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先描绘了一幅越地秋雨图,再写人们祈祷雨止的情景,然后援引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盼望雨止的心情。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全词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
此词发端“秋入灯花”一韵,写霖雨停歇时问及情状:秋日久雨,祈祷后夜里才停,只听得夜深时房檐尚有滴嗒声。“琵琶语,写出了房檐的滴溜声如怨如诉。这一词语为下阕写雷雨时用的“阿香娇啼”起了伏线作用。“越娥青镜洗红埃”一韵,想象雨过天晴后的景观:那镜湖清澈如美丽的越女洗去脸上尘埃,那秦望山秀美好似与美人比赛谁的黛眉更美。“眉妩”喻黛眉。“相间金茸翠亩”二韵,言在镜湖与秦望山之间,是春耕时的万亩良田,现在已是金黄的稻浪滚滚,碧绿的秋稼扬波。“晚春相应”一韵,写在莽莽的密林中,有稀疏的炊烟袅袅,时而有春米声,声声人耳;更有新米饭香,阵阵扑鼻。词人以多情彩笔勾出雨后的农村丰收图,均是想象之语。
过片“清磬风前”一韵,逆入,写霖雨时的祈祷情况。风前传来玉磬清悦的声响,屋内点起沉香,香烟缭绕如芙蓉花炷。“阿香秋梦起娇啼”一韵,逆入,交待玉磬祈祷的原因,是盼久雨快停。但词人写雷雨,不是用了神话传说中常见的尖嘴雷公击电打雷行雨的形象,而是避俗求新,将雷神变成少女阿香,此化用《搜神后记》中的故事:“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曰:‘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向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夜遂大雨。”写阿香推雷车行雨,其雷声殷殷,如阿香娇声哭泣。“玉女传幽素”,因心中幽怨以至娇啼,故雷声大作霖雨不停。用阿香展现雷神风貌,表现了吴词香艳秾丽的风格。“人驾梅槎未渡”一韵,此反用海客乘筏从海上直到天上银河的神话传说,讲因打雷下雨人无法航行。“试梧桐”一韵,写人们祈祷祭祀雷神成功。但以想象手法表现,言人们奏乐设宴,祭天酬神,阿香才停止行雨。“梧桐”点秋,又指琴。“采菱别调”一韵,平出,想象雨过天睛后,女子们乘船采菱,唱采菱曲,其乐融融,犹如到了蓬菜仙岛。此以景结情,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关心热爱。“霎时云住”一句,按词意应在“采菱别调、留取蓬菜”之前,此为倒装句。
这首词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是在苏、辛扩大词境后,继续将农村生活纳人词中的一篇力作。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如成熟的庄稼用“金茸”,清澈的镜湖用“青镜”,写秦望山美景用“秦眉妩”,祭祀祈裤用“清磬”,雷神打雷用“阿香娇啼”等。清人孙麟趾评曰:“石以皱为贵,词亦然。能皱必无滑易之病,梦窗最善此。”(《词迳》)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花”、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入世的意愿。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花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花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花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对中秋月景和怀人情思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
开头两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笔放开,为下边的铺叙,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云收尽,淡淡的天空里出现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这就预示着皎洁无伦的月亮将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从这里生发出来。接着“烂银盘”句写海底涌出了月轮,放出了无边无际的光辉,使人们胸襟开朗,不觉得注视着天空里的玉盘转动。“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写嫦娥素装伫立,丹桂参差可见,把神话变成了具体的美丽形象。“莹无尘”、“静可数”和上边所说的“晚云收”、“千里澄辉”的脉理暗通。到这里,月光和月中景已经写得很丰满。中秋是露水初降,已凉天气未寒时,是四季中最宜人的节候,美景良辰,使人留连。“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韦应物“流萤度高阁”的名句,写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两种景物,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动景,两种动景显得深夜更加静谧。“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中的“栏干凭暖”表明,赏月人先是坐着的,而且坐得很久;后来是凭栏而立的,立的时间也很长,以致把阑干凭暖,从而委婉地表现出词人不是单单地留恋月光,而是对月怀人。结语明说词人的怀人情意,曰“欲下迟迟”。
过片“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这两句,上承“欲下迟迟”,下启对情思的描写。过片接得自然妥贴,浑然无迹,深得宛转情致。下边主要从对方写起。遥想对方此夜里“最关情”的当是“漏声正永”,“暗断肠”的应为“花影偷移”。随着漏声相接、花影移动,时间悄悄地消逝,而两人的相会仍遥遥无期,故而有“暗断肠”之语。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会减弱多少,只是明天夜里是阴是晴,谁能预料得到呢?两人之所以共同留恋今宵清景,是因为今年一别之后,只能待明年再见了。这是接写对方的此夜情,自己怀念对方的情思,不从自己方面写出,而偏从对方那里写出,对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写对方也是写自己,心心相印,虽悬隔两地而情思若一,越写越深婉,越写越显出两人音尘别后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栏干凭暖”的深刻含意,通过对对方此夜情的两层描写揭示出来。歇拍三句“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结得雍容和婉,有不尽之情,而无衰飒之感。这首词的结句东坡的《水调歌头》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来。但苏词劲健,本词和婉,艺术风格不同。
这首长调词操纵自如,气脉贯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转,十分出色。其佳处于起得好,过得巧,而结得奇。正如沈义父评说长调慢词时,所说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乐府描述》),这首词的末句堪称“一好出场”,显露了全词的和婉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