭丘²,孤秀耸曾(zēng)³。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译文:最爱听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爱看北山倾斜的身姿,还有小溪横流在山前;南望亭台丘壑,错落有致,四望亭的后丘耸立高山巅;这山水田园一一是渊明境界,真真是当年斜川再现。叹一声吾老矣,就此寄余年。
注释:¹倾:斜,此就山体形成的斜坡而言。²亭丘:即四望亭的后丘。³孤秀耸曾城:孤峙秀美如同耸立的曾城山。曾城,增城山,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⁴余龄:余生。

  这首词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起笔甚为突兀,直以渊明就是自己的前生。他后来作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序云:“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陶渊明好饮酒,自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饮酒二十首》序)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但他以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逆境,以逆为顺,因而“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些春天富于生气的景物使他欢欣,感到适意。

  词的下片略叙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正如其《雪堂问潘邠老》所说:“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仅以粗略的几笔勾画,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意适于游,情寓于望”,超世遗物。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而不知是否也会像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那时王安石已罢政数年,章惇、蔡确等后期变法派执政,政治生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结句“吾老矣,寄馀龄”的沉重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政局存在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

  这首词似随手写出,未曾着意经营,而词人胸中自有成熟的构想,故下笔从容不迫,不求工而自工。从纵的方面看:醉醒连渊明,渊明连躬耕,躬耕连东坡,东坡连及雪堂与周围景物,景物连斜川,最后回应到陶渊明《游斜川》诗之“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迤逦写来,环环相扣,总不离于本题。从横的方面看:写周围景物,于所居之东坡则加细,说及一夜至晓的春雨、新晴;对西南诸景则只大略点出泉、溪、亭、丘,似零珠之散,合之则俨然是一幅东坡坐眺图,总归到“都是斜川当日景”之内,诚亦“至今使人想见其处”。以似斜川当日之景,引出对斜川当日之游的向往,对陶《游斜川》诗结尾所云“中觞纵遥怀,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当亦冥契于心。苏轼对付逆境有自己的特殊态度。他对生活有信心,善于从个人痛苦情绪中解脱出来,很快适应环境,将生活安排得很好,随遇而安。从这首词里也侧面反映了他与险恶环境作斗争的方式:躬耕东坡,自食其力,窃比渊明澹焉忘忧的风节,而且对谪居生活感到适意,怡然自乐,令政敌们对他无可奈何。苏轼有时难免有一点衰迟之感,却也留心着局势的变化,注意保存自己,不久神宗皇帝死后,哲宗即位,他又起复,积极从政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83-684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680-683
3、 朱靖华.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9-132

jiāngchéngzi··mèngzhōnglelezuìzhōngxǐng--shì

táoyuānmíngzhèngyuèyóuxiéchuānlínliúbānzuòzhānnánàicéngchéngzhīxiùnǎizuòxiéchuānshīzhìjīn使shǐrénxiǎngjiànchùyuánfēngrénzhīchūngōnggēngdōngzhùxuětángzhīnánwàngtíngzhīhòuqiū西kòngběishānzhīwēiquánkǎiránértànxiéchuānzhīyóunǎizuòzhǎngduǎnjiāngchéngzizhī

mèngzhōnglelezuìzhōngxǐngzhǐyuānmíngshìqiánshēngzǒubiànrénjiānjiùquègōnggēngzuódōngchūnquèbàoxīnqíng

xuětáng西pànànquánmíngběishānqīngxiǎohéngnánwàngtíngqiūxiùsǒngcéngchéngdōushìxiéchuāndāngjǐnglǎolíng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禁门¹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lù)²(kē)
译文:月光由宫门移到树梢,媚眼只看那栖息的鹭的窝巢。
注释:¹禁门:宫门。²宿鹭:栖息的鹭。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斜拔玉钗(chāi)灯影畔(pàn),剔开红焰¹救飞蛾。
译文:在灯影旁拔下头上玉钗,挑开灯焰救出扑火飞蛾。
注释:¹红焰:指灯芯。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只从她们中间一个人在月下、灯畔的两个颇为微妙的动作,折射出她的遭遇、处境和心情。

  诗的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乍看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写景句子,而诗人在用字遣词上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月痕过”,点明时间,但月而曰“月痕”,就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而接以一个“过”字,更有深意存乎其间,既暗示即将出场的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逝中暗示此人青春的虚度。

  第二句“媚眼惟看宿鹭窠”,紧承上句所写的禁门边月过树梢之景,引出了地面上仰首望景之人。“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但可怜这位美貌的少女,空有明媚的双目,却看不到禁门外的世界。此刻在月光掩映下,她正在看宿鹭的窠巢,不仅是看,而且是“惟看”。这是因为,在如同牢狱的宫禁中,环境单调得实在没有东西可看,她无可奈何地惟有把目光投向那高高在宫树之上的鹭窠;也可能因为,周围可看的景物虽多,而惟有树梢的鹭窠富有生活气息,所以吸引住了她的视线。这里,诗人没有进一步揭示她在“惟看宿鹭窠”时的内心活动,这是留待读者去想象的。不妨假设,此时月过宫树,飞鸟早已投林,她在凝望鹭窠时会想:飞鸟还有归宿,还有“家庭”,它们还可以飞出禁门,在广大的天地中游翔,而自己不知何时才能飞出牢笼,重回人间。一双媚眼所注,是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幸福的憧憬的。

  诗的下半首又变换了一个场景,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现出了一个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近景。前一句“斜拔玉钗灯影畔”,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画出了诗中人的一个极其优美的女性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风姿。后一句“剔开红焰救飞蛾”,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愿。这里,诗人也没有进一步揭示她的内心活动,而读者自会这样设想:如果说她看到飞鸟归巢会感伤自己还不如飞鸟,那么,当她看到飞蛾投火会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而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哀怜。

  这是一首造意深曲、耐人寻味的宫怨诗,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74-975 .

zèngnèirén

zhāng tángdài 

jìnméngōngshùyuèhénguò mèiyǎnwéikān宿 
xiéchāidēngyǐngpàn kāihóngyànjiùfēié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¹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译文:长夜漫漫故人在何处?小船在这碧波夜月之中缓缓前行。
注释:¹遥:远。这里指时间漫长。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¹(kuàng),切切故乡情。
译文:天空辽阔悠远,思念故乡的情思越发真切。
注释:¹天宇:天空。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外物悠无扰,中流澹(dàn)自清。
译文:身边万物寂静不语,只有清澈的河水在缓缓流动。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¹生。
译文:想象着等我回到家时,林中的树木已经长出新叶,满怀乡愁,我一人独坐,不知不觉寒露渐生。
注释:¹露华:露水。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犹有汀(tīng)洲鹤,宵(xiāo)分乍一鸣。
译文: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夜半时分,乍然一声长鸣。

西jiāngxíng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yáorénzài chéngtányuèxíng 
yōuyōutiānkuàng qièqièxiāngqíng 
wàirǎo zhōngliúdànqīng 
niànguīlínhuàn chóuzuòhuáshēng 
yóuyǒutīngzhōu xiāofēnzhà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