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行李夜穿城,好友来寻半日盟。峰顶几多僧锡住,湖心无数酒船行。
匆匆行李夜穿城,好友来寻半日盟。峰顶几多僧锡住,湖心无数酒船行。
风来废苑堪怀古,雨蚀残碑不记名。入眼净慈还数里,望尘先拜岳家茔。
风来废苑堪怀古,雨蚀残碑不记名。入眼净慈还数里,望尘先拜岳家茔。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水军¹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ài)(zhú)(lú)²
译文:曹操的军队原本就是南下平定孙权刘备一统江山的,在浩瀚无际的江面上船只首尾相连。
注释:¹水军:这里指曹操的军队。²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舳,船头。舻,船尾。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诸葛¹心中空有汉,曹瞒(mán)²眼里已无吴。
译文:诸葛亮空有兴复汉室的愿望,曹操已经不把东吴放在眼中。
注释:¹诸葛: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²曹瞒:曹操小字阿瞒。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
译文:大风助长火势迅猛蔓延,兵戎相见,人影散乱;在孤月风冷的凄凉夜晚,曹操一统天下的理想破灭了。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jī)¹鸥鸟满烟芜²
译文: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值得回忆了,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
注释:矶:水边突出的岩石。²芜:丛生的草。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赤壁之战而写的一首怀古诗,表达了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悲凉之感。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舟由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当时,曹操大军破荆州,下江陵,战船连接千里,旌旗蔽空,投鞭断流,其志在必欲一举击碎东吴,席卷天下,并吞八荒,成就帝王之业。然而,句中着一“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满眼里已无吴”,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对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接下来的对句“梦断箫声夜月孤”,则出现一个大跨度的跳跃、转折,作者移宫换羽,诗笔一挥越过八、九百年,联想到大苏泛赤壁的遗事,一种虚空怅惘的情绪随之升腾起来,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句中“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全由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化出。这一联的两句诗对比强烈,出句尚是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如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洞箫声索回飘荡,黯然销魂。

  最后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感慨万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运的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倾。末句以景结情,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467-469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悠悠¹²荒路,靡(mí)³我心愁。
译文:忧心忡忡走在荒野之路,缓缓而行我满心忧愁。
注释:¹悠悠:忧思的样子。²涉:徒步渡水,此处意为徒步行走。³靡靡:行路迟缓。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四望无烟火¹,但²见林与丘³
译文:四面环望不见人家烟火,看见的只有那荒林山丘。
注释:¹烟火:人烟。²但:只。³丘:小山包。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城郭¹生榛(zhēn)(jí)²,蹊(xī)³无所由
译文:城郊长遍了树丛杂草,小道荒芜没有人行走。
注释:¹城郭:内城和外城。此泛指城邑。²榛棘:丛生的树木和野草。³蹊径:小路。⁴由:经过。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huán)¹²³广泽,葭(jiā)夹长流。
译文:芦荻蒲草遮满了河面,苇草顺着水势向下流。
注释:¹雚:芦类植物,幼时叫蒹,长成后称雚。²蒲:水生植物,即蒲草。³竟:遍布。⁴广泽:浩渺的水泽。⁵葭苇:初生的芦苇,此处泛指苇草。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日夕¹凉风发,翩翩漂吾舟²
译文:夕阳西下凉风吹起,风吹小船行驶轻悠悠。
注释:¹夕:日落的时候。²漂吾舟:风吹船行疾速,故有漂浮之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寒蝉¹在树鸣,鹳(guàn)(hú)²摩天³游。
译文:寒秋之蝉在树头鸣叫,白鹳天鹅在高空遨游。
注释:¹寒蝉:秋后的蝉。²鹳鹄:这里泛指大鸟。³摩天:迫近于天,形容很高。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客子¹多悲伤,泪下不可收²
译文:我的心头有许多忧愁,泪水纷纷落下很难止住。
注释:¹客子:旅居异乡的人。此处为诗人自称。²收:结束,停止。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朝入谯(qiáo)¹郡界,旷然²消人忧。
译文:早上进入了谯郡境地,豁然开朗叫人解除了烦忧。
注释:¹谯:郡名,曹操的故乡,在今安徽亳(bó)县。²旷然:豁然开朗。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鸡鸣达¹四境²,黍(shǔ)(jì)³原畴
译文:雄鸡唱晓传遍了四面八方,田地里庄稼长得绿油油。
注释:¹达:及。²四境:四方,各处,指谯郡地界。³黍稷:两种谷物,此泛指庄稼。⁴盈:满。⁵原畴:田野。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馆宅¹充廛(chán)²,士女³满庄馗(kuí)
译文:城里镇上屋含遍布,男男女女行走街头。
注释:¹馆宅:房舍。²廛里:古代城镇里住宅的通称。³士女:男子和女子。⁴馗:通“逵”,四通八达的大道。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自非¹圣贤²国,谁能享斯³
译文:如果不是有圣贤治国,谁能够将这福分享受。
注释:¹自非:假如不是。²圣贤:指曹操。³斯:这。⁴休:美善,指和乐美好的生活。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诗人¹美乐土²,虽客³犹愿留。
译文:古时的诗人曾称美乐土,虽是行客我也愿在此长留。
注释:¹诗人:指《诗·魏风·硕鼠》的作者。²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³客:指诗人自己。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征吴途中所见山河破碎的荒凉景象。开头二句先点出自己的感受:“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接着,作者以沉痛的笔调具体地描绘了饱受战火蹂躏的残破河山:“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人烟断绝,空旷孤寂的荒野,这是大背景。“城郭望榛棘,蹊径无所由。”昔日人口稠密、富庶繁华的城镇,此时成了一片废墟。人烟稀少,杂草丛望,残垣断壁,国破家亡,这正是动乱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雚蒲”六句,诗人把镜头从远处拉回到身边,对周围的环境作进一步的渲染。蒲苇满泽的荒野,黄昏时分的凉风,随波漂浮的扁舟,凄厉哀鸣的寒蝉,凌空飞翔的鹳鹄,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身处此境的“客子”,当然要“泪下不可收”了。这里的景物并不是随意拾掇的,而是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需要精心选择的。当然,这也是为反对军阀混战这个主题服务的,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抨击的言辞,但诗人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因而句句都隐含着批判的锋芒。

  然而,重重黑暗的尽头,忽然透出了一道曙光。在弥望的荒芜焦土之中,一片充满望气的乐土,出现在面前。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谯郡——曹操的故乡。“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这是作者的总体感受,一踏上谯郡的地界,所有的忧愁便烟消云散,心情豁然开朗。这与前半部分的“靡靡我心愁”截然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作者笔下的环境,也是另一番光景:先写质朴的田园风光:“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宁静、富庶、和睦,便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描写一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两者所表现的画面和所寄寓的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稍带夸张的现实,接着,作者又写到繁华的都市风貌:“馆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谯郡是曹操的故乡,诗人把谯郡的望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然是对曹操的热烈歌颂,这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局限,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人们总是热切盼望出现一位好皇帝,治理好天下,使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望活。所以这种写法,也并不是不自然的。最后,诗人对这理想乐土发出了由衷赞美:“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乐土”,是作者所向往的幸福之地。留恋故乡,是人之常情;客居异地总是不愿久留的。诗人自己在流寓荆州时也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可是此诗结尾却说:这里虽然不是自己的故乡,也愿意长久地望活在这里。这就更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曹操的赞美,反映了人民向往安定望活的愿望。

  此诗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荒土和乐土的对照,表达自己反对军阀混战、向往幸福安定望活的愿望。作品前后两个部分基本上是一一对应,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创作意图。这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并列在一起,造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52页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
竹笋初生黄犊(dú)¹,蕨(jué)²已作小儿拳。
译文: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就像小黄牛的角,刚长出来的蕨菜像小孩的拳头一样卷曲。
注释:¹犊角:小牛的角。犊,小牛。²蕨芽:蕨菜的嫩芽。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译文:试着找寻野菜烹饪美味的春饭,这边是美好的江南二月春光。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知君欲¹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译文:知道你将要沿着溪水而上去到武陵,水向东流人向西而行。
注释:¹欲:将要。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译文:你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我想你作为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

sòngchénjìngzhōngshěguīlíng--wángānshí

zhījūnshànglíngshuǐdōngliúrén西

dàotáohuāyīngxièxiǎngjūnyīngwèihuā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译文: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不荒坟;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译文: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译文: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小农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但终究是上层建筑首先开始腐朽、堕落,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是上层核心人物因为权力的过分集中、扩张、膨胀,而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表现出封建礼教等统治秩序已经无法维系,封建社会上层建筑正在解体,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当他尝试着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试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学与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脱。他善于借助机智的语言,去揭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透彻观照式的、古典却又精辟的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