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树鸣鷤䳏,红紫春事休。临川贤假守,只今陈太丘。
深树鸣鷤䳏,红紫春事休。临川贤假守,只今陈太丘。
驾言出远郊,班春临道周。亦招素冠士,来从朱轓游。
驾言出远郊,班春临道周。亦招素冠士,来从朱轓游。
晨兴惬胜引,适此夜雨收。原隰乱高下,意行逐前俦。
晨兴惬胜引,适此夜雨收。原隰乱高下,意行逐前俦。
荒荒白水满,郁郁稻秧抽。旧闻明水寺,宛在岩之幽。
荒荒白水满,郁郁稻秧抽。旧闻明水寺,宛在岩之幽。
石门本无关,鸣禽自相求。不有省耕役,俗驾来何由。
石门本无关,鸣禽自相求。不有省耕役,俗驾来何由。
老屋隐乔木,野僧事良畴。松径深窈窕,轩车纷少留。
老屋隐乔木,野僧事良畴。松径深窈窕,轩车纷少留。
迟回动归兴,冲雨戒摧辀。危情极冰渊,细路遵塍沟。
迟回动归兴,冲雨戒摧辀。危情极冰渊,细路遵塍沟。
深泥艰涉足,竹鸡为我愁。岂惮来往频,清与耳目谋。
深泥艰涉足,竹鸡为我愁。岂惮来往频,清与耳目谋。
回首谢青山,寻盟亦悠悠。
回首谢青山,寻盟亦悠悠。

tóngchénzhōngquànnóngchūjiāoyīnyóumíngshuǐshān--hóngchú

shēnshùmíngguìhóngchūnshìxiūlínchuānxiánjiǎshǒuzhǐjīnchéntàiqiū

jiàyánchūyuǎnjiāobānchūnlíndàozhōuzhāoguānshìláicóngzhūfānyóu

chénxìngqièshèngyǐnshìshōuyuánluàngāoxiàxíngzhúqiánchóu

huānghuāngbáishuǐmǎndàoyāngchōujiùwénmíngshuǐwǎnzàiyánzhīyōu

shíménběnguānmíngqínxiāngqiúyǒushěnggēngjiàláiyóu

lǎoyǐnqiáosēngshìliángchóusōngjìngshēnyǎotiǎoxuānchēfēnshǎoliú

chíhuídòngguīxìngchōngjiècuīzhōuwēiqíngbīngyuānzūnchénggōu

shēnjiānshèzhúwèichóudànláiwǎngpínqīngěrmóu

huíshǒuxièqīngshānxúnméngyōuyōu

洪刍

洪刍

宋洪州南昌人,字驹父。洪朋弟。哲宗绍圣元年进士。放意江湖,不求闻达。徽宗崇宁中坐元符上书邪等,降官监汀州酒税,入党籍。钦宗靖康中为谏议大夫。汴京失守,坐为金人括财,流沙门岛卒。有《老圃集》、《香谱》。 ▶ 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天命玄鸟¹,降而生商²,宅³(yīn)土芒芒。古命武汤,正(zhēng)域彼四方
译文:天命玄鸟降人间,简狄生契商祖先,住在殷地广又宽。当时天帝命武汤,征伐天下安四方。
注释:¹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sōng)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²商:指商的始祖契。宅³:居住。⁴芒芒:同“茫茫”,广大的样子。⁵古:从前。⁶帝:天帝。⁷武汤:即成汤,汤号曰武。⁸正:同“征”。又,修正疆域。⁹方:遍,普。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方命厥(jué)后,奄¹有九有²。商之先后³,受命不殆(dài),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mǐ)不胜
译文:昭告部落各首领,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先王后继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孙武丁最称贤。武丁确是好裔孙,武汤遗业能承担。
注释:¹奄:拥有。²九有:九州。传说禹划天下为九州。有:“域”的借字,疆域。³先后:指先君,先王。⁴命:天命。⁵殆:通“怠”,懈怠。⁶武丁:即殷高宗,汤的后代。⁷武王:即武汤,成汤。⁸胜:胜任。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龙旂(qí)¹十乘(shèng)²,大糦(chì)³是承。邦畿(jī)千里,维民所止,肇(zhào)域彼四海
译文:龙旗大车有十乘,贡献粮食常载满。国土疆域上千里,百姓居处得平安。
注释:¹旂:古时一种旗帜,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²乘:四马一车为乘。³糦:同“饎”,酒食。宾语前置,“大糦”作“承”的前置宾语。⁴承,捧,进献。⁵邦畿:封畿,疆界。⁶止:停留,居住。⁷肇域四海:始拥有四海之疆域。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或释“肇”为“兆”,兆域,即疆域。开辟疆域以至于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四海来假(gé)¹,来假祁祁²。景³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hè)
译文:开拓疆域达四海,四夷小国来朝拜,车水马龙各争先。景山外围黄河绕,殷受天命人称善,百样福禄都占全。
注释:¹来假:来朝。假,通“格”,到达。²祁祁:纷杂众多之貌。³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称亳(bó),为商之都城所在。景,广大。⁴员:幅员。⁵咸宜:谓人们都认为适宜。⁶百禄:多福。⁷何:通“荷”,承受,承担。

  这是殷商后代宋国祭祀其祖先武丁的乐歌。《毛诗序》云:“《玄鸟》,祀高宗也。”郑笺云:“祀当为祫。祫,合也。高宗,殷王武丁,中宗玄孙之孙也。有雊雉之异,又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云。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庙,歌是诗焉。”郑玄的意思是《毛序》所说的“祀”是合祀,而他所讲到的“雊雉之异”,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是这么一回事:“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雊)。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 据今人的研究,商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雊雉之异”的传说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不无相关。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则是关于商的起源的最珍贵的早期文献资料。传说中商的祖先契是其母有娀氏之女吞下燕卵之后生下的。《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上古典籍中对此传说有相当多的记载。《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诒,如何喜?”《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此外如《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尚书中候》,《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补引《诗含神雾》等纬书也记录了这同一传说。更有意思的是:传世的晚商青铜器《玄鸟妇壶》上有“玄鸟妇”三字合书的铭文,其含义表明作此壶者系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玄鸟是商部族的崇拜图腾,“天命玄鸟”的传说正是原始商部族的起源神话。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审视这一神话,可发现它作为一种原型,有其典型意义。有关鸟卵生子的传说长期流传于东北地区,如《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清太祖武皇帝实录》:“长白山,……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其果入腹,既感而成孕。”高丽李奎极《李相国文集》中亦有鸟卵生子的传说,与《魏书·高句丽传》所记之事略同。而据傅斯年考证,商部族正是发迹于东北渤海地区。

  由此可见,所谓的“雊雉之异”是为了显示高宗武丁的中兴而造出的神话,它正基筑于商民族的玄鸟图腾信仰。商至盘庚而迁殷,发展兴旺,政局稳定。盘庚死后,传位二弟小辛,小辛不幸三年而亡,又传位三弟小乙,小乙即位十年而亡。其时殷道又衰,小乙之子武丁立,用傅说为相,伐鬼方、大彭、豕韦,修政立德,终使国家大治。诗云:“龙旂十乘,大糦是乘。”郑玄笺曰:“交龙为旗,高宗之孙子有武功,有王德于天下者,无所不胜服。乃有诸侯建龙旗者十乘,奉承黍稷而进之者,亦言得诸侯之欢心。十乘者,由二王后,八州之大国与?”中原部族建立联盟后,统以龙为标志,“龙以建旗”。商族在东北兴起后,南下黄河流域,进而控制诸夏。高宗武丁时,中原各部族以车载稻米进贡。诗云:“四海来假,来假祁祁”,则不但是中原诸夏部族,即使是氐、羌等四边民族也纷纷进贡朝见。武丁功业之隆,于此可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22-724

xuánniǎo

míng xiānqín 

tiānmìngxuánniǎo jiàngérshēngshāng zháiyīnmángmáng mìngtāng zhēngfāng 

fāngmìngjuéhòu yǎnyǒujiǔyǒu shāngzhīxiānhòu shòumìngdài zàidīngsūn dīngsūn wángshèng 

lóngshíshèng chìshìchéng bāngqiān wéimínsuǒzhǐ zhàohǎi 

hǎilái lái jǐngyùnwéi yīnshòumìngxián bǎishì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译文: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¹迟。
译文:春雨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天已大亮,忙于春耕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
注释:¹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译文: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互亲爱、取悦;乌鸦等鸟儿飞上飞下巧妙相随,觅食米饭和谷种。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纷纭政令¹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译文: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
注释:¹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从来系日乏长绳(shéng),水去¹云回恨不胜²
译文: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逝水东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怅恨不胜。
注释:¹水去:含有两个意思:一、与“云回”一样是所见景象,含有“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意思;二、指时间的消逝。²恨不胜:怅恨不尽。胜,尽。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欲就麻姑¹买沧(cāng)海,一杯春露²冷如冰。
译文:正想向仙人麻姑买下沧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注释:¹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²一杯春露:指沧海之水(也就是沧海里所汇聚的时间)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从来系日乏长绳”,诗人开篇运用典故,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可留的怅惘之情。古人想用绳子来拉住西沉的太阳,以此挽留时光的流逝,可是又哪有这么长的绳子呢?事实上从来就没有系日的长绳,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时间无穷无尽的流逝。“水去云回恨不胜”,登高望远,但见滚滚江河向东流去,永无休止。这一日日、一天天、一年年相似的每一刻仿佛都在重来,鸟去又飞回,春去又春归,但就是这表面的轮回中,有多少峥嵘的岁月在无情地流逝。轮回一日意味着一天已经过去,轮回一春,意味着一年已过去,从老人到儿童的轮回,意味着一代人已经过去。太阳日复一日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不断更替,这其中蕴含了人生、社会和宇宙的多少悲哀和无奈。

  诗人伤感至极,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境:“欲就麻姑买沧海”,何不把沧海买过来,如此一来,时间就可以永远由我来把握了!自古百川归大海,把沧海买过来,流逝的一切不就又重新回来了吗?现在沧海已属于麻姑了,不如去向麻姑买下来。乍读似觉这奇想有些突如其来,实则它即缘“系日乏长绳”和“水去云回”而生。浪漫主义的思维赋予了诗人极尽的幻想,在感叹人世短暂,时间飞速流逝的迷惘中似乎发现了极好的办法。不过,纵然有此想法,麻姑又在哪里?又用什么东西去与她交换这宇宙的瑰宝?自古以来。朝代变迁,沧海变桑田都是不争的事实,又有谁能摆脱命运的轨迹?纵有了沧海在手谁又能保证它不又会变成桑田。 “一杯春露冷如冰”意为,蓬山周围的海水,据说现在也变浅了,将又一次要变成陆地,也许麻姑也拿它没办法了,诗人抓住这一点加以发挥,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缩短为一瞬间,让人透悟到这眼前的一杯春露,不过是浩渺的沧海倏忽变化的遗迹,顷刻之间,连这一杯春露也将消失不存了。一个“冷”字,揭示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绝望情绪,诗人曾一度豪情万丈的幻想,瞬间又黯淡下来。 诗末两句跨度极大,由对浩瀚的海水充满了无穷的幻想到瞬问的返回现实,这一时空的跳跃,落差之大,让人无法接受,然而也正是这极大的反差,才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极大的感伤: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人生苦短,自己人生旅程过半,尚一事无成。

  诗人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得这样新奇浪漫,诗情画意,也许正可以借用和诗人同时的李德裕说的一句话来评价:“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

参考资料:
1、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 :吉林大学出版,2009.5:第104页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23-1224页

shān

shāngyǐn tángdài 

cóngláichángshéng shuǐyúnhuíhènshèng 
jiùmǎicānghǎi bēichūnlěngbīng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译文:想忘也忘不了,想离去也没有理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译文:身上长不出翅膀,黑白相间的头发长满了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译文:因为看新落的树叶,我上了最高的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译文:傍晚的颜色没有边际,两眼茫茫然充满了愁绪。

yuǎn

bái tángdài 

wàngwàngwèi yóu 
liǎngshēngchì èrmáokōngmǎntóu 
zuòkànxīnluò xíngshàngzuìgāolóu 
míngbiān mángmángjìnyǎnchóu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愁侵。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¹、总何心?叹路转羊肠²,人营燕垒,霜满蓬簪(zān)³。愁侵。庾(yǔ)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一醉莼(chún)(kuài)玉,忍教菊老松深。
译文:秋云滚滚,密布万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线,所以布下重云劝阻。五峰为了赶赴前线去必须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营垒也简陋得像燕子窝那样狭隘;每天赶路,又事务繁忙,一定会使他凭空添上满头白发。他因为任务重而愁白了头,但他认真监督,并且亲自参加搬运粮草,所以连双袖沾满糠尘也管不得。这种艰苦的军旅生活,即使积军功被封为像韩信那样的淮阴侯,也不会使人羡慕,因为这是劳苦功高理所应得的赏赐啊。宴中摆上来吴地的当令名菜:莼丝羹、鲈鱼脍,以期一醉,并劝五峰说:你难道能忍心抛下这儿傲霜的菊花圃、葱郁的松树林,任其荒芜,不管而去?
注释: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乐章集》入“南吕调”。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还有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的,系慢调变格。此词为定格。翁五峰:即翁孟寅,字宾旸,号五峰,钱塘(今杭州)人。登临安乡书,曾为贾似道客。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县。唐升荆州为江陵府,宋为荆湖北路治所。贾似道督师湖北,翁为贾之幕客,所以有江陵、鄂渚之游。¹卷:一本作“卷舒”。²羊肠:形容曲折小路。³蓬簪:《韩诗外传》: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 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⁴庾尘:庾,庾亮,字元规。用东晋庾亮与王导争斗之典。《晋书·王导传》:“时(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趋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⁵淮阴:汉淮阴侯韩信。⁶莼丝:莼菜,江南风味菜。
离音。又听西风,金井树、动秋吟。向暮江目断,鸿飞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
离音。又听西风,金井¹树、动秋吟。向暮江目断²,鸿飞渺渺,天色沉沉。沾襟(jīn)。四弦³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zhēn)。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
译文:西风吹落梧桐叶,这簌簌的落叶声,不但在哀伤秋天的无情,也是悲叹五峰即将别离啊。今在江边送别五峰,不觉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时分,见鸿雁飞踪渺渺,想到分别在即,今后天各一方,音讯渺茫,不由得泪沾胸襟。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声声,哀诉似语,用以侑酒。希望五峰能像秦琼、杨延昭一样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两个人谈起往事,一直可以追溯到贫寒之交的年代。这一次匆匆筹办的送别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岁末在杭州西湖边梅树下的寂静处,大家交盏同饮时那样的自在快乐呢?
注释:¹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古诗词中常指宫庭或园林中之井。²断:一本作“短”。³四弦: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四弦一声如裂帛。”⁴杨琼:中唐著名酒妓。元稹《和乐天示杨琼》自注:“杨琼,本名播,少为江陵酒妓。”⁵静:林逋,林和靖。“静”与“靖”同音。

  这首词叙写词人送别友人翁宾旸时的联想和感叹,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悲伤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在送别友人之时,一面渴望其封侯挂印,一面又劝其挂冠归来,共话别情。此词善用典故,行文流畅,题旨清楚。

  上片首句以秋云起兴,“送秋云万里”,起笔高远。“算舒卷、总何心?”秋云舒卷,算来它们又有何心思。如李白诗所言:“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云卷云舒自然没有什么心思,不过辽阔高远,悠然自在而已。三句勾勒出秋云万里,卷舒自如之景,一为离别做背景,二暗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归隐意,为全词定下基调。接下来以“叹”字领起,一连用了三个短句“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叹簪”来描述翁五峰此去之艰辛。此去之路是羊肠小路,“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曹操《苦寒行》)羊肠小路还要“转”,可见行路之难,道途之艰,亦暗喻翁五峰仕途不畅。此去所为如同燕子垒巢,辛苦经营,翁五峰去贾似道幕中,更如同燕巢危幕,不仅辛苦,而且危险。此去经历风霜,劳苦辛勤,可以想见将来之“尘满面,鬓如霜”。“叹簪”绾合“转叹离本根”与“浑欲不胜簪”,写人如飞叹,发短难簪。这三句将翁五峰此去之辛苦做了极为夸张的描述。顺理成章引出“愁侵”二字。词人替翁五峰愁绪满腹。“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三句做了解释。此去贾氏幕中为官,免不了勾心斗角,官场倾轧,就像东晋时的王导与庾亮互相争斗一般,而就算是争斗赢了,封侯拜爵,又能如何。汉朝淮阴侯韩信,国士无双,功劳盖世,仍然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这不值得羡慕。“庾尘满袖”,再用“满”字,呼应上句之“霜满叹簪”。“霜满叹簪”还只是个人之辛苦,“庾尘满袖”已见官场之险恶,“便”字更进一层,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暂时风光,但遇到狡诈奸险之主,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贾似道擅权专政,《宋史》评曰:“似道既专恣日甚,畏人议己,务以权术驾驭,不爱官爵,牢笼一时名士,又加太学餐钱,宽科场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断绝,威福肆行。”吴文英为朋友忧虑,乃至“愁侵”,用了许多艰险之语来儆戒友人不要贪恋官场。末两句“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更是以莼鲈之思、松菊之赏来劝告友人应当及早归隐。及时归来,还能一醉方休,享受莼丝脍玉之美,不忍心迟迟不归,让松菊等到花谢树深。“忍”在这里是岂忍的意思。“菊“”松”象征隐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此处呼应开头的“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

  换头“离音”一句回到送别题面。“又听西风”三句描述离别场景。西风又起,秋树叶落,阵阵秋吟,一片萧飒。“金井树”用“梧桐落金井”之典,泛指秋树。秋吟泛指秋声。昔日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辞官而去,飘然归乡,而友人偏偏在此时踏入官场,辜负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更令词人觉得可惜。“西风”既呼应上 片开头之“秋云”,又照应“莼丝脍玉”之语。“向暮江目断”三句,写沧江日暮,一片凄寂,即使望断江边,也只见到鸿飞渺渺,天色沉沉。友人从水上离去,“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词人感伤离情,不由得泪下沾襟。此时离筵正在奏乐,歌妓琵琶之声在秋风中凄凄夜语,此处用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诗意。杨琼和白居易相熟,是江陵著名歌妓,白居易有《问杨琼》诗。此处用此典,切合“送翁五峰游江陵”题目。送客之人和杨琼之流的歌妓谈说往事,不觉已到深夜,寒砧四起。砧声、琵琶声,凄绝萧瑟,令人肠断。末两句“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重申劝退之意。此去艰辛,不如和三两好友共赏湖山,度此晚岁,在梅树之下静静酌酒赏花。

  吴文英一生未登科第,也不曾仕进,早年在苏州做幕僚,以后游走于达官贵人如丞相吴潜、嗣荣王赵与芮等人之家,做了清客,与官僚贵族们唱和酬酢,但始终未曾做官,最后潦倒以终。从此词中来看,他对于官场深有畏惧,不做官之原因,除了客观因素之外,恐怕也有不愿意、不乐意的主观因素在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吴文英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3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