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
栏共凭。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凉云自迥。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栏共凭。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凉云自迥。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
庭院静。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垂杨渐暝。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庭院静。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垂杨渐暝。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黄燮清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1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有客¹有客,亦白其马²。有萋(qī)有且(jū)³,敦琢(zhuó)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译文:远方客人来造访,驾车白马真健壮。随从人员众且多,个个品德都贤良。客人已经住两天,多住几天增感情。
注释:¹客:指宋微子。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来朝祖庙,周以客礼待之,故称为客。²亦白其马:亦,语助词。白为纯洁之色,殷商尚白,以白马为美,故来朝作客也乘白马。一说白马是客人带来的礼物。³有萋有且:即“萋萋且且”,形容随从众多的样子。⁴敦琢:意为雕琢,有选择美好之意。雕琢本为治玉之名,这里形容其随从众臣都是贤者。⁵旅:通“侣”,指伴随微子的宋国大夫。⁶宿宿:住一夜谓之“宿”,宿而又宿,则是两夜。⁷信信:住两夜(再宿)谓之“信”。或谓宿宿为再宿,信信为再信,亦可通。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¹授之絷(zhí)²,以絷³其马。薄言之,左右绥之。既有淫,降福孔¹⁰¹¹
译文:给他拿条绊马索,绊住马儿不让行。客人走时远远送,左右热情慰劳他。既用大德来待客,上天降福多又大。
注释:¹言:语助词。²授之絷:给他绳索。絷,绳索。³絷:本义为绳索,用作动词。⁴薄言:发语词。⁵追:意为饯行,也可以解为追送。⁶左右:指天子之左右群臣。⁷绥之:安抚客人。⁸淫:盛,大。⁹威:德。淫威,意谓大德,含厚待之义。¹⁰孔:甚,很。¹¹夷:大。

  此诗第一节首二句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写微子朝周时所乘的是白色之马。因宋为先代之后,于周为客,故不以臣礼待之,如古史所称舜受尧禅,待尧子丹朱以宾礼,称为“虞宾”,用意相同。殷人尚白,微子来朝乘白色之马,这也是不忘其先代的表现,这一细节,说明在周代受封之宋国,还能保持殷代制度,故微子来朝助祭于祖庙,谓之“周宾”可也。“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写微子来朝时,随从之众。这两句表明微子来朝时,其众多随从都是经过选择的品德无瑕的人。这一小节写得很庄重,写客人之来,从乘马、随从等具体情节来表现,以示客至之欢欣,可谓得体。

  第二小节四句,写客人的停留。“有客宿宿,有客信信。”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叠用“宿宿信信”,表示住了好几天。客人停留多日,可见主人待客甚厚,礼遇甚隆。“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表明主人多方殷殷留客。这两句写留客之意甚坚,甚至想用绳索拴住客人的马。这和后来汉代陈遵留客,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的用意,极为相似。把客人的马用绳索拴住,不让他走,用笔之妙也恰到好处。

  最后一小节四句写客人临去,主人为之饯行。其诗曰:“薄言追之,左右绥之。”在饯行的过程中,周王的左右群臣,也参加慰送,可见礼仪周到。下二句云:“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言微子朝周,既已受到大德的厚待,上天所降给他的福祉,也必然更大,以此作颂歌的结语,既以表示周代对殷商后裔的宽宏,亦以勉慰微子,安于“虞宾”之位,将来必能得到更多的礼遇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76-678

yǒu

míng xiānqín 

yǒuyǒu bái yǒuyǒu diāozhuó yǒu宿宿 yǒuxìnxìn 
yánshòuzhīzhí zhí yánzhuīzhī zuǒyòusuízhī yǒuyínwēi jiàngkǒng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东府买舟船,西府¹买器械。
译文:<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注释:<span style="color:#660000;">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问侬¹欲何为²,团结³山水寨(zhài)
译文:要问他们买这些干什么?是为了组建山水寨。
注释:¹问侬:犹言借问。²何为:干什么,做什么。³团结:组织。⁴山水寨:即乡兵。宋兵制,官军之外有乡兵,选自百姓或自己应募,就地组织起来,作为防守部队。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寨长¹侬我庐,意气²甚雄粗³
译文:寨长经过我的家,盛气凌人,态度粗暴。
注释:¹寨长:指乡兵首领。²意气:精神;神色。³雄粗:雄豪、粗野。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青衫两承局¹,暮夜连勾呼²
译文:两个穿着青衣的公差,在黑夜里还忙着来拉人,大呼小叫。
注释:¹承局:公差。²勾呼:点名传唤。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勾呼且未已,椎(zhuī)¹到鸡豕。
译文:呼叫声没落,就催着杀鸡宰猪。
注释:¹椎剥:谓残酷搜刮。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供应¹稍不如²,向前受笞(chī)(chuí)³
译文:供应稍不如意,马上就被鞭打侮辱。
注释:¹供应:伺候,听候使唤。²不如:不如意。³笞箠:用鞭杖或竹板打。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译文:做了乡兵被东驱西赶,没时间种田,田园都已荒芜。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¹衣。
译文:家中拿不出钱买刀剑,只好当尽妻子的衣服。
注释:¹浑家:妻子。也可作全家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去年江南荒,趁熟¹侬江北。
译文:去年江南受了灾荒,逃荒到了江北。
注释:¹趁熟:到未遭灾荒的地方去乞讨谋生。黄震《日抄》:“浙人乡谈……盖谓荒处之人于熟处趁求也。”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译文:在江北没法活命,回江南也没有生路。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gēng)¹
译文:父母生下了我,教我种田养桑;
注释:¹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¹
译文:从来不知道官府的规矩,怎能够当兵打仗?
注释:¹戎行:当兵打仗。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执枪不解¹刺,执弓不能射。
译文:拿着枪不知道怎样刺,拿起弓射不准目标。
注释:¹不解:不知道。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译文:拉我来当兵干什么,只是白白劳民,毫无益处。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译文:逃到了东边又逃往西边,忍受着寒冷又忍受着饥饿。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谁谓天地宽¹,一身无所依。
译文:谁说天高地广?我居然没块地方安身立足!
注释:¹“谁谓”句:用孟郊《赠别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淮南丧乱后,安集¹亦未久。
译文:淮南自从经过战乱,人民回归家园,安定不久。
注释:¹安集:安定、聚集。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译文:死去的人如麻数也数不清,生存的又有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译文:荒芜的村庄斜阳西照,只见到破败的农家没有几户。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抚摩¹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译文:他们没有力量医好战争的创伤,对这番扰害又怎能承受?
注释:¹抚摩:抚慰、体惜。

  这首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的是当时情景。第三句是一问,第四句是一答,将诗的主题表现出来。宋代兵制,官军之外,尚有乡兵。诗中所说的山水寨,即当时淮南的一种地方武装。这种组织,对于抗击金兵,起过一些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许多骚扰危害,此诗所揭露的就是这种弊病。

  自“寨长过我庐”起,直至下面“一身无所依”,全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的自述,具体描写了所受之苦。“寨长过我庐”一下八句,写抽丁时寨长粗暴傲慢,公差吆喝呼唤,乡人忙着杀鸡宰猪,如果供应稍有不合意之处,便会立即遭到一阵鞭打。这种敲诈勒索的情景,在古诗中常可看到。但即使这样,当地的人们还是难逃被征入伍的命运。“驱东复驱西”一下四句,写抽丁后之苦楚:既已应征,就是兵,而非农了,故整年被东驱西赶,疲于戎事,把农事全荒废了。但这兵又是乡兵,只有义务,没有薪饷,甚至连买刀剑之钱,也要自己承担。一个农民,不耕作,肯定没钱。为了买刀置剑,甚至于把妻子的衣服当光,由此更见山水寨扰民之烈。这种典衣卖地的情景,在古诗中也常可看到,此诗可注意的是尤袤揭示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官府不许人民务农,驱使他们从事戎行;另一方面官府又不承担任何责任,连军备开支也要他们自己承担——好比“既要马跑,又不供草”。组织山水寨,原是为了抗金保民,现反驱民于死地,那又要它就没什么用了。尤袤把这个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也就揭露了当时一批官吏豪强,借建寨抗金为名,行夺民肥私之实的真相。这个矛盾在当时是没法解决的,百姓既在淮南无法为生,那又为何不远走高飞,而坐以待毙呢?“去年江南荒”一下四句,就对此作了回答,将诗意拓宽,由“团结山水寨”的扰民,进而言整个社会的不安。诗中所描写的这个淮民原居江南,因逃荒来到江北。江北以兵乱不能安生,江南因灾荒同样没有活路。这天灾人祸齐之,百姓流离、无家可归的情景,跃然纸上。

  “父母生我时”一下八句,言当地百姓本是农家子弟,只习耕田种桑,连官府规矩都不懂,是不能当兵打仗的。把这样的人召集起来,不加训练,连武器都不会使,也是没有用的。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那些官吏、寨长也是看到的,明白的。事实上即使他们看到,也无动于衷,因为对不少人来说,组织山水寨,一方面是欺蒙上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勒索,至于这支队伍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原非其所考虑之事。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建立这种山水寨徒劳百姓、无补于事的实质。“流离重流离”一下四句,和上面“驱东复驱西”以下八句呼应。想那唐代孟郊一生潦倒,难免冻馁,也尝作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别崔纯亮》)可如今这淮民惨苦之状,更甚于孟郊,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茫茫天地,竟无容身之所。残酷的现实,终于迫使诗中这个淮民发出了这样的愤激之言:“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结尾紧接上面官吏之言,针对当时形式,围绕诗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议论。自“淮南丧乱后”以下,为作者戒辞,言淮南已经丧乱,安定未久,人口稀少,村落荒凉,用具体的描述,道出了“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这样的慨叹。对此,官府原应加以安抚、救济才是。但如今官府无力救济,反加以扰民,百姓是受不了的。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民不堪其扰了!即“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尤袤此诗为民请命,也在结句中明白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051-1054页

huáimínyáo--yóumào

dōngmǎizhōuchuán西mǎixiè

wènnóngwèituánjiéshānshuǐzhài

zhàizhǎngguòshénxióng

qīngshānliǎngchéngliángōu

gōuqiěwèichuídàoshǐ

gōngyīngshāoxiàngqiánshòuchīchuí

dōng西quèchú

qiánmǎidāojiàndiǎnjǐnhúnjiā

niánjiāngnánhuāngchènshúguòjiāngběi

jiāngběiwǎngjiāngnánguīwèi

shēngshíjiàoxuégēngsāng

shíguānyánānnéngshìróngxíng

zhíqiāngjiězhígōngnéngshè

tuánjiéwèiláodìng

liúzhòngliúrěndòngrěn

shuíwèitiānkuānshēnsuǒ

huáinánsàngluànhòuānwèijiǔ

zhěshēngzhěnéngkǒu

huāngcūn西xiéliǎngsānjiā

jiāngnàirǎo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孤城铁瓮(wèng)¹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²
译文:孤零零的镇江城被四围的青山环绕,秋日登高,在北固山峰顶,迎着高爽的秋天,坐看落日余晖。
注释: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¹铁瓮:镇江城的别名。²落晖:夕阳。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眼见长江趋(qū)¹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奔流,一直流向大海,青天白云却似乎向西飞驰。
注释:¹趋:快步向前。

  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正是登山游览的极好时刻。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镇江城北,登上北固山头,坐下来,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江畔山城的壮丽景色。

  山城全貌历历可见。四面高山环绕,孤城坐落其中,简直就像陷在瓮底一样。人们把镇江称作“铁瓮”,真是名不虚传。最壮观的还是北面的大江。万里长江千回百转奔向东方,到这里已临近漫漫征途的尽头,马上要做最后冲刺了。看吧,汹涌澎湃的江水,卷起滔滔大波,掠过山脚,直向大海而去。诗人注视着,凝望着,无意中一抬头,啊,头上青天正向着夕阳,向着西方飞动呢!

金屋旧题烦乙子,蜜脾新采赖蜂臣。
金屋旧题¹烦乙子²,蜜脾(pí)³新采赖蜂臣
译文:每天校对黄本书籍,令人有些厌烦,自己正如工蜂一样,每天在书房里辛勤校对。
注释:¹金屋旧题:指皇宫藏书中的旧籍。²乙子:图书分类名称。《旧唐书·经籍志》“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乙部为史,丙部为子,丁部为集。”³蜜脾:蜜蜂营造连片巢房,酿蜜其中,其形如脾,因称蜜脾。⁴蜂臣:与蜂皇相对,指采蜜的工蜂。
蜻蜓蛱蝶无情思,随例颠忙过一春。
蜻蜓蛱蝶无情思,随例颠忙过一春。
译文:细细想来,蜻蜓和蝴蝶与工蜂比起来,该是没有什么意思了,它们也跟着颠忙了一生,结果一事无成,不像工蜂那样留给人们甜蜜。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我梦扁(piān)舟浮震泽¹。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²。与君同是江庐客³。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译文:我曾梦见与你共同乘舟于太湖,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梦醒之后满眼是庐山的倚天之峰。咱俩一生行色匆匆,都是江南的过客。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注释:¹震泽:太湖古称震泽。²接淅:指匆匆忙忙。³江庐客:江庐游子。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明日西风还挂席¹。唱我新词泪沾臆(yì)²。灵均³去后楚山空,澧(lǐ)阳兰芷(zhǐ)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庐极。《竹枝词》,莫傜(yáo)新唱,谁谓古今隔。
译文:随着西去的征帆,我心随帆驶,想到在澧阳行吟漂泊过的屈原,那里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的武陵在这里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傜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馀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傜新唱”来,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
注释:¹挂席:犹挂帆。²泪沾臆:沾臆,泪水浸湿胸前。³灵均:屈原的字。⁴澧阳兰芷:澧阳,今湖庐澧县。古代为澧州。⁵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⁶武陵:今湖庐常德一带,古武陵地。唐代朗州。⁷《竹枝词》:本四川东部一带民歌。⁸莫傜:少数民族名称;即部分瑶族的古称。

  这首词中以雄健的笔调,营造出纯真爽朗、境界阔大、气度昂扬的词境,抒写了作者的浩逸襟怀。全词气象宏阔,情致高健,堪称苏词中写离别的代表之作。

  词的上片写作者与伯固同游庐山的所见所感。起首二句远远宕开一笔,从梦游震泽着笔。“我梦”二字想落天外,神气极旺。千顷白浪翻空摇舞,作者却棹一叶之扁舟,倘徉于这云水之间,显得那么从容自若。动与静、大与小对强烈而又鲜明,真可谓神来之笔,接下去,笔势一顿,借“觉来”二字转到眼前庐山胜景,只见青山蔚然深秀,千峰峭峙,拔地参天。震泽梦游与庐山清赏,虚实交映,相反相成,给人一种瑰丽多变、目不暇给的感觉。“雪浪摇空”,“青壁倚天”,如此奇丽之景,更是令人神往。

  然而正当作者陶醉于这种似梦非梦的自然乐趣之中时,一缕悲凉之感却袭上心头,使他又回到了坎坷的现实中来。“此生长接淅”一句是他宦海浮沉的生动概括。“接淅”,本于《孟子·万章下》,此处用典,写东坡一生屡遭贬黜,充满了艰难挫折,这暂时的游赏,难以愈合他心灵之伤。“与君同是江南客”,上应“接淅”,写彼此之飘蓬,下启“飞梭”,言清欢之短暂。“梦中”三句收束前片,说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过片另起一意,写对伯固的勉励。东坡与伯固交谊笃厚,曾叙宗盟,每遇离别,必有所作。只是此词作于衰暮,前程艰险,后会难期,故语气较前沉痛。

  苏伯固赴任澧阳,大概也不是愉快的差使,所以东坡要用迁客骚人的典实来慰勉伯固。“明日”两句,点出送别。“挂席”即“挂帆”。扬帆西去,指苏坚的去处。随着西去的征帆,作者心随帆驶,由地及人,联想到那里行吟漂泊过的屈原。“灵均即屈原的别名。

  “澧阳兰芷”,这些散发着屈原人格光辉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灵均”从反面落笔,映衬与屈原并光辉的品格,二句同时又隐约地流露出希望苏坚追踵前贤,能写出使山川增色的作品来。“君才”以下各句,援引刘禹锡的故实,从正面着笔,写出了对苏坚的期望。写刘禹锡被贬之事,作者即以此鼓励老友,期望他在逆境中奋起,像屈原、刘禹锡那样写出光耀古今的作品来。“君才”二句,充满了期望: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武陵这样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徭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余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徭新唱”来,让这个寂寞已久的澧浦夷山,能重新鸣奏出诗的合唱,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谁谓古今隔”,语出谢灵运《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东坡略加剪裁,用以煞尾,便有精彩倍增之妙。这首词横放而不失空灵,直抒胸臆而又不流于平直,是一篇独具匠心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王宜瑷 王水照.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1-172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18-620

guīcháohuān··mèngbiǎnzhōuzhèn--shì

mèngbiǎnzhōuzhènxuělàngyáokōngqiānqǐngbáijuéláimǎnyǎnshìshāntiānshùkāiqīngshēngzhǎngjiējūntóngshìjiāngnánmèngzhōngyóujuéláiqīngshǎngtóngzuòfēisuōzhì

míng西fēngháiguàchàngxīnlèizhānlíngjūnhòuchǔshānkōngyánglánzhǐyánjūncáimènglínggèngzài西nánzhúzhīyáoxīnchàngshuíwèi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