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仰首聚还飞,腊雪今年故作迟。涓日朱轓方有请,因风缟带即如期。
黄云仰首聚还飞,腊雪今年故作迟。涓日朱轓方有请,因风缟带即如期。
寒梅正尔惭五出,茂麦悬知颂两歧。千室一辞欣响答,直须书事付歌诗。
寒梅正尔惭五出,茂麦悬知颂两歧。千室一辞欣响答,直须书事付歌诗。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此联为互文,萼和花都指的是花瓣,蕊和须都指的是花蕊。从花卉园艺学看,牡丹的瓣化程度最高,万瓣千蕊的花唯牡丹独当。万萼、千蕊虽为夸张笔法,但却有所本,凡重瓣牡丹都是由多花形成,莳养得法者,重趺累萼,迭楼层层,可至千瓣,面径可达一尺。

huā--

èqiānruǐhuángzhàowànhuā

xíngshìcháoxiá

kǒngshìpānānxiànkānliúwèijièchē

shēnzhīhǎoyánzuòwěishā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我来牛渚(zhǔ)¹,聊²登眺(tiào)、客里襟怀如豁(huò)。谁著³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jīng)奔,山形虎踞(jù),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jié)
译文:我客游牛渚山,登高远眺,顿觉心胸开阔。高高的然犀亭耸立于此,占尽古往今来多少登临之士的愁闷。采石矶畔的江水如巨鲸般奔腾翻滚,岸上的山岩如猛虎盘距,地势险要,实为阻击敌人的一道天然屏障。当年正是在这里,我军战舰将来犯的金兵彻底击溃,大获全胜。当年的名将温峤平定了苏峻叛乱,屡立战功,曾在牛渚矶燃犀照水。
注释:¹牛渚: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石矶,风光绮丽,形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²聊:姑且。³著:矗立。此处指建造。 ⁴危亭:与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⁵胡羯:指金兵。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追念照水然犀(xī),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bìn)已星星¹堪镊²。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³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译文:今天的好男儿,就应该像他那样,才能算得上是英雄豪杰。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问鬓发已经斑白,朝朝镊又生。今日倚栏凝伫,但见江上云笼雾锁,一片昏暗,令人哀伤至极。我借酒浇愁,醉后不觉将栏干捶碎,满腔忠愤于此得以尽情宣泄。
注释:¹星星:形容头发花白稀落。 ²镊:拔除。³断魂:形容极其哀伤。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词篇。

  登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登高远眺可使人,胸怀豁然开朗。如果所登之处是历史上著名的古迹,所生感慨就更为深广。此词即是。在著名的争战之地牛渚山,作者登临山顶高高的然犀亭,纵览长江天险,不禁心胸霍然敞开。一个“豁”字,极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目游万里,神驰今古,内心开朗畅快的情状,直贯以下七句。牛渚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下临长江,其山脚突入江中处,名采石矶,为长江最狭长之处,形势险要,自古为南北战争必争之地。据其意记载,后汉孙策渡江攻刘繇,晋王浑取吴,梁候景渡江入建康,隋济江破陈,宋曹彬渡江取南唐,都是从牛渚山采石矶处攻进的。作者登临怀古,往事千端,纷纷涌上心头,不禁问道:是谁在此山顶高处盖了然犀亭,独自占有这一古往今来使人慷慨愁绝之地!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要追寻“著危亭”的是谁,而是要以此向人们提问:“占断”这一古今愁绝之地、主宰祖国山川绝胜的人究竟是谁。是谁?词中没有回答,但下面“曾扫百万胡羯”、“英雄豪杰”却是巧妙的不答之答。“江势鲸奔”形容江面有如巨鲸奔腾。采石矶一带江面狭窄,长江顺势而下,水势汹涌湍急,有“一风微吹万舟阻”之说,足见这一带风浪之险恶,以“鲸奔”设喻,极贴切。

  “山形虎踞”,形容山势雄伟险要。以上“江势”三句谓江山形胜乃是天然险峻,非人力所为。“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作者登临牛渚危亭,面对山川险要的形势,历史上在此地发生的战事一一涌上心头,但最念念不忘的也许就是“采石矶大捷”。宋绍兴三十一年,宋虞允文在采石矶与金主完颜亮率领的四十万大军进行殊死战斗,大获全胜。完颜亮后被部将所杀。这一战极大增强了南宋军民的信心,并成为文人念念不忘的快事。作者亲临此处,遥想当年激战的壮烈场面,怎能不生成满腔英雄豪情!

  由登眺危亭——然犀亭,也令人忆起历史上有名的燃犀照水故事。传说点燃犀牛角可以洞见怪物。据《晋书。温峤传》载:“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后来燃犀往往用以形容洞察奸邪。温峤初在北方为刘琨谋主,抵抗刘聪、石勒;南下,又与瘐亮等筹划攻灭王敦,讨伐苏峻、祖约叛乱。所以作者将他看作抵御外患、平定内乱的英雄豪杰。“追念”三句是说男儿应当象温峤那样有眼光、有谋略的英雄豪杰。可是岁月无情,壮志未酬,自己已经两鬓斑白,难以有所作为了。所以岳飞不禁忠告世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主观上有立切之志,客观环境却不允许,所以仍不免老大无成,壮志难酬。更为可叹的是,现实中又缺乏温峤式的英雄来抗击外患,革新内政。“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三句是景语更是情语,喻指边境形势险恶与国家政局衰败,兼以表达作者对深重国难的隐忧之情。报国无门,满腔忧愤无处发泄,借洒浇愁不能自已,最后凝铸成一个将栏干捶碎、忠愤发狂的爱国者形象。结韵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词作者是南宋一位颇有材略的人,《宋史》本传说他“才具优长,而严酷累之”。他曾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在任镇江知府、江西安抚使等地官方时,赈济流民,重视战备,他在词中抒发的忠愤之情,乃是南宋壮志难酬的有识之士蓄之已久的爱国激情。

  这首词激昂悲愤。上片写登眺牛渚危亭,览景动情,因景抒怀,抚念昔日抗金的英雄业绩,壮怀激烈。下片换头仍从登眺着笔,由然犀触景生情,激发英雄豪志,继而叹惜流年,英雄失志,将一腔忠愤化为诗酒怒狂,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南宋一代爱国志士共有的“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诗句》的英雄憾恨。

  全词描写的是古战场牛渚山的险景,抒发的是作者的一腔爱国豪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十分自然。另外所用两个典故“扫百万胡羯”和“照水然犀”也是了无痕迹,与全词之情景融为一体。词中流露出的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以及豪迈悲壮的鲜明风格极具感染力。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曾于¹方外²见麻姑³,闻说君山自古无。
译文: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
注释: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洞庭山,山势奇秀,景色旖旎。¹于:一作“游”。²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³麻姑:神话中仙女名。闻说,听说。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¹是昆仑²山顶石,海风³吹落洞庭(tíng)
译文: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注释:¹元:原来,原本。一作“云”。²昆仑:山名,绵亘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³海风:飓风。海,古代称塞外湖泊亦曰“海”。⁴落:落到。⁵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

  洞庭湖中的君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巧比妙喻,尽态极妍,异曲同工。方干这首《题君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见麻姑”,就像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读者,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不少。

  “闻说君山自古无”,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一件新鲜事。次句与首句的起承之间,在情节上有一个跳跃,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有很多,诗人单问这个,也值得玩味。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兀立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诗人泛舟湖面,“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使他惊喜不已;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大约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去方外求教的。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完全从虚处落笔,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君山自古无”,这一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证实了人们的揣想。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以有”。诗人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似乎是故弄玄虚,这种效果犹如是古代演义里的“且听下回分解”。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传说昆仑山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而且有很多美玉。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一句,想象奇瑰。诗人在《题宝林寺禅者壁》中写道:“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图《诗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3-1264

jūnshān

fānggān tángdài 

céngfāngwàijiàn wénshuōjūnshān 
yuánshìkūnlúnshāndǐngshí hǎifēngchuīluòdòngtíng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余谪(zhé)¹黄州五年,将赴临汝(rǔ)²,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³,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译文:我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告别黄州父老。已经到了南都,蒙皇上恩典,允许我回阳羡居住,于是再作一篇。
注释: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¹谪居:官员因罪降级外调。作者元丰三年(1080)二月至元丰七年(1084)四月谪居黄州,前后五个年头。²临汝:又称汝州,今属河南。³南都: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⁴阳羡:今江苏宜兴,当时属常州所辖。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rèn)¹(cuó)(é)²。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jiá)悲歌³。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译文:回到阳羡去,下有清澈的深溪,上有高峻的青山。快要落山的太阳,照红了住宅东面遥远的天边。年已半百,还未报答皇上的恩德。回首往事,不禁悲歌弹剑。调转船头,乘长风破万里浪。就像快马下坡一般。
注释:¹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叫一仞。²嵯峨:山势高峻貌。³弹铗悲歌:用战国冯谖典故,见《战国策·齐策》及《史记·孟尝君列传》。铗,剑。⁴驻平坡:形容快马疾驶,不可停留。这里是形容盼归阳羡的急切心情。驻一作“注”。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无何¹。何处有,银潢(huáng)²尽处,天女³停梭(suō)。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suō)
译文:空无所有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我来到银河尽头,织女停下梭子埋怨:“为什么不顾风狂浪险,长久嬉戏在人间?”掉头又问同行的童子:“你腰间的斧柄,恐怕早已腐烂。”一群仙女齐声笑我,穿的青衫像蓑衣一样,千丝万缕,破烂不堪。
注释:¹无何:“无何有之乡”的简称。²银潢:指星空。银为银河,潢为天潢星。³天女:即织女。⁴戏:角力,较量。⁵风波:喻政治斗争。⁶稚子:想象中的随从,非实指。一说指幼子苏过,其时十四岁。⁷“应烂”二句:用“王质烂柯”典故,见梁任昉《述异记》。柯,斧柄。⁸烟蓑:喻天宫烟云缠绕,仿佛蓑衣披身。一说即指蓑衣。

  此词上阕抒发作者回阳羡的喜悦和对宋神宗的感激之情,下阕借“天女”的问话,抒发了自己久戏人间,穷愁潦倒,一事无成的深沉感慨。全词含蓄蕴藉,慷慨悲凉,富有余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此词上阕抒发作者回阳羡的喜悦和对神宗皇帝的感激之情,但已掩盖不住“君恩未报”的悲凉心绪。下阕调子更为低沉,借“天女”看似轻松的问话,抒发了自己久戏人间,穷愁潦倒,一事无成的深沉感慨。

  词序中说“蒙恩放归阳羡”,说明词人对神宗皇帝对他请求回阳羡居住的批准是欣慰喜悦的,然细审词意,词人欣慰的心情中不仅残存着宦海沉浮的倦怠,也分明流露出夙志难酬的惆怅。放情阳羡山水固然是词人平素的向往,他早在二十来岁时就心生卜居阳羡之念。五月到阳羡后还再次吟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菩萨蛮》)但以东坡这样倜傥不群的人物竟至于求田问舍、访水寻山,正说明严酷现实对他壮志的消磨。更令人慨叹的是,他归园田居的愿望并不能轻松实现,到宜兴不到一个月,就被起任为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州,又过了一个月,便匆匆离开了本欲“将老”的阳羡。

  词中对神宗皇帝的感激和乘风归隐愿望、放情山水的憧憬相互交织,语言骏发,风格明快。个别句子略显直露,但从全词总体看,仍堪称含蓄蕴藉,慷慨悲凉,富有余味。特别是下阕,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借天女责备,群仙讥笑以抒慨,充满天风化雨般的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比作者直接发议论,具有更强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刘石 评注.苏轼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216-219
2、 曾枣庄 曾弢.苏轼诗文词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30-133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译文:秋日美景正好,院前池塘清清,你也悠闲自在。
注释:崔季重:天宝十二载(753年)任濮阳太守,参见苏源明《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并序》。濮阳:即濮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濮阳郡,治所在今山东鄫城北。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译文:西边林中静静悠悠,柴门之外远山绵绵。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千里横黛(dài)色,数峰出云间。
译文:苍翠山色横亘千里,挺拔山峰直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cuó)¹对秦国,合沓(tà)²藏荆关³
译文:山峰高峻仿佛回到秦国时代,重重叠叠如荆门关般险要。
注释:¹嵯峨:山峰高峻貌。²合沓:重叠。³荆关:荆门山,泛指险要之地。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残雨斜日照,夕岚(lán)¹飞鸟还。
译文:细雨后的黄昏即将坠落的夕阳斜斜地照耀着,暮霭中飞鸟返回巢穴。
注释:¹夕岚:暮霭,傍晚山林中的雾气。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故人今尚尔¹,叹息此颓(tuí)²
译文:你现在仍是原来那般没有变化,我已是容颜衰败,不复当年。
注释:¹尚尔:在古汉语里是仍然的意思。²颓颜:犹衰颜。容颜衰老。

cuīyángxiōngchóngqiánshānxìng

wángwéi tángdài 

qiūyǒujiāxìng kuàngjūnchíshàngxián 
yōuyōu西línxià shíménqiánshān 
qiānhéngdài shùfēngchūyúnjiān 
cuóéduìqínguó cángjīngguān 
cánxiézhào lánfēiniǎohuán 
rénjīnshàngěr tàntuí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