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歜何青青,乃在山之隰。岁久生九节,茹之可绝粒。
菖歜何青青,乃在山之隰。岁久生九节,茹之可绝粒。
华滋谢秋风,怜尔固独立。吾将舍芝苓,薄言采芳苙。
华滋谢秋风,怜尔固独立。吾将舍芝苓,薄言采芳苙。

chāngchùèrzhāngzèngzhènghànèr--zhèngshàn

chāngchùqīngqīngnǎizàishānzhīsuìjiǔshēngjiǔjiézhījué

huáxièqiūfēngliáněrjiāngshězhīlíngbáoyáncǎifāng

郑善夫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8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
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
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chán)¹
注释:¹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故向愁人满。招呼诗酒颠狂伴。
故向愁人满。招呼诗酒颠狂伴。
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
羽觞(shāng)到手判无算。浩歌箕(jī)(jù)¹巾聊岸²
注释:¹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²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¹
注释:¹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号玉川子。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旷达不羁的精神。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高秋”,谓秋高气爽之时,谢眺《奉和随王殿下》诗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句。“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不顺,这实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表现手法,后二句亦是如此写法。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辛弃疾的“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等。这都是一种看似无理,实则含有更深的理在的埋怨。

  下片词人转而抒写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 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这里的“伴”,当指那些不畏权奸,主张抗金,遭到迫害,有志而不得伸的志同道和之友,当然也包括词题中的张伯麟。这几句词人用白描手法极写饮酒之狂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仍只好借酒来忘却心中的忧愤与不平。“羽觞”,指酒器,其状如雀鸟,左右形如两翼。他们喝了无数杯的酒,不仅放声高歌,还一扫文雅之态,箕踞而坐,并把头巾推向后脑露出前额。这是他们“颠狂”的具体写照。“箕踞”,形容两足前伸,以手据膝,如箕状,古时为傲慢不敬之容。这种放浪形骸的颠狂之态,实是内心忧愁极深的外在表现。末二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盌。”酒醒思茶,亦如饮酒一般,以浇胸中之块垒。“卢仝盌”,“盌”,同碗、椀,典出唐代诗人卢仝,卢仝号玉川子,善诗,亦喜饮茶。曾赋诗盛赞茶之妙用:“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走笔谢孟议寄新茶》)。这里用此典,词意是承前一贯而下,亦即卢仝诗中的“破孤闷”、散尽“生平不平事。”

  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除的爱国诗人形象。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园林晴昼¹春谁主。暖律²³,幽谷(xuān),黄鹂(piān),乍¹⁰芳树¹¹。观¹²露湿¹³缕金衣¹⁴,叶映¹⁵如簧(huáng)¹⁶。晓来¹⁷枝上绵蛮¹⁸,似把芳心¹⁹深意低诉²⁰
译文: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春天阳气暗催草木萌发,葱郁的深谷也变得那样暖和。清晨,黄莺在林间翩翩飞舞,露水打湿的它们金黄色的毛羽,绿叶掩映中传来了它们悦耳的鸣声,绵绵蛮蛮如有情,低低地诉说着芳心深意。
注释:¹晴昼:风和日丽的一个白天。²暖律:古以时令合乐律。暖律乃指暄暖节令,即温暖的时节。³潜:暗暗地,悄悄地,私下。⁴催:对“暖律”而言也。“暖律潜催”是“潜催暖律”的倒装。⁵幽谷:葱郁深谷。⁶暄和:即暖和。⁷黄鹂:即黄莺,俗称柳莺,亦谓流莺。⁸翩翩:展翅飞貌。⁹乍:刚刚。¹⁰迁:转移,这里是“飞到”之意。¹¹芳树:对树的美称。¹²观:看、见也。¹³露湿:露水沾湿也。¹⁴缕金衣,即金缕衣,用金缕绣有花纹图案的衣衫;这里形容黄鹂地金黄色地羽毛。缕金:即金缕,此处因律而倒置。¹⁵叶映:黄鹂鸣叫震动树叶而反映的回音,这是一种拓展手法。¹⁶簧语:指代簧舌的吹奏乐器之乐声,这里形容黄鹂鸣叫声之清脆悦耳。¹⁷晓来:即清晨。¹⁸绵蛮:指小鸟或鸟鸣声。¹⁹芳心:通常形容女子,此处把黄鹂拟人化了。²⁰低诉:低声倾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无据¹。乍出暖烟²来,又趁³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zhāo)雾吟风舞。当上苑¹⁰柳秾(nóng)¹¹时,别馆¹²花深处。此际¹³海燕¹⁴偏饶¹⁵,都把韶(sháo)¹⁶¹⁷
译文:无缘无故地,黄莺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又追逐随同游蜂而去。它们行踪放浪,两两相呼应,整日雾里唱风里舞。当上林苑柳树葱郁茂盛时,在别馆花深的地方,这期间燕子特别多,都把美好时光白白流失。
注释:¹无据:此处意为“无由来”“无端”“无缘无故”。²暖烟:暖晨之霭气。³趁:此处乃“追逐”“随同”之意。⁴游蜂:指到处采花的蜜蜂。⁵恣狂:恣意放浪。“恣狂踪迹”是“踪迹恣狂”的倒装。⁶踪迹:行踪也。⁷两两相呼:两两相呼应。⁸终朝:即整日里。⁹雾吟风舞,即雾里唱风里舞。这里的“雾”字正和前面的“暖烟”相呼应。¹⁰上苑:即古皇家园林“上林苑” 。秦时在咸阳附近渭水南,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在秦旧苑址上扩建。¹¹柳秾:柳树葱郁茂盛。秾,草木葱郁茂盛之貌。¹²别馆:即别墅。古代建于园林内的居宅,称为别馆或别业。¹³此际:这期间。¹⁴海燕:即燕子、家燕。¹⁵偏饶:特多。偏,偏偏是。饶,富也;多也。¹⁶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光;也指青春年华。¹⁷与:付出。此处指韶光白白流失了。

  对柳永这首词的理解,各家有较大不同。一种说法是:此词表似咏物,实则舒怀。上阕写尽流莺娇姿。下阕第一、第二韵句,仍写流莺风流倜傥、逍遥自在。同时,也表现出柳永的自负和自信。下阕第三韵句始,笔锋一转,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流莺已经难以主春了。此际,偏偏众多的海燕归来,把韶光占尽。不难看出,这与柳永初来京华,未试之前的心态、行径,何等相似。下阕后两韵句,也正反映了柳永不第、名落孙山的无奈而又沮丧的心情。

  另一种说法:此词写春风骀荡,万物负暄而孳勃,黄鹂鸣深树,游蜂恣纵舞,海燕占尽春光,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置此情境中,人的心情自然也是愉悦欢畅的。换头之“无据”二字,尤为妙手,鸟雀蜂蝶,掠过暖烟湿雾,相随相偕,自在吟舞,完全是无意识的,人们不能问它们何以如此欢舞吟唱,因那是天性使然,故言“无据”。若问此词有无寄托?不好说。总之,作者的心绪极好,为春色美好所感染就是了。从“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几句来看,写黄鹂、写游蜂,似又在映照着人,而海燕的偏饶春光,更有自诩之意。那么想来只有科考及第,所谓金榜题名这样的大喜事才能如此欢娱。但《乐章集》向无编年,这样也是一种推测。柳永进士及第在公元1034年(宋仁宗景祐元年)。若将此词与写于汴京的《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以及写于睦州的《满江红·暮雨初收》对读,或许能有所感悟。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 .柳永集/历代名家精选集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年10月版 :第1-3页 .

huángyīngér··yuánlínqíngzhòuchūnshuízhǔ--liǔyǒng

yuánlínqíngzhòuchūnshuízhǔnuǎnqiáncuīyōuxuānhuángpiānpiānzhàqiānfāngshùguān湿shījīnyìnghuángxiǎoláizhīshàngmiánmánshìfāngxīnshēn

zhàchūnuǎnyānláiyòuchènyóufēngkuángzōngliǎngliǎngxiāngzhōngcháoyínfēngdāngshàngyuànliǔnóngshíbiéguǎnhuāshēnchùhǎiyànpiānráodōusháoguāng

一官南北鬓将华,数亩荒池净水花。
一官南北鬓(bìn)¹将华²,数亩荒池净水花。
译文:做官期间踪迹遍布南北,而今已近老境两鬓也要花白了;几亩池塘的水格外澄净。
注释:¹鬓:鬓角。²华:(头发)花白。
扫地开窗置书几,此生随处便为家。
扫地开窗置书几,此生随处便为家。
译文:扫地开窗安放好写字书桌,这一生随便哪里都可以当做家。

  侧重写任运自然的洒脱心情。诗人的踪迹遍布南北,宦游四方,而今已近老境,鬓发斑白,“鬓将华”是说两鬓将花白了。“数亩荒池”就是前一首诗所说的 “小池塘”,因为人迹罕至,任其自然,所以称为“荒池”。秋天的塘水格外澄净,更加烘衬了宁静的氛围。

  “扫地开窗置书几,此生随处便为家。”诗人在驿舍闲住,忘却世事忧烦,以此为家。这里表现出禅的思想方法对诗人人生态度的深刻影响。禅宗破除拘执束缚,随遇而安,心中不耿耿于忧患得失。其思想基础,在于 “佛性遍于一切有情”甚至 “遍于一切无情”。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只要自身佛性开解,那便无往而非佛了。因此,禅给人的影响是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放达自适,随遇而安,是悟禅之人的生活样态。唐代大诗人王维深契禅之 “三昧”,他的两句名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是这种态度的诗意表现。苏轼的 《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未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精神内涵上与这首诗一致。“此生随处便为家”,是映现着禅的印痕的。

参考资料:
1、 可可诗词.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jianshang/chanshi/53979.html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译文: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清朝饮醴(lǐ)(quán)¹,日夕栖(qī)山冈。
译文: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注释:¹醴泉 :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译文: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商风¹起,羽翼自摧藏。
译文: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的羽翼自然的收藏起来。
注释:¹商风:秋风。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译文: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但恨处非位,怆(chuàng)(liàng)¹使心伤。
译文: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注释:¹怆悢: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朝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朝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朝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直接用飞鸟意象者29首,间接用者13首,总计42首。这些飞鸟意象的渊源,可追溯至《国风》、《离骚》、《庄子》、《山海经》。《国风》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兴;《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各种不同的飞鸟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侧面,最终建构了阮籍复杂、矛盾的多重人格。《咏怀诗》第一首云:“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徘徊”二字,既为八十二首《咏怀诗》奠定了基调,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点。

yǒng怀huáishíèrshǒu··shíjiǔ--ruǎn

línzhōngyǒuniǎoyánshìfènghuáng

qīngcháoyǐnquánshāngāng

gāomíngchèjiǔzhōuyánjǐngwànghuāng

shìféngshāngfēngcuīcáng

kūnlún西shíhuíxiáng

dànhènchùfēiwèichuàngliàng使shǐxīnshāng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红叶¹黄花²秋意晚,千里念行客³。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客书得。
译文: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注释:¹红叶:枫叶。²黄花:菊花。³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yàn)旋研(yán)¹。渐写到别来²,此情深处,红笺(jiān)³为无色。
译文: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注释:¹就砚旋研墨:眼泪滴到砚中,就用它来研墨。²别来:别后。³红笺:女子写情书的信纸,是红色的。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yuǎnrén ·hónghuánghuāqiūwǎn

yàndào sòngdài 

hónghuánghuāqiūwǎn qiānniànxíng fēiyúnguòjìn guīhóng鸿xìn chùshū 
lèitánjìnlínchuāng jiùyànxuànyán jiànxiědàobiélái qíngshēnchù hóngjiānw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