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才三二里,曳杖且徐行。晴塔松梢见,风钟岭半鸣。
寺才三二里,曳杖且徐行。晴塔松梢见,风钟岭半鸣。
樵夫分道过,僧子就房迎。竹有千竿立,尘无一点生。
樵夫分道过,僧子就房迎。竹有千竿立,尘无一点生。

guòbǎoyún访fǎngshī--zhàosuì

cáisānèrzhàngqiěxíngqíngsōngshāojiànfēngzhōnglǐngbànmíng

qiáofēndàoguòsēngzijiùfángyíngzhúyǒuqiān竿gānchéndiǎnshēng

赵汝燧

赵汝燧

(1172—1246)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号野谷。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主东阳县簿,迁湖南刑司狱干官,改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年课羡三十万。迁知郴州。历湖南宪漕,以刑部郎官召对,再差知温州。博记工文,尤长于诗,为江湖派诗人。有《野谷诗稿》。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真珠¹小娘²下清廓³,洛苑香风飞绰(chuò)
译文:她乌亮的鬓发斜插着一支名贵的玉燕钗,在月下发出闪闪光芒。
注释:¹真珠:洛阳美女的名字。²小娘:旧称歌女。³清廓:一作“青廓”,犹言“青天”。⁴洛苑:指隋唐时洛阳之内苑。因在宫城之西,故称西苑。⁵绰绰:舒缓之意。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
寒鬓斜钗玉燕¹光,高楼唱月²敲悬珰(dāng)³
译文:她登上了高楼对月亮歌唱,敲响玉佩以合节拍。
注释:¹玉燕:即玉燕钗。²唱月:对月吟唱。³敲悬珰:敲击玉佩来合节拍。珰:悬挂着的玉珰。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
兰风桂露¹洒幽翠²,红弦³(niǎo)云咽深思。
译文:在这到处都漂浮着兰风和桂露的夜晚,真珠拨动红色的丝弦诉说心意,袅袅的琴声飞入高高的云端。
注释:¹桂露:秋露。秋季桂花开时,夜凉生露,故称。²幽翠:深绿。指葱茏的草木。³红弦:乐器上的红色丝弦。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é)¹叠柳²香唇醉。
译文:那身着锦袍的白马少年为什么还不回来?真珠难过得眉头紧锁,香唇不启,忧愁满怀。
注释:¹浓蛾:黛眉。²叠柳:柳叶眉紧锁。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金鹅屏风¹蜀山梦,鸾裾(jū)²凤带³行烟重。
译文:她倚着金鹅屏风睡着了,在梦里像巫山神女那样去寻找自己的情郎;然而身受鸾裾凤带的拖累,根本无法出门。
注释:¹金鹅屏风:谓屏风之上绣有金鹅。金鹅:金色鹅形饰品。²鸾裾:绣有鸾鸟花饰的衣襟。³凤带:绣有凤凰花饰的衣带。古代贵族女子所系。⁴行烟:犹言行云行雨。
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
八骢(cōng)¹笼晃²脸差移,日丝繁散曛(xūn)罗洞³
译文:清晨,阳光照到四面的窗户上,照到真珠可爱的睡脸上,透过窗纱的细洞的晨光如同繁丝一般。
注释:¹八骢:八窗。指四面开的窗户。²笼晃:笼照晃荡。晃:晃动。³曛罗洞:日光照入窗纱上的细洞。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市南曲陌¹无秋凉²,楚腰³卫鬓(bìn)四时芳。
译文:洛阳市南的妓院门庭若市,从来没有萧条冷清的时候;妓女们扭动着细腰,梳着闪亮的头发在门前搔首弄姿。
注释:¹曲陌:曲折的小巷,此指妓女所居之地。²秋凉:指秋天萧条冷落的景象。³楚腰:楚国美女的细腰。⁴卫鬓:汉代卫皇后的秀发。
玉喉窱窱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
玉喉¹(tiǎo)²排空光³,牵云曳雪留陆郎。
译文:妓女们放开歌喉,她们的歌喉响遏入云,她们牵曳着衣裳挽留前来冶游的男子。
注释:¹玉喉:美妙的歌喉。²窱窱:言歌声宛转之妙。³排空光:犹响遏行云之意。⁴牵云曳雪:谓妓女拉扯着客人的衣衫殷勤挽留。陆郎:指南朝陈后主宠臣陆瑜 。

  全诗十六句,按诗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十二句为第一部分,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每两句又为一个层次,逐层推进,较为详尽地描写了女主人公真珠一夜间的活动及其复杂微妙的心情。

  “真珠小娘下青廓,洛苑香风飞绰绰。”这两句开门见山,写真珠身带袅袅飘动的香风来到洛苑,有如仙姬神女自天而降。着一“下”字,又着一“飞”字,真珠飘然而至之状宛如亲睹,用字极为传神。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飞唱月敲悬珰。”用《述异记》所载神女遗汉武帝玉钗,传至昭帝时宫人共谋欲碎之,玉钗化为白燕升天事。这两句写真珠鬓间斜簪一支晶莹闪光的玉钗,登上高飞,击悬珰以为节,对月歌唱。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红弦”代指筝声,盖唐时筝弦为红色。这两句写夜渐深沉,露冷风清,真珠犹自抚筝而弹,筝声掩抑低徊,有如哽咽之声,寄托着她幽怨的情思。

  对真珠的筝声何以如此哀怨的问题,第七句作了解答:“花袍白马不归来。”原来是她心上的人儿迟迟未归,故将满怀愁绪寄托在怨声之中。“花袍白马”,寥寥四字,活画出一个纨绔子弟的形象。第八句“浓蛾迭柳香唇醉”,言其蛾眉紧锁,有如柳叶之迭而不舒;香唇紧闭,有如醉酒之缄默不语。这句刻画了真珠若有所思的忧郁神态。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蜀山梦”,用宋玉《神女赋》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事。“鸾裾凤带”,极言真珠妆饰之华丽。这两句,上句意谓:“花袍白马”终于不归,真珠不得已倚屏风假寐,期望能如巫山神女一般,与自己的心上人在梦中相会。下句意谓:由于真珠身着鸾裾凤带,梦魂殢重难行,不能如巫山神女一般行云行雨,故终未如愿。不过这句乃是形象化的说法,其实是真珠由于忧心忡忡,终夜不能成眠,因而她所期待的梦境根本无从出现。

  “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八骢”,王琦以为当作“八窗”,且举鲍照诗“四户八绮窗”为证(见《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其说近是。这两句大意为:真珠于朦胧之中,恍惚觉得有亮光在眼前晃动,转过脸一看,只见日光透过窗纱,丝丝缕缕射进屋中,原来天已大亮了。

  以上为第一部分。这十二句以真珠为主人公,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场景则似在洛苑的一座高飞之上。这十二句留下了诸多悬念:如此一位多才多艺的美人,何以遭到她心上人的冷遇?她的那位“花袍白马”彻夜不归,又究竟去了何处呢?这些问题在第二部分的四句中作了解答。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楚腰”用楚灵王好细腰美人事,“卫鬓”用卫子夫因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宠幸被立为皇后事,比处皆借指“曲陌”中妓女的妖容冶态。这两句意为:洛阳城南曲折的巷陌是妓女的聚居之地,那里一年到头热闹非常,浓妆艳抹的妓女多得如同四季盛开的鲜花。

  “玉喉窱窱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陆郎”语出乐府《明下童曲》“陆郎乘班骓”,原指陈后主的狎客陆瑜,在此处可以理解为泛指那些时常光顾“曲陌”的纨绔子弟,或者理解为特指真珠的那位“花袍白马”亦无不可。这两句说:妓女们轻舒歌喉,歌声美妙,嘹亮入云,她们娇态毕露,拉扯着那班荡子的衣衫,殷勤地挽留他们。

  以上四句,场景转换到了“市南曲陌”,主人公也换成了“楚腰卫鬓”。这四句暗示出那位“花袍白马”的行踪,而真珠失宠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这首诗文字较为艰涩,寓意也较深曲,其主旨何在,颇费索解。当然,此诗有可能是一首纪实之作,诗人据所见或所闻,直书其事,以表达对真珠不幸遭遇之同情。如果联系李贺坎坷蹇塞的身世及其创作继承了《楚辞·离骚》“美人香草”的比兴传统等因素来考虑,则更有可能是一首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娼妓妖媚惑人、名姝反遭冷落这一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兰蕙摧折、萧艾方滋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牢骚愤懑之情。姚文燮注《昌谷集》,以史证诗,虽多穿凿附会,但他指出此诗“托言以明所遇之不偶”,可谓先得我心,故其言对理解此诗的主旨颇有启示。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两点较为显著:

  第一,结构奇突,通过反跌的手法,有力的强化了主题。

  这首诗的结构很不匀称,前一部分为十二句,后一部分只有四句。前十二句诗人用浓墨重笔,从才艺出众、气质雍容、姿色美艳、妆饰华贵、感情深沉专一等各个侧面,精心地刻画出一个动人的美女形象。但后四句陡然逆转,却又把这一形象的价值轻轻地一笔勾销了。而且前十二句越是把真珠描绘得可爱可贵,其结果却是她越被反跌得可叹可悲。这种奇突的结构形式,更加深刻地突出了真珠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有力地强化了全诗的主题。

  第二,大量使用华丽的词藻,构成斑烂多采的艺术境界。

  李贺遣词,力求华贵艳丽。在此诗中,风是“香风”,弦是“红弦”,唇是“香唇”,喉是“玉喉”,洞是“罗洞”。诗中又点缀了许多富于美感的事物,号“兰风桂露”、“花袍白马”、“浓蛾迭柳”、“金鹅屏风”、“鸾裾凤带”、“楚腰卫鬓”等等。故而诗中镂金错玉,一片珠光宝气,构成了一种斑烂多采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与女主人公真珠的身份十分相称,为更好地烘托气氛、刻画人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690-693

luòshūzhēnzhū--

zhēnzhūxiǎoniángxiàqīngkuòluòyuànxiāngfēngfēichuòchuò

hánbìnxiéchāiyànguānggāolóuchàngyuèqiāoxuándāng

lánfēngguìyōucuìhóngxiánniǎoyúnyànshēn

huāpáobáiguīláinóngé((éé))diéliǔxiāngchúnzuì

jīnépíngfēngshǔshānmèngluánfèngdàixíngyānzhòng

cōnglónghuǎngliǎnchàfánsànxūnluódòng

shìnánqiūliángchǔyāowèibìnshífāng

hóutiǎotiǎopáikōngguāngqiānyúnxuěliúláng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陈绿向参(cēn)(cī)¹,初红已重叠²
译文:落叶参差不齐排列,微红叶子层层相积。
注释:¹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²重叠:相同的东西层层相积。形容多。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译文:庭院中才开始打扫,零散落叶环绕大树。

luò--wángjiàn

chén绿xiàngcānchàchūhóngzhòngdié

zhōngtíngchūsǎoràoshùsānliǎng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日日深杯酒满,朝(zhāo)¹小圃(pǔ)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ài)
译文:每天把大酒杯倒满酒,终日在鲜花盛开的小花圃里喝醉。自己唱歌自己跳舞,自己乐得开怀大笑,最令人高兴的是没有牵挂没有羁绊。
注释:¹朝朝:天天;每天。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一)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译文:一生中能有几回短暂的美丽的梦,多少奇人异士都不免归到黄泉。人生不用计较太多,只要把现在的欢乐时光过好就行了。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二)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二)

  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起首两句写出词人终日醉饮花前的生活。深杯酒满见得饮兴之酣畅,小圃花开点出居处之雅致。无一字及人,而人的精神风貌已隐然可见。这正是借物写人之法的妙用。“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抒情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出现了。三个“自”隔字重叠,着力突出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神态,自然地带出“无拘无碍”一句。

  整个上片洋溢着轻松自适的情致,行文亦畅达流转,宛若一曲悦耳的牧歌。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怀,又避免给人以浅显平直之感。

  至下片文情陡变,两个对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认识,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几场短暂春梦杂沓无序的联缀,无论怎样的奇士贤才都终究不免归于黄泉。这是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之后的感喟,无疑含有消极的虚无意识。此词写作时代大致正忠良屈死而奸佞当道之时,“黄泉”(“红尘”)句也隐含着深深的悲愤之情。

  这时,朱敦儒那种壮怀远抱已被消蚀殆尽了,字里行间仍存苦怀,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他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不复希冀有所作为,把一切都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自己“不须计较与安排”,只要“领取而今现在”,求得片时欢乐也就心满意足了。

  末句不啻是对上片所描述的闲逸自得生活之底蕴的概括和揭示。这句在结构上也是有力的收束。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感叹,有情景相生、借景达情之妙。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韵味天成的小词,语意俱佳。

西jiāngyuè ·shēnbēijiǔmǎn

zhūdūn sòngdài 

shēnbēijiǔmǎn zhāozhāoxiǎohuākāi kāihuái怀 shùài 
qīngshǐfānchūnmèng huángquánduōshǎocái jiàoānpái lǐngérjīnxiànzài  bǎnběn 

shēnbēijiǔmǎn zhāozhāoxiǎohuākāi kāihuái怀 qiěài 
qīngshǐfānchūnmèng hóngchénduōshǎocái jiàoānpái lǐngérjīnxiànzài  bǎnběnèr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春风入树绿,童稚(zhì)¹望柴扉(fēi)
译文:春风吹来了,染绿了树林,孩子们眺望着柴门。
注释:¹童稚:儿童,小孩。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远壑(hè)杜鹃¹响,前山蜀客归。
译文:远方山谷回响着杜鹃的啼鸣,触痛了山南蜀客的似箭归心。
注释:¹杜鹃:又名子规。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¹
译文:想象着回到家里时刚好是春社,燕子飞回来了,下马浣洗着旅途中的衣服。
注释:¹征衣:旅人之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¹
译文:天天独自来到水边,知道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杂务,可以轻松愉快的生活了。
注释:¹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为“何遁山人”,“山人”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根据题目中的“归蜀”一词可知,何遁山人是要回在蜀地的家。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此诗全用想象,读来却无重复累赘之感,这是为什么?诗人想象的角度不同使然。

  根据诗人想象的角度,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后两联为一层。

  我们先看前两联。这两联是从何遁山人远在蜀地的孩子(“童稚”)的角度进行想象。

  首联“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乃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首句“春风入树绿”是写景,描写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的情形。此句写景,作用有二:一,为全诗奠定明朗、欣悦的感情基调;二,引出下面一句“童稚望柴扉”。“童稚望柴扉”是说何遁山人的孩子站在自家的柴扉之外向父亲归来的方向望去。这个孩子之所以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正是因为春风重归蜀地的景象让他想起在外未归的父亲。

  颔联“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紧承首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此联,诗人不写孩子望到父亲归来时的反应,只说孩子看到父亲回来了,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极大地想象空间。孩子看到父亲时的欢喜雀跃自不待说,除此之外,他还会做些什么?是赶紧回家将喜讯告诉母亲以及其他家人?还是直接兴冲冲地跑过去迎接父亲?还是先告诉家人,然后和家人一起去迎接父亲?这是诗人故意留下的空白,需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要指出的是,首联和颔联虽然只写了何遁山人的孩子,但透过孩子,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家人对山人归来的急切盼望和看到山人归来的极度喜悦。

  因为颔联已写到“蜀客归”,诗歌后两联就自然转而从何遁山人的角度展开想象,想象其回家之后的情形。

  颈联“到家壑社燕,下马浣征衣”,想象何遁山人初到家乡的情形。社燕者,春燕也。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刚刚归来,两者相见真如老友相壑,其场面当何等亲切、喜悦!“征衣”,旅人之衣。山人到家,下得马来,立即脱下征衣,洗掉征尘,其对漂泊生活当是何等厌恶,到家之后的心情当是何等轻松、愉快!此联一“壑”一“浣”,写尽了山人回乡后的喜悦。

  尾联“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终日在水边钓鱼,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琐事杂务,恬淡闲适。此联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一方面表达了对朋友的良好祝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除想象手法的使用,作为送别诗,这首诗与其它送别诗还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全诗丝毫没有送人时的惆怅感伤,甚至没有对朋友的留恋,有的是为朋友归乡而高兴,有的是对其以后生活的良好祝愿,有的是对朋友归乡的羡慕。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今年寒食¹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²
译文:今年寒食节我留在商山,商山里的风情光景也令人喜欢。
注释:¹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²可怜:令人喜欢,讨人喜欢。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稚子¹就花拈蛱蝶,人亦依树系秋千。
译文:年幼的孩子靠近花朵逗弄蝴蝶,民家住户依傍树木系上秋千。
注释:¹稚子:幼儿,小孩子。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译文:原野清晨的葱绿植被刚经过雨水洗涤,街巷迎来春日的光景方才熄灭陈年烟火。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zhuàn)¹碑钱。
译文:即使自己身担副使官事清闲也不要感到惆怅,酒钱里还是有撰写碑文得来的钱。
注释:¹撰: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