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城公子人中英,天恩教领来国城。秋霜满区老剑鸣,开口磊落肝胆明。
鄞城公子人中英,天恩教领来国城。秋霜满区老剑鸣,开口磊落肝胆明。
前年岁丰夏无麦,去年雨足秋无粟。先生激烈气不平,馆下谁令有饥色。
前年岁丰夏无麦,去年雨足秋无粟。先生激烈气不平,馆下谁令有饥色。
扬眉掉臂傍无人,义动天子耳目臣。谁人归我三千里,坐令孔席回阳春。
扬眉掉臂傍无人,义动天子耳目臣。谁人归我三千里,坐令孔席回阳春。
只今寒士望梁栋,文梓高梧天所用。诸生食饱待先生,日午杏坛看舞凤。
只今寒士望梁栋,文梓高梧天所用。诸生食饱待先生,日午杏坛看舞凤。
萨都剌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6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¹是。
译文:我曾听说天子有匹千里马,如今这幅图上画的莫非就是它?
注释:天育:皇家马厩名。题下原注:“天育,厩名,未详所出。”骠骑:犹飞骑。一作“骠图”,骏马的图像。骠,骏马的一种,黄白色。¹无乃:只怕的意思,推测词。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是何意态¹雄且杰,骏图萧梢²朔风起。
译文:这是何等雄杰的神态啊!骏尾一甩朔风便呼啸而起。
注释:¹意态:犹神态。²萧梢:摇图之态。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
毛为绿缥(piǎo)¹两耳黄²,眼有紫焰双瞳方³
译文:它毛色淡青两耳微黄,两眼瞳仁呈方形眼睛闪着紫光。
注释:¹缥:淡青色。一作“膘”。²两耳黄:即黄耳,千里马的一种。³双瞳方:两眼瞳仁呈方形。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矫矫龙性¹²变化,卓立天骨³森开张
译文:像龙一样的桀骜不驯神态干变万化,卓然而立伸张着伟岸的骨架。
注释:¹矫矫龙性:一作“矫龙性逸”。矫矫,雄桀貌。一作“矫然”。龙性,古代有骏马为龙种之说。²合:一作“含”。³天骨:非凡的骨骼。⁴森开张:耸立展开。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
¹昔太仆²张景顺³,监牧攻驹阅清峻。
译文:当年身任太仆的张景顺,在监牧驯练时发现了这匹清峻的马。
注释:¹伊:语助词。²太仆:官名,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³张景顺:开元年间为太仆少卿兼秦州都督监牧都副使。唐玄宗曾称赞他说“吾马蕃息,卿之力也”(张说《陇右监牧颂德碑序》)。⁴监牧攻驹:一作“考牧攻驹”,一作“考牧神驹”。攻,攻治,即训练。驹,马二岁为驹。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
遂令大奴¹²天育,别养骥子³怜神俊
译文:便命令牧马的头目将它牵入天育,专人饲养特殊照顾它。
注释:¹大奴:牧马人头目。²守:一作“字”,即养育。³骥子:即骠骑。⁴俊:一作“骏”。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¹
译文:当时国家养有四十余万匹马,张公叹息它们都是些凡庸的马。
注释:¹材尽下:都是凡庸的马。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故独写真¹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²
译文:因此唯独给它画像以传给世人,张挂在座位右方去欣赏,久赏更觉形象新。
注释:¹写真:画像。²久更新:百看不厌,日久弥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
年多¹物化²空形影³,呜呼健步无由骋⁴。
译文:年深日久良马死,空留个图像到如今。唉,画的马再好又有何用?已不能健步追风云!
注释:¹年多:马为开元时物,至天宝来,已历多年。²物化:化为异物,即已死去。³空形影:徒留画像。⁴无由骋:不能驰骋。
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如今岂无騕(yǎo)(niǎo)¹与骅(huá)(liú)²,时无王良³伯乐死即休。
译文:如今难道真的再无千里马?只因现实没有王良伯乐这类相马师,良马被埋没,死了也就白白地死去啦!
注释:¹騕褭:古骏马名,日行千里。²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色如华而赤。³王良:春秋时赵人,善御马。⁴伯乐:春秋时秦人,善相马。

  这首诗写画马之生动传神,叹今无识马的王良、伯乐,而良马被埋没,实自叹不遇,尽显讽刺之意。

  诗的前半部分写画上之马英姿飒爽,双目有神,骨相天然;后半部分回顾太仆驯养此马,抚图兴叹,伤知马者难逢,而自叹不遇。全诗摹写传神,借画抒怀,尽显讽刺之意。

  此诗开头直接描绘了马的出众之处,“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但是笔锋一转写道“年多物化空形影,吗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已不如当年,空有矫健的步伐却没有可以驰骋的场地。这句话作者同样是在说自己,感慨自己空有满腹的オ气去无人赏识。

  “千里马”如何,“汗血宝马”又如何,“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作者借马来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也是为天下所有怀才不遇之士感叹。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8-99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8
3、 黄桂凤.苏轼对杜甫题画诗的接受与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2)
十里风埃过鄚州,忽开双眼见清流。
十里风埃过鄚(mào)¹,忽开双眼见清流²
译文:风沙十里吹过鄚州,睁开双眼忽然看见那清澈的水流。
注释:¹鄚州:位于河北沧州,是一座千年古城。²清流:清澈的溪流。
绿杨影里平桥路,数尽渔船数白鸥。
绿杨影里平桥¹路,数尽渔船数白鸥。
译文:翠绿的白杨树影倒映在水面的小桥上,我激动的一遍又一遍数着河上的渔船和白鸥。
注释:¹平桥:水面上的桥。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lái)¹,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译文:天马从西方极远之处来到,经过了沙漠之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都降服了。
注释:¹徕:与“来”相通。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出泉水¹,虎脊两²,化服鬼³
译文:天马出自水中,长有双脊,皮毛颜色像老虎一样。天马能变化,如同鬼神那样灵异。
注释:¹出泉水:汉人以为千里马是龙种,所以几次获得骏马,都说是出自水中。²虎脊两:指马有双脊梁,皮毛颜色如同老虎。³化服鬼:指天马能任意变化,如同鬼神。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历无草¹,径千里,循(xún)²东道。
译文:天马穿越千里,迅速越过无草的区域,在辰年来到东方。
注释:¹无草:这里指没有草、不生长草的地方。²循:顺着,沿着。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执徐¹时,将摇举²,谁与期?
译文:将驾着天马,高飞到遥远的地方,无可限期。
注释:¹执徐:指日期。太岁在辰曰执徐。这里是说天马在辰年来到。²将摇举:将奋翅高飞。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开远门,竦(sǒng)¹予身,逝昆仑。
译文:天马既来,开通了上远方之门,可以上昆仑山去会神仙了。
注释:¹竦:同“耸”,高高地飞跃。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天马徕,龙之媒¹,游阊(chānɡ)(hé)²,观玉台³
译文:天马既来,龙也将来,可以乘着龙登天门,去观赏天帝住的地方了。
注释:¹龙之媒:这里是说天马是神龙的同类,现在天马已经到来,龙就一定会来了。后人因此把骏马称为“龙媒”。²阊阖:天门。³玉台:天帝居住的地方。

tiānèrshǒu··èr--liúchè

tiānláicóng西shèliúshājiǔ

tiānláichūquánshuǐliǎnghuàruòguǐ

tiānláicǎojìngqiānxúndōngdào

tiānláizhíshíjiāngyáoshuí

tiānláikāiyuǎnménsǒngshēnshìkūnlún

tiānláilóngzhīméiyóuchāngguāntái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汉兵已略¹地,四方²楚歌声。
译文:刘邦的军队已经攻占了楚国的土地,四面八方传来令人悲凄的楚歌歌声。
注释:¹略:侵占,占领。²四方:一作“四面”。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大王意气¹尽,贱妾何聊生²
译文:大王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已经消磨殆尽,我还有什么理由苟且偷生!
注释:¹意气:意志和气概。²聊生:勉强而活,苟且偷生。

  此诗《史记》、《汉书》都未见收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加以引录,始流传至今。《楚汉春秋》为汉初陆贾所撰,至唐犹异。刘知风、司马贞、张守节都曾亲见,篇数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无异。本诗既从此书辑出,从材料来源上说,并无问题。有人认为汉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颇疑其伪,但从见载于《汉书·外戚传》的《戚夫人歌》及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的《长城歌》来看,可知秦汉时期的民间歌谣,不乏五言,且已比较成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考史》认为此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可见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之重要。

  关于《垓下歌》,时下尽管有着种种不同的分析理解,日人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此诗唱出了“把人类看作是无常的天意支配下的不安定的存在”“这样一种感情,”从而赋予了普遍性的永恒的意义(参看《中国诗史》第40页,章培恒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但若与《虞姬歌》对读,便不难发现,项羽的这首诗原本是唱给虞姬听的爱情诗。“虞兮虞兮奈若何!”不是明明在向虞姬倾诉衷肠吗?项羽十分眷恋虞姬,所以在戎马倥偬之际,让她“常幸从”;虞姬也深深地爱着项羽,因此战事再激烈,她也不肯稍稍离开项羽一步。项羽在历次战役中所向披靡的光荣经历,深深赢得了虞姬的爱慕,项羽成了她心目中最了不起的理想英雄;而项羽的这些胜利的取得,又焉知没有虞姬的一分爱情力量在鼓舞作用?从爱情心理而言,像项羽这条刚强汉子,是不会在自己心上人面前承认自己有什么弱点的,因此,他即使心里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而在口头上却不能不推向客观,一会儿说是“时不利”,一会儿说是“骓不逝”,而自己呢?依然是“力拔山兮盖世”,一点折扣也没有打。项羽毕竟年轻,那会儿才三十出头,对爱情充满着浪漫的理想。他爱虞姬,就一意想在她的心目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对于虞姬来说,她也正需要这样。极度的爱慕和深情的倾倒,使她决不相信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英雄会有什么失误。尽管现实无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步步进逼的汉兵与声声凄凉的楚歌已经使楚军到了瓦解边缘,但她仍对眼下发生的一切变化感到困惑不解。

  在这种心态下,项羽的这支歌便成了她最好的安慰,最乐意接受的解释。坚贞的爱情,不仅驱逐了死亡的恐惧,且将人生的千种烦恼,万重愁绪都净化了,从而使她唱出了最为震撼人心的诗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山盖世的气概与失败的结局是不和谐的,但英雄美人誓不相负的坚贞爱情是和谐的。在生死存亡的总崩溃的关键时刻,虞姬的这支歌,对项羽来说,不是死的哀鸣,而是生的激励。项羽处此一筹莫展之际,虽然痛感失败已不可避免,一生霸业转瞬将尽,但这犹可置而不论;而祸及自己心爱之人,则于心何忍!虞姬深悉项羽此种用心,故以誓同生死为言,直以一片晶莹无瑕的情意奉献,其意盖欲激励项羽绝弃顾累,专其心志,一奋神威而作求生之最后努力。若此说尚能探得古人心意,则不妨代项羽试为重和虞姬歌,以为此文之结束:汉兵何足惧?百战无当前。挥戈跃马去,胜败付诸天!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 选评.《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12.07:第303页

xiàngwáng

 xiānqín 

hànbīnglüè fāngchǔshēng 
wángjìn jiànqièliáoshēng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草绿裙腰山染黛(dài)¹,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tǐng)子渡江时,九鸾(luán)²,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
注释:¹黛:青黑色。²九鸾钗:古代女子的头饰。
此词抒写爱情,清新流畅,灵活自然,别具风格,不落俗套,颇有民歌风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