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询五十三知识,辊入天台五百牛。
总被东山涂污了,驴腮马颔得人羞。
南询五十三知识,辊入天台五百牛。
总被东山涂污了,驴腮马颔得人羞。
释绍昙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6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译文:我与你分别时向南望可以看到前往襄阳的路,我思念江滔你的心情转为亲切。
注释:孟六:指孟浩然。刘眘虚与孟浩然是诗友,曾相互酬唱。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译文:因为我知道流经襄阳的汉水是多么的广阔,正好也流经亡友孟浩然的故里。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
在日知为善,昨来闻更贫。
译文:他在世时对于做善事是非常执着的,他去世后我听说他家里比以前更加贫困。
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相如¹有遗草²,一为问家人。
译文:以前司马相如死的时候,汉武帝命人收集他留下的作品,如今我也希望江滔你回去之后可以帮忙搜集孟浩然的手稿,以慰我亲如家人的好友的在天之灵。
注释:¹相如:司马相如。²遗草:指遗稿。

jiāngtāoqiúmèngliùwén--liúshèn

nánwàngxiāngyángjūnqíngzhuǎnqīnpiānzhīhànshuǐ广guǎngyīngmèngjiālín

zàitānwèishànzuóláiwéngèngpínxiāngyǒucǎowèiwènjiārén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¹始识景偁(chēng)于京师,与为²友,景偁以兄事余。既³数岁,已而北面承贽(zhì),请为弟子。余愧(kuì),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¹⁰之谓也。先生不为¹¹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shù)¹²焉。”
译文:我当初是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态度来照顾我。几年后,不久又向朝南坐的我下拜,请求做(我的)学生。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但对方不同意。(景偁)说:“偁之所以跟随您,并不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注释:¹余:我,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²为:成为。³既:已经。⁴已而:不久。⁵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⁶为:做。⁷弟子:学生,门徒。⁸谢:拒绝。⁹偁之从先生:偁之所以跟随您。从:跟从,跟随。¹⁰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¹¹为:写。¹²庶几:有希望。
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野店残冬。绿酒¹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注释:¹绿酒:美酒。因酒上浮绿色泡沫,故称。
篮舆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篮舆¹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注释:¹篮舆:竹轿。
此词写偕友冬日山行的野趣逸兴。小店暂歇,春酒一杯,沿途的溪山间不时夹带着几枝幽梅、几竿孤竹、几株苍松,清旷疏朗之气宜人。暮宿孤村,又逢寒风飘絮,夜雪扑窗。天明后带上渔具,兴致勃勃地去“独钓寒江雪”,有胸中万虑俱息之感。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青闺(guī)¹娟眼²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chóu)
注释:¹青闺:原指女子居住的闺房。²娟眼:原形容女子娟秀的眼睛。此处均用来形容柳树的叶芽。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bà)¹管离愁。
注释:¹灞岸:即灞水岸边,在陕西长安县东。河上有灞桥,汉唐人送客多至此,常折柳赠别,表示依依惜别之意,故云“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塞垣(yuán)¹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注释:¹塞垣:边境地带。

guānqiáoliǔ--zhūzhān

qiáoběiqiáonánqiānbǎishù绿yānjīnsuìyìngqīngliú

qīngguījuānyǎnkuīrénguòcuìrǎnróudàichóu

méixìngzhāngtáichéngbiéhènyǒuqíngànguǎnchóu

sāiyuánduōshǎoguīliúzhezhǎngtiáozèngyuǎnyóu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
云封¹高岫(xiù)²³将军,霆(tíng)寒村灭下民
译文:云雾弥膜笼罩住高山峻岭,将军们躲进岩洞发号施令;国民党战机轰炸把村落夷为平地,遭受杀戮的全是无辜百姓。
注释:二十二年:指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邬其山,即内山完造;静农,即台静农。¹云封:云雾弥漫、笼罩的意思。²高岫:山峰、山峦。暗指江西庐山。³护:保护。⁴将军:指国民党蒋介石。⁵霆击:雷霆轰击。⁶寒村:贫穷的农村。⁷下民:小民,老百姓。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到底不如租界¹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译文: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没有轰炸用不着胆战心惊;吃饱了牛排色翅红茶绿酒,打牌声里混过了又一新春。
注释:¹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租借”给他们统治管辖的地区。这里指上海的各国租界。

  这首诗,开头一联是对偶,“护将军”和“灭下民”相对,正说明“灭下民”的罪魁祸首是那个“将军”,是那个在云封高岫上的“将军”,矛头指向国民党首脑蒋介石,是极为有力的。“高岫”原作“胜境”,“胜境”只指名胜风景,显不出是庐山,改作“高岫”,就把庐山突出出来了。“霆落”改成“霆击”,用“落”是从上而下,用“击”是有意的轰击,又突出“灭下民”的罪恶。“戮下民”是屠戮下民,改为“灭下民”,是歼灭百姓,有全部消灭的意思,更其显出他们的罪恶用心。“到底”原作“依旧”,依旧是照旧,不如到底的更为有力。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鲁迅推敲修改的功夫,使得用词更为精确有力,更为生动。

  “到底不如租界好”是有力的讽刺。在国民政府实施轰炸、屠杀人民的时候,托庇于洋人势力的租界上的高等华人,还在醉生梦死,寻欢作乐,所以也对他们进行讽刺。诗人以强烈的讽刺,揭露了国民政府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难当头之际,却抱着“不抵抗主义”,挟带金银财宝躲进租界,依然“方城为戏”,“麻雀取乐”,为非作歹。“住在租界里的人是有福的”(《天上地下》),鲁迅运用反语,指出了国民政府奴颜婢膝,甘当亡国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精神状态。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叙事,准确有力,饱含愤怒,后两句,寓揭露于讽刺,以讽刺代怒斥,改“依旧为“到底”,更深刻地揭露了国民政府的本质。

参考资料:
1、 洪桥 叶由.鲁迅诗歌浅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77年:127页
2、 周振甫.鲁迅诗歌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131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