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欲下丹青笔¹,先拈(niān)²宝镜³寒。
译文:刚刚想要下笔作画,先拿镜子照一照只觉一阵寒意。
注释:¹丹青笔:即画笔。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借指绘画。²拈: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³宝镜:镜子的美称。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经 一作:惊)
已经¹颜索寞²,渐觉鬓(bìn)凋残³
译文:心中已自感容颜衰老,此刻仔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注释:¹经:一作“惊”。²索寞:形容衰老,毫无生气。³凋残:衰落;残败;减损。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泪眼描将¹易,愁肠²写出难。
译文:描绘泪眼十分容易,写出心中忧思郁结何等困难。
注释:¹描将:意为描写。将:一作“来”。²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恐君浑¹忘却²,时展画图³看。
译文: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
注释:¹浑:全。²忘却:忘记掉。³画图:图画。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苦衷。全诗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首联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不知道该怎么画,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寒”的原因,分不清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悴,而此刻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此时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颈联中“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全诗情感表达真挚,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据记载,南楚材看了这首诗后,回心转意,辞掉了颍地长官的那桩婚事。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8-1319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刚想要下笔作画,先拿镜子照一照只觉一阵寒意。

心中已自感容颜衰老,此刻仔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描绘泪眼十分容易,写出心中忧思郁结何等困难。

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

注释

丹青笔:即画笔。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借指绘画。

拈: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

宝镜:镜子的美称。

经:一作“惊”。

索寞:形容衰老,毫无生气。

凋残:衰落;残败;减损。

描将:意为描写。将:一作“来”。

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浑:全。

忘却:忘记掉。

画图:图画。

创作背景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的妻子。南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喜欢他的风采,想把女儿嫁给他。南楚材想允诺这桩婚事,派仆人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到丈夫的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这首《写真寄夫》诗以寄意。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8-1319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苦衷。全诗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首联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不知道该怎么画,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寒”的原因,分不清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悴,而此刻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此时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颈联中“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全诗情感表达真挚,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据记载,南楚材看了这首诗后,回心转意,辞掉了颍地长官的那桩婚事。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8-1319
薛媛

薛媛

薛媛,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南楚材之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嫁之。楚材为仕途欲允婚,不顾夫妻情义命仆从回濠梁取琴书等物,表示不再归家。随后又施放烟雾弹,云“不亲名宦,唯务云虚”,要到青城求道,上衡山访僧。“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为写真诗而寄怀。楚材读后内心愧疚,终与妻子团聚。时人嘲之曰:“当时妇弃夫,今日夫弃妇;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该诗《泗虹合志》中有记载,证明其人其事的真实。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
粉面¹都成醉梦,霜髯(rán)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²。一见尊前似旧。
译文:妻之美貌都成为了醉梦,已成过去,而我鬓白余生有几?初见之初即诵我的抒写愁怀之作,一看便知能与我同甘共苦者。
注释: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¹粉面:粉嫩洁白之面。²伴牢愁:楚辞篇名,汉扬雄著。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诗在阴何¹侧畔(pàn),字居罗赵前头。锦囊(náng)来往²几时休。已遣(qiǎn)蛾眉等候。
译文:你的诗作与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水平相近,书法则在罗叔景赵元嗣之上,诗囊往来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每次归来,你早遣蛾眉迎候,为我整理诗囊。
注释:¹阴何:谓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²锦囊来往:出自《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锦囊:用李贺锦囊寻诗事。

  开头二句自叹年老。言青春年华已在如醉如梦的生活中过去,如今两鬓如霜也不知还能度过几个春秋,好景不长,令人失望,表现了作者叹老嗟衰的愁苦心态。“来时”二句写作者同诗友的亲密关系。言每次诗友来时,总是对我诵述扬雄《畔牢愁》之作,作者用扬雄的《畔牢愁》借指自己的抒写愁怀之作,表示“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之意,很愿同我往还,密切关系,所以“一见樽前似旧”,和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诗在”二句颂美诗友工诗善书。此处化杜诗和卫恒语意,言友人之诗和南北朝诗人阴铿、何逊相近,值得学习;其书法也在罗(晖)赵(袭)之前,虽见称于人,而我却不敢恭维。结尾二句写候其来诗。《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此处化用其意,言互相赠诗不要停止,已遣侍人等候来诗,对诗友表现了企盼与敬重之意。

  此词追忆其生平数事,既以为知音,又表彰其内助之劳,更推崇其诗书之佳,篇幅虽短,情意殷切。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 朱德才 薛祥生 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962-963页
2、 辛更儒选注.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辛弃疾词 :中华书局,2013.10:138 -139
3、 范之麟主编.全宋词典故辞典 (上册):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1026页

西jiāngyuè··fěnmiàndōuchéngzuìmèng--xīn

fěnmiàndōuchéngzuìmèngshuāngránnéngchūnqiūláishísòngbànláochóujiànzūnqiánshìjiù

shīzàiyīnpànluózhàoqiántóujǐnnángláiwǎngshíxiūqiǎnéméiděnghòu

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
清香裛(yì)¹对高斋²,泛酒偏能浣(huàn)³旅怀。
注释:¹裛露:被露水所沾湿。²高斋:高雅的书斋。³浣:濯洗。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¹钗。
注释:¹玉人:美丽的女子。

  司空图是唐代创作咏菊诗数量最多、成就最为显著的诗人之一。他的大部分咏菊诗都是七绝,篇幅虽然不长,但意蕴丰富、含义深刻,显得别有韵致。

  采撷菊花来泡酒,让人把一路的旅途劳顿和伤感洗濯净尽。此时,诗人对菊花有了更深一层的感触了:她不像春天的花朵那样在春风中争奇斗妍、尽显俗态,去讨好那些脂粉女子,而是能够甘守寂寞,在清冷的秋天开放在冷寂的书斋中,与文人雅士为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啊!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西塞¹云山远,东风²道路长。
译文:向西而行,放眼远方的西塞云山,惟有东风吹送着游子,前方的道路漫长。
注释:¹西塞:山名。在湖北黄石。²东风:指春风。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xún)阳。
译文:你我友情深厚,要胜过东海的潮水,送你离去直到过了浔阳才回来。

  这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诗中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对友人深情的惜别。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中曾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从逻辑角度看,严沧浪显然认为五言绝句是难中之最了。后人对此当然难免有些争议,但其实严羽的感受是相当真实的。杨万里《诚斋诗话》中也说:“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王世贞《艺苑巵言》说:“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而要(通腰)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这就不但肯定了五言绝句的“难”处,同时也指出了五言绝句的“妙”处。难,就难在“小”而“促”,妙,也妙在“小”而“促”。本诗以区区二十字,写送别情怀,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堪称化“难”为“妙”的成功之作。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对偶轻盈脱俗,工稳端丽。“西塞”是行人的目的地。云山远隔,只在想望之中,诗人的朋友即将乘舟前往。西塞山在湖北,浔阳江在江西,船行是由东向西,逆水而上的。“东风”当然是顺风,可以减少逆水行船的困难。这既是写实,也包含着作者善意的祝福。当然,即使是一帆风顺,旅程也是漫长而艰苦的。一句“东风道路长”,既蕴含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深情的惜别,寥寥五字,真是言简意赅,余味无穷。

  后二句“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进一层。既然客路工远,旅程孤寂,既然情热如火,不忍分离,那就该送上一程了。然而人不能送,因为情势不容;江潮也不能送,因为船向西而水东流,条件也不许可。那么,难道就让我的挚友孤雁独飞。去承受那漫漫征途中难耐的寂寞吗?不,诗人的心将时刻伴随着他。人心不比那无知的潮水,人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它将伴送着行人,驶过浔阳江,驶向那云山深处的西塞。句中以“人心”与“潮水”对举,而一个“胜”字,便借流水的无情反衬出友人的多情。音节虽促,而蕴蓄深远,耐人寻味。

sòngwángzhí--huángcéng

西sāiyúnshānyuǎndōngfēngdàozhǎng

rénxīnshèngcháoshuǐxiāngsòngguòxúnyáng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冷香¹(yíng)遍红桥²梦,梦觉(jiào)城笳(jiā)。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译文: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咽的悲鸣。风停雨歇,一地残落的桃花润染着如水的月色,帘栊间燕子静静地栖息。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冷香:指清香之花气。²红桥:桥名,在江苏扬州,明崇帧时建。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kōng)(hóu)¹别后谁能鼓,肠断²天涯。暗损韶华³,一缕茶烟透碧纱
译文:一别之后,箜篌空悬,等不到再能弹奏起的人,不禁黯然神伤。青春匆匆逝去。一缕苦涩的茶烟钻透碧纱。那是你散不去的思念么?
注释:¹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名。又分竖箜篌与卧箜篌两种。²肠断:形容极度悲痛。³暗损韶华:谓美好的青春年华暗暗地消耗了。韶华:美好的光阴,比喻青年时期。⁴碧纱:绿纱灯罩。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之作。

  上片主要写景,描写春夜。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这两句写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口囡的悲呜。面对着萧萧雨夜,再也无法入眠,而雨声和着凄凉的乐曲声,更增添了几多愁结。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而贴切。词中虽未言愁,但愁却更深。

  下片主要抒情,写别后的怀念。 “箜篌别后谁能鼓”,自从分别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为词人弹奏一曲。箜篌空悬,睹物思人,黯然神伤。而令人肠断者,不是无人会弹箜篌,而是怀念伊人远隔天涯。在相思的煎熬中,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逐渐消耗掉了,只留下那一缕茶烟透着碧纱。这种孤苦的情怀,词人又能向谁诉说,也只能把它诉诸笔端了。

  通读全词,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不失贴切,又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夜色正浓时,无法逃避的怀念,烘托出春夜寂寥,人心寂寥的词意。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2页

cǎisāng ·lěngxiāngyíngbiànhóngqiáomèng

lánxìng qīngdài 

lěngxiāngyíngbiànhóngqiáomèng mèngjuéchéngjiā yuèshàngtáohuā xiēchūnhányànjiā 
kōnghóubiéhòushuínéng chángduàntiān ànsǔnsháohuá cháyāntòushā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jiǒng)¹(zhuó)²彼行(háng)(lǎo)³,挹(yì)彼注兹,可以餴(fēn)(chì)。岂(kǎi)(tì)君子,民之父母。
译文:远舀路边积水潭,把这水缸都装满,可以蒸菜也蒸饭。君子品德真高尚,好比百姓父母般。
注释:¹泂:远。²酌:古通“爵”,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³行潦:路边的积水。⁴挹:舀出。⁵注:灌入。⁶餴:蒸。⁷饎:旧训酒食,非。⁸岂弟:即“恺悌”,本义为和乐平易,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数语,则在此特训为恩德深长广大。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léi)¹。岂弟君子,民之攸²³
译文:远舀路边积水坑,舀来倒进我水缸,可把酒壶洗清爽。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心向往。
注释:¹罍:古酒器,似壶而大。²攸:所。³归:归附。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¹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xì)²
译文:远舀路边积水洼,舀进水瓮抱回家,可以洗涤和抹擦。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爱戴他。
注释:¹溉:洗。或谓通“概”,一种盛酒漆器。概,漆尊也。”²塈:毛传:“塈,息也。”

  对这首诗主旨的解说,各家之见颇有差异。《毛诗序》云:“《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扬雄《博士箴》(《艺文类聚·职官部》引)云:“公刘挹行潦而浊乱斯清,官操其业,士执其经。”陈乔枞《鲁诗遗说考》以之为鲁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三家以诗为公刘作,盖以戎狄浊乱之区而公刘居之,譬如行潦可谓浊矣,公刘挹而注之,则浊者不浊,清者自清。由公刘居豳之后,别田而养,立学以教,法度简易,人民相安,故亲之如父母。……其详则不得而闻矣。”其详既不得闻,三家诗之说的正误也就难以稽考了。而《毛诗序》之说,似乎更觉缥缈,此诗的文本自然有劝勉之意,但却很难讲有什么告戒之意。至于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说“当是奴隶被迫自远地汲水者所作,此非奴才诗人之歌颂,而似奴隶歌手之讽刺”,似更迂远。相比较而言,高亨《诗经今注》所说“这是一首为周王或诸侯颂德的诗,集中歌颂他能爱人民,得到人民的拥护”,还是比较圆通的。

  诗分三章,均从远处流潦之水起兴。流潦之水本来浑浊,且又处于远方,本来很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如能“挹彼注兹”,舀过来倒进自己的水缸,就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洗濯酒器,成为有用之物。这正如远土之民,只要君王施以仁义,便自然可以使他们感恩戴德,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附。这里的关键是君王要有高尚敦厚的品德,真正成为“民之父母”。对此,方玉润有如下发挥:“此等诗总是欲在上之人当以父母斯民为心,盖必在上者有慈祥岂弟之念,而后在下者有亲附来归之诚。曰‘攸归’者,为民所归往也;日‘攸塈’者,为民所安息也。使君子不以‘父母’自居,外视其赤子,则小民又岂如赤子相依,乐从夫‘父母’?故词若褒美而意实劝戒。”(《诗经原始》)他说的“劝”意是可以感受到的,但他说的“戒”意是否真的存在于诗的文本中,令人怀疑,但从接受美学角度说,他的这种创造性“误读”还是很有意思的。

  此诗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兴,且重章叠句,反覆歌咏。由此也可以看出《国风》对《大雅》艺术上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74-575

jiǒngzhuó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jiǒngzhuóxínglǎo zhù fēnchì kǎijūn mínzhī 

jiǒngzhuóxínglǎo zhù zhuóléi kǎijūn mínzhīyōuguī 

jiǒngzhuóxínglǎo zhù zhuógài kǎijūn mínzhīy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