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江上峡山寺,落日峰峦翠作堆。
云拥半空楼殿出,天然一幅画图开。
仙人采药和光洞,释子翻经化乐台。
顾我红尘画马客,题诗无暇扫苍苔。
峡江江上峡山寺,落日峰峦翠作堆。
云拥半空楼殿出,天然一幅画图开。
仙人采药和光洞,释子翻经化乐台。
顾我红尘画马客,题诗无暇扫苍苔。
吕定

吕定

吕定,字仲安,新昌(今属浙江)人。由诚曾孙。孝宗朝以功迁从义郎,累官殿前都指挥使、龙虎上将军。《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六五存《说剑集》一卷。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有传。 吕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参校《宋诗钞补·仲安集钞》。 ▶ 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
译文:你是我们老子伯阳仙家的子孙,容色依然如青春时候。
注释:华阳川:胡三省《通鉴注》:华阳川,在虢州华阳山南,《雍胜略》:华阳水,在汉中府褒城县西二十五里,源出牛头山,南流与汉水合。萧本作“南叶阳川”,误。伯阳仙家子:《列仙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史记》云二百余年。时称隐君子。
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
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
译文:你将日月秘藏灵洞,亲近云霞远隔世人。
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
化心养精魄¹,隐几²(yǎo)³天真。
译文:心境淡薄颐养精魄,卧伏隐几涵养天真。
注释:¹精魄:语自江淹诗:“隐沦驻精魄。”²隐几:《庄子》:“南郭子綦隐几而坐。”陆德明《音义》:“隐,恁也。”³窅:眼睛眍进去,喻深远。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¹
译文:你可别一去千年才回,归来的时候,城郭虽新而故人已不在。
注释:¹归来城郭新:《丁令威歌》:“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

sòngqīngguīnán--bái

yángxiānjiāziróngqīngchūnyuèlíngdòngyúnxiáshìrén

huàxīnyǎngjīngyǐnyǎotiānzhēnzuòqiānniánbiéguīláichéngguōxīn

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汗简¹成新令,褰(qiān)²刺剧州³
注释:¹汗简:意同汗青,青竹烤干以写简。此句意为多年寒窗终于熬出头当了知州。²褰帷:掀开车上围幔。褰,揭开。³剧州:政务繁重的州。
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韦平¹家法在,邵杜²治声优。
注释:¹韦平:西汉韦贤与平当都是父子相继为相。²邵杜:两位有政绩的地方官姓氏。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野竹平淇水,秋瓜蔓帝邱(qiū)¹
注释:¹帝邱: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贾云卿要到卫州做知州,作者写此诗送行。此诗作为临别赠语劝勉对方勤于政务,体验淇水卫地风情,三年任满,重叙友情。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庆历三年,轼¹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²,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mò)³。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yú)
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鲁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鲁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注释:¹轼: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²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³殁:死的委婉说法。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是岁¹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chóu)²之愿也哉!
译文: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范公的次子、现在的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师见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过了十一年,又与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为同僚。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写成这篇序文。)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人家写文章宣传就能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鲁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鲁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注释:¹是岁:这年。²畴昔:往日,从前。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quǎn)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译文: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译文: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鲁他、尊崇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¹²雨后,天气晚来秋。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注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¹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²新: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¹
译文: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注释:¹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¹归浣(huàn)²,莲动下渔舟。
译文: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月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注释:¹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笑语喧哗。²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浣:洗涤衣物。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¹春芳²(xiē)³,王孙自可留
译文: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注释:¹随意:任凭。²春芳:春天的花草。³歇:消散,消失。⁴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⁵留:居。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中职文化课提高读本编写组.文言诗文助读.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11:109
2、 傅如一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4-155

shānqiūmíng

wángwéi tángdài 

kōngshānxīnhòu tiānwǎnláiqiū 
míngyuèsōngjiānzhào qīngquánshíshàngliú 
zhúxuānguīhuàn liándòngxiàzhōu 
suíchūnfāngxiē wángsūnliú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人言 一作:此中)
(qú)¹(cáo)²十二滩³,人言道路古来难。
译文:瞿塘峡水刷刷流过众多险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都很艰难。
注释:¹瞿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²嘈嘈:水的急流声。³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¹平地起波澜。
译文: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注释:¹等闲:无端。

  这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险阻形势。从“十二滩”中可以想见其险绝情况。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江峡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诗人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7-84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84-486
3、 施蛰存.唐诗百话(中).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123-134
4、 李丽 刘志林.浅析刘禹锡《竹枝词》的内容特色.北方文学(中),2016(11):6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