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擎双干,灵椿老一株。
林泉閒富贵,屋漏静功夫。
靖节自为传,耆英还有图。
碑材徒镇石,此墓不须谀。
玉树擎双干,灵椿老一株。
林泉閒富贵,屋漏静功夫。
靖节自为传,耆英还有图。
碑材徒镇石,此墓不须谀。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11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峡里云安¹县,江楼翼瓦²齐。
译文:三峡之间有一座云阳县,江岸上的阁楼屋瓦整齐铺列,如鸟翼相覆。
注释:子规:杜鹃。¹云安:云阳。²翼瓦:屋瓦整齐铺列,如鸟翼相覆。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译文:楼的两边被山中树木包围掩映,整日都有杜鹃在树上啼鸣。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miǎo)¹春风见,萧萧²夜色凄。
译文:春风缓缓吹来,树木发出簌簌声,夜晚愈加凄冷。
注释:¹眇眇:风吹动的样子。²萧萧:草木摇落声。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客愁那听此¹,故作傍(bàng)人低。
译文:客愁满怀的人哪能再听子规的悲啼?偏偏子规鸟故意傍人低飞,啼叫不绝。
注释:¹此:杜鹃的叫声。
《山海经》曰:南即从极之渊也,一曰中极之渊,深三百仞,惟冯夷都焉。《括地图》曰: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河水又出于阳纡、陵门之山,而注于冯逸之山。《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沉珪璧礼焉,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物,皆《河图》所载。河伯以礼,穆王视图,方乃导以西迈矣。粤在伏羲,受《龙马图》于河,八卦是也。故《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尧坛于河,受《龙图》,作《握河记》。逮虞舜、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于海,迳自中州,《龙图》所在。《淮南子》曰:昔禹治洪水,具祷阳纡,盖于此也。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非也。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山,即昆仑山也。《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雷公也。黄帝宫,即阿耨达宫也。
《山海经》曰¹:南即从极之渊也,一曰中极之渊,深三百渊,惟²冯夷³。《括地图》曰: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河水又出于阳纡(yū)、陵门之山,而注于冯逸之山。《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阳纡之山,河伯冯夷之所都居¹⁰,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沉¹¹(guī)¹²¹³焉,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玉果¹⁴、璇(xuán)¹⁵、烛银、金膏¹⁶等物,皆《河图》所载。河伯以礼,穆王视图,方乃导¹⁷以西迈¹⁸矣。粤在伏羲(xī),受《龙马图》于河,八卦¹⁹是也。故《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²⁰,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尧²¹²²于河,受《龙图》,作《握河记》。逮虞舜²³、夏、商,咸亦受焉。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²⁴于海,迳自中州,《龙图》所在。《淮南子》曰:昔禹²⁵治洪水,具祷阳纡,盖于此也。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非也。释氏《西域记》²⁶曰:阿耨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山,即昆仑山也。《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²⁷,雷公也。黄帝宫,即阿耨(nòu)达宫也。
译文:《山海经》说:南面就是从极渊,又叫中极渊,深三百仞,只有水神冯夷居住在那里。《括地图》说:冯夷经常乘坐云车,由两条龙驾着出行。黄河水又从阳纡山、陵门山流出,注入冯逸山中。《穆天子传》说:天子西征,到阳纡山,这是河伯冯夷居住的地方,冯夷即河宗氏,天子于是把宝玉珪璧投进水里礼祭河神,河伯才给天子打开图册典籍,让他观看天子应有的宝器:玉果、璇珠、烛银、金膏等神物。这些都是《河图》中所记载的。河伯以礼相待,等穆王看完图后,才引导他向西行进。所谓伏羲氏受《龙马图》于大河之源,《龙马图》就是八卦。所以《命历序》说:《河图》,是帝王的基础,记载着江、河、山川、州界的分野。后来尧在河边筑坛,接受《龙图》,写了《握河记》。直至虞舜、夏、商,也都接受过《龙图》。李尤《盟津铭》:浩浩荡荡的大河之水,终于流入大海汇成巨浪;它从中原经过,就是河伯献上《龙图》的地方。《淮南子》说:从前大禹治洪水,在阳纡祭祀祈祷,就是在这个地方。高诱以为阳纡就是秦薮,是不对的。释氏《西域记》说:阿耨达太山,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台观阁非常宏大。这山就是昆仑山。《穆天子传》说:天子登上昆仑山,参观黄帝之宫,为雷神丰隆墓葬封土。丰隆就是雷公。黄帝宫就是阿耨达宫。
注释:¹《山海经》曰:“南即”四句,出自《山海经·海内北经》。²惟:同“唯”,只有。³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⁴都:居住。⁵焉:在那里。⁶恒:常,经常。⁷云车: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名。⁸冯逸之山:山名,不详。⁹河伯冯夷:河伯、冯夷是同一个人,指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冯夷是人名,河伯是天帝赐予他的封号。¹⁰都居:居住。¹¹沉:古代祭川泽叫沉,因为要向水中投祭品,故名。¹²珪璧:古代祭祀朝聘所用的玉器。¹³礼:行祭礼。¹⁴玉果:形状像果实一样的美石。¹⁵璇珠:美玉珠。¹⁶金膏:传说道教中的仙药。¹⁷导:引导。¹⁸西迈:向西行进。¹⁹八卦:《周易》中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ɡèn)、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²⁰阶:基础,阶梯。²¹尧:传说中古帝陶唐氏之号。²²坛:筑坛祭祀。²³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在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故称虞舜。²⁴朝宗:本来是指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周礼·春宫·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后来比喻小水流注大水。²⁵禹: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曾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有“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²⁶释氏《西域记》:书名,不详。杨守敬认为是晋释道安的《西域志》。²⁷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即雷公。后多用作雷的代称。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译文:天边那团团乌云,饱含着浓浓的雨意,楼前一轮红日,把青山照得多么明丽。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sōng)阳居士¹今何在?青眼²看人万里情。
译文:古时嵩山的隐者,如今却在哪里?看重我和他心志相契,万里以外向我传达情谊。
注释:¹嵩阳居士:嵩阳,指今河南嵩山、少室山、颖水一带。居士,意即处士,古称有才德而不仕的人。²青眼:眼睛正视时,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

  这首诗题为“梦中作”,诗人凭借梦中稍纵即逝的霎时间的清灵的感觉,结合平时的心志,自然倾吐而出,如奔泉之出山,清风之振叶。故诗境特奇,非寻常笔墨所能企及。

  前半“天际乌云”两句,表面上写雨后新晴景象,实质是针对时事而发,语意双关,自然合拍,寄意深长。楼头的红日,虽然已经照亮山峰,光明满眼;但天边乌云仍重,依然含有雨意,阴晦风雨,仍然可以随时到来。作者身当北宋中期,北方的契丹(此时已称辽国),西边的夏国,虽然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先后与辽、夏达成和议,并由宋朝岁给两国大量金银和丝缯,暂得相安,但危机仍存,隐忧犹在。赂敌求和,等于饮鸩止渴,不仅削弱了宋朝的实力,更糟的是壮大了对方,形成不战自困的局势。这西边、北边两个强敌,对宋朝随时都有严重的威胁。正如天际乌云一样,一旦翻滚起来,可能乌天黑日、风雨交加,暂时的晴朗,固然也是可喜的迹象,但晴意未稳,并不足恃。过于乐观,势必铸成大错。

  后半“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两句,是作者表明自己心志的活语。在诗里,这两句所表现的是跳跃的感情,作者是文士,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于时局,虽则具有敏感和远见,但是他感叹并未能补救时艰,空有拯时济世之心而无力实现,因而不无遁世高隐之情。作者想到嵩阳那里,因为那是高人逸士所居。古代的高士许由,传说曾隐居过嵩山、颍水之间;唐代的隐逸之士,更多栖身于嵩山、少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集中,就有《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送于十八落第还嵩山》、《送杨山人归嵩山》等多篇,表明向往嵩山、少室山之意,尤其是《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那一篇,更能表达李白的心境。元丹丘是位高士,李白曾称他为“丹丘生”。这篇诗的序文说:“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宕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诗中说:“故人契嵩颖,高义炳丹雘,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端好,不羡世朝乐。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嵩山逸人,即指嵩阳居士。蔡襄诗中的后两句,正是运用了李白的诗意。元丹丘是以青眼看待李白的,所以“岩信频及,许为主人”。作者想到宋代当时,像元丹丘那样的高人绝少,而取媚邀宠的人,则到处存在,所以又有欲往无由之叹。诗句说:“篙阳居士今何在?”深致惋惜之情。诗人认为,倘若嵩阳居士仍然存在,他们必然以青眼看人,虽然相隔万里,也是令作者向往的。

  全诗从感念时艰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的矛盾心情。诗人作为一个文人、一个书生,此诗情调是十分切合身份的。诗的语言明丽新警,婉而多风。陈衍认为这首诗有“神助”,是指诗的境界高远,是梦中偶有会心之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69-171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piān)¹三青鸟,毛色奇可怜²
译文:翩翩飞舞三青鸟,毛色鲜明甚好看。
注释:¹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²奇可怜:甚可爱。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朝为王母使¹,暮(mù)归三危山。
译文:清早去为王母使,暮归居处三危山。
注释:¹王母使:西王母的信使。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我欲因¹此鸟,具²向王母言。
译文:我想拜托此青鸟,去向王母表心愿。
注释:¹因:因依,依托。²具:通“俱”,完全,详细。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在世无所须¹,惟(wéi)²酒与长年³
译文:今生今世无所求,只要美酒与寿年。
注释:¹须:通“需”,需要。²惟:同“唯”,独,只有。³长年:长寿。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piānpiānsānqīngniǎo máolián 
zhāowéiwángshǐ使 guīsānwēishān 
yīnniǎo xiàngwángyán 
zàishìsuǒ wéijiǔchángnián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原谷有祖¹,年老,谷父母厌憎²,欲捐之³。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¹⁰(yú)¹¹,捐祖于¹²野。谷随¹³,收舆归¹⁴。父曰:“汝(rǔ)¹⁵何以¹⁶收此凶具¹⁷?“谷曰:“他日¹⁸父母老¹⁹,无需更²⁰作此具,是以²¹收之。“父惭²²,悔之²³,乃²⁴(zài)²⁵祖归养。
译文: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好言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祖父接回来赡养。
注释:¹祖:祖父,祖辈。²厌憎:厌弃憎恨。³欲捐之:想要丢弃他。之代词代指"祖父",文中的祖爷可译为他。欲:想要。捐:抛弃,丢弃。⁴年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表示整数后的零数。⁵谏:规劝。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⁶岂有:怎么可以。⁷是:这(是)。⁸负义:违背道义。负: 违背。⁹从:听从,顺从。¹⁰作:做,制作。¹¹舆(yú):手推的小车,即手推车。¹²于:在。¹³谷随:省略句,谷随(之)。原谷跟随着他。随:跟随。¹⁴归:返回。¹⁵汝:你,指示代词。¹⁶何以:为什么。¹⁷凶具:不吉利的用具。凶:不吉利。¹⁸他日:以后,将来,往后。¹⁹老:年老。²⁰更:再。²¹是以:即“以是“,因为这样,因此。²²惭:意动用法,为...感到惭愧。²³悔之:对自己做的这件事感到很后悔。悔,对…感到后悔,属于意动用法。之,代词,代指因为父亲年老就要丢弃他的这件事。乃²⁴:于是,就。²⁵载: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