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何所见,桃李漫阡陌。东风自有情,万物各有适。
出门何所见,桃李漫阡陌。东风自有情,万物各有适。
驱驰丧我真,尘垢投其隙。可怜漫不知,终日常役役。
驱驰丧我真,尘垢投其隙。可怜漫不知,终日常役役。
及其盖棺时,平生无寸绩。达人深了此,名利终无益。
及其盖棺时,平生无寸绩。达人深了此,名利终无益。
张九成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 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译文:住的地方靠近寒冷的江水,夜不能寐只能卧听江水声;月光下的竹影映在窗户上,心中情绪翻涌。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归梦不知湖水阔¹,夜来还到洛阳城。
译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遥远的故乡,只能在梦中回到洛阳城。
注释:¹湖水阔:指故乡遥远不可触。

  这首诗的诗眼是“归梦”。诗中的“归梦”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里的寒江点出天气的特征和江水的冰冷,近户和漫流声的照应,说明是在江边听着江水声,那么这寒夜寒冷的江水无疑给了诗人一些触动 这是一首写在夜里的诗,诗人由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夜中不能寐才会静听水声,也可能半夜醒来深感寒意而说寒江。 半夜醒来念及故乡而四顾茫然,万籁寂寂间惟寒江涛涛,诗人也就把对故乡的哀愁和想念寄托给了这江水。 月明是月光的意思吧。乱是不是说心里的情绪在起伏。前面的竹影当窗是个幽雅的环境,只是一个乱字把诗人营构的宁静的小窗幽静打破了。也激起情感的一个波澜。后两句是讲思乡之情不受地域的局限,夜来还到又强调了时间,也让这种思乡情突破地理的限制。 乱也可以想象成竹影摇乱,也就是说有风,江边很容易有江风的。这样就在静景中有了动态。

  可以说明他当时应该在洛阳一带,所以是说思乡之情随他到了洛阳。“归梦不知湖水阔”,这句的湖水阔应是指故乡遥远不可触,“阔别多日”“离别多时”阔既指的是湖面宽广,也指与故乡的距离太遥远。以这种远来写“夜来”,表现归乡的念头太强烈太迫切,而使他遥想,使他做起了“归梦”。“归梦”不知道湖水广阔,不知道万水千山的距离是渺茫的,但诗人是知道的,明知道还这么写,明知道不能见还要做“归乡之梦”,这也就是诗人出发思乡之情后的一系列感受。应该说前两句是铺垫的蓄势,借景物抒发心中的忧愁,后两句用想象与拟人的手法传达思乡的愁苦。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老去¹功名意转疏²,独骑瘦马取长途³
译文:渐渐老了,求取功名的欲望已经变得淡薄了;自由自在,独骑瘦马,长途跋涉,日夜赶路。
注释:¹老去:犹言自己老了。²意转疏:意思是说,年纪大了,求取功名的欲望变得淡薄了。³取长途:在长途旅行的路上。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译文:在一个孤独的村庄里,看到有人家通晓达旦亮着灯火,知道这是村里有人家的小孩为求取功名,正在挑灯夜读。

xíng

cháochōngzhī sòngdài 

lǎogōngmíngzhuǎnshū shòucháng 
cūndàoxiǎoyóudēnghuǒ zhīyǒurénjiāshū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庭菊飘黄¹玉露浓,冷莎(suō)偎砌²隐鸣蛩(qióng)³,何期良夜得相逢⁵?
译文:庭中的菊花舞弄着它的金黄,滴滴露水如玉珠在花瓣上滚动,清凉的莎草偎依着清凉的石阶,隐住了蟋蟀高歌求欢的身影。不知今夜是什么吉祥的时辰?想不到在这美景中与你相逢!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¹菊飘黄:指菊花开放。²冷莎偎砌:指莎草沿着庭前台阶生长。³蛩:蟋蟀。⁴期:料想。⁵良夜相逢:指梦中相见。
背帐风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背帐风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¹
译文:帐后的红烛滴下鲜红的蜡泪,闪烁的光焰摇动着夜的清风,暖暖的熏香暖暖的绣被,温暖着甜蜜的合欢之梦。醒来在枕上回味梦里的欢愉,怕听那一声又一声的晨钟。
注释:¹“觉来”句:谓晨钟催晓,好梦难长,故而言怯。

  此词围绕着梦境描写,赋咏闺中女子离别相思之苦。

  上片开头两句交代深秋午夜清冷衰残之景,渲染出寂静的环境氛围,由此引出女子的梦境。“何期良夜得相逢”流露出梦遇情郎的幸运之感,朝思暮想的心愿终于在梦境中得遂。

  下片则转而描写闺房之内温馨静谧的景物,但是结末一句“觉来枕上怯晨钟”,美梦醒来,更觉惆怅,更见思妇的愁情伤怀。

  作品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真幻世界间徘徊,描写梦境极其婉转,由现实环境的静谧,我们可以感受到梦境的温柔和甜美;梦境消失之后,她又“怯”晨钟,点出了女子此种梦多而又怕梦的复杂心绪,由梦境之和美更觉现实之孤单。将思妇的愁怀表现得含蓄蕴藉,余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第189~190页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¹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译文: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呢?正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我又只好把愁闷痛楚比着天一样大。
注释:¹解:了解。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谁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¹
译文:人们都喜欢将古代和今天无穷无尽的事儿,放置在愁苦之中。我虽然也有许多悲愁,但我更愿意用畅饮美酒来消解愁闷。
注释:¹移家向酒泉:杜甫《饮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酒泉:郡名,以城下有泉,味如酒,乃名。

chǒuér··jìnláichóushìtiānlái--xīn

jìnláichóushìtiānláishuíjiěxiāngliánshuíjiěxiāngliányòuchóuláizuòtiān

dōujiāngjīnqióngshìfàngzàichóubiānfàngzàichóubiānquèjiāxiàngjiǔquán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灵台¹无计逃神矢²,风雨如磐(pán)³暗故园
译文: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
注释:¹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²神矢:爱神之箭。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³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⁵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寄意寒星¹(quán)²不察³,我以我血荐轩(xuān)(yuán)
译文: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注释:¹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²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³不察:不理解。荐:奉献。⁴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申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灵台无计逃神矢”,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作者鲁迅这时虽身居异域,远隔重洋,但万里海天,并没有隔断他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联系。他遥念在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蹂躏和清王朝反动统治下的祖国。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内心的忧愤溢于字面。“暗”字不但写出了黑暗动荡的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写出鲁迅无法遏制的愤慨和深沉的忧虑。

  “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荃”,指人民。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

  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这首诗,还通过典故运用和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更具体。“风雨如磬”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国家处境的险恶。以“荃”这种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热爱赞颂的感情。最后,用“轩辕”代祖国,并以血来奉献,更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讲.南宁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280-285页

xiǎoxiàng--xùn

língtáitáoshénshǐfēngpánànyuán

hánxīngquáncháxuèjiànxuāny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