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古淮邦,其大不如斗。谁知隔岸山,万马日奔走。
黄冈古淮邦,其大不如斗。谁知隔岸山,万马日奔走。
有数着诗人,此地实林薮。顷来当盛年,王公号贤守。
有数着诗人,此地实林薮。顷来当盛年,王公号贤守。
三年江上杯,快饮竹楼酒。东坡营雪堂,始种坡前柳。
三年江上杯,快饮竹楼酒。东坡营雪堂,始种坡前柳。
至今有遗迹,过者为回首。后来老门生,词翰玉堂手。
至今有遗迹,过者为回首。后来老门生,词翰玉堂手。
谪官茅三间,门巷无鸡狗。孙郎饱文艺,贫病亦已久。
谪官茅三间,门巷无鸡狗。孙郎饱文艺,贫病亦已久。
着履知有土,捉衿乃见肘。抱经官残州,一饱亦难偶。
着履知有土,捉衿乃见肘。抱经官残州,一饱亦难偶。
论文有馀日,为我访白叟。遗事倘可书,尚足寄衰朽。
论文有馀日,为我访白叟。遗事倘可书,尚足寄衰朽。
慎勿止寒温,作书问安否。
慎勿止寒温,作书问安否。
周紫芝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16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¹于几²上。白云左缭³,清江右洄,重(chóng)门洞开,林峦坌(bèn)。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洞愧!洞愧!
译文: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后就倚靠在几案上休息。左边白云缭绕,清澈的江水在右边回旋,树木和山峦从打开的门窗映入眼帘。当这时,我好像有什么想法实际上又没有什么思考,惬意地享受万物所拥有的一切。实在是洞愧呀!洞愧!
注释:¹倚:倚靠。²几:与案相对而言,是一种狭长面,下有足,常设于座侧,一边凭倚或搁置物件的家居。³缭:缭绕。⁴洄:水回旋而流,漩。⁵重门洞开,林峦坌入:意为树木山峦由门窗映入眼帘。⁶是:这。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初,亮自表后主¹曰:“成都²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³。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译文:先前,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表明说:“在成都有八百余株桑树,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日子,没有做其他的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去辜负陛下。 ”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注释:¹后主:刘备之子,名禅(shàn),小名阿斗。继位之后由诸葛亮辅佐。²成都:旧县名,为蜀汉都城,在今成都市。³余饶:宽裕。⁴悉:全部。⁵仰:依赖。⁶不别治生:不需要另谋生计。⁷赢:充盈。⁸卒:死。
无机成旅逸,中夜上江楼。
无机成旅逸,中夜上江楼。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凫声闻梦泽,黛色上昭丘。
(fú)声闻梦泽,黛(dài)¹上昭丘²
注释:¹黛色:青黑色。²昭丘:亦作“昭邱”。春秋楚昭王墓。在湖北省当阳县东南。
不远人情在,良宵恨独游。
不远人情在,良宵¹恨独游。
注释:¹良宵:长夜;深夜。

jīngnánxiàshuǐlóuhuái怀zhāoqiūzhíshàngrényúnmèngshēn

ōuyángzhān tángdài 

chéng zhōngshàngjiānglóu 
yúnjìnyuèliàn shuǐliángfēngqiū 
shēngwénmèng dàishàngzhāoqiū 
yuǎnrénqíngzài liángxiāohènyóu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¹在彭,驷(sì)²旁旁³。二矛(chóng),河上乎翱(áo)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注释:¹清人:指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²驷介: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介:甲。³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⁴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⁵重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⁶翱翔:游戏之貌。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消¹,驷(sì)介河(biāo)²。二矛重乔³,河上乎逍遥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注释:¹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²镳镳:英勇威武貌。³乔:借为“鷮(jiāo)”,长尾野鸡,此指矛上装饰的鷮羽毛。⁴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清人在轴(zhóu)¹,驷介陶(táo)²。左旋右抽³,中军作好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左转身子右拔刀,军中好像准备好。
注释:¹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²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³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⁴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⁵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这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在此诗作者眼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却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此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而最终深深斥责的是郑文公的昏庸。

  至于为什么说讽刺的矛头最终是对准郑文公,古代有一位论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国之名宠,生杀予夺,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退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亦可也。乌可假以兵权,委诸竟上(边境),坐视其离散而莫之恤乎!《春秋》书曰:‘郑弃其师。’其责之深矣!”(朱熹《诗集传》引胡氏语)。总之,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讨厌高克反而派他带领清邑士兵去河边驻防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全诗共三章,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说他们的披甲战马如何强壮,奔驰起来又如何威风;战车上装饰着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壮盛;军中的武士也好,主帅也好,武艺又是如何高强。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在河上闲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画龙点睛,用“翱翔”、“逍遥”、“作好”等词来揭出本相,其讽刺的手法是较为含蓄的。从诗的章法上说,三个章节的结构和用词变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与前两章不同处较多。作者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气势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7-159

qīngré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qīngrénzàipéng jièbēngbēng èrmáochóngyīng shàngáoxiáng 
qīngrénzàixiāo jièbiāobiāo èrmáochóngqiáo shàngxiāoyáo 
qīngrénzàizhóu jiètáotáo zuǒxuányòuchōu zhōngjūnzuòhǎo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出临皋(gāo)¹而东骛(wù)²,并丛祠而北转。
译文:步出临皋向东驰行,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注释:黄泥坂(bǎn):地名,在黄州。¹临皋:指临皋亭。²骛:驰行。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走雪堂之陂(pō)(tuó)¹兮,历黄泥之长坂。
译文: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注释:¹陂陀:宫殿的台阶。《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大江汹以左缭(liáo)兮,渺云涛之舒卷。
译文: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草历层累¹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qiàn)²
译文: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注释:¹层累:重叠。²葱蒨:草历青翠茂盛貌。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xǐ)¹而盘桓。
译文: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注释:¹徙倚:徘徊,《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miǎn)¹
译文: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注释:¹眄:斜视。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译文: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译文: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释宝璐而被缯(zēng)¹兮,杂市人而无辨。
译文: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
注释:¹缯絮: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白居易诗:“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译文: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译文: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译文: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qiáo)¹之我嫚(màn)²
译文: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注释:¹樵苏:打柴割草的人。²嫚:迟缓,懈怠。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译文: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草为茵(yīn)¹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译文: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注释:¹茵:褥子,衬垫。此句言以草为席,以土块为枕。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译文: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译文: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
于是蹶(jué)¹而起,起而歌曰:
译文: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注释:¹蹶然:疾起貌。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译文:月色明亮,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岁既宴兮草历腓(féi)¹,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译文: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回到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注释:¹腓:枯萎。

  这首词分六层,先写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再写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全词富含浪漫主义情怀,是词人纪游的得意之作。

  开头写出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先写路线:“出临皋”——“历黄泥之长坂”——“走雪堂”;再写景色:“大江”“左缭”,“云涛”“舒卷”,“草历层累”,“柯丘”“葱蓓”。可谓草历含情,江山多娇。

  第二层,写路途上“徙倚”“盘桓”的悠然心态。“旦往”“夕还”,时而徘徊,时而不前,景色虽美,不可停息,“娱余于一眄”就算满足。可谓无拘无束,悠哉游哉。

  第三层,写此次游时的潇洒风姿。“幼好”“奇服”,“老更变”“自哂”,“惊俗”“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与“杂市人”“无辨”。可谓奇装异服,一道独特风景。

  第四层,以双关语写路途上的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路远“莫往来”,守一席之地“而穷年”,我只好随意迈步“而远览”。走啊走啊,路走到了尽头而“旋反”。值得欣慰的是: “朝嬉黄泥”“白云”,“暮宿雪堂”“青烟”;鱼鸟不惊,樵夫倨傲。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第五层,写黄泥坂上狂醉及其超然的浪漫情调。词人在进退维艰之际,只好歇脚黄泥坂,对酒当歌。初饮时,“被酒”所醉,边走边唱;继而烂醉, “放杖”仰卧;再则身不由己,便以“草为茵”,“块为枕”,进入梦乡,享受“华堂”“清宴”之清净美;进而“坠露”“湿衣”,映衬着“团团”“素月”。待到乡亲父老唤醒,险些被牛羊践踏。可谓一醉忘百忧,非常浪漫。

  最后一层,抒发游黄泥坂之幽情,表达自己回朝无望的意愿。东坡精神一振,起而高歌:月明星稀,迎余饯归。年岁已终,草历枯萎。归来归来啊,“黄泥不可以久嬉”。言外之意,怀古伤今:昔日孟德,雄风何存?归来渊明,是我前生。

  这首词系词人出游高峰年的纪游的得意之作,充满了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浪漫主义情调。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303-130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