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令新诗忽寄来,分明绣段对花开。
潘令新诗忽寄来,分明绣段对花开。
此时欲醉红楼里,正被歌人劝一杯。
此时欲醉红楼里,正被歌人劝一杯。

chóuzhāngmíng--shījiān

pānlìngxīnshīláifēnmíngxiùduànduìhuākāi

shízuìhónglóuzhèngbèirénquànbēi

施肩吾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 2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东宫¹白庶(shù)²,南寺远禅师³
译文: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平静许多。
注释:¹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用来代指太子。²白庶子:即白居易,白居易曾在东宫担任庶子(大夫)。³远禅师:指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自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何时才能再次见到禅师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yuǎnshī--bái

dōnggōngbáishùzinányuǎnchánshī

chùyáoxiāngjiànxīnshìshí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断送¹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译文:打发一生时光最好的东西只有酒,思量做什么事都不如闲适生活安逸。
注释:¹断送:在这里是消磨、打发之意,与现代汉语“断送”的意思不同。
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¹人间比梦间。
译文:不要忧虑世上和自身的那些琐事,应该将人间真境比作梦间虚境。
注释:¹须著:应该将。须,应该;著,即着(介词),把、将。

  这是一首抒情小诗。“遣兴”即抒发情怀。韩愈是唐代大儒,一向积极用世,但此诗却写得颇具超世之姿,有道家之风。

  诗的前两句“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写自己一生只爱酒,酒给了自已欢乐,酒是知已。断送,当“陪送”讲,酒一生陪着自已。此时,韩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消极﹑沉闷的思想,这要联系当时韩愈的经历来看。元和十四年,韩愈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上《论佛骨表》,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由于当时宰相裴度、崔群等朝中大臣极力说情,才免得一死,后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韩愈又上奏《论天旱人饥状》,要求减免灾区赋税,又遭佞臣所谗,再贬到“天下之穷处”的连州阳山当县令。韩愈如此连遭打击,此时发出这种感慨,就不难理解了。这两句诗,后来被黄庭坚在《西江月》中化用成“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黄庭坚同样表达了阅尽人世沧桑后的深沉感慨。

  诗的后两句 “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进一步说,人对各种事情不要忧愁,要能看得开,要将人间的事情比作做梦。这两句对仗工整,竟成一联。这一联,浓缩作者的人生体验,是他经受沉重打后的切肤之痛,颇有出奇制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

  这首诗,表面看似消极,浮世,低沉,诗却用“遣兴”作题,意味深长。遣,排遣;兴,兴致。遣兴,消遣兴致。这反映作者梦喻世事,企求解脱与舍弃,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以及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与探讨,更有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与凄凉,情真意切,肺腑之言。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落红铺径水平池¹,弄晴²小雨霏(fēi)³。杏园(qiáo)(cuì)杜鹃啼,无奈春归。
译文:池塘水满,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注释:¹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²弄晴:展现晴天。³霏霏:雨雪密也。⁴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⁵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niē)花枝¹,放花无语对斜晖(huī),此恨谁知²
译文:独自登上柳树旁的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一会又放下手中花枝,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注释:¹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²“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捻”着花枝时,其爱花是何等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其惜花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正是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放花无语对斜晖”,七个字中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参考资料:
1、 李麟主编 .诗词文化常识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0 :175-176 .
2、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81-182 .

huàtángchūn··luòhóngjìngshuǐpíngchí--qínguān

luòhóngjìngshuǐpíngchínòngqíngxiǎofēifēixìngyuánqiáocuìjuānnàichūnguī

liǔwàihuàlóushàngpínglánshǒuniǎnhuāzhīfànghuāduìxiéhuīhènshuízhī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译文:柳塘西处,莲叶田田,莲花清丽,风轻雨疏,夕阳西斜。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竹箨(tuò)¹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译文:花白的头发上戴着竹箨冠,拄杖出行,又被困湿滑的春泥。
注释:¹箨:竹笋的皮。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tí)¹
译文:彩虹倒映在水中,仿佛在饮溪水,路边的茅草也新长出了嫩芽。
注释:¹荑:茅草的嫩芽。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译文:此时鹁鸠正在动听地歌唱,我已不打算再去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了。
“莲花莲叶柳塘西”,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了对美景的喜爱。“疏雨疏风斜照低”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对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颔联描写作者头戴竹箨冠、手柱桃枝杖被困春泥的情状。颔联选取了“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xiǎo--wángzhī

liánhuāliánliǔtáng西shūshūfēngxiézhào

zhútuòguānqīngróngxuěbìntáozhīzhànghuákùnchūn

chuíhóngyǐnshuāngshuǐcǎoxīntiāncùn

shānxiánfàngjiūqiàqiàxiàngrén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¹,绿窗²红泪³,早雁初莺(yīng)
译文: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早春时节,窗外绿影婆娑,大雁归来,黄莺歌舞,任凭泪流满面。
注释:¹从教分付:一切都听任其安排。²绿窗:指窗外绿景。³红泪:指伤离或死别的眼泪。⁴早雁初莺:是说春去秋来,形容时光流逝。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当时领略¹,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²风飐(zhǎn)³,痴数春星
译文:当年与你欣赏美景,如今却丧失了,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忽然一阵风吹,明灯随风摇动,我以为是你的魂魄回来了,罢了,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注释:¹领略:欣赏,晓悟。²漆灯:灯明亮如漆谓之“漆灯”。³风飐:风吹之意。⁴痴数春星:谓痴情地数着天上的星斗。

  词题即点明悼亡主旨。“近来无限伤心事”,作者一开篇便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伤感,最近的无数伤心事,都只得埋藏在自己心里,因为无处可以诉说,营造出了一种佳人早已离去,知己只有一人的孤独悲伤氛围。卢氏不但是纳兰的妻子,更是纳兰的红颜知己,纳兰为卢氏所题写的悼亡词数不胜数,可是每一首,他都能够写出情词中的哀婉,他是真的无法割舍对卢氏的一片情深。自然,卢氏是幸运的,她能够与纳兰真心相爱一场,死后,又能够被纳兰如此思念,封建社会里只怕少有女性能够像她这样幸运。但是活下来的纳兰,却是不幸的,他的伤痛,无人诉说。

  “谁与话长更”一句,以反问的语气写漫漫长夜,无人与共,词人在傍晚时分就已开始为长夜而烦恼,满心愁怨堆积。“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纳兰自然也是知道,自己的思念无济于事,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但是纳兰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思念,一想到从前,便要忍不住泪如雨下,悲痛欲绝。更抬眼望向窗外,早雁初莺,竟不知美人红泪。此处“红泪”一语双关,既写屋内蜡烛燃烧淌下红泪的实景,又写词人心中臆想多情的美人泣泪,流露出词人孤单落寞、郁郁寡欢的愁情。

  下阕“当时”二字领起,词人回忆当年与妻子二人相亲相爱,而今皆为无常断送,生死相离,总辜负了当时的情意绵绵。结尾三句突起,“忽疑君到”一句,词人化用唐人卢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中的诗句,写自己正凝思出神,忽见漆灯的火苗被风吹得摇曳不定,便疑心是爱妻芳魂从泉下归来,于是痴痴地数星等待,与周邦彦《过秦淮》“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可谓异曲同工。可以说是情深意远,耐人寻味。

  词人对亡妻的痴情,可歌可泣,令人动容。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0页
2、 吕美生主编.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11月第1版:第1126页

qīngshān湿shī··dàowáng--lánxìng

jìnláixiànshāngxīnshìshuíhuàzhǎnggèngcóngjiàofēn绿chuānghónglèizǎoyànchūyīng

dāngshílǐnglüèérjīnduànsòngzǒngduōqíngjūndàodēngfēngzhǎnchīshùchūnx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