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作经元气纬,玉在丰年足名贵。天池渟碧无滥流,地下河淮自烟沸。
性情作经元气纬,玉在丰年足名贵。天池渟碧无滥流,地下河淮自烟沸。
忆昔读君少时作,矫翅凌风已不弱。理亦有范才辄驰,情即相倾意犹薄。
忆昔读君少时作,矫翅凌风已不弱。理亦有范才辄驰,情即相倾意犹薄。
闻君十载始识君,燕台春禊天无氛。通名座上了一揖,后来离合同游云。
闻君十载始识君,燕台春禊天无氛。通名座上了一揖,后来离合同游云。
雪晴大江孤榜下,解襆吴门正年蜡。茅堂清晓寻寒梅,干影池心兀凌跨。
雪晴大江孤榜下,解襆吴门正年蜡。茅堂清晓寻寒梅,干影池心兀凌跨。
新诗七卷携归读,夜半霜飙逼帘烛。始愁难竟继恐尽,神为提撕气为束。
新诗七卷携归读,夜半霜飙逼帘烛。始愁难竟继恐尽,神为提撕气为束。
声名于世多渺茫,口碑笔史成滥觞。吁伊雕羽藉喧嚇,山鸡野翠称鸾皇。
声名于世多渺茫,口碑笔史成滥觞。吁伊雕羽藉喧嚇,山鸡野翠称鸾皇。
知君已晚我诚过,灵豹讵必皆雾藏?笔非铸铁何劲直,不御铅华倍明婳。
知君已晚我诚过,灵豹讵必皆雾藏?笔非铸铁何劲直,不御铅华倍明婳。
翻腾浩荡中竽籁,探取零星尽肝鬲。千秋巨制若林立,径弗相违貌无窃。
翻腾浩荡中竽籁,探取零星尽肝鬲。千秋巨制若林立,径弗相违貌无窃。
长言不足还永叹,喜披荆棘搴崇兰。投珠尘网色黯惨,控骝窄巷行蹒跚。
长言不足还永叹,喜披荆棘搴崇兰。投珠尘网色黯惨,控骝窄巷行蹒跚。
便推再世得李杜,岂真重尔将名山?淫丝疲竹鬨城市,瓠巴不见琴毋弹。
便推再世得李杜,岂真重尔将名山?淫丝疲竹鬨城市,瓠巴不见琴毋弹。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棹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
(zhào)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岸花汀(tīng)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
译文:片帆孤舟,举棹远去,茫茫水国,渺无涯际。在苍茫之中,唯有鹧处相逐而飞,点缀着生意。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此意向谁说?倚兰桡,独无聊,魂消,小炉香欲焦。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此意向谁说?倚兰桡(ráo)¹,独无聊,魂消,小炉香欲焦²
译文:心情惆怅,仿佛江水也在呜咽,猿声更加悲切。心中依依的乡恋,无处可诉。在百无聊赖时,只好倚栏消遣。此刻,时已晚,香将燃尽。
注释:¹兰桡:兰舟。²欲焦:将要烧成灰烬。

chuán··zhào--xiòng

zhàozhōuguāngmiǎomiǎozhīchùànhuātīngcǎogòngwēizhèxiāngzhúfēi

tiānhènjiāngshēngyànyuánqièxiàngshuíshuōlánráoliáohúnxiāoxiǎoxiāngjiāo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玉垒(lěi)¹高桐拂(fú)玉绳²,上含非雾下含冰³
译文:玉垒山上的高高桐树挺立苍穹,抚拂星辰,树梢上裹着朦胧的云雾,树根浸着厚厚的寒冰。
注释:蜀桐:此指桐木斫成之琴。¹玉垒:山名,在四川。²玉绳:星名,北斗第五星。³上含非雾下含冰:言桐树之高。非雾:雨雪或云霭之细密貌。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枉教¹紫凤无栖处,斫(zhuó)作秋琴弹坏陵²
译文:但是徒然长得这般高大并未成为紫凤栖身之材,却被砍作了秋琴,悲伤地弹奏着《坏陵》。
注释:¹枉教:空教、徒让。²坏陵:琴曲名,相传为伯牙所作。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主要描绘桐树的俊拔和坚毅的品性。梧桐的生长环境是恶劣的,它的枝叶为云气所缭绕,它的脚下是冰雪。梧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种与凤凰相连的佳木,诗人在描写中刻意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山名用“玉垒”,玉石高洁出尘,已有一种坚硬的感觉;桐称“高桐”,本身也有一种悲剧气质。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感叹高桐白白长得高大,最后被人斫作秋琴去弹《坏陵》古曲。栖息于树上的鸟是那传说中最洁净的凤凰,而诗人特意选择“紫凤”一词加以美饰,色彩上更加鲜明;琴说是“秋琴”,也是在着意突出一种寒凉之意。

  诗人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使得这首七绝在艺术上细美忧约,具有抑郁的情调和忧伤美。

参考资料:
1、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397-398页
2、 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265页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龙盘虎踞(jù)¹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bēng)²
译文: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是要坍崩。
注释:¹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峻险要。²崩:败坏。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一种¹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líng)²
译文:嬴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
注释:¹一种:一般,同样。²汉文陵:即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郊的霸陵原上,距秦始皇陵不远。汉文帝生时以节俭出名,死后薄葬,霸陵极其朴素,受到后人称赞。

  始秦皇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形雄伟,景象佳丽,有“龙盘虎踞”之势。并以“树层层”来烘托,更见其气象的不凡。次句前四字“势如浮云”,在含意上应归入上句:陵墓落成之初,曾经“树草木以象山”,虽历千余年,到晚唐也仍是群树层叠,高薄云天。总之前十一个字,或以“龙盘虎踞”状之,或以“树层层”烘托之,或以“势如浮云”陈述之,把始皇墓的雄奇壮伟,气象万千,呈现了出来。可是后三个字“亦是崩”一出,如无坚不摧的神剑,轻轻一挥,直使眼前的庞然大物,骨化形销了。对于像山一样高大的墓堆,当时就有民谣说:“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显然这里还有弦外之音:“崩”者并非专指坟墓崩塌(实际坟墓也并未崩)或秦始皇驾崩,而包括有如传说的曾被项羽掘毁,或更荒唐的“牧火宵焚”;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诗人的嘲讽尖锐泼辣,这三个字干脆利落,严于斧械,真有一言九鼎的气概。

  末二句继续深化其反对残暴政治的思想。同样是坐落在青山秋一草间的陵墓,行路之人经过时,却只恭敬地拜谒汉文帝的陵墓。汉文帝是汉代初年文景之治的代表人物,他推行黄老之治,与民休息,艰苦朴素,曾欲建一露台,一核算工价需千金,相当于十户中人之产,汉文帝立刻停止这个露台的修建。他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能够了解百姓疾苦的好皇帝,同样地,人们也只会纪念和缅怀这样的对百姓较好的统治者,而不会去对那残暴刻薄的秦始皇顶礼膜拜。民心所向,在这个小小的参拜陵墓的行为中显现得很清楚了。诗题是写过秦始皇墓,此处却着力写汉文帝陵,看似诗思不属,实际上在两种统治方式、两种对待人民的态度的对比之下,诗的主题更显突出。

  此诗浑厚有味,通过对比手法来对历史人物加以抑扬,反映了作者对刚恨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恨和对谦和仁爱的统治者的怀念,诗意填密,可以规见作者的诗心。这首诗明白无误地表现出作者自己的历史观、是非观,可说是一首议论诗。但它的字挟风雷,却出之以轻巧疏宕,唱叹有情的笔墨,有幽美的艺术魅力,而不像是在评说是非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8-1059
2、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全解: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121-122

jīngqínshǐhuáng

hún tángdài 

lóngpánshùcéngcéng shìyúnshìbēng 
zhǒngqīngshānqiūcǎo rénwéibàihànwénlíng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译文: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于此养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之伎、一曲之学,无所不养。而又取士大夫之材行完洁,而其施设已尝试于位而去者,以为之师。释奠、释菜,以教不忘其学之所自;迁徙、逼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恶。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古之在上者,事不虑而尽,功不为而足,其要如此而已。此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国家而立学之本意也。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xiáng)¹、遂序、国学之法立下其中。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²、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³、献馘(guó)、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于此养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之伎、一曲之学,无所不养。而又取士大夫之材行完洁,而其施设已尝试于位而去者,以为之师。释奠(diàn)、释菜,以教不忘其学之所自;迁徙、逼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恶。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古之在上者,事不虑而尽,功不为而足,其要如此而已。此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国家而立学之本意也。
译文:远古时代实行井田制,党庠、遂序、国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等各项社会活动和政务,直至受成、献馘、讯囚这些事情,也没有不在学校里进行的。学校引进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乃至一技之长、一曲之学,没有不引进的。让那些士大夫中德才兼备、曾经做官而又退居的人担任老师。祭祀圣人先师,不忘知识学问的来源;用迁徙、驱逐的办法,激励学生勤勉向善。由此,士子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无不都是治国安邦之道,行为习惯符合仁义,所学本领都能根据他们的潜能。一旦成为各级官吏的后备人才,由于他们的品行都已经过鉴定,他们的业务能力都已经过实践锻炼,无须从头学起就能胜任。古代的那些领导,自己不用殚思极虑却没有疏漏,不以功利为念却能功德圆满,其要点就在于此。这就是古代圣王办学校以治天下的本意。
注释:¹党庠:指古代乡学。 ²尊贤使能: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³受成:接受已定的谋略。⁴献馘:古时出战杀敌,割取左耳,以献上论功。泛指奏凯报捷。⁵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⁶完洁:整洁。⁷逼逐:驱逐。⁸所见所闻:听到的和看到的。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斫木抟土,如浮屠、道士法,为王者象。州县吏春秋帅其属释奠于其堂,而学士者或不预焉。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时庆历某年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斫木抟土,如浮屠(tú)、道士法,为王者象。州县吏春秋帅其属释奠于其堂,而学士者或不预焉。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时庆历某年也。
译文:后世再无井田之法,于是很多学校遭到废弃。那些治天下国家的人,不一定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了。那些所谓的学者,或群居、族居,作为老师或学生,也只讲讲文字章句而已。因为学校废弃已久,那些学者干脆变学校为庙宇,纷纷祀孔子于天下,用木头泥土仿效佛教道教的做法,给孔子塑王者之像。而州县官吏率部属祭孔子于春秋两季,学者居然也有不参加的。大概庙宇之兴盛,是因为学校之衰败,这是近世之法造成的。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革除弊端。于是,学校又稍稍兴盛起来,可还是有规定:“凡县里学生满二百人,才可以建学校。”于是慈溪县的士子们仍旧不能有学校,只有孔庙,而孔庙也已年久失修。前些年,刘君向州里打报告,让民众出钱修孔庙,还没动工他就走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
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噫!林君其有道者耶!夫吏者,无变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实,此有道者之所能也。林君之为,其几于此矣。
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wú)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噫!林君其有道者耶!夫吏者,无变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实,此有道者之所能也。林君之为,其几于此矣。
译文:后来林肇任县令,他说:“我没见过古人如何办学,如今的法度我也不能不遵守。但是,我的百姓不能没有教化。”随即用那笔钱修孔庙,就像如见看到的,又在庙四周建学堂,召集县里的子弟,聘请杜醇当老师,这样就把学校给办起来了。林肇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啊!当官的,既不违反当今之法,又取得古人才有的实效,那是有道者才可能得到。林肇这样,就接近于一个有道者了。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¹,以来四方游贩²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chún)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译文:林肇当然是一个县令,而慈溪小县,无珍奇物产以招徕各地流动人口。有田有桑,可以自足,且无水旱之忧。没有流动人口,所以当地风俗质朴纯正;能够自足,所以当地人民遵纪守法。我所见过的慈溪士子,也多美茂之材,容易培养。至于杜醇,更是越中隐士,他的品行学识最适合当老师。如今慈溪小县,既有贤县令,又有好老师,虽然限于法度,不能完全复古,但我相信这里的化民成俗事业会做得很好。教化可以美风俗,这是自然的,但要长期坚持才能功德圆满。如今的官吏有任期限制,难以长期坚持。我虽为林肇升迁而感到高兴,又担心继任者不能继续这项事业,因此把我们的想法告诉后来者。
注释:¹珍产淫货:指珍贵的特产和诱人的奇货。²游贩:往来贩卖
海石涵秋水,风篁生晚凉。
海石涵秋水,风篁(huáng)¹生晚凉。
译文:满天秋雨笼罩着岸边浮石,傍晚时分风吹入竹林顿生凉意。
注释:¹风篁:谓风吹竹林。
孤篷初歇雨,和月度潇湘。
孤篷初歇雨,和月度潇湘。
译文:孤泊的乌篷船上停歇着刚刚下过的雨滴,和明月一起在这湘江度过这美好的夜晚。

yùnhuà--huáyòu

hǎishíhánqiūshuǐfēnghuángshēngwǎnliángpéngchūxiēyuèxiāo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