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退小园桃杏,绿生芳草池塘。谁教芍药殿春光。
红退小园桃杏,绿生芳草池塘。谁教芍药殿春光。
不似酴醾官样。
不似酴醾官样。
翠盖更蒙珠幰,薰炉剩熨沈香。娟娟风露满衣裳。
翠盖更蒙珠幰,薰炉剩熨沈香。娟娟风露满衣裳。
独步瑶台月上。
独步瑶台月上。

西jiāngyuè--xiàngziyīn

hóng退tuìxiǎoyuántáoxìng绿shēngfāngcǎochítángshuíjiàosháoyào殿diànchūnguāng

shìguānyàng

cuìgàigèngméngzhūxiǎnxūnshèngyùnshěnxiāngjuānjuānfēngmǎnshang

yáotáiyuèshàng

向子諲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2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西湖载客恣(zì)¹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译文:我与客人在西湖上纵情游览,湖边的建筑参差错落,有一大半都是佛宫。
注释:¹恣游:纵情游览;纵情游荡。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回顾隙(xì)(jū)¹曾不息,沉思樽(zūn)酒可教空。
译文:回想过往,一刻也不曾停息地忙碌;静下来想喝一杯酒,都让我觉得是虚度光阴。
注释:¹隙驹:比喻易逝的光阴。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层台累榭(xiè)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译文:层层高台上建造的敞屋是那么明朗开阔,杭州城许多人家的门前都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译文:面对一派繁荣景象,泛舟西湖欣赏春光只觉快乐无限;可自己依然感到惭愧,不敢说继承了文翁的卓越政绩。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荒亭旋扫。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荒亭旋扫。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秋香未老。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秋香未老。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毗陵”,《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毗陵。注:季扎所居延陵,汉改之。《宋史·地理志》两浙常州毗陵郡。宋置常州毗陵郡,属江苏。

  “竹深”两句,应题。即席绘出丁园中的主要景色:竹林。此言园中一大片幽深茂密的竹林拦住了夕阳光,似乎想把夕照美景留住,不肯放它轻易过去。横放斜插的竹枝、竹叶,形成了庞大的阴影,笼罩了林旁的小池塘。“断莽”三句,叙园外之景。此言丁园四周空旷平坦,远处一缕孤烟在地平线上袅袅飘升;浅浅的河水上浮动着败草残叶,这种景色只有深秋季节才能般配啊。“断莽平烟”句,有王维“大漠孤烟直”的意境。“荒亭”三句,复述园景。言园子里那个荒凉的亭子由于要在那里设宴,所以刚刚才打扫好。秋深风紧,我们正好借酒暖身。但是眼前已不再是早春时来过的景色了,所以没有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感觉。从此处可知“丁园”是词人常游之地。“障锦”两句,写挡风的围屏。主人用织锦屏风围着“荒亭”,就阻住了西风的肆虐,见那屏风上面一半绘着美人歌舞图,一半书写有龙飞凤舞般的题辞。从词人对屏风中景致的描述来看,可知“丁园”的主人也是个风雅中人。上片描述“丁园”的内外景色。

  “独游”三句,从眼前的聚宴联想开去。此言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来此的话,那游乐的兴趣就会很快消失;又如果园中的景点太多,也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并且走马观花般的匆匆游览,又会使人觉得乐趣似乎太短促些了。三句既照应词题“两别驾招饮”,解决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时间上的短促感;又赞美了丁园的景点设置恰到好处。“柳下”三句,述宴中情景。“交车”(或“停车”),似为下象棋,南宋时象棋已风行。“云根”,为园中一假山也。此言在宴饮时,既可以闲适地坐在柳树下,车将、炮跳地下象棋;又能不时回来亭上帽饰交擦互相敬酒;还能够与友人一起出没在假山中间,一笑解千愁。“秋香”三句,由园景生发,宕开一笔,插叙时令。此言秋天的菊花还未凋残,而秋风秋雨已经静悄悄地光临西城。在亭中饮酒的客人(即词人)也被西风不知不觉地吹歪了帽子。“背月”两句,宴散乘舟回家也。因丁园地处城西(从“风雨西城”可知),所以词人在一夜欢宴后,背向着西坠的月亮乘舟而归,只听见群鸦已在两岸的树上迎着朝霞聒噪了。结句呼应词题中“招饮”,词人尽兴而归矣。且“溪树晓”又与首句“斜阳度”遥接,点明这是作通宵之宴也。

tiān··zhúshēnfàngxiéyáng--wényīng

zhúshēnfàngxiéyánghéngdànlínzhǎoduànmǎngpíngyāncánshāshèngshuǐqiūshēncáihǎohuāngtíngxuánsǎozhèngzhejiǔhánqīngnònghuāchūnxiǎozhàngjǐn西fēngbànwéixiùbànyíncǎo

yóuqīngxìnglǎnjǐngráorénwèishèngshìzhǎngshǎoliǔxiàjiāochēzūnqiánàntóngyúngēnxiàoqiūxiāngwèilǎojiànfēng西chéngànmàobèiyuèzhōuluànshùxiǎo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老僧道机¹熟,默语心皆寂。
译文: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
注释:¹机:关键、要点。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去岁别舂(chōng)¹,沿流此投迹。
译文: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
注释:¹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室空无侍者,巾屦(jù)¹唯挂壁。
译文: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
注释:¹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一饭不愿馀,跏(jīa)(fū)¹便终夕。
译文: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
注释:¹跏趺: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译文: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¹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译文: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注释:¹偶:谐合。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这就反映出诗人对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zèngjiānghuázhǎnglǎo--liǔzōngyuán

lǎosēngdàoshúxīnjiē

suìbiéchōnglíng沿yánliútóu

shìkōngshìzhějīnwéiguà

fànyuànjiā便biànzhōng

fēngchuāngshūzhúxiǎngjǐnghánsōng

ǒuānmǎntíngfāngcǎo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天迷关,地迷户¹,东龙²白日西龙³雨。
译文:乌云弥漫秦时的雄关,大地掩没山河的门户。两只苍龙正在相斗,一会儿白日高照,一会又满天大雨。
注释:鸿门会: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咸阳,废秦苛法。项羽率诸侯军至鸿门,听部下言,邀刘邦赴宴,欲杀刘邦,幸项伯相助与张良、樊哙谋勇,刘邦逃脱了厄运。鸿门:地名,在今陕西新丰镇鸿门堡村。¹天迷关,地迷户:传说中天有门,地有户。用“迷”用来形容天地混沌莫辨之状,这里喻秦末天下无主。²东龙:指刘邦。传刘邦为赤帝子。³西龙:指项羽。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貐。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¹双猰(yà)(yǔ)²
译文:且举玉钟饮酒,愁云恨海翻覆,那边正巢居窥伺,有一对凶恶的猰貐。
注释:¹碧火吹巢:化用李贺《神弦曲》“笑声碧火巢中起”一句。碧火,王充《论衡·论死》:“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为磷。磷火色碧,故言碧火。吹巢,烧鸟巢。²双猰貐:喻指欲害刘邦的范增、项庄。猰貐,食人怪兽,似狸而善走。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
照天万古无二乌¹,残星破月开天馀²
译文:万古千秋的天上,岂能有两轮金色的太阳。天的那一个角落,只有残星和月亮的光芒。
注释:¹二乌:即二日。《淮南子·精神训》曰:“日中有踆乌。”故以乌代日。²馀:有版本作“余”。
座中有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
座中有客¹天子气²,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
译文:座中的来客有天子的气象,七十二颗黑痣像明珠排布在左腿之上。
注释:¹座中有客:此指刘邦。客:即刘邦。²天子气:《史记》载,刘邦所至有五采气,为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事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如赭。
军声十万振屋瓦,排剑当人面如赭(zhě)¹
译文:十万大军齐声呼喊,呼喊声震地摇天。将军拔出长剑,剑光照红了容颜。
注释:¹赭:这里指赤红色。
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译文:将军下马,力能拔山,豪气于云,黄河翻卷。
剑光上天寒彗残,明朝画地分河山。
剑光上天寒彗¹残,明朝画地分河山。
译文:剑光上天,星月凋残,明朝划却了河山一半。
注释:¹彗:即所谓扫帚星。古人认为此星为妖星,是不祥之兆。
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将军呼龙将客走¹,石破青天撞玉斗²
译文:将军把来客送走,亚父的玉斗撞破了耿耿青天。
注释:¹“将军”句:承上文,句中“将军”当指项羽。呼龙:鸿门会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故曰“呼龙”。客:指刘邦,在鸿门宴中刘邦为客。²撞玉斗:指范增挥剑击碎刘邦送来的玉斗。

  这是一首咏史诗,写刘邦、项羽鸿门之会。此诗前六句,写秦末大乱,楚、汉抗争,作时代氛围的刻画;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跳到宴会上,分别描写刘、项双方:刘邦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后四句则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以刘邦溜回军中,范增撞碎玉斗宣告了鸿门会的结束。全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炼,事至繁而笔极简,造语奇崛,意境幽诡。

  杨维桢这首诗的所长是想象丰富,运笔兼有空灵和奇崛两个不容易统一在一起的特点。鸿门宴中刘邦、项羽以及范增、项庄、樊哙、张良等都有许多生动的性格鲜明的言语行动,这些经过司马迁的刻画,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若再重复描写,便无新意。如张宪《鸿门会》写:“披帷壮士发指冠,侧盾当筵请公舞。白发老臣心独苦,玉玦三看君不语。”这不如读《史记》更具体、更生动。杨维桢此《鸿门会》则不然,他完全撇开刘、项等人在宴会中具体的言语行动,而驰骋其缥缈不羁的灵思,从当时群雄角逐的大形势着眼,刻画其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时代氛围。因此,读此诗的时候有一种读《史记》时所没有的审美感受。

  此诗前六句,纯作时代氛围的刻画。首句迭用两个“迷”字,极言天地混沌莫辨之状,暗喻秦末天下无主,一切都动荡不定的情势。其时秦王子婴已降,秦军已摧垮了,然各起义将领拥军自重,为“东龙”或为“西龙”行云布雨,阴晴不定。一场更为复杂、难以逆料的战争在酝酿着,因为“照天万古无二乌”,天无二日,秦朝一亡,揭竿起义的诸将领终究是要决一雌雄的。鸿门会可以说正是这一矛盾激化与公开化的标志。

  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顿然跳到宴会上,分别描写刘、项双方:刘邦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诗中描写项羽,称他“将军下马力排山”。项羽素以勇猛称,设鸿门宴把刘邦召来,虽然恼恨刘邦捷足先登,然也并没有把刘邦当作一回事,大有一跺足便可使山河颤抖之气概。故诗中以“气卷黄河酒中泻”句形容之。李贺《梦天》诗有“一泓海水杯中泻”句,描写从天上望下来大海之小似乎只能注满一杯;此则写项羽气概之大,似乎可以把黄河注入酒杯中,一饮而尽。此充分说明了项羽对潜在的敌手刘邦是掉以轻心了。

  后四句则以极精练、极富韵致的笔调,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剑光上天寒彗残”鸿门会中双方剑拔弩张,最惊心动魄者莫过于项庄舞剑了。诗写其直如天上飞划而过的彗星,是险到了极点。而后,项伯为报张良救命之恩通敌,项羽因自傲而手软,其结果是刘邦得以逃席逸去,鸿门会不了了之,这便是诗中所写的“将军呼龙将客走”的局面。项羽坐失了消灭潜在对手刘邦的最佳时机,对此范增愤愤不已,在刘邦脱身后,张良谢,以白璧一双赠项羽,玉斗一双赠范增。项羽受璧,范增则恼恨已极,置玉斗于地,拔剑撞而破之。诗人高度评价范增的识见,故把他撞玉斗的行动喻为“石破青天”。

  全诗造语奇崛,意境幽诡,颇有些接近李贺的风格,个别地方如“碧火吹巢”,袭自李贺的《神弦曲》:“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他没有正面去实写刘、项对峙的军事形势,而是用了一连串似乎无关的奇特的比喻加以烘托。如“东龙白日西龙雨”、“残星破月开天余”、“碧火吹巢”、“石破青天”等词句,均难以通常的语法或逻辑去理解。然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又十分形象地勾画了秦末动乱的社会状态以及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的形势。这样一种以许多奇丽古怪的物象来烘托诗歌意旨的手法正是李贺诗歌的特征,显然杨维桢此诗颇多借鉴李贺之处,特别是同一题材的《公莫舞歌》。然比较而言,李贺的《公莫舞歌》稍嫌堆砌,格局不大,此诗则纵横驰骋,元气淋漓。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71-173页

hóng鸿ménhuì

yángwéizhēn yuándài 

tiānguān  dōnglóngbái西lóng 
zhuàngzhōngyǐnjiǔchóuhǎifān huǒchuīcháoshuāng 
zhàotiānwànèr cánxīngyuèkāitiān 
zuòzhōngyǒutiān zuǒshíèrliánmíngzhū 
jūnshēngshíwànzhèn páijiàndāngrénmiànzhě 
jiāngjūnxiàpáishān juǎnhuángjiǔzhōngxiè 
jiànguāngshàngtiānhánhuìcán míngzhāohuàfēnshān 
jiāngjūnlóngjiāngzǒu shíqīngtiānzhuàngdǒu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树银花¹合,星桥²铁锁开³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注释:¹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²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³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暗尘¹随马去,明月逐人来²
译文: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注释:¹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²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游伎¹皆秾(nóng)²,行歌尽落梅³
译文: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注释:¹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²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³落梅:曲调名。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金吾¹不禁夜²,玉漏³莫相催。
译文: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¹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²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³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后来也称元宵节。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每年这天晚上,京都洛阳都要大放花灯,夜间照例不戒严,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文人数百人赋诗记其盛景,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

  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弛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唐代,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中说:“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可与此诗相印证,可见隋唐时代洛阳皇城端门的元宵节观灯盛况。是说原本黑洞洞的城门与黑沉沉的城河在节日的夜晚也点缀着无数的明灯,远远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桥银河了。

  颔联写元夕车马游人之盛。由于车马交驰、游人杂沓,扬起了道路上的阵阵尘土。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但元夕之夜,由于月光灯影的照耀,却分明可见随着车马的飞驰而去,后面便扬起一阵飞尘,这就是所谓“暗尘随马去”。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这正是对元夕的传神描写。着一“去”字,写出了马的奔驰和尘土飞扬而去的态势。纪昀说此句得神处在一“暗”字,固极有见。其实,“去”字也同样精彩,从中仿佛可见车马飞驰时卷起的气流,下句专写人的活动,却不忘交代元夕的特点。由于是望月,所以满月的清光映照着东都城的每一个角落。游人熙熙攘攘,摩顶接踵,月亮的光辉始终与人相随。由此“明月”还可进一步想象灯月交辉的热闹场景。

  颈联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专挑出一类人来写,这就是“游妓”。她们可能是王公贵戚之家的歌舞妓人,为了相互夸示而让她们出来表演助兴的,她们自己也可借此观赏元夕灯月交辉、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总之,既是观赏者,又是元夕的一道亮丽风景。两句一句写她们的美貌,一句写她们的技艺。单有火树银花的灯影和众多的游人车马,还不足以充分显示元夕京城的热闹繁华,必须再加上美貌如花的歌妓和彻夜笙歌,才是声色光华交相辉映,极喧阗热闹之能事。

  这就逼出了结尾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又称“执金吾”,指京城里的禁卫军。据史记载唐代设左、右金吾卫,主管统率禁军。玉漏,指古时的计时器,用铜壶滴漏以记时。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唐诗名篇赏析 第一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01,第16页

zhēngyuèshí

wèidào tángdài 

huǒshùyínhuā xīngqiáotiěsuǒkāi 
ànchénsuí míngyuèzhúrénlái 
yóujiēnóng xíngjìnluòméi 
jīnjìn lòuxiāngc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