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有深意,开编中圣人。百家笑糟粕,六艺饮全醇。
酌古有深意,开编中圣人。百家笑糟粕,六艺饮全醇。
兀若坠车适,盎如浮盏春。淳于吞一石,同味不同尘。
兀若坠车适,盎如浮盏春。淳于吞一石,同味不同尘。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6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译文:在一个月凉风静的夜晚,归家的旅客在岩石的前面停船。
注释:丁卯桥:地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译文:在桥边,远处传来阵阵狗叫声,庭院空着,人都在沉睡着。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紫蒲¹响水槛(jiàn)²,红叶半江船。
译文:紫色的菖蒲出水很高,使水边的栏杆都显得响了;深秋时节红叶飘零,落了很多在船上。
注释:¹紫蒲:紫色的菖蒲。²水槛:临水的栏杆。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qǐng)田。
译文:本来就有回家的打算,家里还有二顷的田。

guīdīngmǎoqiáocūnshě--hún

yuèliángfēngjìngguīyánqiánqiáoxiǎngquǎnyáofèitíngkōngrénsànmián

shuǐkǎnhóngbànjiāngchuányǒuháijiānánèrqǐngtián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一驿¹过一驿,驿骑²如星流。
译文: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注释:¹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²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平明¹发咸阳²,暮及陇山头。
译文: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注释:¹平明:天亮的时候。²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陇水明可听,呜咽¹令人愁。
译文: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注释:¹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¹
译文: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注释:¹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西来谁家子¹,自道新封侯²
译文: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注释:¹子:男儿。²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前月¹发安西²,路上无停留。
译文: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注释:¹前月:上月。²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都护¹犹未到,来时在西州²
译文: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注释:¹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²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十日过沙碛¹,终朝²风明休。
译文: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注释:¹沙碛:指沙漠、戈壁。²终朝:从早到晚。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译文: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万里奉¹王事,一身无所求。
译文: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注释:¹奉:接受并执行。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也知塞垣¹苦,岂为妻子谋。
译文: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注释:¹塞垣:边关城墙。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¹城楼。
译文: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注释:¹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¹
译文: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注释:¹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别家赖¹归梦,山塞多离忧²
译文: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注释:¹赖:依靠。²离忧:别离之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与子¹且携手²,明愁前路修³
译文: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释:¹子:这里指宇文判官。²携手:比喻互勉共进。³修:长。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水》中写到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骑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chūguòlǒngshānzhōngchéngwénpànguān--céncān

驿guò驿驿xīngliú

píngmíngxiányánglǒngshāntóu

lǒngshuǐtīngyànlìngrénchóu

shāchénhànníngdiāoqiú

西láishuíjiāzidàoxīnfēnghóu

qiányuèān西shàngtíngliú

dōuyóuwèidàoláishízài西zhōu

shíguòshāzhōngcháofēngxiū

zǒusuìshízhōngjiēxuèliú

wànfèngwángshìshēnsuǒqiú

zhīsāiyuánwèizimóu

shānkǒuyuèchūxiānzhàoguānchénglóu

liúsōngfēngjìngxiāngsōuliú

biéjiālàiguīmèngshānsāiduōyōu

ziqiěxiéshǒuchóuqiánxiū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此生自断天休问¹,独倚危楼²。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译文:这辈子的命运我自己就可以断言,无须再问天,独自依靠在高楼上。我独自倚靠高楼之上,不相信世间还有人比我更愁。
注释: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¹“此生”句:化用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²危楼:高楼。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¹。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译文:客人来的时候我喝醉了正在酣眠,难以待客,请客人暂且回去。(然而)客人回去之后,我的愁情只能说与西风听。
注释:¹“君来”二句:《宋书·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这首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词人无须问天,自己可占卜人生,紧接两个叠词展现了落寞孤独之情。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愁情无人诉说,只能与秋风说,表达了作者内心愁苦之广。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上片起句即言“此生自断天休问”,词人自己占卜,又何必再问天意呢?接着叠用两个“独倚危楼”,既有反复回环之美,又有不同的意思。前一个“独倚危楼”是跟在“此生自断天休问”后面的,是作者“自断”以后的结果,展示的是词人自己为自己占卜得知结果后的情态。第二个“独倚危楼”则是后面产生“不信人间别有愁”的感慨的环境氛围,词人独自坐在高楼之上,又逢清秋,落寞孤独之感难消,所以才觉得世间除了“悲秋”之感,别无他愁。

  下片道友人来得不是时候,词人此时酒醉欲眠。此处连用两个“独且归休”,第一个是因为自己酒醉,不能待客,故有此语,体现词人直率纯真的性格。第二个独且归休”,则是与后面的“说与西风一任秋”联系在一起,因为作者的愁情无法与友人言说,只能说与秋风,可见作者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广了。

  这首词的风格具有语浅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词作的主旨依然是“愁”。作者壮志未酬,却被朝廷闲置田园,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愁情难以于人言,只有“说与西风”,则其愁苦之意,比上一篇更深一层。

参考资料:
1、 (南宋)辛弃疾.辛弃疾词 插图版:万卷出版公司,2009.06:第118页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昨夜梁园¹里,弟寒兄不知。
译文:昨夜我们一起在梁园里游玩,小弟我很寒冷,兄长你却不知道。
注释:¹梁园:在唐时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名梁苑,汉代梁孝王的游赏之地。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tíng)前看玉树¹,肠(cháng)断忆连枝²
译文:独自来到庭院里,看那雪中玉树,真为那连理树枝而伤心断肠。
注释:¹玉树:雪中树。²连枝:古诗:“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duìxuěxiàncóngxiōngchéngzǎi

bái tángdài 

zuóliángyuán hánxiōngzhī 
tíngqiánkànshù chángduànliánzhī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下烛如银。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yán)未是全贫。蜡鹅花¹下烛如银。钗(chāi)符金胜²,又见一家春。
注释:¹蜡鹅花:古代年节以蜡捏成、或以蜡涂纸剪成凤凰为饰物,蜡鹅花当即此类。²钗符金胜:均为女子发饰,菱形者称方胜,圆环者称圆胜。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自写好宜¹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屠(tú)²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注释:¹好宜:旧俗除夕写“宜春帖”或吉利语以祈福。²屠苏:古俗,除夕合家饮屠苏酒以避疫,屠苏为茅庵,相传屠苏中一仙人所酿,故名。
此词咏除夕合家“岁筵”,喜气洋洋。“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鸡鸣添岁,写得质朴而富于情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