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悠悠寄此身,一间茅屋半边云。长年相伴闲怡悦,去住无心不用分。
江上悠悠寄此身,一间茅屋半边云。长年相伴闲怡悦,去住无心不用分。
释元肇

释元肇

释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据本集卷上《寄赵东阁》“与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通之光孝,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有《淮海挐音》二卷。 ▶ 1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八月洞庭¹秋,潇(xiāo)²水北流。
译文:八月的洞庭湖一片清秋,辽阔的潇湘水滔滔北流。
注释:¹洞庭:湖名。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²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还家¹万里梦,为客²五更³愁。
译文:关山万里做着回家之梦,他乡为客难奈五更离愁。
注释:¹还家:回家。²为客:作客他乡。³五更: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不用开书帙(zhì)¹,偏宜²上酒楼。
译文:无须打开书卷细细品味,只应开怀畅饮醉卧酒楼。
注释:¹书帙:书卷的外套。《说文》:帙,书衣也。一作“书箧”。²偏宜:只应当;最宜;特别合适。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故人¹京洛²满,何日复同游³
译文:长安洛阳亲朋故旧无数,什么时候再与他们同游?
注释:¹故人:旧交;老友。²京洛: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泛指国都。³同游:一同游览。

  张谓的诗,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如这首诗,就具有一种淡妆的美。

  开篇一联即扣紧题意,写洞庭秋色。“八月洞庭秋”,对景兴起,着重在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感的诗人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因此,这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意。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颈联宕开一笔,以正反夹写的句式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在乡愁的困扰下,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者可以忘忧。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但却使人于言外感知。同时,诗人连用了“不用”、“偏宜”这种具有否定与肯定意义的虚字斡旋其间,不仅使人情意态表达得更为深婉有致,而且使篇章开合动宕,令句法灵妙流动。登楼把酒,应该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即使是“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也无法了结一个“愁”字。于是,尾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故人京洛满”的热闹与诗人独处异乡的冷清形成鲜明对照。在章法上,“京洛满”和“水北流”相照,“同游”与“为客”相应,首尾环合,结体绵密。从全诗来看,没有秾丽的词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淡妆之美是诗美的一种。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它虽然不一定是诗美中的极致,但却是并不容易达到的美的境界,所以北宋诗人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清雅中有风骨,素淡中出情韵,张谓这首诗,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9-400

tóngwángzhēngjūnxiāngzhōngyǒuhuái怀

zhāngwèi tángdài 

yuèdòngtíngqiū xiāoxiāngshuǐběiliú 
huánjiāwànmèng wéigēngchóu 
yòngkāishūzhì piànshàngjiǔlóu 
rénjīngluòmǎn tóngyóu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¹花下感流年。
译文:二月的时候,春天又回来了,又开始刮起了春风,下起了春雨。在怒放的桃花下,感叹时光飞逝。
注释:¹碧桃:桃树的一种。花重瓣,不结实,供观赏和药用。一名千叶桃。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译文:虽然很多树上还有残留的花,却都比不上刚开的那个一朵鲜艳美丽。

táohuā

yuánméi qīngdài 

èryuèchūnguīfēngtiān táohuāxiàgǎnliúnián 
cánhóngshàngyǒusānqiānshù chūkāiduǒxiān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江城地瘴¹(fán)草木²,只有名花苦³幽独。
译文: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注释: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海棠:在定惠院东小山上。¹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²蕃草木:使草木繁茂。³苦:甚。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yān)¹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译文: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注释:¹嫣然:形容笑容美好。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¹在空谷。
译文: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注释:¹佳人: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¹华屋²
译文: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注释:¹荐:献,进。²华屋:华丽的居室,富贵者所居。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朱唇得酒晕(yùn)¹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译文: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注释:¹晕:指酒后两颊的微红色。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译文: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¹
译文: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注释:¹清淑:清秀美好。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先生¹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mén)腹。
译文: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注释:¹先生:诗人自指。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译文: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忽逢绝艳¹照衰朽²,叹息无言揩病目。
译文: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糊的双眼仔细观看。
注释:¹绝艳:指海棠。²衰朽:诗人自谓。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陋邦¹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shǔ)
译文: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注释:¹陋邦:这里指黄州。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译文: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译文: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¹那忍触²
译文: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注释:¹雪落纷纷:形容海棠凋零,纷纷飘落。²那忍触:犹言那忍见。触:接触,遇。

  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叹自身的遭遇。全诗因物寄慨,形象鲜明,辞格超迈,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得意之作。

  诗歌首句就点出瘴气蒸郁的恶劣环境、海棠的高贵和流落草莽间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篱间”则又深入一层,写出海棠不以境遇荣辱动其心的品格:纵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却仍然自信地微笑着,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变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绝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诗意,将海棠花比为空谷中的佳人,更突显出海棠花的绝代风华。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诗人首先以简练的话语总括其自然富贵的风姿,以下四句则细笔描摹海棠的美丽和在早晨、日暖、雨中和月下的各种情态:她如醉酒的佳人,朱唇沾酒,红晕泛上脸颊。卷起绿纱的衣袖,映现出红润的肌肤。林深雾暗,很迟才能透进阳光;而当日色温暖,清风和畅的时候,春睡十分酣畅。在雨中,海棠垂着泪滴,显得凄怆可怜;而当月下无人之时,则越发地清雅婉淑。诗人发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拟人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对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既精细又不板滞。

  诗歌的第二部分转而写诗人的感慨,但是却又不直接加以直白的议论,而是先活画出诗人的乐天与幽默: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挲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而后写诗人初见海棠的诧异与惊喜:忽然看到绝代的艳色出现在我这衰朽之身面前,不禁无言叹息,擦拭着有病的眼睛凝视着她。僻陋的黄州怎么会有这么高贵的海棠花呢。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的。但是诗人很快又作出了否定:一寸多长的幼苗,怎么能够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移植呢。肯定是鸿鹄衔来了种子落到此地才得以成长为这么一株明艳照人的鲜花。

  诗人面对着来自故乡西蜀的海棠,不禁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一阵酸楚涌上心来,于是便痛饮一樽美酒,歌吟出这首诗篇。最后两句是尾声:明朝酒醒之后,作者他还会独自到来,只怕那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这句虽是悬想之词,却是至情之语。

  全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写都贴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来黄州的揣测实是诗人自身际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不过诗人虽然暗用心机进行比附,却并不显得生硬单调。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而其写物抒情,也正如纪昀所评“风姿高秀,兴像微深”,实在是苏轼诗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1、 闫晓东.苏轼诗文选:南海出版公司,2011.05:第55页

dìnghuìyuànzhīdōnghuāmǎnshānyǒuhǎitángzhūrénzhīguì

shì sòngdài 

jiāngchéngzhàngfáncǎo zhǐyǒumínghuāyōu 
yānránxiàozhújiān táomànshānzǒng 
zhīzàoyǒushēn qiǎnjiārénzàikōng 
ránguìchūtiān姿 dàijīnpánjiànhuá 
zhūchúnjiǔyùnshēngliǎn cuìxiùjuǎnshāhóngyìngròu 
línshēnànxiǎoguāngchí nuǎnfēngqīngchūnshuì 
zhōngyǒulèichuàng yuèxiàréngèngqīngshū 
xiānshēngshíbǎoshì sànxiāoyáomén 
wènrénjiāsēngshè zhǔzhàngqiāoménkànxiūzhú 
féngjuéyànzhàoshuāixiǔ tànyánkāibìng 
lòubāngchùhuā nǎihǎoshì西shǔ 
cùngēnqiānzhì xiánfēiláidìnghóng鸿 
tiānliúluòniàn wèiyǐnzūn 
míngzhāojiǔxǐnghuánlái xuěluòfēnfēnrěnchù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闲来无事不从容¹,睡觉(jué)²东窗日已红。
译文: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早晨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
注释:¹从容:不慌不忙。²觉:醒。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万物静观¹皆自得²,四日³佳兴与人同。
译文:静观万物,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的兴致随着四季美妙风光自然变化而变化。
注释:¹静观:冷静观察。²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³四日:指春、夏、秋、冬四季。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道通¹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译文: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注释:¹通:通达。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富贵不淫(yín)¹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²。
译文:不受权势富贵所迷惑,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就是英雄豪杰了。
注释:¹淫:惑乱,迷惑。²豪雄:英雄。

  这首诗虽说是秋天偶然写成,细细分辨却可看出程颢的人生态度。就是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丝毫不觉得任何压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户外,放眼望去。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无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颇具自得的神情。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风光与特殊胜景,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们应该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享受自然的乐趣。

  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按照二程理学修养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首句“闲”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无事不从容”,即事事从容。从容的表现就是第二句描绘的“睡觉东窗日已红”。一觉睡醒,红日高照,满窗红亮。一、二两句可看作因果关系。以下进一步申述事事从容的结果,宣讲理学哲理。

  颔联说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程颢说的“格物”当然不是今人所说的科学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程颢说“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所谓“格物”就是“理与心,而人不能会之于一”,因此要去“私意”(存天理,去人欲),从内心大作文章。他们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理。只有这样,春夏秋冬,四季佳景,才能和别人一样地同享共待。颈联进一步解释“自得”之境界。程颢所谓的“道”是同“形”一起来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即抽象概括,概括出的抽象原则叫“道”。“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即“器”,而道与器的关系是道藏于器,即具体的器离不开抽象的道。道体之大,天地万物,风云变态,自然社会,无所不重,莫有不通。“思”就是思考,抽象、概括,亦即颔联所谓的“静观”。“思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结果,就可以抽象出道。这种“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导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就是尾联讲的“富贵不淫贫践乐”。按照二程的理学思想“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他们认为,天之生物有贵贱等级的区别,有大小,有长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颢要求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男子汉若能修养到这一步,就是英雄豪杰,就是伟丈夫。

  在生命的悲情与思考之下,诗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现实的困境,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义。这首诗表现的是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感觉到快乐。这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观念,但是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的看待世间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这就是一种超越。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
2、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3-195

qiūǒuchéng

chénghào sòngdài 

xiánláishìcóngróng shuìjuédōngchuānghóng 
wànjìngguānjiē shíjiāxìngréntóng 
dàotōngtiānyǒuxíngwài fēngyúnbiàntàizhōng 
guìyínpínjiàn nánérdàoshìháoxióng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¹美酒郁金香²,玉碗³盛来琥(hǔ)(pò)光。
译文: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秀彻。
注释:¹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²郁金香:郁金的香气。郁金,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其块根主要用为药材,亦可浸酒、染色。³玉碗: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⁴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但使¹主人能醉客²,不知何处是他乡³
译文: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
注释:¹但使:只要。²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³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这首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首《客中作》是这样开头的,郁金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其块根主要用为药材,亦可浸酒、染色。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 扑鼻。琥珀,松柏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此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谁都知道,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 对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见一斑。眼前又是同样的场合,只不过“金樽”换上了“玉碗”,人也不是在长安天子脚下,身处民间的李白更可以放浪形骸,尽情享受了,地方上的佳酿,也许更加别有风味,就是因为这首流千古的饮酒歌,到现在才会出现许多冠以“兰陵”字样的酒品。这时摆在面前的兰陵佳酿,色泽清洌,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它个一醉方休。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主人。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5

zhōngzuò

bái tángdài 

lánlíngměijiǔjīnxiāng wǎnchéngláiguāng 
dànshǐ使zhǔrénnéngzuì zhīchùshì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