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衣归隐故山中,出郭风烟迥不同。曲水细分陶径远,暮云低傍汉台空。
初衣归隐故山中,出郭风烟迥不同。曲水细分陶径远,暮云低傍汉台空。
高僧机向青山息,上客词兼白雪工。回首廿年征战扰,祇馀残菊对飞蓬。
高僧机向青山息,上客词兼白雪工。回首廿年征战扰,祇馀残菊对飞蓬。

jiǔwéijìngzhūshítándèngyúnchuānzhànránshàngréncháohàntái--liángshìchǔ

chūguīyǐnshānzhōngchūguōfēngyānjiǒngtóngshuǐfēntáojìngyuǎnyúnbànghàntáikōng

gāosēngxiàngqīngshānshàngjiānbáixuěgōnghuíshǒu廿niànniánzhēngzhànrǎocánduìfēipéng

梁士楚

梁士楚

广东番禺人,字思立。嘉靖三十一年举于乡。入仕,授诏安县令。屡破倭寇,迁贵州参议。居官谨慎,御下有恩。有《木湾集》、《沿海要害图说》。 ▶ 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之禽¹曰:“越²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译文:名叫“爰居”的海鸟,停在鲁国国都东门外已经两天了。臧文仲命令国都里的人都去祭祀它,展禽说:“臧孙治理政事太越礼了!祭祀,是国家的大法,而法度,则是政治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慎重地制定祀典作为国家的常法。现在无故增加祀典,不是治理政事的正确方法。
注释:¹之禽:即柳下惠(季),鲁大夫。²越:指越礼。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议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供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¹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²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³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¹⁰以固¹¹民,尧能单¹²均刑法以议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供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¹³为司徒而民辑¹⁴,冥¹⁵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¹⁶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¹⁷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¹⁸,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¹⁹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²⁰,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译文:“  圣明的先王制定祀典的准则是,对百姓执行法度就祭祀他,努力王事而死就祭祀他,安定国家有功就祭祀他,能防止重大灾害就祭祀他,能抵御重大祸患就祭祀他,不是这一类的,不在祀典之内。从前神农氏拥有天下,他的后代名叫柱,能种植各种谷物和莱蔬;夏朝建立以后,周的始祖弃继承了柱的事业,所以作为谷神祭祀他。共工氏称霸九州,他的后代担任土官之长,称为后土,因能治理九州的土地,所以作为土神祭祀他。黄帝能替各种事物命名,使百姓了解事物的名称,供给所需的财赋,颛顼又能进一步加以修定;帝喾能序列日、月、星辰以安定百姓,尧能竭力平均刑法以为百姓的准则,舜努力民事而死于野外,鲧堵洪水而被杀,禹能以德行修正鲧的事业,契任司徒而百姓和睦,冥尽水官的职责而死于水中,汤以宽大治理百姓并替他们除掉邪恶的人,后稷致力于谷物种植而死在山间,文王以文德昭著,武王除掉百姓所唾弃的坏人。所以有虞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尧而宗祭舜;夏后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鲧而宗祭禹;商朝人禘祭帝喾而祖祭契,郊祭冥而宗祭汤;周朝人禘祭帝喾而郊祭后稷,祖祭文王而宗祭武王。幕是能继承颛顼的人,有虞氏为他举行报恩祭;季杼是能继承夏禹的人,夏后氏为他举行报恩祭;上甲微是能继承殷契的人,商朝人为他举行报恩祭,高圉、太王是能继承后稷的人,周朝人为他们举行报恩祭。总共有禘、郊、祖、宗、报,这五种,是国家的祭祀大典。加上土神、谷神、山川之神,都是对百姓有功绩的;还有,前代有智慧和美德的人,是百姓所信赖的;天上的日、月、星辰,是百姓所仰望的;地上的金、木、水、火、土,是万物赖以生长繁殖的;九州的大山川泽,是赖以出产财富的。不是上述这些,不在祀典之内。现在海鸟飞来,自己不懂而去祭祀它,当作国家的大典,这就难以算是仁爱和智慧了。仁者善于评价功劳,智者善于处理事物。海鸟无功而祭祀它,不是仁;自己不懂又不问,不是智。现在这一带海上恐怕将有灾害吧?大江大海的鸟兽,总是预先知道并躲避即将到来的灾害的。”
注释:¹烈山氏:即神农氏。²弃:传说为周之始祖,尧舜时农官。³共工氏:传说不一,一说为水官。⁴九有:即九州。⁵九土:九州的土地。⁶社:土地神。⁷成命:定百物之名。命:名。⁸颛顼:音专须,即高阳氏,黄帝之孙。⁹帝喾:音酷。即高辛氏,黄帝之曾孙。¹⁰三辰:日、月、星。¹¹固:安定。¹²单:通“殚”,尽。¹³契:传说为商之始祖。¹⁴辑:和睦。¹⁵冥:契六世孙,夏时水官。¹⁶稷:即弃。¹⁷帅:遵循。¹⁸禘、祖、郊、宗、报:均为祭礼名。¹⁹质:诚信。²⁰五行:金、木、水、火、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¹
译文:这年,海上多大风,暖冬。文仲听了柳下季的话说:“确实是我的错啊!季先生的话,不可不当做原则啊!”让属下写了三个竹简分送给司马、司空、司徒 。
注释:¹策:古代写字用的竹简或木板。
臧文仲叫国人去祭祀海鸟“爰居”,引起展禽的一番大议论。这番议论反映出:祭祀是当时国家的大事,但只有为人民建立了功劳的人以及有益于人民的事物,大家才把它当作神来祭祀。虽然有迷信的色彩,但主张“仁者讲功,智者处物”,反对“淫祀”,在古代却是颇有见地的。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万马不嘶(sī),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营铁骑¹,阵势纵横。人在油幢(zhuàng)²,戎韬(tāo)总制³,羽扇从容(qiú)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译文:演习场上,军纪严明,军容肃整,万马齐喑。随着一声号角声响,全军立即开始行动。秋日的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枪林刀丛则像手指一样突出挺立其上,队队铁骑奔营,速度快如流星; 队形纵横,变化莫测。而检阅官张路分正端坐在油幢军帐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挥着外面的千军万马,手执羽扇,神态从容,身着轻裘缓带,大有儒将之风。诸君可否知道,此人(张路分)不但是天生的将种,还颇富文才诗情。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¹星营铁骑:带甲的骑兵如流星般奔营。²油幢:油布制的帐幕。³戎韬总制:以兵法来部勒指挥。戎韬指的是兵法。⁴羽扇从容:三国时诸葛亮常手执羽扇,从容指挥战事。⁵裘带轻:即轻裘缓带,用羊祜故事。⁶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之地是出将才的地方。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龙蛇¹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yán)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qiè)²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³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译文:他文思敏捷,诗才横溢,书写时笔走龙蛇,落笔后则风雨为之惊,四座为之倾。他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万里封候,印金如斗,但这些并不足以平心意。他时时在拭擦腰间的宝剑,决意要驱散金兵,将那金人首领拿下斩首,否则就心意不能平。傍晚归来,那随军乐队所演奏的鼓乐,听起来却已经带上了那沙场上的边声。
注释:¹龙蛇:喻书法。²惬:满足,畅快。³吹毛剑:指锋利的剑。⁴楼兰:此指金统治者。

  刘过虽终身未仕,但对北伐甚为关心,一直期盼全国统一。该词即是作者这种心境的最好体现。词的开篇从听觉角度对“秋阅”开始前和刚开始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万马不嘶”,足以让人联想到当时整肃的军容以及严明的军纪。随即,“一声寒角”陡然响起,嘹亮之极。“寒”字用得妙,既与词题中的“秋”字呼应,又烘托出战场上的肃杀气氛。 “枪刀突出”三句,又从视觉的角度,在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盛况;“人在油幢”三句,从士兵写到将领,描绘了张路分指挥千军万马的仪态:只见他“羽扇从容裘带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君知否”三句,点出张路分“曾系诗盟”,即参加过诗人集会,展现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帅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

  下片“龙蛇纸上飞腾”三句承接上片,写张路分文采飞扬、才思敏捷的一面,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能文能武。“便尘”以下几句写张路分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写秋阅结束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慨。“归来晚”一句,表明演习时间之长。“随军鼓吹”,听起来也好似“边声”,足见作者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尽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词风格豪放,极具画面感,是宋词中描写军事场面的优秀词作。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70页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yín)¹叶黏²霜,蝇苞³(zhuì)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zǐ),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偷分寿阳¹⁰纤巧。
译文: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而色如涂蜡,花蕾小巧而坚挺,花香从远处随风飘来,令人陶醉。不论是在山岭间还是峭溪边,蜡梅花都是盛开在严冬蜡月里。所以不管是带方的还是南方的蜡梅都是无叶有花,形体都显得瘦削而纤小。蜡梅虽挤在墙角边生活,但它却是白梅花的姊姊,最早传递出春天降临的讯息,抢先怒放花香。它就像宫妆一般的淡黄色,又似寿阳公主的梅花妆那样娇巧玲珑。
注释:天香:词牌名,又名“伴云来”“楼下柳”。此词双调九十六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蜡梅:范成大《梅谱》:“蜡梅”本非梅类,然其与梅同时,香又近,色黄,故称“蜡梅”。又称“腊木”“香梅”“黄梅”,花香甚浓,古人有赞云:“一花香十里。”¹蟫:衣物中的蠹虫。一本作“蝉”。²黏:同“粘”。³蝇苞:指蜡梅中之一种,俗称狗蝇梅,腊月开,花小而香浓。苞,花结蕾尚未开放。⁴风峭:寒风料峭。⁵岭上:指大庾岭,盛产梅花。⁶“北枝”句:一本作“枝北枝南开小”。北枝、南枝:大庾岭南北温差很大,山南梅花既落,山北梅花始开。⁷玉奴:指齐东昏侯潘氏。潘妃小字玉儿,也称玉奴。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亦称玉奴。此均代指梅花。⁸澹:同“淡”。⁹薄:一本作“泊”。¹⁰寿阳:指南朝刘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梅花落额洗而不落为梅花妆。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银烛¹泪深²未晓。酒钟³(qiān)、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yá)闹。豆蔻钗梁恨袅(niǎo)。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译文:蜡梅字让人想到蜡烛,蜡烛之泪极似惜别人之泪。蜡梅花形如酒钟,而这酒钟实在得显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我记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个短亭边,乘马离别,当时见到有一群黄蜂临晚纷纷飞回巢中。你还是豆蔻年华,年轻貌美,当年情景如烟雾般时时萦绕心头。如今蜡梅冬月开花,岁华已老,想起离别已久,只能徒增哀伤。纵然以蜡丸封信,也因吴天杳远而难以送达。
注释:¹银烛:蜡烛之美称。²深:一本作“珠”。³酒钟:指磬口梅花形如酒杯。⁴悭:悭吝。此指蜡梅花含口而小。⁵短亭:古人建于路旁,常作送别饯行之处。⁶衙蜂:即蜂衙,指蜂群聚集于蜂王窝,盘旋如两衙拜朝。⁷豆蔻:植物名,亦喻处女。⁸梁:一本作“头”。⁹信难封:暗写“蜡”字,古代以蜡丸封信。

  这首词上片写蜡梅开放的季节、地点、色彩与形状,表现词人对蜡梅花的赞誉;下片由蜡梅导入忆姬,言伊人音讯渺茫,书信难达,云山远隔,再难相见。全词结构严谨,针线绵密,采用过片则变的章法,上片写梅,下片忆姬,意脉相连。

  词的发端“蟫叶粘緖”一韵,写蜡梅开于树叶披霜、寒风料峭的腊月,花苞上缀满了冰花。“岭上寒多”一韵,言大庾岭上蜡梅盛开。“寒多”“溪头“月冷”描绘蜡梅开花的环境,化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将蜡梅放在溪边、冷月的背景上,显得高洁不俗。宋人王安中《蜡梅口号》:“化工清气谁先得,品格高奇是蜡梅。”大庾岭山高温差大,山南蜡梅刚落,故曰“南枝小”,山北蜡梅始放,故曰“北枝瘦”。“瘦”“小”两字下得形象,巧妙。“玉奴有姊”一韵,写蜡梅开花早于梅花,更令人珍惜,故曰“先占立,墙阴春早”。因其早于梅花,故以“姊”称之。此处“玉奴”是以拟人手法,写出梅花、蜡梅均富于女性的柔美特征。“初试宫黄淡薄”一韵,写蜡梅的色彩与形象,以“宫黄”的“黄”形容蜡梅之色,以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之纤巧比喻蜡梅形象的娇小玲珑。上片写蜡梅,开放的季节、地点、色彩与形状。

  下片由蜡梅导入忆姬。“银烛泪深未晓”一韵,由蜡梅联系到蜡烛,并化用杜牧《赠别二首》其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转入写人事,言伤别之悲。“酒钟悭”一韵,由蜡梅品种中的磐口梅展开想象。磐口梅,花疏,开时含口如酒钟,故以“酒钟”代指磐口梅。“贮愁多少”以设问句言伤别之愁。“记得短亭归马”一韵,逆笔,写词人与苏姬别时情景。“暮衙蜂闹”,此写蜜蜂本是追逐蜡梅花的,然此时蜡梅与伊人一样逝去了,群蜂只得停留在蜂王窝旁两侧轰鸣,犹如蜂衙喧闹一般。此句以群蜂喧闹于衙的艺术形象,既写出蜡梅花谢,又暗写了伊人远去之静,此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豆蔻钗梁恨袅”一韵,化用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描写苏姬年轻貌美,“恨袅”又写其恨别之情袅袅不绝。此韵是从对面写起,抒自己恨别之情。“但怅望”一韵,转笔写自己年事已老,又浪迹天涯的伤痛。“怅望”言盼望姬归而不归的惆怅之情。“远信难封”一韵,最后以鸿雁捎书、吴天杳远而难达的怅惘作结。“远信难封”一句,切“蜡”字,古人以蜡丸封信,可见结句归题,针线绵密。

  此词在章法上,采用过片则变的方法。上片写蜡梅,下片忆姬,但意脉相连。上片写蜡梅时,以“玉奴”“寿阳”“姊”等女性形象,为蜡梅塑造了柔美之姿,为下片“忆姬”作好铺垫。下片写忆姬,又处处与蜡梅相连,如“银烛”“酒钟”“蜂闹”“信难封”等,均暗藏“蜡”字。善于炼字亦是此词特点,如“黏霜”“缀冻”“风峭”以“黏”“缀”“绡”等动词、形容词写天寒季节,以“瘦”“小”等形容词描写蜡梅初落与刚开的形象,以“玉奴有姊”“初试宫黄”“偷分寿阳”等典故活用及拟人手法修饰蜡梅的阴柔之美,为下片忆姬作了张本。故宋人张炎说:“梦窗善于炼字面,字面亦词中之起眼处,不可不留意也。”(《词源》)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540-54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lóu)(hāo)¹满地芦芽²短,正是河豚(tún)³欲上时。
译文: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¹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²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³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⁴上:指逆江而上。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两两归鸿¹欲破群²,依依³还似北归人
译文: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注释:¹归鸿:归雁。²破群:离开飞行队伍。³依依:不舍之貌。⁴归人:回家的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遥知朔(shuò)¹多风雪,更待²江南半月春。
译文: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²更待:再等;再过。

  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其二

  本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一般鲜为人知,但其创作水平也是很高。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这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不舍这春天美景,差点脱离了队伍。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依依不舍的几只归雁比作了“北归人”,使画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也是拟人化,给北去大雁赋予了人的情感。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429-430 .
2、 钱钟书 .宋诗选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117

huìchóngchūnjiāngwǎnjǐngèrshǒu

shì sòngdài 

zhúwàitáohuāsānliǎngzhī chūnjiāngshuǐnuǎnxiānzhī 
lóuhāomǎnduǎn zhèngshìtúnshàngshí 

liǎngliǎngguīhóng鸿qún huánběiguīrén 
yáozhīshuòduōfēngxuě gèngdàijiāngnánbànyuèchūn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神龟¹虽寿²,犹有竟³时。
译文: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注释:¹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²寿:长寿。³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
腾蛇¹乘雾,终为土灰。
译文:螣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注释:¹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jì)¹²(lì)³,志在千里。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注释:¹骥:良马,千里马。²伏:趴,卧。³枥:马槽。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¹暮年²,壮心不已³
译文: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注释:¹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²暮年:晚年。³已:停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盈缩¹之期,不但²在天;
译文: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注释:¹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²但:仅,只。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养怡¹之福,可得永年²
译文: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注释:¹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²永年:长寿,活得长。永:长久。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¹,歌以咏志。
译文: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¹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诗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接着诗人诗人紧承上意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盈,是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寿;缩,是专职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夭。这就是说,人的寿命的或长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采,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琢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采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采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参考资料:
1、 龙儒民.中国诗歌精选.北京:线状书局,2010:183
2、 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北京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1-4

guīsuīshòu寿

cáocāo liǎnghàn 

shénguīsuīshòu寿 yóuyǒujìngshí 
téngshéchéng zhōngwéihuī  (téngzuò téng )
lǎo zhìzàiqiān 
lièshìnián zhuàngxīn 
yíngsuōzhī dànzàitiān 
yǎngzhī yǒngnián 
xìngshènzhìzāi yǒngz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