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年未多,体弱性能和。怕重愁拈镜,怜轻喜曳罗。
阿娇年未多,体弱性能和。怕重愁拈镜,怜轻喜曳罗。
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独有荆王殿,时时暮雨过。
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独有荆王殿,时时暮雨过。

míngshūyǒng--yángyuán

ājiāoniánwèiduōruòxìngnéngzhòngchóuniānjìngliánqīngluólínjīnshuāngluòduìyuèliǎngchángéyǒujīngwáng殿diànshíshíguò

杨巨源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1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译文: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¹人慎(shèn)勿念,受施慎勿忘。
译文: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注释:¹施:施舍。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世誉¹不足慕,唯仁为纪纲²
译文:世俗的荣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注释:¹世誉:世俗的荣誉。²纪纲:法度。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隐心¹而后动,谤(bàng)议庸²何伤?
译文: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注释:¹隐心:估量。²庸:岂,哪里。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无使名过实,守愚¹圣所臧(zāng)²
译文: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注释:¹守愚:守拙。²臧:褒奖。
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在涅¹贵不淄(zī)²,暧(ài)(ài)³内含光。
译文: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注释:¹涅: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²淄:黑色;变为黑色。³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译文: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刚强者必死。
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
(kēng)¹鄙夫介²,悠悠故难量。
译文:浅陋固执刚直,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
注释:¹硁硁:执著,形容浅薄固执。《论语》:“子曰:硁硁然小人哉。”²介:坚固。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译文: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座右铭》是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全文共20句,100字,抒发了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其中每两句构成一个意思,而且这两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对甚至相矛盾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立、矛盾,突出了主观选择的价值和意义,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遍的价值观念。

  开篇“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两句可归结为慎言。 “无道人之短”就是不直言他人的短处。儒家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对于小人的短处,不能说,说了会得罪小人;而对于君子,因为君子能够“吾日省吾身”,能够不断地自省自查自纠,所以不必说:正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无说己之长”则是提醒自己不要自我张扬。《道德经》中有言: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白矜者不长。”“说己之长”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赞赏,进而获得利益。这种行为与儒家秉持的观念相悖。《论语·学而》有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过分强调自己的优点,就会名过其实,从而与作者所提倡的“无使名过实”相背离。无论是慎言人之短还是己之长,都是要求做人要慎言二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要求弟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即慎言。这是守愚的方式之一。此“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与下文“守愚圣所臧”是一脉相承的。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是说施恩于他人不要再想,但接受他人的恩惠要铭记在心。《庄子·养生主》中云: “为善勿近名”,意思是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博得好的名声。“受施慎勿忘”则是一种感恩意识、报恩观念的体现。两句中都有一个“慎”字,就是要提醒自己要时刻谨记,不可忘却。

  “世誉不足慕”与“谤议庸何伤”两句则从荣与辱两个方面阐发作者的思想。无论是赞誉,还是毁谤,都要坦然视之、淡然对之。《道德经》中写道:“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在作者看来,宠辱若惊不可取,为人应该做到宠辱不惊:为此必须要坚持以正确的人生准则衡量自己的得失,审视自己的言行。仁就是这唯一的“纪纲”。

  “隐心而后动”,就是要在行动之前先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只有合乎这一标准之后才能行动。 “守愚”也是“唯仁为纪纲”的具体实践。此外,从“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守愚并不是指要愚昧无知.作者所说的“守愚”其实只是外表的愚,内心则要追求一种高洁的人格品质、近墨不黑的独立节操。

  在做人的方式上,崔瑗强凋外柔内刚,以柔取胜:《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一句表明为人太过刚强会招致祸患。

  在行为方面,作者要求自己做到上文所说的“慎言”,也要做到“节饮食”。这是因为饮食是物质生活的重要方面,没有节制,便会贪婪争抢而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在观念上做到“知足”。

  此文在艺术上有两点很突出。

  一是在结构上,每两句构成一个意思,而且这两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对甚至相矛盾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立、矛盾,突出了主观选择的价值和意义,显示出戛戛独造的修养和品德来。这样,全文的结构便由这两句一意的单元所组成,颇类似后世律诗的结构。

  二是在语言上,采用五言形式。铭文这种形式,一般都是用在比较正规的场合,开国大典,盖世奇功,往往刻山勒石,以传诸后世。听以它多采用四言形式,以示典雅庄重;叩以《文选》所收铭文为例,前有班固《封燕然山铭》,后有张载《剑阁铭》,都是四言形式。而崔瑗比文,则通篇采用五言形式;确颇独特。其时五言形式,仅在民间流传,汉乐府民歌中比较多地采用这一形式,而文人圈子里则不太多见。前此虽有班固《双咏史诗》通篇一五言,但技巧颇为生疏,“质术无文”(钟嵘《诗品》)。崔瑗采用此式,大概是因为“座右铭”,写给自己看的,所以显得比较随便;而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崔瑗较注重从汉乐府民歌汲取营养。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部.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414
2、 白雪,李倩编著,古文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0,第187页

zuòyòumíng

cuīyuàn liǎnghàn 

dàorénzhīduǎn shuōzhīcháng 
shīrénshènniàn shòushīshènwàng 
shì wéirénwéigāng 
yǐnxīnérhòudòng bàngyōngshāng 
shǐ使míngguòshí shǒushèngsuǒzāng 
zàinièguì àiàinèihánguāng 
róuruòshēngzhī lǎoshìjiègāngqiáng 
kēngkēngjiè yōuyōunánliáng 
shènyánjiéyǐnshí zhīshèngxiáng 
xíngzhīgǒuyǒuhéng jiǔjiǔfēnfāng 
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
何路向家园,历历¹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²,到麦秋天气³
译文:眼见处处都是残破的山水,哪一条才是回家的路呢?这个春天冷清寡淡,了无春意,转眼就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
注释:¹历历:零落的样子。²冷淡:不热情,不热闹。³麦秋天气:谓农历四五月麦熟时节。
料应重发隔年花,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料应¹重发隔年花²,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译文:估计去年的花枝在这些天里又将开放,但我全无赏花兴致,因为就算春风还与去年一样,但红颜已改,再不似去年。
注释:¹料应:估计;想来应是。²隔年花:去年之花。

  首句发问,初看好像问得没有道理。词人的家园在北京,任何一条大路都能通向北京,无需问得。要知道在词人心目中,因为爱妻已死,今日的家园,已非昔日的家园。也就是说,要回到昔日的家园,已无路可通。由于心中忧伤,眼前所见的青山绿水,也都染上了一片愁容,变成了残山剩水。这时凄冷的春天已过,到了初夏割麦的时节。

  下片谓去年这时节开的花,在古诗词中,“花”有时专指牡丹,想必又将把新萌放,因而想起词人过去与妻子在花前月下所过的恩爱时光,但这一切已不堪回首。最后二句以议论作结,谓今年的东风,纵使能像去年的东风一样地吹,今年的花能像去年的花一样地开,而心爱的妻子再不能死而复生,过去的恩爱岁月不可能再有了。

  全词写词人与妻子的再一次分别,词人在“残山剩水”的旅途之上,生发出了痛苦的相思之情。全词用的全是平淡语,结句似也无甚新意,但全都凸显词人心境的悲凉。

参考资料:
1、 墨香斋译.《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5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199页
3、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61页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变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王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¹秦地之狭隘(ài)。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²,资之金玉³,使游说(shuì)诸侯,阴修甲兵,饬(ch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¹⁰、貉(hé)¹¹,南定百越¹²,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¹³。罪三矣!立社稷(jì),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kè)¹⁴,平¹⁵(dǒu)¹⁶hú)¹⁷、变量、文章¹⁸,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¹⁹。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²⁰,以见王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²¹,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译文: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时,正赶上秦国领土狭小的时候。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数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足智多谋的人,使他们带着金玉等财物,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终于吞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君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而是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税收,达成君主得到百姓拥护的意愿,使万民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像我李斯这样作臣子的,所犯罪状足以处死,本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如今,希望陛下明察!
注释:¹逮:及,赶上。²阴行谋臣:暗中派遣足智多谋的人。阴,暗中。行,派遣。³资之金玉:使谋臣带着金玉等财物。资,供给,提供。⁴修甲兵:整顿武备。⁵饬政教:整顿政治法令。饬,整顿,修明。⁶官斗士: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官,授予官职。⁷盛其爵禄:提高他们的地位和俸禄。盛,满,多,增加。⁸卒兼:终于吞并。兼,兼并,吞并。⁹罪:名之为罪,实表其功。¹⁰胡:古代对北方或西方各部族的泛称。¹¹貉:通“貊”,东北部族名。¹²百越:东南部族名。¹³以固其亲:使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得到巩固。¹⁴更剋画:改变器物制度徽饰。古代车舆器具等都有等级徽饰,列国不同,秦统一后加以更改统一。剋画,车服器用;剋,通“刻”。¹⁵平:统一。¹⁶斗:量器,十升为一斗,量器。¹⁷斛:十斗为一斛。¹⁸文章:这里指文字。¹⁹树秦之名:树立秦朝的名望。²⁰兴游观:建筑皇帝巡游使用的离宫别馆。²¹遂主得众之心:达成君主得到百姓拥护的意愿。

  这封文书是一封充满冤郁与血泪的自白书,李斯以反语从七个方面陈述了其跟随秦始皇之后创立的功业,如辅助秦王兼并六国、扩大秦国疆土、辅助秦王巩固政权、提升大臣地位而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修筑驰道、减轻刑罚。不凡的政绩,却反语陈述,其全部的用意在于藉此表明对秦王朝的耿耿忠心,决无谋反之意,使秦二世明辨是非与忠奸,为自己昭雪冤曲,脱去缧绁之绊。其中有作者自负能言菩辩、建立丰功伟绩的信心,也有一种清白无污、心胸坦荡的气概,冤屈之情、愤激之态更是溢于言表。

  全篇要言不繁,措词委婉,文词简约而有力,意丰而理足,虽有溢美,但到底离事实不远。

参考资料:
1、 杜涌 ,左羽.历代上皇帝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8-10
2、 李锋,罗友松 主编.名家书信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5-16
3、 刘小乔 编著.鱼雁尺牍 古代书信集锦.合肥:黄山书社,2015年:22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脸霞¹红印枕,睡觉²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shè)³冷,但眉峰压翠,不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译文:红霞般的脸蛋印着枕痕,一觉刚刚醒来,衣冠零乱也懒得去整。彩屏内水墨丹青透着冷意,但见丽人紧锁眉头,盈盈不珠打湿脸上脂粉。白昼漫长庭院深深,燕儿双飞嬉戏在风帘露井。可恨身边没有一个人,能陪她诉说相思深情,近来衣带宽松得叫人惊心。
注释:¹脸霞:面上的红润光泽。²觉:醒来。³麝煤:制墨的原料,后又以为墨的别称。词里指水墨画。⁴压翠:指双眉紧皱,如同挤压在一起的青翠远山。⁵昼永:白日漫长。⁶交飞:交翅并飞。⁷露井:没有盖的井。⁸带围宽尽:指形体日渐消瘦。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重省,残灯朱幌(huǎng)¹,淡月纱窗,那时风景²。阳台³路迥(jiǒng),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shāo)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xún)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译文:一再地回想当年的幽会,残灯映照朱红帷慢,淡淡月光从纱窗透进,那时情景多么缠绵迷人。如今,通向他的路那么遥远,纵然想在梦中欢会,也一样没有定准。等到他归来时,要先让他去看败落的花枝,再把心中期盼之情细细盘问。问他为何怠惰耽误了青春,怎么会那样忍心?
注释:¹朱幌:床上的红色帷幔。²风景:情景。³阳台:隐指男女欢会之地。用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会神女故事。⁴迥:遥远。⁵云雨梦:本指神女与楚王欢会之梦,引指男女欢会。⁶心期:内心期愿。⁷因循:轻易、随便。用同义。⁸意稳:心安。

  这是一首闺怨词,把思妇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女主人公刚刚睡醒起来,慵慵懒懒,云髻微偏,花冠不整,那红红的脸颊上还印着几道枕痕。这两句明显脱自白居易《长恨歌》中“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之句子,说佳人犹如当年的杨妃一样娇弱妩媚,“脸霞红印枕”句为词人的创意,清新别致,富有生活情趣。

  “屏间麝煤冷,但眉峰翠压,不珠弹粉。”唐·韩僵《横塘》诗中有“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之句。抬头看到屏风上情郎亲笔绘制的那幅水墨画,女主人公翠眉紧锁,眼不簌簌地从粉脸上流下来。这三句描写了美人触景伤怀的黯然销魂状,表现了其相思之苦,意境幽美。

  “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谠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更进一层写周围的一切使她由冷漠而产生怅恨的感情。“深”与“永”是从空间与时间上表现出她空虚的感触。厅堂幽深寂静,白日漫长难挨,独坐窗前,望着那双紫燕亲亲热热地翩飞呢喃,不时地从帘下掠过,盘旋在水井旁边,不禁愈发伤感起女主人公的孤寂来。女主人公纵有千种风情,万般相思,却无人可以诉说。终日饱受着相思之苦,眼看着自己日澌消瘦,那腰间的衣带已宽松到了极点。这一切都刺激她产生孤寂失望情绪,而“恨无人与说相思”。作者运用这种反衬手法在加深了对少女内心痛苦情感的描写之后,又进而从形体的变化写她相思之深。“带围宽尽”四个字不仅发挥夸张的效果,加深对少女被病折磨的印象,而且将抽象思维具体化,让读者能从衣带宽大去想象她曾经是体态丰满、柳眉桃腮、笑容可掬的模样,与现在的瘦削的形象作对比,更产生了对她因病重而弱不禁风的样子的怜惜与哀叹。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此情此景不由让女主人公回想起旧日一起欢聚的情景,静谧的夜里,朱红的帷帐内灯烛幽暗,淡淡的月光照在绮丽的纱窗上,那正是你我良宵共度时。“残”与“淡”给“灯”与“月”抹上一层伤别的色彩,景中有情,表现了少女对这难忘的时刻的回忆是痛苦的。这几句写佳人对美好往事的怀念,过片“重省”转入对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

  “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阳台、云雨化用“巫山云雨”的典故。如今与爱人远隔万里,只能期望在梦中相见,希望能像楚襄王会亚山神女一样,但梦中之事又没个定准。这三句由回忆转到梦想,写尽其幽思的无限。

  “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赶了青春,怎生意稳?”等他回来后,女主人公心想一定要先指着枝头的花朵让他看,让他明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然后再仔细询问他在分别后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迟迟不归。还要质问他,为什么就这样让大好的青春时光白白浪费。这几句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表现了女主人公爱恨交加的心理状态,设问机灵,俗中有雅,动人心魄。

  这首词组细致入地展现了一位思妇因景伤怀——回忆往事——梦想——设想将来的心理发展轨迹,生动感人。全词语句华美、脉络清晰,是一首闺怨题材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大全集》编委会 .《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99-200 .

ruìxiān ·liǎnxiáhóngyìnzhěn

sōng sòngdài 

liǎnxiáhóngyìnzhěn shuìjuélái guānérháishìzhěng píngjiānshèméilěng dànméifēngcuì lèizhūtánfěn tángshēnzhòuyǒng yànjiāofēi fēngliánjǐng hènrénshuōxiāng jìndàiwéikuānjìn 
chóngxǐng cándēngzhūhuǎng dànyuèshāchuāng shífēngjǐng yángtáijiǒng yúnmèng biàn便zhǔn dàiguīlái xiānzhǐhuāshāojiàokàn xīnwèn wènyīnxúnguòliǎoqīngchūn zěnshēngwěn 

柳丝空有千万条。系不住、溪头画桡。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柳丝空有千万条。系不住、溪头画桡(ráo)¹。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译文:柳丝空有万千条,却不能把溪头的画船拴牢,竟然让它走掉。看看今宵,也像那天一样,弯弯的月亮洒照。可已过了那个轻寒的季节,又何处寻找我们相会时的小桥?
注释:¹溪桡: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玉箫台榭春多少,溜啼红、脸霞未消。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
玉箫台榭(xiè)春多少,溜啼红、脸霞未消。怪别来、胭脂慵(yōng)¹,被东风、偷在杏梢。
译文:亭台楼榭上吹玉箫的好日子能有多少,一行行泪痕流在脸上,至今也难消。自你别后我心情不好,懒搽胭脂扮容貌,那脂粉的红色,全被春风偷去,抹在杏花的枝梢。
注释:¹胭脂慵傅:懒搽脂粉。

  这首《恋绣衾》,乃拟思妇伤春怨别之作。“柳丝空有千万条,系不住,溪头画桡!”,写的是怨别之情。开篇之笔,如脱口而出,使人对思妇郁结萦回的百结愁肠洞悉无余。“空有”是徒然、枉有之意;“千万条”则极言其多,两者联用,将怨悱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渲染到了极致。“系不住、溪头画桡”,补出“空有”的原委,因纵有千万条柳丝,也未能系住所爱者,他还是乘着画桡走了,这不是枉然吗?可见“空有”一词极有份量,传达出极为缠绵的情致。这是思妇对往昔离别的追忆,也是对离别造成的感情痛苦的宣泄。“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这是从追忆返回现实,如镜头由远景拉回近景;从自身想到对方,如电影将相关双方交叉拍摄。写出思妇现在对他的殷殷的思念。黄鹤一去无消息,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离人。郎君是在西湾乘船从江上走的,所以连做梦也追逐着江水,追逐着郎君。词中的他,是溪头乘画桡离别的,走时,如同今晚一样,有一痕新月,还有些微春夜的寒意。“过轻寒”的“过”有洒落、飘来的意思,如贺铸的《簇水近》:“一笛清风弄袖,新月梳云缕。澄凉夜气,才过几点黄昏雨……”,其中“过”字,意思庶近,那么,此时此刻他的画桡停泊在何处小桥呢?他今晚,仰对这痕新月,是否也在思念着我呢?这是对离人的悬想,正说明自己的魂魄也无时无刻不在追逐着离人。词人用“新月”、“轻寒”、“小桥”等词语,构成一幅凄清的图画。新月不是圆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缺月,正象征着人各西东,不能团聚。这凄清画面所构成的凄清氛围正是女主人公凄清寂寞心境的写照。而从自己的思念转而对所思者的设想,设想对方今宵是何情思,造成词章之波折,使所写之感情深入一层。下片的“玉箫台榭春多少!溜啼红,脸霞未消。”是再用追忆之笔,犹如电影镜头再摇向远景。这里的“春”,非惟春光,更是春情,是温馨、美满幸福的借代词。不确定的量词“多少”,正是无限、无量之意,极言其多。追思以往,台榭留连,玉箫送情,形影相随,真是“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张光《诉衷情》),给人多少甜美的回忆!但“春多少”,毕竟还是抽象之语,需再作具体的完足。“溜啼红,脸霞未消”,则是对往昔幸福生活的具体描述。“啼红”,指杜鹃的叫声;“溜”是对叫声的摹写。“杜鹃啼得春归去”,杜鹃声声,说明时序已入暮春,显示着春天即将归去。“脸霞”,指满脸春光,如同彩霞。因为无限的幸福,春情如醉,即使杜鹃声声悲啼,自然的春光即将过去,心底的春光却依然如故,所以脸如朝霞,神采飞扬。用自然春光的消逝,反衬心底春光的长存和浓烈,并反杜鹃啼血的常意而用之,都说明构思别致,良多新意。“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章法上再作转捩,成三折之势,词意上又回写现时心境。一个“怪”字作逗,怨艾之情顿显。词人精取“胭脂慵傅”这一典型细节,与往昔的“脸霞未消”形成强烈的比照,把“只是朱颜改”的现状委婉道出。往昔因春情无限,纵然杜鹃啼红,春光将逝,仍“脸霞未消”;现在,徒有盎然春光,但因离愁别恨,春情无着,即使没有“杜鹃声里斜阳暮”,也折损朱颜;且因心意阑珊,慵慵恹恹,胭脂无心,任朱颜凋零,就更显得容光的憔悴。虽笔墨未着“怨”字,但在这今昔比照的叙述中,怨艾凄恻之情,沉沉实实,掬之可感。这脸霞,这朱颜,究竟到哪里去了?“被东风,偷去杏梢。”你不见“红杏枝头春意闹”吗?这束篇之笔,如得神助。因伤春而折损的容颜,构思造想为东风偷去,真是奇巧至极!这朱颜偷在杏梢上,这意境真婉约至极!这有意以清丽之笔作淡语,说痛楚而面带微笑,真是雅正至极!

  综上所述,该词所写的思妇伤春怨别,乃是熟之又熟的传统题材,似乎别无新意。但细加吟咏,又觉别有一番滋味。这就在于赵汝茪精于构思,为情造文,有独到之处。词人在这篇什不长的词调中,有意用“往昔”和“现在”交错的布局,一波三折,使欲抒的情致得以深化,得以完足。在这曲折的布局中,又着意于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往衬今、以热衬冷,使所抒的情致,更见强烈。在运用对比手法时,又善于抓住重点细节精心刻画,使所抒的情致,更加突出。凡此种种,一如现代电影蒙太奇的种种手法,可以看出赵汝茪词作结构精细,运笔纤巧的风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