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惭旷达人,梦寐眷乡曲。
十年仕楚越,政坐食不足。
人皆诧善奕,举世鲜识局。
陶翁有高躅,迷涂炳明烛。
於焉税吾驾,作息课昏旭。
我惭旷达人,梦寐眷乡曲。
十年仕楚越,政坐食不足。
人皆诧善奕,举世鲜识局。
陶翁有高躅,迷涂炳明烛。
於焉税吾驾,作息课昏旭。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无故寻愁觅(mì)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¹,腹内原来草莽(mǎng)²
译文:无缘无故自寻愁和恨,有时像傻瓜有时候发狂。虽然表面上生得风流倜傥,肚子里全是杂草装。
注释: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是古代小说常用词牌。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¹皮囊:外表,长相。指人的躯体。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²草莽:丛生的杂草,无用之物。这里比喻不学无术。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liáo)¹不通世务²,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³性乖张,那管世人诽(fěi)(bàng)
译文:落拓不羁不懂世务,愚笨顽劣怕读圣贤文章。行为性情怪诞固执又反常,根本不管别人诽谤。
注释:¹潦倒:困顿。²世务:俗务。指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谋生之道。程伟元、高鹗版本作“庶务”,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此取《红楼梦》甲戌本、庚辰本的写法。³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⁴乖张:性情古怪。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富贵不知乐业¹,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sháo)²,于国于家无望。
译文:富贵时不知道满足,贫穷时又受不了凄凉。可惜错过了大好时光,对于持家治国都派不上用场。
注释:¹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²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¹无双。寄言²(wán)(kù)³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译文:天下无能数他第一,不肖自古没有第二个人。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
注释:¹不肖: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出息。²寄言:告诉。³纨绔:细绢裤,指代富贵人家子弟。⁴膏粱:原指精美的食品,引申为富贵之家。⁵效:效法,模仿。⁶形状:样子。

  这组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社会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所以说词中句句都是反话。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通过这首词,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早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无上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圆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连薛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在警幻仙姑的眼中,贾宝玉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所处的角度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贾宝玉并不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而是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通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无不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一一孔孟之道的大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他那种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词中“贫穷难耐凄凉”一句是预示贾家败落后,贾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红楼梦》第十九回写贾宝玉去袭人家探视,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慌忙招待贾宝玉,摆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袭人觉得没有一样可吃之物,只给贾宝玉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贾宝玉。这表现出贾宝玉是十分娇贵的。就在这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说:将来贾宝玉“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对照起来看,他日后的处境是十分凄凉的。贾宝玉在曹雪芹原著的八十回以后的经历虽然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有一段贫穷的经历是可以肯定的。虽然给现代人看来,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是必然“贫穷难耐凄凉”的。

  假语村言,连篇迭出,极力的贬斥必然会使有艺术欣赏能力的读者领悟到:表面上是贬,是骂,实质上是褒,是赞。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那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王熙凤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所以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了。这样一个“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的人,自然难以进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法眼,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纨袴与膏粱”的反面教材——“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写于小说主人公初次出场时,对于读者认识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而认识《红楼梦》全书的思想内容,极富启迪意义。

参考资料:
1、 李楠 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35-38
2、 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22

西jiāngyuè··bǎoèrshǒu--cáoxuěqín

xúnchóuhènyǒushíshìshǎkuángzòngránshēnghǎonángnèiyuánláicǎomǎng

lǎodàotōngshìwánwénzhāngxíngwèipiānxìngguāizhāngguǎnshìrénfěibàng

guìzhīpínqióngnánnàiliángliánhǎosháoguāngguójiāwàng

tiānxiànéngjīnxiàoshuāngyánwángāoliángxiàoérxíngzhuàng

昼长无事簿书闲,未午衙先散。一郡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执花纹象简,凭琴堂书案,日日看青山。
昼长无事簿书¹闲,未午衙(yá)先散。一郡(jùn)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duō)(jiē)²儿办。执花纹象简,凭琴堂³书案,日日看青山
译文:漫长的白天官署无事文书清闲,还没有到中午官衙已散。一郡的居民二十万,天天报平安。秋粮夏税利利索索就办好。手执着花纹象笏,凭倚在琴堂书案,每日里眺望青山。
注释:于侯:一位姓于的地方官,侯为尊称。¹簿书:官府文书。²咄嗟:呼吸之间,形容时间短暂。花纹象简:刻花纹的象牙笏,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用。³琴堂:指县官的官署。⁴日日看青山:化用“拄笏看山”典故,喻做官而有闲情雅致。

xiǎotáohóng··shàoxìnghóusuǒ--qiáo

zhòuzhǎngshì簿shūxiánwèixiānsànjùnmínèrshíwànbàopíngānqiūliángxiàshuìduōjiēérbànzhíhuāwénxiàngjiǎnpíngqíntángshūànkànqīngshān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¹,善疗饥寒²,解困厄(è)³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译文:钱,味道甘甜,性热有毒。却偏偏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能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且效果显著。可以有利于国家和百姓,可以污损贤达,最害怕清廉。贪婪的人服用最好不要过量,如果过量,则会冷热不均,引发霍乱。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无理采摘的使人精神损伤。如果流通开来,能够召唤神灵,通晓鬼气。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又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一积攒一发散称为道,不把他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支出有度称为信,得不伤己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炼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可以使人长寿,如果不这么服用,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注释:¹流润:流布滋润。²疗饥:解除饥饿。³困厄:指困苦危难,或(处境)艰难窘迫。⁴邦国:国家。⁵畏:害怕。

qiánběncǎo

zhāngyuè tángdài 

    qián wèigān  yǒu piānnéngzhùyán cǎiliúrùn shànliáohán jiěkùnèzhīhuànyàn néngbāngguó xián wèiqīnglián tānzhězhī jūnpíngwéiliáng jūnpíng lěngxiāng lìngrénhuòluàn yàocǎishí cǎizhīfēishāngshén liúxíng néngzhàoshénlíng tōngguǐ érsàn yǒushuǐhuǒdàozéizhīzāishēng sànér yǒuhánkùnèzhīhuànzhì sànwèizhīdào wéizhēnwèizhī wèizhī qiúfēifènwèizhī shīzhòngwèizhīrén chūshīwèizhīxìn fángwèizhīzhì shùjīngliàn fāngjiǔérzhī lìngrénchángshòu寿 ruòzhīfēi ruòzhìshāngshén qièzhī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¹路。梦游熟处。一枕(zhěn)啼秋雨。
译文:茫茫的明月,这时亦应照在苏州老屋一带的南桥路上。梦中身游苏州熟悉的南桥,无限激动,一觉醒来,却在他乡,泪水像秋雨一般湿透了枕头。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江淹诗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双调四十一字,仄韵。¹南桥:苏州城内古桥,词人旧居附近。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¹住。心期²误。雁(yàn)³秋去。天远青山暮。
译文:感叹自己不能一生一世住在苏州,很多事情不能如心所愿。遥望秋空,大雁带着萧瑟的秋意飞去,远处的青山已沉没在暮霭之中。
注释:¹吴城:即苏州。²心期:谓两相期许。³将:携带。

  词的上片写见月兴怀,由思人梦以及梦后的悲伤,丝丝入扣,言简意赅,又极富艺术韵味。“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两句,见月兴怀,引发作词之灵感。眼前的月色,令词人追思当年苏州南桥附近的街巷。自然唤起他如水的柔情和美好的回忆。“茫茫”,辽阔,深远之意。这里接在“明月”之下,便觉词人有无限感慨。“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两句,言思之人梦。这两句写因怀想入梦,以及梦醒后的伤感。“秋雨”,比喻泪水。“一枕”句,锤炼极工而又不露痕迹,化用李清照词《采桑子·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句意,既言梦境之短,又见泪水之多。

  词的下片正面抒发怀念苏州之情,以及难于名状的人生遗憾。“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一韵,正面抒写怀恋苏州。“可惜”二字,既怀恋又后悔,感叹自己住在苏州,情溢于词,见出其恋恋苏州之情,何其之深也。“心期误”,言人事多变。词人本想早归或已拟定回苏州之日,但人事蹉跎,一误再误,竞不能如愿。三个字,寄托了词人的隐痛。一个“心期”,一个“误”字,包含词人人生遗恨。“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二韵,以景结情,无限怅惘尽在不言之中。这等景象,令人兴怀。词人思念故地、故人,渲染得出神入化,缠绵深挚。结句“天远青山暮”,化用欧阳修词《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意。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以时空人事的变化,来反衬词人对苏州的眷念之情始终不变。结构严密,语言自然流畅,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词运笔轻灵,颇见深情和远韵,是一首婉约深曲疏快的小词。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73-875页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雨晴闲步涧(jiàn)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译文:雨后天晴,我闲步在涧边,踩着细沙;踱入荒凉的树林,只听见乌鸦乱叫,一片喧哗。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闻迟日醉梨花。
译文:寒食清明,一切都使游子触目心惊;和暖的春风,艳丽的春日,还有那醉放的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书生投老王官谷¹,壮士偷生漂母²家。
译文:书生老去,栖居在王官谷内;壮士偷生,托庇在漂母篱下。
注释:¹王官谷:《新唐书·司空图传》: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见志日:“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²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候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
不用秋千与蹴(cù)(jū)¹,只将诗句答年华。
译文:我用不着去荡秋千踢鞠球,只把这诗句酬谢逝去的年华。
注释:¹蹴鞠:也作“蹴鞠”、踢球。

qīngmíng--chén

qíngxiánjiànbiānshāxínghuānglínwénluàn

hánshíqīngmíngjīngnuǎnfēngchízuìhuā

shūshēngtóulǎowángguānzhuàngshìtōushēngpiàojiā

yòngqiūqiānzhǐjiāngshīniánhu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