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数出妨将息,不可端居守寂寥。病即药窗眠尽日,
亦知数出妨将息,不可端居守寂寥。病即药窗眠尽日,
兴来酒席坐通宵。贤人易狎须勤饮,姹女难禁莫慢烧。
兴来酒席坐通宵。贤人易狎须勤饮,姹女难禁莫慢烧。
张道士输白道士,一杯沆瀣便逍遥。
张道士输白道士,一杯沆瀣便逍遥。

bìngzhōngshùhuìzhāngdàoshìjiànzhī--bái

zhīshùchūfángjiāngduānshǒuliáobìngyàochuāngmiánjǐn

xìngláijiǔzuòtōngxiāoxiánrénxiáqínyǐnchànánjìnmànshāo

zhāngdàoshìshūbáidàoshìbēihàngxiè便biànxiāoyáo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dí)(lì)¹梅花草棘²间。
译文:春天来到,空幽的山谷,溪水潺潺。那色彩明丽的梅花,在草棘间生长。
注释:¹的皪:鲜明貌。²草棘:丛生的草木。比喻荒僻之地。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一夜东风¹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译文:东风一夜吹来,将梅花赖以生存的石隙吹裂。可怜的落梅只得以随飞雪飘逝,度过关山险隘。
注释:¹东风:指春风。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译文:谁能来举杯与我共饮,慰藉我深深的忧愁?梅花开时便无所依靠,待化为落红时又是如此地让人哀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译文:我这一路走来无人陪伴,有幸能让这三百里绵延不断的澄澈的溪水,不辞辛劳地送我奔赴黄州。

méihuāèrshǒu--shì

chūnláiyōushuǐchánchándeméihuācǎojiān

dōngfēngchuīshílièbànsuífēixuěguānshān

rénjiǔwèishēnyōukāiliáoluògèngchóu

xìngyǒuqīngsānbǎixiāngsòngdàohuángzhōu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交盖¹春风汝水²边,客床³相对卧僧毡(zhān)
译文:车盖相交在春风之中汝水之边,你我相对的客床下面垫的是僧人用的毡垫。
注释:次韵:照用原作的韵字和诗。裴仲谋:姓裴名纶,黄庭坚友人,事迹不详。黄庭坚于治平四年(1067年)登进士第,裴仲谋也是在这年中进士的,故称“同年”。¹交盖:即是“倾盖”,见《孔丛子》。盖:车盖。²汝水:古水名。³客床:客中所用的床铺。⁴僧毡:僧人用的毡垫。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舞阳¹²(shè)³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译文:舞阳距离叶县只有百里之遥,那时我和你同游,也还是正年少时。
注释:¹舞阳:今河南舞阳县。²去:距离。³叶:今河南叶县。⁴贱子:对自己的谦称,古人诗中常用。⁵皆:一作“俱”。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白发齐生如有种(zhǒng)¹,青山好去坐²无钱。
译文:我的头发已经花白,就好像脑袋里埋有白发种子一样,想辞官归隐深山,却连买山的钱都没有。
注释:¹种:种籽。²坐:因为。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烟沙¹(huáng)²竹江南岸,输与³(lú)(cí)取次眠。
译文:江南的秀水篁竹,虽然美丽,却无缘欣赏,只能让那些自由自在的鸬鹚随意享用了。
注释:¹沙:水边沙岸。²篁:竹,竹丛。戴凯之《竹谱》:“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行船,细者为笛。”³输与:让给,比不上。⁴鸬鹚:黑色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能捕鱼。⁵取次:任意,随便。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目录将此诗编于公元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黄庭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被任命为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次年九月到汝州;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到叶县任职。裴仲谋当时为舞阳(今属河南)县尉。裴仲谋作了一首诗给黄庭坚,黄庭坚为了和答他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82-584

yùnpéizhòngmóutóngnián--huángtíngjiān

jiāogàichūnfēngshuǐbiānchuángxiāngduìsēngzhān

yángcáibǎijiànzigōngjiēshǎonián

báishēngyǒuzhǒngqīngshānhǎozuòqián

yānshāhuángzhújiāngnánànshūmián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人人尽说江南好¹,游人只合江南老²。春水碧于天³,画船听江眠。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应该住在江南直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注释:¹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²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³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lú)¹人似月,皓(hào)腕凝霜雪²。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³
译文: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注释:¹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²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³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菩萨蛮》组词第三首《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他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他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他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他的故乡有什么让他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他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不能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他想还乡,而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他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他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他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理由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88

mán ·rénrénjìnshuōjiāngnánhǎo

wéizhuāng tángdài 

rénrénjìnshuōjiāngnánhǎo yóurénzhǐjiāngnánlǎo chūnshuǐtiān huàchuántīngmián 
biānrényuè hàowànníngshuāngxuě wèilǎohuánxiāng huánxiāngduàncháng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厌见¹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译文: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注释:¹厌见:饱见。一作“出入”。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官府¹鸣珂(kē)²有底,崆(kōng)(tóng)³散发何人。
译文: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注释:¹官府:一作“蹀躞”。²鸣珂: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³崆峒:指仙山。
《田园乐七首》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tiányuánshǒu ·

wángwéi tángdài 

yànjiànqiānménwàn jīngguòběinánlín 
guānmíngyǒu kōngtóngsànrén 
光绪己卯,楼基坼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
光绪己卯,楼基坼(chè)¹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塌费未集,而容²以考绩³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yíng),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zhì)(dié)亦加坚筑,以固吾圉(yǔ)焉!
译文:光绪己卯年,岳阳楼的地基裂开,大有倒塌的态势,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它,修建的经费没有募集好,张德容因为考绩北上了。不久回到岳阳,德化李公来到湘中,命令把茶厘作为修葺岳阳楼的资金,其中还不够,就劝说四邑的乡绅富豪补足。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增加修建六丈多,在上面建造正楼,左边是仙梅亭,右边则是三醉楼,都是借鉴原来的规模有所增加。前面对着洞庭湖,为它建造驳岸来抵御水,楼的左右两边各增加了两个房间,作为登楼的人休息的地方,楼前面雉堞也增加坚固的建筑,来巩固我的边疆!
注释:¹坼:分裂,裂开。²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³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⁴茶厘:对茶叶塌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⁵奇:零数。⁶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⁷雉堞: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⁸圉:边境,边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