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夷笑井瓶,同是意匠作。拘方等归尽,放意差独乐。
鸱夷笑井瓶,同是意匠作。拘方等归尽,放意差独乐。
往时二千石,天子偿负博。彼视淑德侯,何堪贮糟粕。
往时二千石,天子偿负博。彼视淑德侯,何堪贮糟粕。

yǐnqiānjièshū--liú

chīxiàojǐngpíngtóngshìjiàngzuòfāngděngguījǐnfàngchà

wǎngshíèrqiānshítiānzichángshìshūhóukānzhùzāo

刘跂

刘跂

永静军东光人,字斯立,号学易先生。刘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朝奉郎,哲宗绍圣间从父于新州谪所。徽宗立,诏返挚家属,跂诉文及甫之诬,及甫被贬。后遭党祸,编管寿春,为官拓落,政和末以寿终。有《学易集》。 ▶ 2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译文: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译文: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xíngféngliǔzhōngyōng--duān

luòzhòngshānhūnxiāoxiāofán

kānliǎngchù宿gòngtīngshēngyuán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阑珊¹玉佩罢霓(ní)(cháng)²,相对绾(wǎn)红妆³。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藕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译文:那并蒂莲好像歪斜带着玉佩的美女刚刚跳完霓裳羽衣舞,相对而视,各自梳妆。一阵微风吹过,它们又低下头来,好像在柔声地商量着什么。它们有一样的忧伤和思念,舍情脉脉,背对着夕阳。
注释:¹阑珊:零乱、歪斜之意。²霓裳:指唐代的霓裳羽衣舞。³绾红妆:谓两朵莲花盘绕连结在一起。⁴凌波:本指女子步履轻盈,若行水面,后代指美女,这里借指并蒂莲。⁵软语:柔和而委婉的话语。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沉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¹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gū)²漂残,沉(chén)³乍黑,同梦寄潇(xiāo)(xiāng)
译文:花朵娇艳的色泽褪去,但香味却更加浓郁。在银色月光的照耀下,池塘里的并蒂莲如同桃根、桃叶姐妹一样相依相守,陪伴着双宿双栖的鸳鸯。残余的菰米漂在水中,低沉的乌云渐浓,它们把同样的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注释:¹桃根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姐妹二人。²菰米:一名“雕胡米”。³沉云:浓云、阴云。⁴潇湘:指湘江。相传舜之二妃娥皇、女英随之南巡不返,死于湘水。这里借二妃代指并蒂莲。

  这是一首咏物词,歌咏对象是并蒂莲。

  上片描绘物形。谓茎杆一枝,花开两朵,花盘连结在一起。好像是舞罢霓裳、玉佩阑珊的仙子。这时候,正面对着面,梳理红妆。荷花香里,藕丝飘风。仿佛处身干水晶宫殿。微风过处,花枝有如仙子,步履轻盈,踏水而来。间或低下头,则喃喃细语,好像正藕量些什么。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荷花的根长在水底,藕丝漫长;花里的莲心却将所有的苦深深蕴藏,脉脉不语,背向着斜阳。

  下片揭示物理。谓蓬生并蒂,尽管也将叶残、香销,但她的姿态却永远令人难忘。明月东升,小荷塘披上银装。阵阵清香,仍旧在月色中弥漫。并蒂莲花,既是桃根、桃叶,姊妹双双,又像是桃树的根和叶,连在一起,终生相守。而月色之下,殷勤相伴的,还有双宿鸳鸯。这时候,夜已深,阴云忽然聚拢,月儿如同残留水中的菰米一般,时隐时现。多么希望能够像娥皇、女英,追随舜帝,寄梦潇湘。

  歌词咏物。物形和物理,其相互间的关联,借重于一个“并”字,并蒂莲的“并”。《说文》称:并,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状。本义为并行,并列。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掌握好这一个“并”字,物形和物理,乃至物与我也就融合在一起。解读此词,不能忽略这一关键字眼。

  全篇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不唯勾画出并蒂莲之神韵,并使诗人之性情深蕴其中,意含要眇,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5页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门掩。乍倚玉阑,旋剪夭艳。携醉靥。放溯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¹门掩²。乍倚玉阑³,旋剪夭艳。携醉靥(yè)。放倚(sù)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dàn)
译文:听风又听雨,春将过去,花儿调谢,门也掩闭。刚刚倚靠在美玉装饰的栏杆,又立即被风剪去了鲜艳美丽。携带着醉靥,放开那逆流而上的游船绳缆,荡着波光,牡丹花把烛光映衬显得暗淡。
注释:垂丝钓近: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八句六仄韵;下片七句六仄韵。云麓(lù):即史宅之,号云麓,为两朝宰相史弥远之子,与吴文英为同乡。淳祐八年(1248年) 以签枢密院事领财计,建议括浙西园田,一路骚动,怨嗟沸腾。据夏承焘《梦窗词集后笺》:“梦窗酬赠各词,或在其括田之前耶。”史宅之在括田之前,《宁波府志》称其:“著异闻录,寓规弥远,避势远嫌,退处月湖。”前后判若二人。画舫:彩饰图像的游船。洛花:洛阳花。牡丹花的别称。《群芳谱》:“唐宋时,洛阳花为天下冠。故牡丹名洛阳花。”¹春残花落:指春花凋谢之后,牡丹始开。故牡丹又俗称“谷雨花”。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吴融《僧舍白牡丹》:“春残独自殿群芳。”花落,一作“落花”。²门掩:形容门前冷落,花事寂寞。³玉阑:阑槛的美称。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阑,同“栏”。罗隐《牡丹》:“太真无力凭栏杆”。⁴夭:美盛的样子。《诗·周南·桃夭》:“桃之天夭,灼灼其华。”⁵醉靥:牡丹品种中有称“醉杨妃”者,又称“杨妃醉酒”,为洛花之最老品种,至今尚存。⁶倚:逆流而上。⁷放缆:即解开缆绳,游船行驶。⁸撼:一作“闪”或“掩”。
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
碎霞¹澄水,吴宫初试²菱鉴³。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yàn)。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
译文:破碎的云霞,澄澈的湖水,仿佛吴宫刚刚照过的菱花镜。原来的情绪顿时少了。也算辜负了深杯酒满。衣服上的露水被天香尽染。喝个通宵吧,问滴漏的计时器上移到了几点。
注释:¹碎霞:状牡丹花之色彩。白居易《牡丹芳》:“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²吴宫初试:将吴宫的宫女比喻牡丹花。以吴宫宫女之美貌比拟牡丹花繁盛簇拥,纷中有整的形态。吴宫,吴国旧时的宫殿。³菱鉴:菱花镜。⁴孤负:同“辜负”。⁵滟:水满貌。⁶天香:即牡丹。“国色”“天香”乃牡丹花的美称。⁷漏:即刻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这是一首纪游词。词的上片写景,有暮春景、船中景、船外景,统融成一幅官宦人家的闲情逸趣图景;下片着重叙述好客的主人史云麓以及宴饮情景。词写夜游宴饮。既因有“洛花”同行可大增游兴,又因乘“画舫”划行于溪水之上而倍增画意诗情。境界自是不俗。此词写得明快流利。

  上阙的发端“听风听雨”一韵,化用皮日休、吴融诗之意,言春天风雨之后,百花凋零,此时正是牡丹盛开之际。“乍倚玉阑”一韵,化用李白《清平调》,罗隐《牡丹》诗意,以杨贵妃美姿比拟牡丹花,一个“乍”字,突出其含苞未放。“剪夭艳”言其美艳之形乃是造化剪裁,一个“旋”字,与“乍”字呼应,均强调花蕾初放,时间短暂,形美色艳。“携醉靥”一韵,以贵妃的美面比拟牡丹,故牡丹花有名“杨妃醉酒”者,此韵扣题“载洛花”三字。“放溯溪游缆”二韵,言画舫逆溪而游,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风景优美。“映烛花黯淡”一韵,扣题“宴客”二字,写云麓先生在画舫内宴客的情况,“烛花”暗示画舫宴客时间在晚上,“映烛花黯淡”以烛光黯淡反衬牡丹花的光华耀眼。

  下阙不变,继写牡丹花的美艳,“碎霞澄水”一句,用晚霞灿烂映照在清澄的水面上来比拟牡丹花的色彩斑斓明丽,“吴宫初试菱鉴”此句化用辛弃疾《念奴娇·赋白牡丹》:“对花何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以吴宫宫女之美貌比拟牡丹花繁盛簇拥,纷中有整的形态。“菱鉴”言似锦繁花映照在如镜的水面上。“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此笔锋一转,写自己对牡丹花的感想,这真是空际转身。前面极力描绘牡丹花之美艳多姿,此处却突然“情顿减”“负深杯”,其情突然急骤下转。此词以如此笔法,言自己对牡丹之情突然减弱,辜负了主人斟酒满杯以赏花的深情,这其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衣露天香染”三韵,又掉转笔锋写同游的人们,依旧沉醉在牡丹花中,衣服尽染牡丹香,通宵达旦地饮酒,不关心时间的早晚。

  此词大幅描绘牡丹花美艳异常,多处化用典故,包括李白、白居易、皮日休、吴融、罗隐、辛弃疾等语典,并以杨贵妃比拟牡丹花,词风浓艳密丽。后空际转身,写自己对牡丹花的感想,寄托了对国事的隐忧,这与吴文英词中的《解语花·梅花》:“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中春怨。”《丁香结·秋日海棠》:“娇羞艳色,自伤时背”一样,均有寄托之思。这正如李庆甲所言:“用比兴手法和苍凉的音调,隐晦曲折地写出了对宋室沦亡的哀伤之情。”(《词综·前言》)俞平伯亦言:“吴文英……他们每通过典故词藻的掩饰,曲折地传达眷怀家国的感情,这不能不说比之‘花间’词为深刻,也比北宋词有较大的进展。”(《唐宋词选释·前言》)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第246-248页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侍女¹动妆奁(lián)²,故故³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译文:侍女翻动着梳妆匣,故意惊动她不要再睡。哪知她本就彻夜未眠,正背转身偷偷地落泪。
注释:¹侍女:婢女。²妆奁:指女人化妆用的镜匣。³故故:故意,特地。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懒卸¹凤凰钗(chāi)²,羞入鸳(yuān)(yāng)³。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suì)
译文:懒得卸下发上的凤凰钗,又害羞钻进那鸳鸯锦被。不时看一眼将尽的灯烛,只见它随着烟落下灯花穗。
注释:¹卸:除下。²凤凰钗:妇女头饰,凤凰状。³鸳鸯被:绣有鸳鸯花纹的被子。⁴金穗:指灯芯节为灯花。结的过长了,有时候会掉火星。旧传灯花有喜信。

  词的上片写一个侍女对贵妇人未眠的误会与发现。“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是说一个侍女动了一下梳妆用的镜匣,想故意惊醒睡着的女主人。可能侍女未获主人同意不便离开,但久候不耐烦,误以为人已睡着,有意发出响声,装做提醒主人梳妆的样子而惊醒她。“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意谓:哪知道主人本未睡着,而是背过面去躺在那里暗暗地落泪。

  下片直接写贵妇人未眠的情态和原因。“懒卸知凰钗,羞入鸳鸯被。”说女主人懒得摘除头上的知凰钗就躺在床上了,看到被子上绣着鸳鸯而羞于睡进被子里。知凰钗是做成知凰形的钗子,鸳鸯被即绣上鸳鸯的被子。女主人是位贵妇人,未卸妆而卧是情绪不好。见被上鸳鸯成双,而自己却孤单一人,相形之下不觉害羞。这正暗示出其丈夫不与同居,是其孤独难眠的原因。“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说这时又见到油灯将尽,带着烟掉下一些火星。金穗,指灯芯结成的灯花,像金黄色麦穗。结的过长,掉下成为火星。这是写残夜之景。妇人虽已就寝,但依旧未入眠,可能前一夜是残灯下孤眠的,这一夜此时又一次见到残灯,见到灯花落下。这暗示等待丈夫同寝的希望又一次破灭。其相思之苦,读者自可理解。

  这首词构思精密细致。从头二句写误以为入睡,到三四句写发现未眠,是个转折。五六句进一步写未眠的样子及原因。末二句更进一步写失眠之苦。描写步步深入,女主人孤眠之难,相思之深,也层层揭示。写侍女的动作与女主人懒卸妆有内在因果关系,因为主人懒卸妆,才有侍女动妆奁。前后安排,很有逻辑性。这首词描写贵妇人既恃贵娇懒,又相思害羞的心理十分细致。选用偷、懒、羞等形容妇人这种心理,极为精确。末二句以写景作结,耐人品味。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刘长江编著.《中华诗词经典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8年:291页

shēngcházi··shìdòngzhuānglián--hán

shìdòngzhuāngliánjīngrénshuìzhīběnwèimiánbèimiàntōuchuílèi

lǎnxièfènghuángchāixiūyuānyāngbèishíjiàncándēngyānzhuìjīnsuì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¹到草堂。
译文:稀疏的树影渐渐地穿过西面的墙壁,残月将它明净洁白的光辉投射照在草屋上。
注释:¹溶溶:明净洁白。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译文:秋天的景色最凄清、最凉爽的时候在夜晚,虽然我在这里居住得很不错,但我总是怀念着自己的故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延青水榭(xiè)吟诗舫(fǎng)¹,饮渌山庄斗酒场。
译文:我在青山绿水的亭台楼阁中吟诗作对,又在山庄的酒场里面痛快地饮酒。
注释:¹诗舫:指供人赋诗吟咏的游船。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燐火啸枯杨。
一自孙卢¹(róu)(lìn)后,悲风燐(lín)火啸枯杨。
译文:自从孙恩和卢循被杀害之后,悲凉的秋风和看得见的火光正在呼啸着枯萎的杨树。
注释:¹孙卢:孙恩和卢循。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这次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