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秋风下,还惊扫地高。不因茅屋怒,全向树梢号。
万里秋风下,还惊扫地高。不因茅屋怒,全向树梢号。
寥廓归云尽,荒寒晚吹豪。黑摧淝水阵,白卷浙江涛。
寥廓归云尽,荒寒晚吹豪。黑摧淝水阵,白卷浙江涛。
过耳鸣鹘羽,连山掣戴鳌。空林无落叶,拾得海凫毛。
过耳鸣鹘羽,连山掣戴鳌。空林无落叶,拾得海凫毛。

qiūjǐngqiūgāofēnghào--liúchénwēng

wànqiūfēngxiàháijīngsǎogāoyīnmáoquánxiàngshùshāohào

liáokuòguīyúnjǐnhuānghánwǎnchuīháohēicuīféishuǐzhènbáijuǎnzhèjiāngtāo

guòěrmíngliánshānchèdàiáokōnglínluòshíhǎimáo

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5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zhū)(yú)¹相斗一枝枝。
译文: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在重阳佳节写诗,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
注释:¹茱萸: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¹陶潜醉不知。
译文:宋玉无限的悲秋情怀让人怜悯,怎似陶渊明那样陶醉不知?
注释:¹争似:怎似。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绿鬓(bìn)¹爱随风景变,黄华²能与岁寒期。
译文: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
注释:¹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²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xiāng)阳拍手儿¹
译文:我现在登高时的几分狂妄,恐怕会惹襄阳小儿拍手笑话。
注释:¹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jiǔ--fànzhòngyān

qiánxiánjiǔshīzhūxiāngdòuzhīzhī

liánsòngqíngxiànzhēngshìtáoqiánzuìzhī

绿bìnàisuífēngjǐngbiànhuánghuánéngsuìhán

dēnggāohuíchùkuángduōshǎoxiàoshāxiāngyángpāishǒuér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
白发星星¹(jīn)²衰,种田犹自³伴孙儿。
译文:务农老翁白发苍苍,体力早已透支;耕种田地,仍然需要孙子扶持。
注释:¹星星:头发苍白的样子。²筋力:体力。³犹自:尚且,仍然。
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官苗¹若不平平²纳,任是³丰年也受饥(jī)
译文:如果不能公平缴纳官府征收青苗之税,纵使丰收时节到来,老翁也要遭受饥饿。
注释:¹官苗:指官府向底层劳动人民所征收的青苗税。²平平:均平、公允。意思是指按照官府的比例上交。³任是:即使是。
这首诗对封建社会赋税的繁重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tiánwēng

xún tángdài 

báixīngxīngjīnshuāi zhòngtiányóubànsūnér 
guānmiáoruòpíngpíng rènshìfēngniánshòu 
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
洛浦¹林塘²春暮³时,暂同游赏莫相违
译文:春天将近,与秦帅端明来到洛水之滨的李氏园池一起游赏,尽管是暂时的,可也莫违背了我的心愿。
注释:秦帅端明:当指司马光。司马光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因跟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辖境相当今宁夏、甘肃、陕西等部分地区),故称秦帅。熙宁六年(1073年),司马光又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故称秦帅端明。¹洛浦:洛水之滨。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洛,古水名,即今河南洛河。浦,水滨,李氏园池恰临洛水。²林塘:指李氏园池里的树丛和池水。³春暮:春天将尽。⁴暂:短暂。不宜理解为暂时。⁵相违:违背我的心意。
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
风光不要人传语¹,一任²花前尽醉归。
译文:不必传话给风光叫他暂且留住,任凭我们在花前醉饮兴尽而归。
注释:¹传语:寄语,即传话。²一任:听任,任凭。

  诗中化用杜甫《曲江》及李白《襄阳歌》句意,抒写了诗人当暮春时节与知友放情欣赏风光,在花前尽兴醉饮的豪迈情致。诗中全无伤春滥调,词情明快,表现了诗人健康爽朗的胸襟。

  “秦帅端明”姓司马,是文彦博的老友。清明后的一日,诗人与他会饮于李氏园池,首句便作描写:时当清明后的暮春,二人来到李氏园池。李氏园恰临洛水,园中树木丛聚,池水汪汪,“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陶潜《游斜川》诗序)。因此紧接第二句便说:“暂同游赏莫相违。”单就字面意思而言,与杜甫的大致不差,但由于所言对象有别,故诗意便不尽相同了。杜甫乃以拟人化的语气与“风光”言,诗人在此却向同游者说道:既然良辰美景当前,游园会饮便是赏心乐事了,让我们共同尽情游赏吧,尽管是暂时的(短时间的),可也莫违背了我的心愿啊!诗人接下来的两句说:我们还有游赏的有利条件呢了,“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杜甫还须寄语风光,求得风光首肯以后方能游赏,诗人在这里却说,他们“不要传语”,此句意思,详而言之,即是苏轼所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前赤壁赋》)简而言之,便是李白所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因此不须人先去传语,可以听任大家于花前觥筹交错,恣意观赏,尽兴方归了。

  杜甫的那一联另有深意。诗人这首诗所表现的,则是他悠然闲适、尽情享受李氏园内阳春烟景的感情。语言圆美流转,格调清新明快,与杜诗的沉郁顿挫相比,别有一番情调。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15-116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8

qīngmínghòutóngqínshuàiduānmínghuìyǐnshìyuánchíǒuzuò--wényàn

luòlíntángchūnshízàntóngyóushǎngxiāngwéifēngguāngyàorénchuánrènhuāqiánjǐnzuìguī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春欲尽,日迟迟¹,牡丹时。罗幌(huǎng)²卷,翠帘³垂。彩笺(jiān)书,红粉泪,两心知。
译文:春天就要结束了,天还是长长的难熬,牡丹又绽开了她的娇娆。罗帐高高地卷着,翠绿的绣帘垂地轻飘。我重读了旧时的书信,红粉脸上泪痕条条,你和我的相爱,我们相互知晓。
注释:¹迟迟:日长而天暖。²罗幌:罗绸制的帷幕。幌,帷幔。³翠帘:绿色的帘幕。翠,一作“绣”。⁴红粉:这里指粉红的脸颊。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人不在,燕空归¹,负²佳期。香烬(jìn)落,枕函³(qī)。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译文:你不在我的眼前,我就像春燕空归旧巢,白白地空守佳节良宵。香炷的灰烬又落了,相思的无眠揉约了枕套。今夜的月光分外的亮,月光下只见花儿稀少。明月更惹起我对你的思念,愿这相思如月在你床前照耀。
注释:¹空归:空空归来。²负:辜负。³枕函:枕套子。⁴欹:倾斜貌。⁵淡薄:稀疏,稀少。

  旧体诗、词大体上有齐言与长短句之别。但词中也有少数齐言者,这首词基本上一句一意,句子间不免省略叙写与过渡的词语,出现若干空白。这就需要比勘揣摹,发挥联想,方能对词意有充分的体味。

  此词的题材是最常见的暮春思妇之闺怨。但用《三字令》这一特殊词调,在表现上显得格外别致。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三句,是说暮春的白昼一日长似一日,正是牡丹花开的时候。遣词上容易使读者联想到《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和白居易“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买花》)等诗句。然而此词的女主人公在这样绵长的春日,却无心参加赏花士女之行列,独自闷闷在家。“罗幌卷,翠帘垂。”就表现出这样的意态,同时词意就自然由外景描写转入闺房之内。一“卷”一“垂”,又正好暗示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她深锁春光而犯愁,原来她正看这一封信——彩笺书,流着泪。从“两心知”一句看,这信与其是她自己写就的情书,无宁看作是远方寄来的尺素。否则,便应是“忆君君不知”了。然而,书来正意味着人不来。那人一去或许经年,须知“红粉”楼中正计日。

  过片紧承此意,“人不在”三字,形容女子的孤单;“燕空归”,似乎暗示来信徒增幽怨,又有以双飞燕反衬孤独处境之意。想必来信中有许多托词,但不能改变一个铁的事实:“负佳期”。想当初离别,必有盟誓“两心知”。而到今日,又苦留后约将人误。这里词语虽简单,怨思却甚深。“香烬落”,极见境之清寥;“枕函欹”,又极见人之无聊。此时心情,知之者其唯“枕函”乎!以下写景,又由室内推移室外,时间已由上片的白昼推移到夜晚。“月分明,花澹薄”,这是花好月圆之夜。花的“澹薄”是沐浴月光之故。但这花好月圆,却不能慰藉孤栖者的愁怀,反而徒增感伤。以景写哀,倍增其哀。同一美好之花、月,分形以“澹薄”、“分明”的对比词语,拨换字面,颇增情致。

  这词在歌筳演唱该是很富情味的。它出句短促而整齐,断而不见、乱,真有明珠走盘之清脆感、节奏感。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5-246

sānlìng··chūnjǐn--ōuyángjiǒng

chūnjǐnchíchídānshíluóhuǎngjuǎncuìliánchuícǎijiānshūhóngfěnlèiliǎngxīnzhī

rénzàiyànkōngguījiāxiāngjìnluòzhěnhányuèfēnmínghuādànbáoxiāng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玉华¹寒,冰壶(hú)²冻。云间玉兔³,水面苍龙。酒一樽(zūn),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lán)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qián)坤表里,江汉西东。
译文: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美酒一樽,瑶琴三弄。吸引苍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注释:中吕:宫调名。普天乐:曲牌名。又名《黄梅雨》。南北曲皆有此曲牌。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句法也各不同。¹玉华:指月亮的光华。²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这里是形容月色。³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⁴苍龙: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⁵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这首写景的小令情致幽深,气势浩大,颇值得玩味。

  起笔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玉华寒,冰壶冻”,垂虹桥上的月色皎洁明净,清寒得如同盛满冰水的壶。开头两句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云间玉兔,水面苍龙”,月光的清辉洒满大地,抬头仰望天空,看到的是一轮明月在云间游走;低头远望大地,看到垂虹桥如长龙一般盘踞在吴江上。相传,生活在月中的嫦娥有一只玉兔,此处用“玉兔”代指明月,将明月在云间出没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将垂虹桥比作“水面苍龙”,则将垂虹桥盘踞水上,似要腾空而起的雄伟气势写尽。

  时隐时现的明月和有腾空之势的垂虹桥共同构成了一幅迷离梦幻的图画。接着,诗人将视线由景物转到人身上。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游人雅兴大发,“酒一樽,琴三弄”,饮酒弄琴,不亦乐乎。

  江天壮阔,月色朦胧,游人把酒望月,已至微醺,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仿佛看到水边的仙女踏着凌波微步,款款而来,倚在栏杆上任凭天风吹拂着面颊,“嗅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曹植曾在《洛神赋》中说洛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飘然而至。此处的“凌波仙人”指的自然就是洛神。此处引入“洛神”这一形象除了为月夜的垂虹桥披上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之外,也更加凸显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迷人的景色和音乐甚至将仙女都吸引来了。“天风”二字除了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宜人之外,也使整个环境显得更加神秘缥缈。“仙人”和“天风”给予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平添了整支曲子的意蕴。

  面对辽阔的江天,诗人神清气爽,思绪纷飞。站在垂虹桥上,任微风轻轻吹拂着身体,凭栏远望,目之所及,只见“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远处近处灯光摇曳,尽是楼台殿阁,江天一色,烟波浩渺,天地分外辽阔,浩瀚的江水从面前奔涌而过。末尾三句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一幅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是感情却深邃沉挚,天地无涯人却终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限制。结尾似戛然而止,语虽尽而意未绝,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84-385页

tiān··chuíhóngyuè--zài

huáhánbīngdòngyúnjiānshuǐmiàncānglóngjiǔzūnqínsānnònghuànlíngxiānrénmènglángànmǎnmiàntiānfēnglóutáiyuǎnjìngānkūnbiǎojiānghàn西d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