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步接輶轩,於山亦有缘。
剑锋遗断石,阁影倒平田。
紫日穿林暝,黄云共野连。
清辉无着处,月伴使星圆。
蹇步接輶轩,於山亦有缘。
剑锋遗断石,阁影倒平田。
紫日穿林暝,黄云共野连。
清辉无着处,月伴使星圆。
施枢

施枢

施枢,约宋理宗端平中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二三五年前后在世)字知言,号芸隐,丹从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嘉熙时,(公元一二三九年左右)尝为浙东转运使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枢著有芸隐倦游迁及芸隐横舟稿各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1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李姬¹者,名香,母曰贞丽²。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³,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pǐ),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jiǎo)¹⁰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¹¹,受歌玉茗堂四传奇¹²,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¹³,然不轻发¹⁴也。
译文:名妓李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侠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注释:¹李姬:李香,明末南京秦淮名妓。²贞丽:姓李,字淡如,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假母。³博:赌博。⁴阳羡:江苏宜兴旧名。⁵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人,为复社重要成员,明亡不仕,有《皇明语林》。⁶贤否:贤与恶。⁷张学士溥:张溥,字天如,江苏太仓人,进士及第,复社发起人,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⁸夏吏部允彝:夏允彝,字彝仲,华亭(今属上海)人,崇祯进士,官福建长乐知县,与陈子龙组织几社,与复社相呼应。南明弘光朝,官吏部主事。清兵渡江,于家乡起兵抵抗,兵败投水死。著有《幸存录》。⁹风调:风度、格调。¹⁰皎爽:纯洁爽朗。¹¹周如松:苏昆生原名,本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歌,为著名昆曲教习。明亡后,流落苏州。¹²玉茗堂四传奇:即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玉茗堂是汤显祖书斋名。¹³琵琶词:即高明《琵琶记》的曲辞。¹⁴不轻发:不轻易演唱。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雪苑侯生¹,己卯²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³之。初,皖(wǎn)人阮(ruǎn)大铖(chéng)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jī)实首其事,持之力¹⁰。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¹¹之,乃假¹²所善¹³王将军¹⁴,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¹⁵,公子盍(hé)¹⁶¹⁷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bǐng)¹⁸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¹⁹,其人有高义,闻吴君²⁰尤铮(zhēng)²¹,今皆与公子善²²,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²³,安²⁴²⁵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²⁶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yàng)²⁷,因辞去,不复通²⁸
译文: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结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侠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侠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注释:¹雪苑侯生:作者自称。雪苑,汉梁孝王林苑,初名兔园,规模甚大,司马相如等名士曾为座上客,故著名,也称梁苑。南朝谢惠连作《雪赋》,描绘梁苑雪景,传诵极广,故梁苑亦称雪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侯方域为商丘人,故称雪苑侯生。²己卯:明崇祯十二年(1639),时侯方域二十二岁。³偿:酬报。⁴皖人阮大铖:字圆海,安徽省怀宁人。明天启朝为京官,依附权阉魏忠贤。崇祯初,削职为民,流寓南京,作戏曲,蓄声伎,结纳文士、游侠。南明弘光朝,依附马士英,官至兵部尚书。清兵渡江,出降,从清兵南侵,死于仙霞关。作有《春灯谜》《燕子笺》等传奇。事见《明史·奸臣传》。⁵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⁶屏居:退居。⁷为清议所斥:指复社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在南京联合发布《留都防乱揭帖》,揭发阮大铖为阉党馀孽,蓄意再起。清议,在野士人对时政之评议。⁸吴应箕: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复社领导人之一。⁹首其事:首先发起那件事情。¹⁰持之力:态度坚决。¹¹解:排解。¹²假:借,委托。¹³所善:所交好的人。¹⁴王将军:事迹不详。¹⁵非结客者:不是有能力广交宾客的人。¹⁶盍:何不。¹⁷叩:询问。¹⁸屏人:让周围人退避。¹⁹阳羡君:指陈贞慧。²⁰吴君:指吴应箕。²¹铮铮:正直刚强貌。²²善:交好。²³世望:家世和名望。侯方域祖执蒲、父恂、叔恪,在明末天启、崇祯间为朝官,均立身正直,未阿附权阉魏忠贤,属东林党人。²⁴安:如何。²⁵事:为之服务。²⁶后于:低于,不如。²⁷怏怏:失意貌。²⁸不复通:不再交往。通,往来。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未几,侯生下第¹。姬置酒桃叶渡²,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³,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jī),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¹⁰!妾亦不复歌矣!”
译文: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掩盖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注释:¹下第:指侯方域应江南乡试未中。²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口,相传因晋王献之送其爱妾桃叶于此而得名。³文藻:词彩,文彩,指文章。⁴雅:甚。⁵中郎:《琵琶记》演蔡伯喈与赵五娘故事,系据宋元间民间传说而作成,附会为东汉蔡邕之事。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⁶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补,修补,引申为掩盖。⁷琵琶所传词固妄:谓《琵琶记》所写并非蔡邕实有之事。固,诚然。⁸尝昵董卓:汉献帝时,董卓擅政,征蔡邕为侍中,再拜中郎将,封高阳乡侯。王允诛董卓,独蔡邕哭之,坐董卓党下狱死。事见《后汉书·蔡邕传》。昵,亲近。⁹掩:掩盖,掩饰。¹⁰“无忘”句:勿忘所以歌之意,即勉之以蔡中郎为鉴。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¹田仰²者,以金三百锾(huán)³,邀姬一见。姬固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¹⁰于侯公子者谓何¹¹?今乃利¹²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¹³矣!”卒不往。
译文: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注释:¹开府:古代高级官员设立官署,自选僚属,称“开府”。明清两代用以指称方面大员,如总督、巡抚。²田仰:字百源,贵州人,与马士英有亲,弘光朝官淮扬巡抚。³锾:货币量词。⁴固:坚决。⁵却:推辞,拒绝。⁶有以:因此。⁷中伤姬:诬陷李香。侯方域有《答田中丞书》,驳斥田仰声称李香却金拒招是受其指使。此所谓“中伤”,当是指田仰羞怒,诬陷李香拒招有复社人物反马士英、阮大铖擅政之政治背景。⁸岂异:何异。⁹向:前时。¹⁰赞:支持。一说规劝。¹¹谓何:为了什么。谓,通“为”。¹²利:贪图。¹³卖公子:负心于公子。

  明代文人涉足花丛,在南京秦淮河上选色征歌,以至与秦淮歌女结下情谊,甚至论及嫁娶,这样的风月故事可以数出许多桩。

  此文塑造了明末秦淮歌妓李香的形象,不仅描写了她擅长歌唱的艺术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风度,更突出了她的见识和品格,同时生动地描绘了李香的生活和斗争,热情地赞美了李香的才能、智慧和品德。全文叙次井然,文笔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在艺术上,都有可取之处。

  这篇别传首尾两段一为前奏,一为尾声,中间两段是其主干。作者写自己眼中和亲密交往中的李姬,这一叙事角度便构成了文章的主线,因此第一段关于李姬的一般性介绍只能成为文章进入主题的前奏,而最后一段写别后李姬拒绝田仰的邀聘也只是余波荡漾的尾声。当然前奏和尾声都必不可少,且与主干部分水乳交融,构成全文严谨的整体。

  第一段,作者先用一句话“李姬者名香”作必要而简略的交代之后,就掉转笔头写她的假母李贞丽的大“有侠气”与“所交接皆当世豪杰”,以衬托作为养女的李香大有乃母之风,然后鲜明地点出李香“能辨别士大夫贤否”,曾经得到复社领袖张溥与名士夏允彝的称道。再写她“少,风调皎爽不群”与对音律歌唱所具有的才华,却无一字道及李香君的美色,不作任何涉及轻薄的侧艳之辞,显示作者为李姬立传,重德重才而不重色,为全文确立了较高的格调。

  于是在主干部分,作者抛开了与李姬交往中一切深情缱绻和幽期密约,集中笔力记叙李姬生平行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义却阮大铖之举。阮大铖为天启朝权倾天下的阉党魏忠贤余孽,曾奉魏阉为义父,为陷害东林党人出过大力。崇祯登位后,阉党事败,阮大铖名列逆案,由光禄寺卿革职为民,匿居南京库司坊,起造第宅,蓄养声伎,谈兵论剑,企图死灰复燃,是一个为当时朝野士大夫所不齿、为公正舆论所贬斥的人物。与侯方域同列复社四公子的阳羡陈贞慧与贵池吴应箕主持正义,排阮最力。阮大铖为此假手王将军想拉拢侯方域以软化陈、吴等人,为他的东山再起消除阻力。是否与阮大铖结交,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成了泾清渭浊、是非分明的原则问题。文章写李姬凭着她对人际关系的敏锐感觉提醒侯方域,要他摸清“贫非结客者”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之游的真实意图,又写当了解王的真实意图之后侯方域尚未采取行动,李姬便对他作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规劝,使侯“大呼称善”,与王绝交,得以避免“负至交”、隳声望的尴尬处境,保全了侯生的清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均系李姬而非侯生采取主动,说明李姬的才慧见识与对是非的判断均胜侯生一筹,而这一赞誉完全通过对比与烘托加以凸出,尽得含蓄蕴藉之致。对此,《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深有会心,他在将这一情节移植改造为香君“却奁”之后,于《桃花扇·闹榭》一出中,借吴应箕之口,盛赞道:“香君却奁一事,只怕复社朋友还让一筹哩。”陈贞慧接口:“已后竟该称他老社嫂了。”“社嫂”一词施之于秦淮歌妓李香君,何其光宠乃尔。

  第三段写侯生应举下第后,李姬于桃叶渡置酒送行。席间李姬“歌琵琶词以送之”。早在第一段中,作者已经为比埋下了伏笔,说李姬“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然不轻发”一语,看似信手拈出,只有读到桃叶渡送行的记叙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以琵琶词作呼应关合的文意之佳妙和情意之深重。琵琶词,指的是高明所作《琵琶记》。李姬临别歌《琵琶记》曲辞,且以蔡伯喈比侯方域,说:“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然而“中郎学不补行”,才胜于德。《琵琶记》所述情节固然于史无稽,但蔡中郎确实有阿附董卓的劣迹,无以掩饰。“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李姬以“从不轻发”而今一发之后再“不复歌”相喻相誓,表达了爱人以德与生死相依的款款深情。作者笔下规箴侯生“终自爱”的李姬,显示了凛然的风骨和高洁的格调,却又如此深情绵邈、凄婉动人。这里在写情侣临别赠言时脱出常格,别具一种强毅的伦理道德的美学风采,摄取了发自李姬灵魂深处最为眩目的一次闪光,给读者以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既是《李姬传》取材和运笔的成功,也是侯方域自我反省的成功。侯方域入清之后因软弱畏祸参加了河南乡试,仅中副榜,此举于民族气节有亏,当时和后世都受人讥弹。但侯方域敢于直陈桃叶渡李姬“愿终自爱”的临别赠言,说明在对蔡中郎媚事董卓一类的问题上自己是否“自爱”,曾经历过内心反省。包括前文在义却阮大铖一事上的自我对照,应当说作者是在一定程度的反省意识支配下写作《李姬传》的。中国的文学与文人比较缺乏自我反省意识,侯方域愿以自己为参照,暴露主观的欠缺和客观的优胜,更觉难能可贵。

  最后一段写侯生去后之事,虽属全文的尾声,但对描写李姬形象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在这以前,李姬的动人光彩主要还是闪烁在她的言论之中,而到这时,她才以侯郎去后坚拒财雄势大的开府田仰的邀聘,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田仰的三百金利诱与“有以中伤”的威逼,她都不为所动。李姬的品德和人格至此光芒四射。她最后说:“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证实了她为人的“风调皎爽不群”,言出必践,忠于爱情。

  《李姬传》风格朴质刚健而无绮罗香泽之态;笔致含蓄,颇多有余不尽之意;选材凝炼集中,不枝不蔓;行文坦率,具有可贵的自我批评的反省意识,显示了名家风范。凡此种种,使《李姬传》这篇别传为人记诵,成为明清古文中的名篇。后来孔尚任依这篇文章为蓝本刻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李香君的性格及剧中《却奁》《拒媒》等出的情节均以《李姬传》所述为主要依据,《李姬传》也因《桃花扇》得传大名而著名。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802-1806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
商水¹西门²语,东风动柳枝。
译文:在商水城的西门话别,暖暖的东风吹拂着柳枝。
注释:¹商水:今河南商水。²西门:指县城西门。时诗人西行向舞阳。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年华¹入危涕(tì)²,世事³本前期。
译文:年华艰险使人涕哭流泪,如今局势所成皆有前因。
注释:¹年华:年光。²危涕:危险艰苦使人涕哭流泪。³世事:时势或历史。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草草¹(tán)公策²,茫茫³杜老诗。
译文:叹草草败退檀道济之策,读着茫茫无限老杜的诗。
注释:¹草草:此指鲁莽轻率。²檀公策:原指南朝宋将檀道济征北魏,粮尽退兵之事。³茫茫:渺茫。⁴杜老:即杜甫。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译文:马前的山川是如此壮阔,自然不敢计算回归之时。

  这首诗是诗人南奔途中创作的一首感时感事的诗,首联描写出发时的场景,中间两联叹家身兼伤国事,尾联收束到离别之上,又与时事密切相关。此诗精巧用典,含蓄吞吐,气脉连贯,沉郁浑厚,叙述伤时感事有杜甫沉郁苍茫的气韵,堪为佳作。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地、时、事兼叙,于地,则商水西门;于时,则东风动柳,是早春时季;于事,则临别告语。“语”字大约从杜诗学来。杜甫《哀王孙》:“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所与“语”者,当是前来送别的人;当然也似可兼指附近的商水河,言河水潺援之声,也如珍重话别。“东风动柳枝”,其时正是春季。既是眼前之景,又于景中含不尽之情。那柔弱的柳枝,给人一种缠绵的感觉,正是离情别绪的写照。吴文英说得好:“一丝柳、一寸柔情。”(《风入松》)。伤春又伤别,倍感无奈。这与《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殊为相近。这两句,又大有杜甫《发同谷县》“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之意。诗人此次南行,是迫于兵灾,更有许多不得已。此意含而不露,却待其后申叙。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句叙而兼议,将首联暗蓄之意进一步发明。“年华”承“东风”,“危涕”接别语,虽重在个人感受,而实有伤时之感寓于其中。孟子有“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之语,江淹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恨赋》)之句,故简斋之危涕,实有孤臣之悲。“入”字提炼得新鲜有力,自是江西诗派之家法。“世事”主要特指眼下国有累卵之危,民有倒悬之急。如此窘境,绝非偶然,而是事出有因,执政者失策之种种,只要联系当时历史状况,自然不难明白。

  “草草华公策”,紧承“世事”句,追究前事之因。“华公策”,用刘宋时征北将军华道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事,讥刺北宋朝廷避金人、求苟安的失计。诗人用华道济典故,追咎宣和七年(1125)北宋朝廷退避金兵,以致军机贻误、汁京被占的罪过。国家与个人的命运原本相连,诗人不得不在颠沛流离中度日了。

  “茫茫杜老诗”,杜甫在入蜀以后以及在湖湘时期,写到安史之乱或各地军阀的战争时,多用“干戈茫茫”字眼。如《南池》诗:“干戈浩莽莽。”又如《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诗人平生极为推崇杜诗,在创作上经常模仿;更重要的是老杜后半生多在战火中度过,而其伤时忧乱之作特多。时异事同,而孤臣之心难诉,他只好在吟诵杜诗之求得安慰了。

  尾联所云,尽管仍然与时事密切相关,但在诗意上则收束到离别之上。“山川马前阔”,则前路漫漫,不见尽头;“不敢计归时”,则归期杳杳,未有已时。身世之感,黍离之悲,充盈弥漫。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21-822
2、 傅德岷.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256-257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春水初生乳燕¹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译文:春水刚刚生成,雏燕才学会飞,蜜蜂小小腹尾,采花嗡嗡回归。
注释:¹乳燕:雏燕;幼燕。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窗含远色通书幌(huǎng)¹,鱼拥香钩近石矶(jī)²
译文:远处的景色透过窗棂,映着书帷,鱼儿口里含着钓饵,被拉近石崖。
注释:¹书幌:书斋之幔帏也。²石矶:水边突出的巨大岩石。

nányuánshísānshǒu ·

 tángdài 

chūnshuǐchūshēngyànfēi huángfēngxiǎowěihuāguī 
chuānghányuǎntōngshūhuǎng yōngxiānggōujìnshí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黄鹤(hè)¹西²楼月,长江万里情。
译文:黄鹤楼西天的月亮,长江万里的流水,那就是我的心,我的情!
注释:¹黄鹤:即今武汉市武昌蛇山之黄鹤楼。²“西:一作”高“。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译文:春风三十多次去了又来,这些年里我徒然怀念着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送尔难为别,衔(xián)杯惜未倾。
译文:现在来送你,分别实难,举起酒杯不忍一下子喝空。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湖连张乐¹地,山逐泛舟行。
译文:山崖追逐着流荡的行舟,湖水连着黄帝置乐的洞庭。
注释:¹张乐:奏乐。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nuò)为楚人重¹,诗传谢朓(tiǎo)²
译文:作为楚人,你最重视自己的诺言,你的诗也如谢朓一样清丽。
注释:¹诺为楚人重:司马迁《史记·季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²诗传谢朓清:谓谢朓诗以清丽著名。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沧浪吾有曲¹,寄入棹(zhào)²声。
译文:我也有一曲《沧浪歌》,一边行船,一边吟唱。
注释:¹沧浪吾有曲:沧浪即《沧浪歌》。此言自己高洁其志,不与世同流合污。²棹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这是一首送三友人的诗。诗中首句“黄鹤西楼月”,写得江天一色,风清月朗。次句“长江万里情”则用来衬托诗人送储邕之情,手法含蓄,耐人寻味。李白对朋友的感情是十分诚挚的。他曾在《赠汪伦》中用“水深千尺”来衬托情谊的深厚。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写得时光流转,故地萦怀。武昌是储邕曾游之地,却已有三十年的暌违。李白夜深怀友不眠,从西窗望见:黄鹤楼的月色,武昌城的烟树,便想起三十年前和储邕交游的情景,故说“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将储邕欲往重游的激情,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送尔难为三,衔杯惜未倾”,描绘出一幅友人储邕离三诗人到武昌的伤感惜三景致。“难为三”,意寓以离三为难。“惜未倾”,意寓惜三情深,频频劝酒,以不忍举起酒杯一下子喝空为惜。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黄帝曾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所以谢朓诗云:“洞庭张乐地。”舟行处会途经多座山,好像众山在追逐行舟一般。因此,储邕前往武昌,途经“张乐地”,也是说其所途经的地方。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借用楚人重诺言、诗如谢朓般清丽来寄寓诗人送三时的祝托话。楚人语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所以曹丘生扬季布之名于天下。谢朓字玄晖,有美名,昔日曾经游楚赋诗,至今传颂谢朓的诗极为清丽。可见李白与友人储邕之间情意的深切。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借用《沧浪歌》典故,来寄寓出诗人不忘武昌之情,言自己高洁其志,不与世同流合污,充分表现了李白待人至诚之意。正如《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此诗的前四句,主要是说因送朋友而引起对武昌的怀念,中间四句是写与储邕的惜三之情,末后四句是送三时的祝托话。此诗全幅结体飘逸秀丽,自然浑成,情趣盎然。以古风起法运作排律,表现了诗人对武昌的怀念和对储邕的留恋。

参考资料:
1、 刘永平.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120-121
2、 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532

sòngchǔyōngzhīchāng--bái

huáng西lóuyuèzhǎngjiāngwànqíng

chūnfēngsānshíkōngchāngchéng

sòngěrnánwèibiéxiánbēiwèiqīng

liánzhāngshānzhúfànzhōuxíng

nuòwèichǔrénzhòngshīchuánxiètiǎoqīng

cānglàngyǒuzhàoshēng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zài)¹驰载驱,归唁(yàn)²卫侯³。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bá)涉,我心则忧。
译文: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注释:¹载:语助词。²唁: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³卫侯:许穆夫人之兄,已死的卫懿公。⁴悠悠:远貌。⁵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⁶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既不我嘉¹,不能旋反。视²尔不臧(zāng)³,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bì)
译文: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我比起你们不高明的意见来,我的想法也未必行不通。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我的内心可以毫不隐藏地展示给你们看,我恋宗国情不已。
注释:¹嘉:认为好,赞许。²视:表示比较。³臧:善,好。⁴思:忧思。⁵远:摆脱。⁶济:止。⁷閟:同“闭”,闭塞不通。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zhì)¹彼阿丘²,言³采其蝱(méng)。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之,众(zhì)¹⁰且狂。
译文: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注释:¹陟:登。²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³言:语助词。⁴蝱: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⁵怀:怀恋。⁶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⁷许人:许国的人们。⁸尤:责怪。⁹众:“众人”或“终”。¹⁰穉:同“稚”,幼稚。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我行其野,芃(péng)¹其麦。控²于大邦,谁因³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纵有千条妙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注释:¹芃芃:草茂盛貌。²控:往告,赴告。³因:亲也,依靠。⁴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⁵之:往,指行动。

  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许穆夫人的作品有三篇,除此篇外尚有《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二诗也为其所作,其中尤以《鄘风·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不像《周南·桃夭》《鄘风·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其情景就好似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场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朱熹《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04-107

zàichí

shījīng·guófēng·yōngfēng xiānqín 

zàichízài guīyànwèihóu yōuyōu yánzhìcáo shè xīnyōu 
jiā néngxuánfǎn shìěrzāng yuǎn jiā néngxuán shìěrzāng  
zhìēqiū yáncǎiméng shànhuái怀 yǒuxíng rényóuzhī zhòngzhìqiěkuáng 
xíng péngpéngmài kòngbāng shuíyīnshuí jūn yǒuyóu bǎiěrsuǒ suǒ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